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加工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资料
2024年其他水产品加工市场分析现状

其他水产品加工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水产品加工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涉及广泛并且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海产品加工,还包括其他水产品的加工,如淡水鱼类、藻类、软体动物等。
本文将围绕其他水产品加工市场的现状展开分析。
2. 市场规模其他水产品加工市场的规模正在逐年增长。
随着人们对鱼类以外水产品的需求的增加,逐渐出现了一系列新型水产品加工企业。
据统计,2019年我国其他水产品加工市场交易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的水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一趋势推动了其他水产品加工市场的发展,从传统的加工方式向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
3.2 产品多样化和创新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他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大了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
从传统的水产品加工到深加工,推出了一系列经过特殊处理的新型水产品,如水产品健康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等。
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口感、营养和便捷性的要求,还带动了市场的增长。
4.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其他水产品加工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一方面,传统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着来自新型企业的竞争。
这些新型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手段,快速崛起。
另一方面,其他水产品加工企业也在积极转型,加强自身竞争力。
市场竞争的加剧对行业发展带来了双重机遇和挑战。
5. 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为了促进其他水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培训等,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另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其他水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6. 挑战和对策虽然其他水产品加工市场发展机遇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导致价格战的出现,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其次,原材料供应和质量控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些挑战,企业应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新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确保产品质量。
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现状与前景展望分析

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现状与前景展望分析一、水产品加工行业基本概况我国水产加工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其加工体系已基本形成,一个包括渔业制冷、冷冻品、鱼糜、罐头、熟食品、干制品、腌熏品、鱼粉、藻类食品、医药化工和保健品等产品系列的加工体系已经形成。
水产品加工行业的产业链上游供给加工原料,主要涉及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中游是水产加工企业;下游消费市场群体包括终端消费者以及餐饮企业等。
水产品加工包括以鱼、虾、蟹、贝、藻等的可食用部分制成冷冻品、腌制品、干制品、罐头制品和熟食品等的食品加工业和以食用价值较低或不能食用的水产动植物以及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等为原料,加工成鱼粉、鱼油、鱼肝油、水解蛋白、鱼胶、藻胶、碘、甲壳质等的非食品加工业。
具体产品主要包括:冷冻水产品、鱼糜制品及干腌制水产品、藻类加工品、鱼油提取及制品的制造和水产品罐头制造产品等。
二、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国之一,从产量上看,2013-2019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7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到6938万吨,达到近几年顶峰,2019年水产品产量为6450万吨。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水产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570家,同比增加46家,说明行业集中度正进一步提升。
在企业数量下降的同时,我国水产品冷库数量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但冷库冻结能力在逐年提升。
2015-2019年,我国水产品冷库数量从8654座下降至8057座;冷库冻结能力从91.92万吨/日提升至93.05万吨/日。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呈逐年增长态势。
2019年,水产品加工行业全年总产值约4440.99亿元,同比增长2.40%。
三、水产品加工行业产品结构分析在我国水产加工品中,水产冷冻品的加工量最大,约1532万吨,占水产总加工量的70.6%;鱼糜制品及干腌制品加工量约292万吨,占比13.5%。
水产品加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水产品加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水产品加工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介绍了水产品加工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最后,探讨了水产品加工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引言水产品加工业是指将从海洋、淡水湖泊和河流中捕获的鱼类、贝类、虾类等水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和包装的产业。
水产品加工业在提供人类所需的高质量蛋白质食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它也是水产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加值转化的关键环节。
2. 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资源有限和工艺水平不高,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小且技术落后。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阶段,水产品加工业的规模扩大,技术水平也有所提升。
在21世纪初,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
国家对水产品加工业进行政策扶持,并加大了对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重视。
同时,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推动了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3. 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目前,中国水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国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水产品加工和出口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业涵盖了鱼类、虾类、贝类等多个品种,产品质量也不断提升。
然而,中国水产品加工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压力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产品资源的供应越来越紧张。
其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对水产品加工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水产品加工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4. 水产品加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水产品加工业在未来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水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
例如,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第一篇: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我国水产品加工历史悠久,加工方式多样,一般可分为传统加工和现代加工两大类。
