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光学专题
2020物理中考总复习(光学专题)

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 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猜想和假设:
1、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2、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等。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点燃的蜡烛
光屏
光具座
物距u 凸透镜 像距v
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像距: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四、透镜及其应用
• 1.透镜的种类、构造、对光线的作用; •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 3.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及其调节方法;
• 4.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其矫 正。
重点实验的探究复习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 究;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 究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四.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交流讨论
2分+7分=9分
光学复习概要
• 1.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实例分析; • 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 3.光的折射与不可见光; •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
• 1.光 的反射相关名词:入射光线、反射光 线、入射角、反射角、法线;
• 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
设计表格
次数 1
物到平面镜 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cm
比较像与物 大小(放大 或缩小或等
大)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 平分
实验研究中的注意事项:
2020年湖南省新中考物理复习 光学

折 凸透镜:会聚
射 凹透镜:发散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光心: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 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 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 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 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
2、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 影子长短变化是( D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速度( B )
A、保持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成像或改变光路。如:水中倒影 潜望镜:由两块_ 相互平行的__平__面__镜组成
平面镜作图专题
1、有关平面镜反射作图光路法
400 r=500
2、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
S
作出由A发出经平面镜 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
如图是S两' 条反射光线,请
找出光源S,并补充光路
考点: 平面镜成像
2、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 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
规律小结
1.凸、凹透镜各有三条特殊光线 穿“心” 不变 平行过“点” 过“点” 平行(光路可逆) 2.凸、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解析版)(解析版)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一、选择题
1.(2020内蒙古通辽)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湖中倒影B. 日食现象
C. 海市蜃楼D. 雨后彩虹
【答案】B
2.(2020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B
19.(2020湖北孝感)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远视眼的矫正,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答案】A
20.(2020吉林)2020年6月21日,我国迎来一次天象奇观﹣﹣“金边日食”。日食的形成原因是( )
【答案】C
26.(2020山东滨州)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A
27.(2020山东菏泽)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铅笔“折断”B.水中倒影C.墙上的影子D.光的色散
【答案】B
28.(四川甘孜)生活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9.(2020天津)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镜花水月”——光的折射B.“一叶障目”——光 折射
C.“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C
10.(2020新疆)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答案】A
3.(2020北京)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光现象(解析版)

专题四光现象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光现象单元共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五个部分,其中常考热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光的折射及其应用、三原色与物体的颜色等。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也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1.光的直线传播★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二、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是光现象基础,所有光现象都是在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展开的,没有光的直线传播就没有光现象的理论结构。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飞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反射偏折。
如: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会发生偏折(大气层密度不均匀),光线投射到两种不同介质表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指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树林中的光斑、日食、月食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本考点的常见考题也是以这些常见现象为题干的。
★本考点考题形式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个类型。
选择题:选择题是本章考题常见题型,选择题较填空题更多一些。
光的直线传播在考题中都会和其他光现象考点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考题,不会出现一个考题只考查此考点的问题。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要正确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熟悉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填空题:填空题出现的概率要低于选择题。
但考试方向,问题形式与选择题无异。
这里不再赘述。
2.光的反射及其应用★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二、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三、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
光的反射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平面镜成像基础。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漫反射现象以及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异同;同时还应注意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类的实验探究问题,并且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类考题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较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常见光学现象彩虹晕海市蜃楼3.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眼镜及其矫正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常见光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
3. 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常见光学现象、透镜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眼镜。
2. 学具:光具座、实验用光源、白纸、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眼镜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光的传播: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光具座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让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验证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解释眼镜的矫正作用。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 常见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分析生活中的一种光学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原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解析版)(解析版)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2020年人教版中考物理 总复习——光学专题 课件(共27张PPT)

光学复习概要
• 1.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实例分析; • 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 3.光的折射与不可见光; •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
• 1.光 的反射相关名词:入射光线、反射光 线、入射角、反射角、法线;
• 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
四、透镜及其应用
• 1.透镜的种类、构造、对光线的作用; •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 3.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及其调节方法;
• 4.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其矫 正。
重点实验的探究复习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 究;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 究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四.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交流讨论
4.使用刻度尺或坐标纸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和 物距。
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 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猜想和假设:
1、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2、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等。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点燃的蜡烛
光屏
光具座
物距u 凸透镜 像距v
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像距: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 虚像;
• 4.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5.虚像的形成原因及其作图。
三、光的折射与不可见光
• 1.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角同时 增大或减小、空气中的角大、垂直界面 入射传播方向不变;
• 2.应用:光的色散、海市蜃楼、鱼池在 水池中变浅;
• 3.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前者具 有显著的热效应,后者具有荧光效应和 化学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物理----光学专题
【2-1】
(2019•包头)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2-2】
(2018 秋•蚌埠期末)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 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30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D.逆时针转动15
【2-3】
(2019•阜新一模)高度为 160 厘米的人站在离平面镜 150 厘米处,他要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站立时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长度至少应该是( ) A.160 厘米B.150 厘米C.80 厘米D.任意长度
【2-4】
(2019 春•靖江市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 和34cm 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距光屏34cm 时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 40cm
C.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 f 6cm
D.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
变
答案解析
【2-1】
(2019•包头)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解答】解:“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变浅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林荫树下,光斑点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
故C 符合题意。
D 、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
射,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2-2】
(2018 秋•蚌埠期末)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 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30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D.逆时针转动15
【解答】解:
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90 30
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6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 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即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 45,则入射角减小15,因为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所以法线会逆时针转动了15,镜面也逆时针转动15,故D 正确。
故选:D 。
(2019•阜新一模)高度为 160 厘米的人站在离平面镜 150 厘米处,他要在
竖直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站立时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长度至少应该是( ) A.160 厘米B.150 厘米C.80 厘米D.任意长度
【解答】解:
如图所示,A 、C 、B 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
EF 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
确定A C B为ACB 的像,因为OC OC,所以OC 1 CC,
2
EO 1 A C,FO 1 B C,EF 1 A B 1 AB
2 2 2 2
EF 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 为人的身高,这就是镜的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
此人身高160cm ,则镜长最小为80cm 。
所放位置如图所示,镜的上端E 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
(注意:若平面镜高度挂的不对,就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故选:C 。
(2019 春•靖江市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
光屏固定在光具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 和34cm 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
晰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距光屏34cm 时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 40cm
C.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 f 6cm
D.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
变
【解答】解:
题干中说到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 和34cm 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可以得到:距光屏6cm 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
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 6cm 2 f
①,
距光屏34cm 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4cm 2 f
②,故A 错误;
根据①②可得3cm f 6cm ,故C 错误;
根据成像分析,距光屏6cm 和34cm 成实像是两个互逆的光路,所以u1
v2 ,v1 u2 ,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6cm 34cm 40cm ,故 B 正确;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但是成像的性质正好与原先相反,故D 错误。
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