初中物理专题复习 光学实验复习专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相当于一个镜,此时为防止阳光灼伤蔬菜,菜农总是及时将积水除掉,这是因为凸透镜对阳光有作用。

2.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若蜡烛放置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此规律制成了.3.阳光明媚的春天,白水带桃花盛开,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桃花,是因为太阳光在桃花表面发生的缘故;夏天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就是太阳光的现象;夏日炎炎,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

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小芳实验时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二、单选题6.下面是四位同学所画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C.慢慢向水面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8.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D.黑字比白纸反射的本领强9.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改变小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列关于看到的像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人眼看到的像一定是虚像B.当泥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变高又变粗的像C.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变短的像D.当泥娃离水杯一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D.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1.如图是常用的插线板,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且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试电笔插入C孔,其氖管会发光B.图中A与火线相连,B与零线相连C.若指示灯损坏不能发光,则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D.若A、B两孔发生短路,则其它插孔仍可提供工作电压12.如图所示,A在水面上方,B在水面下方,AC、BD垂直于水面,垂足分别是C和D,AB连线与水面相交与E点,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够照射到B点,则射出的激光在水面上的入射位置是A.E点B.D点C.D与E之间的某一个点D.C与E之间的某一个点13.2021年5月26日晚,本年度最大满月携月全食“组合出道”。

初三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1教案

初三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1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光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声和光”中的内容,《课程标准》对光学实验有四个要求: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逻辑结构:光的传播探究光沿直线传播条件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一、光的反射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如右图所示,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与水平面成30°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计算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二、平面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①实验采用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②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例题3: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

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物体的大小,是需要改变的,因变量是像的大小,是要测量的。

小军的实验步骤: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小军探究的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在步骤2中不应该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它应该改变的是自变量物体的大小。

三、光的折射典型例题:例题4: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3.光学实验专题复习(3课时)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一、知识考点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电筒、、笔。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②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和的路经;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路经;④取下纸板,用分别测量两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下表中;⑤把纸板一半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r 1—30°30°245°360°实验结论(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 (3)反射角 入射角。

二、解答方法"做到“七会”:1.会提出探究的问题;2.会选择实验器材;3.会安装实验装置;4.会设计实验表格;5.会操作实验步骤;6.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7.会对实验进行评估。

三、典型例题例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用激光手电、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量角器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1)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光线_____ 法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________ ; (2)反射角_______ 入射角。

(填“大于、小于、等于”);(3)当把纸板B 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 (4)入射光线垂直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__ 度。

四、达标检测、1.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 转动的E 、F 两部分组成。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50,45300300600600(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填“垂直”或“不垂直”)。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学实验复习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学实验复习

学校小店街道一中设计人郝鸿亮课题光学实验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做实验,进一步熟练三个光学实验的步骤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光学原理规律的认识3通过做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熟练三个光学实验的步骤方法。

2、教学难点:操作的规范准确。

教学
方法
实验法
教具学具平面镜、蜡烛、玻璃板、火柴、白纸 (A4纸) 夹子2个直角三角板激光笔量角器直角三角板1个光具座(含光屏、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提出问题:
光学实验有哪几个?
想一想
几个实验规律
今天重温这三个实验。

学生回答,这是从镜中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
与物的关系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思考回答
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提出目标
1通过做实验,进一步熟练
三个光学实验的步骤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
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光学原
聆听
二、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三、学生操作练习理规律的认识
3通过做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
度。

1仔细阅读实验步骤
2明确评分细则
3回顾操作要领
4注意安全
5同组同学给对方打分并指导纠

阅读
回顾
质疑提问
巡回指导1操作
2打分
3纠错
4指导
四反馈1提出共性问题
2提建议
1报成绩
2述错误、
课堂
小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表现激励后进生谈收获。

光学实验中考物理复习(人教版物理)

光学实验中考物理复习(人教版物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实验专题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现象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 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A 上显示出光路时,小明将另一半纸板B 绕ON 向后折时,在纸板B 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实际上是(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个现象表明:。

2.如图所示,“浪漫物理小屋”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白色的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 折转的A、B 两块硬纸板组成的。

(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2)如图甲所示,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①;②。

(3)思扬同学提问:纸板B 上没有了反射光线,那反射光线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吗?同组的晨逸同学灵机一动,他用剪刀把纸板B 从中间剪开,将上面一半保持不变,下面一半向后折,还可以(填具体操作),再重做以上实验,发现现象如图乙、丙所示,从而更有力地解决了光在反射时,“三线共面”的问题。

(4)随后,同学借小李的实验器材,调节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分别为15°、30°、45°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结论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图甲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的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基础设问】(1)实验中应选择(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若选择另一种玻璃板会。

(2)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常见光学现象彩虹晕海市蜃楼3.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眼镜及其矫正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常见光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

3. 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常见光学现象、透镜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眼镜。

2. 学具:光具座、实验用光源、白纸、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眼镜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光的传播: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光具座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让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验证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解释眼镜的矫正作用。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 常见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分析生活中的一种光学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原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二光第三节 光学实验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二光第三节 光学实验

【解释】
5.实验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光线出现先后
的逻辑性)
【交流】
6.拓展:
(1)实验中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的原因:误把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与平面
镜的夹角当作入射角或反射角。
(2)当光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反射角=入射角