我国水产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渔业制冷和冷冻品、干制品、鱼糜及其制品、罐头、腌熏品、鱼粉、鱼油、藻类食品、医药化工和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的加工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先进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的引进,我国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方法和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水产加工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行业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科学,水产品出口过分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这四大市场,精深加工水产品比率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多,行业组织化程度缺乏力度,其内部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等。
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第二篇:×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个发展问题;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个发展问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是个发展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
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错综复杂的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
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增强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
党要承担起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嵊泗县要达到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关键就是发展。
嵊泗县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优势,以海洋资源为基础的水产品加工业,历来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023年水产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水产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海洋经济的兴起,水产品加工行业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市场。
水产品加工行业是一个以生鲜水产品为原料,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加工,生产出各种添加剂、罐头、冷冻、半加工、熟食等产品的行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水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水产品加工行业在国内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1.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水产品是重要的食品资源之一,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当前,人们对低脂、低盐、低糖、低脂肪等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水产品加工业正是以其低脂、低盐、环保、健康的特点迎合了这一需求。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政策扶持与市场对外开放
水产品加工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政府对该行业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
目前,国内水产品加工行业的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可以通过进口原料或出口产品扩大市场,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
3.行业整合加速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水产品加工行业的企业开始通过整合和重组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
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将会不断增加自身的规模和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加强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
同时,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和联盟等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从而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总之,水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行业整合加速,水产品加工企业将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我国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产业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产业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水产品加工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1.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洗、破鱼、配料、分割等环节逐渐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加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了产品溯源能力和食品安全。
2.鱼糜加工技术:鱼糜是利用鱼肉、鱼骨等副产品制作成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近年来,鱼糜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利用混合肉糜、鱼糜果冻等方式开发出了多种水产品新品类。
3.冷链物流技术: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对保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冷链物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温控仓储设备、冷藏车辆、温度传感器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二、水产品流通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1.电子商务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为水产品流通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遇。
一些知名的电商平台开始销售海鲜水产品,同时也涌现了众多专门的海鲜电商平台。
2.溯源技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促使水产品流通中的溯源技术得到了重视。
通过使用条码和RFID等技术,可以对水产品的来源、生产流程等信息进行记录和追溯,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水产品流通中的数据共享和管理。
例如,利用传感器监测水质、水产养殖情况,实时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提高水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
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产业科技在自动化、智能化、冷链物流和溯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产业将更加高效、智能化,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的更高要求。
中国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水产品加工业作为一种以水产捕捞和养殖的产品为原料,进行保鲜、贮藏或加工成各种形式的食品或其他产品的生产部门,产品主要有鱼、虾、蟹、贝、藻类等经济水产动植物的冷冻、冰鲜、腌制、熏制、干制、罐装和熟食品等水产食品。
一、水产品加工发展概况1、水产品加工量水产加工业是指对鱼类等各种水产品进行保鲜、贮藏和加工的生产活动。
近年来,我国水产加工行业的企业数量呈小幅下降趋势。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水产加工企业9136个,较上年减少187个,同比下降2.01%。
《2021-2027年中国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在水产加工企业数量总体下降的同时,我国水产品冷库数量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冷库的冻结能力在逐年提升。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水产冷库8188座,较上年增加132座,同比增长1.64%。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水产加工品总量2090.79万吨,较上年减少80.62万吨,同比下降3.71%。
