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讲解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ft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 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 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第二章声现象讲义

第二章声现象讲义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 声音的产生来回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弦乐器(二胡、京胡、琵琶、提琴等)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笛、箫、黑管、号等)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锣、鼓等)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B.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C. 声波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可将不可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进行类比,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四周传播,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界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如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在看到闪电后几秒钟才听到雷声,此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山崖、墙壁、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就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声音的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方面.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多个反射面,就可以发生多次的反射.如夏日的雷声,有时隆隆地延续几秒钟以上,就是声波在云层、山岳和地面间多次反射造成的;再如古建筑中的“回音壁”、“三音石”以及江西弋阳境内的名胜“回声谷”等等都是属于多次反射的回声.人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讲话听起来要响亮,而且当讲话声停止以后,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有余音回荡,就是由于声音在物体表面连续多次反射的多次回声交混在一起形成的,称为交混回响,简称混响,这种混响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从声源发声停止,到声音减弱到听不到的一段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长,往往使声音不清晰,音色混浊、发闷,形成嗡嗡不绝的噪声;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短,就会使本来婉转圆润的声音变得干涩无力、生硬,一般剧场的混响时间以l.5 S左右为宜.两列声波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相遇如振幅增大,响度就增大,这种现象在声学上叫做声音的共鸣.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在制造时都充分考虑了这一原理.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也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更好.播音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的材料来减少杂音的干扰.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

第2章 声现象(图片版) (共80张PPT)

第2章 声现象(图片版) (共80张PPT)

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 340 m/s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
5. (2016· 黄石 )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 确的是 (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 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 继续创作的
解析: 本题考查了传声的介质、声速的影响因素 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 体中传播, A 正确;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 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B 错误;声音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 C 错误;振动产生的声音可能不在 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 介质等原因,导致人耳听不到,D 错误. 答案: A
【答案】A
2.(2016·黑龙江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的是( ) 【导学号 73240011】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蝙蝠是靠发 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 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A 不符合题意;倒车雷达是靠 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 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B 不符合题意;利用 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不符合题意;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讲 声现象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 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声音在 真空 中不能 传播. 一切气体、 液体、 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 介 质 .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这种振动有的能看见,如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人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有的看不见,如敲桌子时桌面的振动。

这时可以用一些泡沫塑料等轻小物体放在上面,敲桌子时泡沫塑料在不停的跳动,说明桌子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在这些介质中固体传播声音最快(如古代打仗时士兵趴在地上听远传是不是有人过来啦),气体传播声音最慢。

3、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和介质的种类有关之外,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取340m/s。

·5、回声产生的条件是距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在教室里唱歌是距离小于17m,使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所以感觉声音更加响亮,在旷野中没有回声所以感觉声音比较小。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2、声音的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属于声调的例子有(1)、男高音、女低音,(2)、调音师调音(调节弦的松紧),(3)、暖壶灌水时声音的变化,(4)、男生声音低沉,女同学声音尖细。

3、声音的响度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此外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属于响度的例子有(1)、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震耳欲聋,(2)、调节电器的音量大小,(3)、扩音器,(4)、4、声音的音色和物体的结构有关,物体不变,音色不变。

和音色有关的例子有(1)、闻其声知其人,(2)、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3)、敲西瓜看西瓜是否熟了;敲击花盆,看是否有裂缝(4)、听诊器5、人能听见的声音是20 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比如大象发出的声音,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都会发出次声波。

高于20000 Hz的叫超声波,比如海豚音,蝙蝠发出的声音,倒车雷达。

第三节声的利用1、。

最新2-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资料

最新2-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资料

第二章 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 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停止..。

4. 记录声音的方式,由机械唱片发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答: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需要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 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15℃)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远大于声速v=340m/s ,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从 钢管、水、空气 中传播。

4. 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超过0.1s , 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m .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2.2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 。

单位: ,符号: .☆计算公式:Tn f =.其中f ——频率,n ——振动次数,T ——振动时间。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 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越大,声音的 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八上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总结

八上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很多物体的振动难以直接观察到。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

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

例如,发令枪响后,过一会儿终点计时员才能听到枪声。

说明虽然声源的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并没有消失。

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5.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2.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V液>V气。

(2)介质的温度。

在空气中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讲解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5、发声体就是声源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知识应用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 声的回音B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 钟还在振动D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2、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其原因是()A 太阳离我们太远了B 真空不能传声C 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3、在一装满水而又足够长的铁管一端敲一下,将耳朵贴在管子另一端的人听到声音的情况是()A 一次声音,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B 两次声音,声音是从空气空传来的C 三次声音,先听到从水传来的声音D 三次声音,先听到从铁管中传来的声音4、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先用锣槌敲击锣面发声,然后用手按住锣面,锣声一会就消失了,锣声消失的原因是()A 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 手使锣面振动加快C 手使锣面振动停止D 以上判断都不正确5、人在闭上双眼时,仍能准确地判断出声源的方位,这是利用()A 回声效应B 双耳效应C 骨传导D 声音立体效应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0C,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 14.29sB 14.00sC 13.71sD 无法确定9、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cm处,用另一只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齿咬住,再用另一只铅笔敲击它,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A 用左手握住B 用牙齿咬住时C 一样大D 无法判断10、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11、声波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救援装备.它能灵敏地接收到物体_________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外太空中宇航员需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这说明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13、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直接谈话,是因为真空________传播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5、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__________能传声;“土电话”表明__________能传声.16、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__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m/s.17、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铁管的另一端可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70m,空气中声速340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0.466s。

(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2)铁管传播声音的速度知识讲解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1、音调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2)频率: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 Hz,比如某物体1秒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3)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人耳能够听到的叫做声音,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为声。

5)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6)音调与发声体的关系:一般而言,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发声体越长、越粗、越厚、越松,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3)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集中方向传播比分散传播听到的响度更大(比如用喇叭)。

3、音色1)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2)决定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

课堂练习1、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3、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A.用力拨动琴弦 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C.用力敲打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4、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5、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6、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7、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8、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的大小10、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11、“……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声B.锣鼓声响度很小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1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1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特性()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4、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1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1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17、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18、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很小.19、人在野外说话,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一些,通常将手或者一本书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2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2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 ,人类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3、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_________________.高是指___________.24、在图8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2011年 7月14日12时10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___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___________,而响度比蚊子___________.知识点3 声的利用和噪声1、声音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 蝙蝠发出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声呐探测水的深度、水中鱼群及其他水下目标;医生查病时的“闻”,B 超,敲铁轨听声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