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永野修身
覆灭前最后的疯狂——二战末期日本特攻兵器史话(二)

覆灭前最后的疯狂——二战末期日本特攻兵器史话(二)作者:季伏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4期樱花的悲哀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一曲日本歌曲《樱花》“樱花啊,樱花啊!暮春三月山谷里……”可以说是日本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每年的阳春三月,争奇斗艳的樱花遍开东瀛大地,白里透红,香气袭人,成为日本旅游黄金季节的金字招牌。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却以“樱花”的名字命名一种自杀性的人操炸弹,这实在是樱花的悲哀。
人操炸弹,实际上是一种“人体炸弹”,等于“把人装到炸弹里”,日文汉字为“人间炸弹”。
它是一种由人操纵控制、以求精确命中目标的炸弹,不妨说是“以人为传感器”的空地导弹。
不过,为了操纵上的需要,它装有机翼。
从外观上看,很像一架小飞机。
所以,对“樱花”人操炸弹,日本一般以“架”来计数,而不是以“枚”为单位来计数的。
自然,随着一吨多的炸药爆炸,殉爆者会在一瞬间化为齑粉。
从这一点来看,它比“神风”特攻机还要残忍。
“樱花”人操炸弹的倡导者,是日本海军航空队的大田正一少尉。
他在与日本海军航空技术厂厂长和田操中将及三木忠直技术少佐的恳谈中,明确提出“用人间爆弹攻击敌舰,和敌舰同归于尽”的战法。
他狂妄地叫嚣:“给我300架‘人间炸弹’,我可以扭转战局……”然而,对于这种“必死必杀兵器”,和田操中将的回答是“要慎重考虑”。
其实,大田正一少尉在这之前先造访了三菱重工和东京大学航空部,就人操炸弹的推进方法以及滑翔方式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着日本战局急剧恶化,在日本军界高层对特攻战法也重视起来。
1944年8月5日,在日本“最高战争指导者会议”上,军令部和川古志郎大将批准研制特攻兵器,命令海军航空技术厂负责研制“人间炸弹”,总负责人三木少佐。
总部还给它起了个秘密的名字“マル大”,意思是“加一个圆圈的‘大’字”。
寓意是取大田正一少尉名字的头一个字“大”字,再加上个圆圈来强调。
1944年8月,位于横须贺的日本海军航空技术厂开始生产“樱花”人操炸弹,型号为MXY7型。
二战日本所有甲级战犯名单(共27人)

二战日本所有甲级战犯名单(共27人)
二战日本所有甲级战犯名单
(共28人)
一、被判绞刑的,共7人:东条英机、板桓征死郎、广田宏毅、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贤二、武藤章。
二、被判无期的共16人:木户幸一、平沼骐一郎、贺屋兴宜、坞田繁太郎、白鸟敏夫、大岛浩、荒木贞夫、星野直树、小矶国昭、畑俊六、梅津美治郎、南次郎、铃木贞一、佐藤贤了、桥本欣五郎、冈敬纯。
三、被判有期徒刑的共2人:东乡茂德被处以20年徒刑;重光葵为7年。
四、因病亡等受到审判但未受制裁的共2人: 永野修身1947年1月5日,患肺炎在巢鸭拘留所死去,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他的最后审判; 松冈洋右1945年日本投降后作为甲级战犯接受审判。
1946年患肺病死去,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他的最后审判。
五、装疯逃脱的1人:大川周明。
东京审判

战犯结局
结局一 结局二
结局三 结局四
绞刑: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武 藤章等7人处以绞刑,1948年12月23日凌晨,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绞死在东京巢鸭监狱的死刑架上。
枪决:
南京大屠杀案的主犯谷寿夫被执行死刑从1945年12月中旬起,中国也在一些地方设立了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从1945年底至1947年底,各军事法庭共受理战犯案件2435件,已判决的318件,不起诉的661件,经国防部核定 判处死刑的案件110件(其中包括对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判处死刑、绑赴中华门执行 枪决)。
1946~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审判对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于亚洲和 太平洋地区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战争罪犯的工作,同某些庇护日本战犯的势力进行了坚决而卓 有成效的斗争。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在“法官席位之 争”、“起草判决书”和“坚持死刑处罚”等关键时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与尊 重,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 应当感谢他。”时任教育次长兼国立政治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曾赠剑与梅先生,并称他为壮士。
