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NT--proBNP、Fi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演示稿件

要点二
Fib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指标的相关 性较弱
尽管Fib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心血管疾病指标相关,但其相 关性较弱,不能作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可靠指标。
NT--proBNP和Fib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
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较高
高水平的NT--proBNP预示着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等。
尽管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Fib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显著。因此, Fib水平不能单独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NT--proBNP和Fib水平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指标的相关性
要点一
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 、心肌肥厚等心血管…
这意味着NT--proBNP不仅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还与其 他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
谢谢观看
科研价值
通过研究NT--proBNP、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有助于深入探讨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02
研究方法
研究 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定时记录患者情况。定时记录两组护理 前后护理前后护理前后护理前后情况。
Fi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呈负相关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 这可能是因为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进而引 起NT--proBNP的释放增加。
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Fib水平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冠状动 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影响凝血机制的正常运作,导 致Fib水平下降。
Fib与冠心病关系
纤维蛋白原(Fib)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因子,与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密切相关。
冠心病患者NT--proBNP、Fi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意义
B型钠尿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B型钠尿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吴达党【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1(027)012【摘要】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联合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BNP,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与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与hs-CRP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hs-CRP与BNP两者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BNP和hs-CRP浓度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病变程度相关,对判断CHD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总页数】3页(P1784-1786)【作者】吴达党【作者单位】阳西县人民医院,广东,阳西,529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相关文献】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陈娟2.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脑型钠尿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J], 徐钢;桑更生;薛鹏程;石世强;潘路华3.联合检测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 [J], 谭智毅4.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黄征;邱强;杨军;赵凯5.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J], 李宝亮;苏华;马俊帅;李延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cy、Lp(a)、APoA1、APoB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Hcy、Lp(a)、APoA1、APoB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摘要:采用酶循环法或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含量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联合诊断作用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APoA1含量低于查体健康的患者,Hcy、APoB及Lp(a)含量均高于查体健康的患者,APoA1含量低于查体健康的患者,且四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均高于单一诊断。
Hcy、APoB、APoA1、Lp(a)在冠心病中的异常表达,对于临床诊断冠心病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冠心病;联合检测一、背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器质性狭窄或阻塞,所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胸闷气短等症状,轻微的仅有心慌、胸闷等症状[1]。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冠心病患者死亡人数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41%,尤其是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将成为全球病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2-3]。
近年来心血血管疾病被重视起来,冠心病也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人们把血脂异作为引起冠心病的最主要原因,临床上通常将血脂检查作为冠心病最有效指标。
血脂异常的种类也是非常的多,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最大,会导致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增强,导致内皮细胞分泌纤维蛋白酶原活化抑制剂,从而诱发纤维斑块的形成,加剧动脉硬化。
Lp(a)参与了很多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的发生,包括冠心病、脑梗死、周围血管病变等,在伤口愈合、血管生成、止血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氨基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神经毒性氨基酸。
APoB的高水平表达是对心肌细胞的重塑性改变和心肌细胞缺血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一个中间产物,与氧化应激及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故高Hcy血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年度冠心病领域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不良心脑血筐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 MACCE)发生率均未见显著差异。
EROSION E的研究结果提示, OCT 用于指导制订和优化 STEMI 患 者的个体化再灌注治疗决策是安全可行的,首次证实了 OCT 指导下的基 于病理圭理机制和病变特征的再灌注策略可安全菁效地减少旱期罪犯血 管开通后的 STEMI 意者的支架置入率;且对于需要支架置入的意者,OCT 可进一步评估支架置入术后的即刻效果,减少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但 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导致研究的安全性终点尚不具备统计学效力。 因 此,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面床研究进行验证及优化,从而使得研究 结果更具说服力。
该研究是自TUXEDO研究以来,头个在大规模糖尿病患者中对第二代DES 进行比较的强效研究,并获得了可观的结果。 相较于既往研究,该研究纳 入及排除标准宽松,不限制复杂病变、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降糖药物等情 况,因此更能反映真实世界人群,更具有代表性,为糖尿病患者PCI 提供 了更加高效的潜在选择。
础的佐他滔莫司DES(真厚度较Cre8 EVO支架更大)。 该t鹉金共纳入
1175例患糖尿病并需要行PCI的患者,随机分至接受Cre8 EVO支架治 疗组和Resolute Onyx支架治疗组。 主要终点为TLF(包括心原性死亡、
in 靶血管心肌梗死、 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复合事件)。随 1年后,
值得一握的是,新一代Firesorb BRS薄壁的设计更利于血管内皮修