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光线与____(填“”或“
”)的夹角,即为入射角,记下数据,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2)图甲中,当光沿的方向射向点时,光会沿着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
可逆
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3)小林让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沿射到平面镜上的点,先不折转光屏时,右
【解释】
实验结论: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和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⑤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交流】
1.所用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2.测量的实验数据中像距和物距不相等的原因:①没有正确测量;②玻璃板没
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③玻璃板有一定厚度;④玻璃板后的蜡烛没有与像完全重
成像的虚实。
实验装置图:
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未垂直放置时,若玻璃板
向蜡烛A倾斜,则所成的像偏高且向玻璃板倾斜;若玻璃板向蜡烛B倾斜,则所成的
像偏低且向蜡烛B倾斜。
【证据】
1.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时,眼睛与蜡烛A在玻璃板同侧;观察
考生们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般,出错率较高。因此,同学们复习时不仅需要

年中考物理复习《光学部分重要实验考点梳理》

年中考物理复习《光学部分重要实验考点梳理》

光学部分重要实验考点梳理【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确定该物理量与各个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其固定不变,只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看所研究的因素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思路:找好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实验中主动变化的量。

如: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2.转换法:在科学探究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或者不易观察的现象,通常改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

3.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如: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蜡烛2代替蜡烛1在镜中的虚像。

)4.科学推理法: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深刻地揭示科学规律的本质。

(如:牛一定律结论的得出)【探究性实验】一.光的反射实验1.器材:平面镜、可折转的纸板、激光笔、量角器、铅笔等。

2.纸板的作用;①对光起漫反射的作用,显示光路。

(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粗糙些)②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3.操作及结论:①纸板垂直于镜面放置;②让激光沿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另一则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③将纸板另一侧向后偏折,观察偏折后的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④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线将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光路可逆。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量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多次实验总结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5.结论: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犹如儿子长得像爸爸的关系)。

②反射光与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上——共面。

③反射光与入射光分布在法线两侧。

④若入射光垂直于反射面射入则反射光也会垂直反射面沿入射光射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将 a 叫做入射角,r 叫做折射角,实验中逐 渐增大入射角(a1<a2<a3),实验现象如图 8(d)(e)(f)所示。根据实 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 步结论: (2)由图 8(d)(e)(f) 可得: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r 随入射 角 a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
D.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例题2、生活中“平面镜 ”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
那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
有什么关系?
⑴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选择了一块平
面镜来进行探究,结果失败了。小明在实验中的困惑
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复习时要求学生:
了解实验过程:1、在桌面上立一块玻璃板作 为平面镜,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 蜡烛,玻璃板后放一支同样未点燃的蜡烛, 移动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这支蜡烛好象 点燃一样,即让它恰好与蜡烛所成的像重合。
2、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3、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做实验。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 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 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当入射角较小时 , 入射角i 与折射角 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β

N1 C
入射角>反射角
当射中光入时从 空水 气
A
N
β

MO
M1
α
空气 N1 C
入射角<反射角
•空气
•水 •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人从河岸上看水 中的鱼
潜水员从水中 看岸上的高楼


河水


考题动态
1、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表述及应用。 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了解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及奇观。 4、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适 当的拓展运用。
5、把光的折射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类比用来 解决相关的问题。
例题1.(2012.安徽)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 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 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入射角i 50° 60° 70° 80° 折射角 30.7° 35.1° 38.6° 40.6°
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 的自然 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 道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及应用。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 透镜成像的应用。
4、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 合的现象。
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 1、实验环境要求。 2、如何证明三线共面?探究两角相等时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


⑵小明为了方便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只 (“一样”或“不一样”)的蜡烛。
⑶小明改进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痕迹,如图 所示,则MN应该是实验时画出的 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
所在的位置。
⑷小明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第三次实验时自己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始终未能找到像的位置”请评估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谢谢大家!
光学实验复习专题
一、在复习实验与探究题时应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 实验的复习
2、重视探究型实验的复习
3、有针对性进行观察型实验的复习
三、《201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 试说明》光学实验。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 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
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的方向射出,这表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
角的关系应该怎样做

(4)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为
。该
实验应该在
的环境中
做效果较好。(选填“较亮”或
“较暗”)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复习时应该让学生知道: α N 空气
MO
M1
“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小明把近视眼眼镜放在光屏 与透镜之间为了使像能够清晰的成在光屏上,应该右 将光屏向
移动。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C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 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 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 焦距 (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 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 光屏上所成的像(C )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
是:

⑵选蜡烛A和B的要求是:

⑶如果在图中像的位置放一长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

(“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⑷实验中拿一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
法,这一
实验说明( )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等大
次测量。
3怎样证明光的可逆性。
考题动态
1、实验环境要求。 2、如何证明三线共面?探究两角相等时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 测量。 3怎样证明光的可逆性。
例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亮同学进行了如下 实验:
⑴反射角为
。 ⑵小亮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反射
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
4、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题动态
1、熟悉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过程。
2、该实验的实验环境。
3、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平面镜和玻璃 板的选择、薄厚的选择、无法使像物重合的原因、找不 到像的原因、出现重影的原因。
4、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5、对实像和虚象的了解。
例题1、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例题1、(2012宿迁)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 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下 (填“上”
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 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右(填“左”或 “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放倒大立、 (填“放大”、

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焦内正虚,焦外倒实”、在焦外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两倍焦距像 等大.(注意三种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二倍焦 距成等大像法,物远像近法。)
考题动态
1、了解该实验的基本要求。 2、如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4、如何将像调节到光屏的中央。 5、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近视眼, 远视眼的矫正相结合。
例题2、为了研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情况。甲组同学进行 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他们先将激光束从空气中以相同的方向从入射点 O 分别 射入不同介质,实验现象如图 8(a)(b)(c)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 出初步结论(图中 AO 是入射光线,OB 是折射光线): (1)由图 8(a)(b)或(a)(c) 可得: 当光从空气斜射如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 居在法线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