其中,海水加工产品1679.27万吨,较上年减少96.82万吨,同比下降5.45%;淡水加工产品411.51万吨,较上年增加16.19万吨,同比增长4.09%。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用于加工的水产品总量2477.16万吨,较上年减少172.8万吨,同比下降6.52%。
其中,用于加工的海水产品1952.98万吨,较上年减少138.81万吨,同比下降6.64%;用于加工的淡水产品524.18万吨,较上年减少33.99万吨,同比下降6.09%。
2020年,我国用于加工的海水产品1952.98万吨,占用于加工的水产品总量的78.84%,较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用于加工的淡水产品524.18万吨,占用于加工的水产品总量的21.16%,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2、水产品进出口量2020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949.04万吨,较上年减少104.28万吨,同比下降9.89%。
水产品加工业分析报告

水产品加工业分析报告水产品加工业是指将捕捞或养殖的水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贮存和销售的一系列活动。
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行业概况、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业概况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发展比较迅速的行业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1/3以上。
加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也不断增加。
同时,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山东等地。
这些地区具备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和较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水产品以其鲜美的 taste 和高蛋白质的含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特别是在中国,鱼和海鲜等水产品在各地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水产品加工业在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技术进步水产品加工业在技术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往,水产品加工主要是以传统的腌制、熏制等方式进行,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加工技术得到了应用,如速冻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保鲜性和品质,也延长了产品的销售周期。
同时,一些高科技设备的引入,如自动化生产线和质量检测设备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发展趋势水产品加工业在未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首先,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供应量将继续增加,为加工业提供更充足的原料。
其次,消费者对安全、健康的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品加工业需要加强质量监管,保证产品的无公害和绿色生产。
此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产品加工业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总之,水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具备较高的地位和潜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品加工业有望继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经管1101 史兆一2011306201803摘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国,水产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食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
水产品加工一般可分为传统加工和现代加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先进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的引进,我国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方法和手段逐步改善,一些水产品经过加工后经济附加值有较大提高的产品,如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保健品、医药化工等成为研发的主要方向。
与此同时,水产品加工业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行业的标准体系不完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东盟和欧盟,产品技术含量低,精深加工产品比率小,产品废料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安全质量问题较多,业内信息不流畅,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等。
本文针对目前水产品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市场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未来趋势前言: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总面积达470万km ,有3 000多种海洋生物,其中可养殖、捕捞的鱼类有1 700种左右。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占全球产量的70%,至2010年我国水产贸易量突破200亿美元,约占全球水产品贸易总量的10%,201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更是到达5603.21万吨,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5005.01亿元,其中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3526.71亿元,实现增加值1248.10亿元。
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尤其是淡水鱼养殖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年水产品产量达5 000余万t,产值达近7 0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为40 kg。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水产生产、流通、加工各个环节毛利率均在15%以上,可见我国水产业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我国丰富的渔业资源与潜力巨大的水产品加工能力为我国水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在我国水产品的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一、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1、水产品市场与贸易状况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和调控下,水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流通和交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国际水产品消费市场活跃,我国水产品出口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达391.2万吨,出口额达177.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1%和28.7%。
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增速明显放缓,相比之下新兴的东盟、台湾和香港市场份额逐年增长,呈现市场多元化的局势。
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水产品出口55.11万吨,同比下降8.93%,其中虾类、对虾、罗非鱼等名优养殖水产品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形势不容乐观。
而捕捞水产品中墨鱼、鱿鱼等制品出口超过贝类、对虾等传统优势品种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
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盟仍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88.6%,与上年基本持平。
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入小康阶段,经济收入的增加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膳食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对食品消费特别是水产品消费提出了更多要求,对水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方便化、营养化、安全化、个性化的新特点。
目前我国淡水鱼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已有较大出口数量,淡水鱼产品出口贸易在我国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1年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63.2%,其中,养殖水产品出口额46.4亿美元,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49%,鳗鱼、罗非鱼出口分别是7.3亿美元和3.7亿美元。