复 , 支架璧厚度只高100 ~120 µm,远低于 第→'"t BRS的150 ~180 µ m , 在保证充分支撑力的同时 , 薄壁的设计有利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膜的
冠心病的新研究方向

冠心病的新研究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冠心病研究的新方向。
一、遗传学研究遗传学研究是冠心病新研究方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近期的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
通过对大量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与冠心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影响冠心病的风险、预后和治疗效果。
因此,遗传学研究将有助于预测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为未来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二、生物标志物研究生物标志物研究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等指标。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早期筛查冠心病患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此外,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还可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指导临床决策,并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三、心肌再生研究心肌再生研究是冠心病的另一个新研究方向。
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血管介入手术等非手术治疗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无法修复患者心肌损伤的组织,仅能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因此,心肌再生研究致力于寻找能够恢复心肌功能和结构的新疗法。
例如,干细胞和基因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心肌再生研究中,有望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免疫学研究免疫学研究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冠心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和炎症反应对血管内皮功能和斑块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免疫学研究有助于揭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新的治疗靶点,并为免疫调控治疗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6期冠心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或心血管功能性改变所引起,高血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相关数据显示[1],血压每升高10mmHg,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增加30%以上。
长期高血压可损伤患者冠状动脉内膜,导致内膜斑块形成,在一定因素诱导下可出现急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因此,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关键为对血压进行控制。
近年来,中医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中药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其对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⑴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冠心病诊断标准。
②近2周每天心绞痛发作3~4次。
③均为原发性高血压。
④自愿参与,知晓本研究。
⑵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
②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
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单双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1岁,平均(56.34±5.21)岁;病程2~12年,平均(7.38±1.62)年。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7~72岁,平均(58.42±5.15)岁;病程2~13年,平均(7.42±1.5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即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20mg/次,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组方为全瓜蒌25g,薤白15g,半夏10g,葛根25g,丹参15g,柴胡10g,白芍20g,郁金10g,人参10g,桂枝10g,延胡索10g,以水煎煮,1剂/d,每剂分早晚2次服用。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研究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研究戈吉祥;高华;孙萍;姚萱【摘要】Objective Ohserving parameters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 Fasting plasma insulin ( FINS )the status of insulin resistance was assessed by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 ) and homeostasis mode assessment -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 );Our aim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he parameter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 , Fasting plasma insulin ( FIINS )in 19 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l ), 15 non-ST-segment elevated mv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T ).18 unstable angina( UAP ),16 stable angina ( SAP )and20 normal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 Results The parameters of FINS ,ISI,HOMA-IR in groups of STEMT ,NSTEMT ,UAP, SAP were higher than the groups of controls( P <0.05 ). Conclusion There is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more sev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more obvious insulin resistance.%目的通过监测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并根据这两项结果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方法收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1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正常对照组20例.各组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抽取清晨安静平卧状态下的空腹肘静脉血,其中留取血清标本测定FPG、FINS.结果FINS、ISI、HOMA-IR水平在STEMT、NSTEMT、UAP、SA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15【总页数】3页(P2373-2375)【关键词】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研究【作者】戈吉祥;高华;孙萍;姚萱【作者单位】北京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北京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北京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北京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587.1近年来,胰岛素抵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内分泌学者和心血管病学者们的重视。
超敏-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临床观察论文

超敏-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用免疫散光比浊法测定hs-crp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uap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冠心病不稳定性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有利于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判断。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82-02chd为心脏疾病,其是因为患者的心肌出现了坏死或者缺氧、缺血所致使的疾病[1]。
根据病情发展状态可分为3组:sap组;uap组;ami组。
其共同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
是血管对损伤的反应,炎症在不稳定斑块发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s-crp 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中主要的,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2]。