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 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 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 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
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名单[优质文档]
![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名单[优质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96e18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6.png)
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名单:1、东条英机(1884年12月--1948年12月),日本东京人,陆军大将。
东条英机是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的魁首,是侵苏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
1935年,东条英机任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在“强化治安”的名义下以“剃刀效率”大批逮捕和屠杀中国东北抗日军民;“七七事变”中,他又率东条兵团侵入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
1940年至1941年,东条英机任陆军大臣,极力主张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对苏战争。
1941年10月,东条英机任内阁首相兼陆军大臣,大搞“东条独裁”,对内强化法西斯统治,对外扩大侵略战争。
1941年12月8号,东条英机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5年9月,东条英机作为日本头号战犯被捕,1948年12月2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
2、土肥原贤二(1891年8月--1948年11月)日本冈山县人,陆军大将。
土肥原贤二从1913年开始,在中国长达30余年的间谍特务生涯中,竭力从事分裂中国、侵略中国的罪恶活动,曾任日本奉天特务机关长。
他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底,劫持溥仪到东北拼凑伪满傀儡政权,致使东北沦陷长达14年。
1935年6月,他逼迫国民党政府签署“秦土协定”,攫取了察哈尔大部主权。
1935年10月,他策划了以分裂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华北自治运动”。
“七七事变”后,他率日军第十四师团入侵中国。
1948年11月,侵华阴谋家土肥原贤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
3、松井石根(1878年7月--1948年12月),日本名古屋市人,陆军大将。
松井石根作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有意纵容部队实行种种暴行,对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1937年8月,松井任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兼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被屠杀的中国军民达30万以上。
日军还对南京进行了大抢劫、大纵火,历史名城被毁了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日本313名甲乙丙级战犯录

日本313名甲乙丙级战犯录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查阅一些图书资料整理,很多日本战犯资料没有查到,5730名战犯中只查到这313名。
这可能是目前非官方最全的日本战犯名单了。
列举的是其战犯的当时职务和军衔或最终军衔。
由于资料相互矛盾,加之版面字数限制,只得删减,介绍大概情况。
不少战犯的相关履历、罪行和结局没有查到。
为方便阅读查找,战犯名字在每段落中按拼音字母排序。
东京法庭处以绞刑的甲级战犯(7人)板垣征四郎---原关东军参谋、陆军大将。
甲级战犯。
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之一。
判处绞刑。
东条英机---原首相兼陆相兼参谋总长、陆军大将。
甲级战犯。
反对从中国撤军,倡导主战论,对美开战的主要决策责任者。
发表“勿受生擒为俘虏之辱”的《战阵训》,号召官兵“玉碎”,不准当俘虏。
利用宪兵和特高(特别高等警察)压制镇压异己。
判处绞刑。