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鳕鱼资源的锐减,罗非鱼成为欧洲、日本、韩国鳕鱼片市场的替代品,目前全世界对罗非鱼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
鲢鱼、鳙鱼、罗非鱼、鳗鱼、鲮鱼和鲟鱼等是我国的大宗养殖淡水产品,这几种淡水鱼养殖成本较低、产量高、价格低、实施加工产业化经营的效益高、风险小,实施加工产业化的潜力大,因此被作为加工开发优先重点开发的对象。
烤鳗、冻罗非鱼片、豆豉鲮鱼罐头、鲟鱼籽、冷熏鲟鱼片、冻鲟鱼片等优势的淡水加工产品的优先发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我国水产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另外,虽然这些大宗淡水鱼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工艺技术水平、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设备等比发达国家落后,再加上技术贸易壁垒等原因,在出口贸易中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获利微薄。
要真正促进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提高的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形象,加强技术改进力度,发明新的加工工艺,必须研究和建立质量保障控制体系,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
2、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从水产品加工企业来看,由于近年国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强劲,我国水产品加工出口快速增长,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2009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多达9635个,年水产加工能力2209万吨,水产品加工总量1820万吨,比2004年增长43.3%,冷冻水产品和冷冻加工水产品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产量达到941.1万吨,占加工量的51.6%,鱼糜制品及干腌制品223.5万吨,藻类加工品90.4万吨,罐制品22.0万吨,水产饲料(鱼粉)136.4万吨,鱼油制品2.4万吨,其他水产加工品61.2万吨。
从加工品种的结构看,目前我国水产品呈现多样化,品种繁多且不断增加。
近二十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的比例和经济效益在逐年提高,精深加工比例也越来越高,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鱼类、虾类、贝类、中上层鱼类和藻类加工工业体系正在建立并逐渐完善。
在烤鳗、鱼糜和鱼糜制品、紫菜、鱿鱼丝、冷冻小包装产品、海藻类等方面食品大规模地被开发和推广,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质量也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在综合利用方面也研制出了一大批新产品,其中大部分已投入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消费市场上,除了鲜活水产品外,冷冻品、干制品、腌熏制品仍然是市场消费的主体。
由表2可见,近几年来,我国各类水产加工品的产量均表现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除罐头制品略有下降外其余都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3、水产品加工技术及装备建设成效明显我国的水产冷库数、冻结能力及冷藏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使加工原料及加工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的水产冷库建设趋于稳定,连续几年增长幅度不大。
近年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在实际冻结能力、冷藏能力、制冰能力都又有所增加,说明减少的可能是一些小型冷库,而中型冷库数有所增加,而万吨型的大型冷库目前已基本停止建设。
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我国水产加工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创造了条件,加上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一大批新产品、新设备被开发出来。
现全行业有冷冻调理食品、鱼糜和鱼片生产数百条,烤鳗生产线50余条,紫菜精加工生产线170多条,干制品生产线100多条,盐渍海带、裙带菜生产线50余条。
此外,还引进了许多鱼糜食品、模拟食品、鱿鱼丝、冷冻升华干燥、单冻和冷冻调味食品等的生产流水线或单机。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冷冻保鲜船和冷却海水保鲜船,一批加工机械如鱼糜、湿法鱼粉、平扳冻结、烘房、杀菌器和紫菜加工机械等被设计和制造出来,不仅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4、各类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A、鱼糜产品加工业我国在鱼糜加工业有悠长的加工历史,与其他制品相比,具有原料丰富,不同语种可以互相搭配的特点。
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主要以手工加工为主,且品种单一。
1984年我国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生产线后,才开始进入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一系列新型高档的鱼糜制品开始研发,如鱼丸鱼糕、鱼香肠、鱼卷、鱼排等。
2009年,我国各类鱼糜制品产量84.7万吨,是2004年的2.5倍。
随着国内外水产品市场的对鱼糜制品强劲需求,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B、冷冻水产品加工业冷冻水产品加工业是一直我国水产品加工也的主体,2009年我国冷冻水产品产量达941.1万吨,占水产品出口总额30%以上。
其中,我国的对虾和罗非鱼仍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
2009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对虾达43.0万吨,增幅达到34.7%,罗非鱼出口额59.1万吨,增幅达25.73%,保持着高增长的势头,其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C、鱼粉加工业鱼粉是我国进口最大的品种,2009年我国共进口鱼粉130.8万吨,比2008年进口133.5万吨下降2%,但2009年我国进口鱼粉的实际消费量为142.35万吨,同比增长6.97%。
其中,2009年传统进口国秘鲁进口量持续减少,达4469吨,环比下降33.2%,同比下降85.9%,而智利、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进口量显著上升。
一些低价值水产品可加工成鱼粉,可做饲料使用,为我国养殖业提供大量的原料。
D、鳗鱼加工业鳗鱼是利用价值极高的水产,全身上下都可使用。
一般蒲烧鳗的加工是以鳗鱼身体部分为主,其他部分可以进行加工成鱼粉、骨粉和钙片等。
自1982年我国引入日本的烤鳗工业,至2010年,我国出口烤鳗数屡创新高,单在2010年,我国出口烤鳗数量36485吨,同比增长13.7%。
其中日本与美国是出口的主要国家,出口额分别达到41793.8万美元和8193.6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在金融危机逐渐缓和,经济逐渐复苏,全球市场对烤鳗需求大增,加之人民币升值,致使出口烤鳗价格上涨,企业的利润也随之增长。
E、紫菜加工业目前世界上出产紫菜的国家只有中国、日本和韩国,自2000年中国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紫菜养殖大国,2009年中国占世界养殖总量的65%,目前紫菜主要产自江苏和福建,据研究发现,我国产的紫菜特性好,氨基酸含量和口感都优于日本和韩国的同类产品。
同时,国内加工成本低,又面对着日本、韩国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争夺,中国紫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F、其它加工业近些年随着加工理论与技术上的突破,一批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加工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如河豚毒素的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目前都已进行工业化生产。
总之,水产品加工业正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5、我国水产品行业体系的形成A、加工企业走向集中并基本形成工业园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水产加工业十分重视,分别制定了优惠政策,加上外资企业的积极介入,这些地区水产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水产加工业的主力军。
这些地区水产加工品的产量和产值以及出口贸易额都占到全国八成以上。
b、加工行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随着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逐步走上了品牌战略的轨道。
水产加工企业特别是那些龙头骨干企业从未像现在这么重视自己产品的注册商标和市场形象。
为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一些大宗水产加工品中被品牌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