本文就120例chd患者探讨(hs-crp)对chd病情急性不稳定性、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的临床观察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住院chd患者120例试验组,分为3组:sap38例;uap59例;ami23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都至少有1支有明显的狭窄表现,其狭窄大于等于50%。
sap患者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uap患者的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uap的诊断标准[3];ami的诊断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分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ami的诊断标准[4]。
剔除标准:急慢性感染、风湿活动期、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2月内有脑出血、手术、创伤等病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f Medicine ,Shanghai 2021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 HD ) on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mmun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role .Methods 57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AD workers as the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组间均值以 珚x ± s 表示 , 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 SN K 法 ,以 P < 0 .05 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 .1 4 组免疫功能比较
4 组经卡方检验分析除 IgM 外均有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组间比较经 SNK 法两两比较 ,细胞免 疫中 U A P 组 、AM I 组 CD3 、CD4 、CD8 均出现下降 , CD4 /CD8 出现上升 ,与对照组 、SA P 比较均有统计 学差异 ( P < 0 .05 ) ,体液免疫中 U A P 组 、AM I 组 IgG 、C3 、C4 出现上升 ,与对照组 、SA P 比较均有统 计学差异( P < 0 .05 ) ,A M I 组 IgA 出现上升与其他 3 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
SA P 组(n = 79) 62 .89 ± 5 .32 39 .97 ± 3 .37 31 .14 ± 3 .76 1 .42 ± 0 .34 11 .89 ± 3 .32 1 .49 ± 0 .32 2 .39 ± 0 .27 0 .89 ± 0 .24 0 .27 ± 0 .09
U A P 组(n = 62) 53 .18 ± 6 .12 倡 # 37 .92 ± 3 .29 倡 # 24 .67 ± 3 .53 倡 # 1 .81 ± 0 .29 倡 # 14 .33 ± 3 .18 倡 #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immune function in 180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m ‐
pared the immun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ults Group U AP ,
各组对象年龄 、性别购成及血脂 、血糖 、高血压 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 研究 对象的选择应注意排除免疫 、肝 、肾 、心 、内分泌方面 疾病及各种感染性疾病 ,且半年内无激素类 、免疫调 节性药物使用史 。 1 .2 方法 流式细胞术测定受试者 CD3 、CD4 及 CD8 淋 巴 细 胞 亚 群 ,PAS 流 式 细 胞 仪 由 德 国 PART EC 公司生产 ,使用厂家配套试剂 ,免疫比浊 法检测 免 疫 球 蛋 白 (IgG 、IgM 、IgA )及 补 体 (C3 、 C4) ,全自动生化仪为 HIT AC H7600‐120E ,试剂为 上海基恩公司提供 。 所有冠心病患者与治疗 1 月后 进行复查 。 1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 SPSS17 .0
— 1412 —
Chin J Lab Diag n ,A ugust ,2013 ,Vol 17 ,No .8
组别 例数
AM I 组 39 U AP 组 62 SAP 组 79 对照组 27 F(χ2 )
P值
年龄
59 .9 ± 6 .3 61 .0 ± 6 .4 60 .9 ± 6 .1 60 .8 ± 6 .0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S HD)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 ,探讨免疫因素在冠心病进程的作用 。 方法 以 57 例冠
心病疑似人员为对照 ,比较 180 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 ,并比较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
结果 细胞免疫中 U AP 组 、AM I 组 CD3 、CD4 、CD8 均出现下降 ,CD4/CD8 出现上升 ,与对照组 、SA P 比较均有统计
学差异( P < 0 .05 ) ,体液免疫中 U AP 组 、AM I 组 IgG 、C3 、C4 出现上升 ,与对照组 、SAP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 P < 0畅 05) ,AM I 组 IgA 出现上升与其他 3 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 ;180 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后 ,CD3 、CD4 、CD8
15 .17 ± 2 .74 倡 #
1 .34 ± 0 .54 3 .14 ± 0 .71 倡 # △ 1 .74 ± 0 .51 倡 # △ 0 .44 ± 0 .11 倡 #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年 8 月 第 17 卷 第 8 期
文章编号 :1007 - 4287(2013)08 - 1411 - 03
— 1411 —
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张 莉1 ,周 晔1 ,施利琴1 ,傅国胜2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检验科 ,上海 202150 ;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心内科 ,浙江 杭州 310016)
0 .29 0 .83
表 1 各组基本情况比较(n ,珔x ± s)
性别(男 /女) 高血压(n)
23 /16
30
38 /24
53
46 /33
67
17 /10
21
0 .26
3 .96
0 .96
0 .27
GLU
(mmol/L ) 6 .3 ± 2 .5 6 .4 ± 2 .6 6 .6 ± 2 .8 6 .4 ± 2 .5
中图分类号 :R541 .4
文献标识码 :A
Clinical study on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ZH A NG L i ,ZH OU Y e ,S H I L i‐qin ,et al .
(De p artment o f Clinical L aboratory ,Chongming B ranch o f X inhua H os p 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group AM I CD3 ,CD4 ,CD8 cell immunity decreased ,CD4 /CD8 increased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A P P < 0 .05) ,U AP group ,AM I group ,IgG ,C3 ,C4 appeared in humoral immune to rise ,and the control
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CD4 /CD8 、IgG 、IgA 、C3 、C4 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治疗前经 t 检验比较 ,均有统计学差异 ( P <
0畅 05) 。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的现象 。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1 .58 ± 0 .63
2 .30 ± 0 .22 1 .18 ± 0 .42 倡 # 0 .38 ± 0 .10 .14 ± 6 .71 倡 # △
38 .09 ± 3 .49 倡 # 20 .33 ± 3 .21 倡 # △ 2 .31 ± 0 .46 倡 # △
lar immune function in varying degrees of decline in immune function and humoral hyperfunction phenomenon .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cellular immunity ,humoral immunity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AP P < 0 .05 ) ,AM I group IgA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180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CD3 ,CD4 ,
基金项目 :国万家方自然数科据学基金 (81070163)
1 .1 对象 入选对象为 2010 年 3 月至 2013 年 3 月我院心内科 180 例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 的临床确诊以冠状动脉造影至少一只心外膜血管狭 窄超过 50% 为诊断标准[2] ,79 例临床表现为稳定心 绞痛(胸痛 2 月以上 、频率 、强度 、时间稳定 、硝酸甘 油可缓解)设为 SA P 组 ,62 例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 痛(胸痛 2 月内 ,临床实验室肌钙蛋白 、心肌酶表现 为阴性)设为 U A P 组 ,39 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实 验室肌钙蛋白 、心肌酶表现为阳性 ,心电图 S T 段抬 高)设为 AM I 组 ,选取同期冠心病疑似患者 27 例为 对照 ,冠脉造影阴性 ,对各组对象进行详细检查 ,并 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取血行常规生化检测 ,基 本情况详见表 1 。
0 .14 0 .93
TG
(mmol/L ) 1 .9 ± 0 .7 1 .8 ± 0 .5 1 .7 ± 0 .6 1 .9 ±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