广田弘毅---原首相、外相。
甲级战犯。
日中战争升级推动者。
判处绞刑。
木村兵太郎---原陆军省次官、缅甸日军司令、陆军大将。
甲级战犯。
违背《日内瓦战俘公约》,违反战争法规之罪责。
判处绞刑。
松井石根---原华北派遣军司令、陆军大将。
甲级战犯。
力主进攻南京,南京大屠杀主犯。
判处绞刑。
土肥原贤二---原奉天特务机关长,陆军大将。
有“东方劳伦斯”之称。
甲级战犯。
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之一,伪满洲国建立的策划者。
判处绞刑。
武藤章---原陆军省军务局局长、陆军中将。
甲级战犯。
日中战争升级扩大化的鼓吹者和推动者。
判处绞刑。
东京法庭撤销审判的甲级战犯(3人)大川周明---民族(国家)主义活动家、思想家。
甲级战犯。
多起恐怖事件和未遂政变的背后主谋,鼓吹法西斯学说,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化。
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鼓吹侵略战争。
因精神病而中止审判。
松冈洋右---原外相。
甲级战犯,日本退出国联的始作俑者,日德意三国同盟的缔结积极推进者。
公审中病死(1946年6月)。
永野修身---原海军军令部总长、海军大将、元帅。
甲级战犯。
力主南进,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推动者,倡导主战论,与美国开战。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几个小时以后,黎明时分,盟军总部的军用吉普车在蒙蒙的细雨中,把火化的战犯骨灰抛洒到荒野上。
依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规定,由有关各国提名、经D.麦克阿瑟任命的11名法官是:美国的J.P.希金士(后由M.克莱墨尔将军接替)、中国的梅汝璈先生、英国的派特里克勋爵、苏联的I.M.柴扬诺夫将军、澳大利亚的W.威勃爵士、加拿大的S.麦克杜哥、法国的H.柏奈尔、荷兰的B.V.A.罗林、新西兰的E.H.诺斯克罗夫特、印度的R.M.巴尔、菲律宾的D.哈那尼拉。韦伯爵士被麦克阿瑟任命为庭长。
1950年7月8日 麦克阿瑟致电日本首相吉田茂,命令日本政府组建警察预备队,自此,日本结束五年无军队历史。
1978年10月 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排位以“昭和时代的殉难者”的名义移入靖国神社。其中甲级战犯分别为: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木村兵太郎、小矶国昭、白鸟敏夫、土肥原贤二、东乡茂德、东条英机、永野修身、平沼骐一郎、广田弘毅、松井石根、松冈洋右、武藤章。
畑俊六,陆军大将,日本前华中派遣军总司令。
平沼骐一郎,男爵,日本前国务大臣。死于狱中。
星野直树,日本前书记官长兼国务大臣。
有期徒刑
重光葵(7年),日本前内阁外务大臣,假释后于鸠山一郎内阁服务。
东乡茂德(20年),日本前内阁外务大臣,死于狱中。
判决前病死
永野修身,海军元帅,日本前海军军令部总长(1947年1月2日死亡)。
④法庭依公正审判原则和程序进行审判,被告有权亲自或由其辩护人代行辩护,但法庭有权拒绝由被告自行选任的辩护人或代为指定辩护人。
抗日战争中的甲级战犯

。
把日推向战 争的外交官
1:为日本侵华辩护
2:参与缔结轴心国同盟 3:外交方面把日本推向战争
永野修身
永野修身是一个积极主张扩充日本海军 实力和实行对外侵略的战争狂人。1930~ 1935年间,他曾两次率团出席伦敦海军裁 军会议,为突破西方大国对日本海军发展的 限制奔走。因为达不到日本扩充海军的要求, 永野于1936年1月15日发表了退出伦敦裁军 会议的声明,率日本代表团回国。此后,日 本便肆无忌惮地扩充海军实力,准备对外侵 略扩张。
太平洋战争 总司令 1:制造“一二八”事变
2:下令偷袭珍珠港
白鸟敏夫しらとり としお
白鸟敏夫,日本法西斯“少壮派” 代表人物之一,极力主张军事扩张的的 外务大臣,是日本一系列重大侵略行为 的积极参与者。白鸟敏夫曾任日本驻斯 堪的纳维亚各国大使。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白鸟敏夫作为甲级战犯被捕并被远 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战时首相
1:成立“国本社”
2:国内宣传法西斯战争
小矶国昭こいそ くにあき
小矶国昭(1880年3月22日-1950年11 月3日)日本41届首相(44.7.2245.4.5),陆军大将(1937.11),典 型的官僚。九一八事变前后风云一时。 因长的像老虎和长期在朝鲜任职,被 称为朝鲜之虎。是文武双全的战犯。 被判处无期徒刑一年后,小矶国昭因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1883--1948),日 本陆军大将,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的日本第三代特务头子,建立满洲 国和策划华北自治的幕后人物,以 豪爽重义闻名于旧中国官僚间。有 东方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之称。 后任日本第十四师团长,参加兰封 会战,升任第七方面军司令,教育 总监,第一总军司令,1948年被远 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第 一个被处以绞刑。
二战日军战犯录

二战日军战犯录东条英机(Hideki Tojo,1884~1948)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东条英机,日本陆军大将,日本统制派军官,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西斯头目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头号战争罪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任日本陆军大将和第四十任内阁首相(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在其出任日本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期间,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军队策动攻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疯狂侵略、践踏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数以千万计的生灵涂炭。
大川周明(1886年12月6日于日本山形县酒田市- 1957年12月24日于日本东京),日本极端民族主义者,法西斯“理论大师”,大亚细亚主义作家,回教学者,日本二战的甲级战犯。
可惜战后庭审时装疯卖傻,竟然逃脱了惩罚。
不过依然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野修身(1880.6.15~1947.1.5 )日本海军上将,甲级战犯。
高知县人。
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参加过日俄战争。
1923年晋少将,1927年晋中将,1934年晋上将。
曾任舰长、驻美武官、航空队司令、海军兵学校校长、海军军令部次长等职,并作为日本全权代表参加日内瓦裁军会议及伦敦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会议。
1936年任海军大臣,参与制订对外侵略扩张的“国策基准”。
1937年2~12月任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兼第1舰队司令。
1941年4月~1944年2月任海军军令部总长,主张对美、英、荷开战,参与制订并最后批准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
1943年被授予元帅称号。
日本投降后被捕,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病死狱中。
松冈洋佑,日本外相,驻美国公使,竭力推动日本走上新的战争道路,自始至终参与了日本对中国与亚洲的侵略,并促使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盟。
可是,此人在被起诉后仅一个月就死在了医院里,从而逃避了正义的审判。
土肥原贤二,日本陆军上将,甲级战犯, 侵华间谍头子,“九一八”事变策划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犯姓名:xx修身战犯简介:永野修身(ながのおさみ1880.6.15~1947.1.5)日本元帅海军大将,日本元帅海军大将。
日本海军舰队派的主要人物,对美开战的急先锋,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军第一号首脑,唯一一个历任海军三长官人物。
出生在日本今天的高知县一名藩士的家庭,1900年毕业于海军兵学校,日俄战争中任海军重炮队中队长。
长于协调和用人,战前就为海军扩大军备不惜余力,以有限的预算建造了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力主先发制人占领南方,以序战的辉煌战果成为战时海军唯一一个活着成为元帅的人,1943年被授予元帅称号,1944年因战局不利转任天皇首席顾问。
日本投降后被捕,在战后审判时病死。
战争罪行:1、扩军部长1933年11月15日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1934年不到54岁就升为大将(这是日本当时皇族才有的优待),任军事参议官,1930年和1935年期间两次出席伦敦海军会议。
35年12月会议进入最后期限,作为日方全权代表,永野修身大将在会上提出了一份英美不能接受的庞大的日本海军吨位计划。
最后,永野代表日本政府宣布退出伦敦裁军条约。
从此,日本开始无制约地发展军备。
1936年二·二六事件爆发,一批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刺杀政府要员,鼓动推翻政党政治,实行军人政治。
事件被镇压后,永野修身才回到国内,受广田弘毅之邀请出任海军大臣,他断然进行人事变动,罢免参加“国体明政”运动人员,如真琦滕次少将等,升高桥三吉、藤田尚德为大将,罢免山本英辅等人,任命海军航空部部长山本五十六为海军次官。
高木惣吉为军务局长,使得海军阵容为之一新,日人以其出身土佐且富有魄力,称之为今之坂本龙马。
在永野修身和陆军大臣寺内的极力斡旋下,广田内阁修订了“国防方针”,出台了装备50个师团和建造海上主力舰、航空母舰各12艘的扩军计划,其中包括建造“大和号”和“武藏号”大型战列舰的补充计划,军费开支达14亿日元,占总预算开支的46.4%,这笔庞大的军费开支在日本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促进军备计划的通过,永野串联各内阁成员和政党党首,竭力推动内阁通过建造大型战舰的军事预算。
永野海军大臣还会同外交、大藏、陆军大臣制定了“国策基准”,其中规定了四项内容:一是在东亚体现皇道精神;二是安定和巩固日满(即中国东北)国防;三是铲除苏联威胁,防备英美;四是发展南方民族的经济。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项综合“南进”论和“北进”论的国策方针。
永野海军大臣还同外交、陆军大臣商定了“帝国外交方针”,提出“日满支共同对苏防御,防止赤化,日德提携”的方针。
1937年2月广田内阁总辞职,他和联合舰队司令米内光政互换职务。
12月日本攻下南京后他再次转任军事参议官。
2、决策开战1941年4月对美开战前夕,他接替皇族伏见宫博恭王出任军令部总长,成为海军部队的最高统帅。
他如果不干的话就是百武源吾和米内光政这两个对美避战论者上台。
所以他一定要干下去,这个时候的海军次官也是对美强硬派的伊藤整一。
再加上永野认为“课长级最善于研究,应该采纳他们的意见”,这也为军务局局长冈敬纯、第一课课长高田利种、第二课课长的石川信吾、军令部第一课(作战)课长富冈定俊及课员神重德、军务局第二课课员藤井茂等亲德派将他们的主张直接反映到海军的决策中打下了基础。
上任伊始,他就站在海军立场上,积极主张日本“南进”扩张,向东南亚地区进军。
6月,与荷兰石油谈判搁浅,日本海军的石油只能维持一年。
1941年6月5日,海军国防政策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当前形势下帝国海军应采取之态度》,主张向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今越南)进军,确保荷属印度支那(今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资源,并公开主张不惜对美一战。
身为军令部总长的永野修身签署了这份文件,还对手下的作战部长等要员说:“就像对待危重病人一样,要帮助他起死回生只有施行手术,别无他策。
”当时部下听了这番话都感到“有些吃惊”。
他在6月11日的联络恳谈会上发言说:“我们需要在法属印度支那、泰国建立基地。
对此进行妨碍的,应该坚决讨伐。
7月2日,在昭和天皇出席的大本营联络会议上,通过了《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要纲》,《要纲》决定展开“对英美作战的准备”,“强化南方进出的态势”,“帝国为确保此目的的实现,不惜与英美一战”。
永野作为军界要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要纲》上签了字。
7月21日的联络会议上,永野总长主张“对美国即便有战胜的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把握会越来越小。
就已经很难挺住了……冲突既然不可避免,时间越晚越不利”。
这种观点是以下述判断为依据的──从日美双方的舰船建造速度来看,1941年4月前后正是对美兵力比较的最高峰,此后由于国力差距,日本在造舰竞争中将被越来越甩在后边。
永野修身在美国禁运石油的前一天,谒见天皇,说了下面这番话“:如果失去了石油供应源,以目前情况仅有两年的储备量。
如果打起来,一年半将全部消费完,所以倒不如趁此之际动手。
”第二天美国全面对日禁运,永野战意已决。
经管他有留美经历和丰富的海外经验。
只能反复的说一年无石油亡国论和二年战争论,被枢密院议长原嘉道斥之为亡国论。
1941年10月,眼看日美交涉毫无进展,处在穷途末路的近卫文麿内阁宣布总辞职,强硬派东条英机组阁,立即着手对美作战准备。
永野辖下的海军部很快制定出《南方作战海军构想案》,决定攻取菲律宾,接着同来援助的美国舰队再马里亚纳展开一场决战,日本认为要以有限的预算和资源与在舰队决战主义思想指导下横越太平洋而来的美国大舰队抗衡,必须有超远射程的“超大战舰”方能有效。
根据这种构想,开始建造“大和”号和“武藏”号战舰。
井上成美说“怎么可能像想象的那样顺利进行呢”。
井上谈到所谓渐减邀击作战就像是在明治初年进行昭和时代的战争,根本就不成立。
应该把太平洋上的岛屿要塞化,建造机场,提供给航空队。
山本五十六也说“怎么可能按照剧本走?太平洋那么宽广,根本就不知道会从哪个方向来”。
他的计划就是把美国舰队消灭在港口里,早在1941年初,山本就酝酿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因为这一计划赌博性太大,遭到军令部中层参谋们的一片反对,但是作为海军最高决策者的永野考虑过后居然同意了这个计划:“既然山本要干的话就让他去干好了”,10月20日,这一计划被正式认定。
海军主力分为两大部分,以海军航空母舰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另一支舰队进攻菲律宾和配合马来半岛作战。
同年11月1日,永野又说:“对美开战已经势在必行,到今天几乎不可能阻止,该来的一定会来到。
要取胜只有而今。
日后再不会有开战的良机”。
”11月2日,内阁总理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三人联名上奏天皇,决定遵循9月6日御前会议制定的《帝国国策实行要领》,不惜对美一战。
1941年11月30日,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问海相岛田繁太郎和军部总长永野修身询问海军到底对开战是多少信心,而永野修身在肯定地表示了“海军对作战有信心”以后又说了这么一段话“不战必定亡国,战也许仍避免不了亡国。
但是,不战而亡是丧失国魂的亡国,只有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才有可能死中求活。
胜也好,败也罢,只要保留下护国的日本精神,我们的子孙就可能再起!三起!”这一段话一直被当做永野个人有着极强的演说能力而著名,他的考虑太政治化了,而且,他显然认为这次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长期的消耗战,而日本不会被短期击败。
在向天皇说明为什么决定12月8日时,他回答“12月8日是星期一,我们认为星期天玩回来的米国官兵精疲力尽的时候最好,所以做了这个决定”。
他忘了日本的8日,是夏威夷的7日星期天。
这段话传出来之后,就给他起了个精疲力尽大将的外号。
总长永野以天皇名义颁发了大本营海军令(简称大海令)第11号,命令中指出,“帝国决定于12月上旬对美、英、荷兰开战”,“联合舰队依据大海令第9号,支那方面舰队依据大海令第10号展开作战”。
永野又发出大海令第12号,命令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于12月8日零时以后依据大海令第9号发动武力攻击”,这里的“大海令第9号”就是偷袭珍珠港的命令。
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
日本人战后认为I,永野是当时的陆海军首脑中第一号开战论者,其开战决心比一度动摇的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还坚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永野竭尽全力协助昭和天皇指挥海军进犯东南亚国家,各个舰队从相距遥远的地区发动了精密的协同攻击。
到5个月的预定的作战计划结束的时候,日本海军摧毁盟军战列舰10艘,航母一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17艘,占领了整个东南亚海域,迫使英国海军退出了印度洋东部,美国海军退出了西太平洋接近地。
而自己只损失了3艘驱逐舰。
美国历史学家承认,在过去的军事史上还没有以如此小的损失取得如此大的战绩的战果的事例[5]。
由于永野的开战“功绩”,1943年6月21,和陆军的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伯爵一起晋升为元帅。
据说永野自己也被这个出乎预料的荣誉感动了。
因为他是以开会的时候以打瞌睡而闻名,经常因睡眠不足而眼角出血,当时他正忙着年轻的妻子享受生活,他一共生了8个孩子,这一切都被他的部下看成是他夜生活过多的证据。
他儿子喊他为“色鬼老爸”。
他的副官吉田俊雄说他就那么叼着烟,身子沉在沙发里度过每一天。
不过也有人说他那是装的,因为他会冷不丁的突然醒来,发表一番精辟的评论,比如讨论第四舰队事件时那样,以致大家把他看成一个怪物。
3、战败病死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中途岛和瓜岛的战败,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日军连战皆败。
而他也靠谎言来过日子,1943年11月,第一次布干维尔岛空战后,昭和天皇听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上奏说击沉了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以后,呆了会儿突然说了一句:“那萨拉托加好像已经被击沉了六次了,怎么那么能浮啊?”把永野修身弄了个目瞪口呆。
1943年9月,陆军关于绝对国防圈设想得到海军统帅部的同意,在进宫面奏的时候,昭和天皇把这个计划看成是海陆军和稀泥的东西,追问永野知不知道他自己上呈的是什么东西,还有就是战后美军战略轰炸调查团审问永野的时候。
永野作为战争中海军最高负片面追求舰队决战,对防守严密的军舰发动攻击的机会很少,而没有像德国潜艇那样打击美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战果很少,而美国潜艇却击沉了500万吨日本商船,最终绞杀了日本的战时经济。
1944年2月,美军机动部队突入中太平洋,日本形式危急,海陆军在飞机分配上又闹翻了,海军要1944年5万架定额的60%,结果只得到48%,海军一下炸了锅。
东条英机要求统一军令、政令。
即总理大臣、陆军大臣、参谋总长之职于一身,将杉山元元帅赶下参谋总长一职后,又要永野把军令部总长交给他的朋友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兼任,由于此要求被天皇批准。
永野修身因此被迫辞去职务,以天皇的最高海军顾问活动到投降时刻。
当他的同学左近司政三找他帮忙反东条时,他同意末次信正和米内光政恢复现役。
1945年8月14日的御前会议上,他与杉山元元帅一起上奏:国家军队还有余力,干劲也旺盛,应该断然击攘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