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题修订稿
一本阅读题小学六年级第10次修订小学语文阅读训练100篇三段式答案解析

一本阅读题小学六年级第10次修订小学语文阅读训练100篇三段式答案解析题目类型:阅读理解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文章1】蚂蚁是自己世界里最勤劳的动物,牛虽然力大无比,却懒散任性。
小虫子虽然聪明又伶俐,但它只知道自己玩耍的快乐,很少帮助别人。
而蚂蚁却时时刻刻都在为家庭着想,日复一日地忙碌着。
它的智慧和勤劳感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鼓励。
1. 蚂蚁是最______的动物。
2. 小虫子_____帮助别人。
3. 人们赞赏和鼓励蚂蚁的______和勤劳。
答案:1. 勤劳2. 很少3. 智慧【文章2】羚羊(一种鹿类)不但奔跑迅猛,且跳跃轻盈,性情也十分害羞。
所以,在极端孤独的沙漠区,许多人夜里听到羚羊奔跑的声音却极难看到它们的踪影。
苍鹰是沙漠中的霸主,它的眼睛和体力都很强壮,驯养的鹰还可被用来捕捉猎物。
因此,当地人常常和它们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尊重它们为沙漠中的王者。
4. 羚羊不但奔跑迅猛,且跳跃______。
5. 羚羊的性情十分______。
6. 当地人_____苍鹰,并尊重它们为沙漠中的王者。
答案:4. 轻盈5. 害羞6. 建立密切的关系【文章3】汉语有四声,分别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表示。
但是,有时候我们在汉字中给声调标注错误了,这就容易引起误解。
比如,“苹果”和“贫嘴”虽然只差了一个声调,但意思截然不同。
因此,我们在写汉字时必须特别注意声调,这样才不会出现意义上的歧义。
7. 汉语有______声。
8. “苹果”和“贫嘴”的意思不同,只差一个______。
9. 写汉字时应该特别注意______。
答案:7. 四8. 声调9. 声调【文章4】每年的5月5日是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起源非常久远,最早起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主要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的民族英雄——屈原。
人们通常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还有一种传统的治病方法,就是在端午节的这一天穿上五颜六色的香囊,避免肠胃疾病的侵袭。
10.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______。
小学语文经典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经典阅读题及答案学校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1】母亲为儿子收拾衣服时,发觉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打算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衰老,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日。
母亲因此而自豪()——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惟独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搅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觉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碰到了棘手,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信任她眼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举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沟通过感情,也没有关怀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专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漂亮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由于,母亲很简单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容易。
∥1、题目是用打比喻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你把母爱比作()。
(2分)2、把其次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1分)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部编小学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小学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题和答案小学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读完文章后,(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
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例如: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答:不可以。
(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题和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1)老办法不管用了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
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
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
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
乌鸦问喜鹊老兄这儿有水吗花喜鹊回答说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村村有口井只是井很深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乌鸦说这个我有经验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
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
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
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①乌鸦的经验②乌鸦喝不到水③乌鸦第二次喝水④老办法不行了(3)用“——”找出中心句。
(4)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用“‖”把短文分为四段。
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参考答案】(1):“,?”:“,。
,。
”:“。
”(2)①(3)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4)第一段为第一层:乌鸦出门旅行在村子停下为找水喝。
第二段为第二层:乌鸦在村子里面没找到水。
第三层为第三段:乌鸦和喜鹊交谈村子里面哪里有水。
第四五段为第四层:乌鸦用她的老办法并没有喝到水。
(5)对待困难,解决问题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创新和变通,这样才能成功。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02】凌霄和月季凌霄和月季一起从地里探出头来。
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赞美她。
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着芳香。
凌霄也开花了,一朵朵橙红色的花,像一只只喇叭。
它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杆往上攀,一直攀到树顶。
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
新编小学语文经典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

新编小学语文经典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001 】美林药品说明书【药品名称】美林【药品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药品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
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注意事项】(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4)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1.美林的颜色 ,味道 ,气味 ,服用方式 。
2.【注意事项】第(4)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这句话中“禁用”和“慎用”位置换一下,可以吗?为什么?3.下列做法正确吗?请根据说明书作出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毫升) 次 数 1-3 10-15 4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 16-21 5 7-9 22-27 8 10-12 28-32 10(1)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2)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一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三点到家又喝了一次,晚饭后喝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3)李伟伟是个壮小子,1岁多,体重有14公斤。
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一次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 )4.【注意事项】第(6)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至少写出其中两个原因。
..【001】美林药品说明书【参考答案】1.橙色甜芳香或调味剂的芳香口服(每处1分,每个错别字扣0.5分)2.不可以。
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部编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部编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枣树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枣树。
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
夏天,花落了,枣树上结满了青色的果实。
到了秋天,果实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很大很大的枣子。
这时,树上好像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
秋末冬初,我们吃着又香又甜的大枣,心里十分感激种枣树的人。
(1)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____句话。
(2)请你填上适当的词。
________的枣树 ________的枣花 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的小灯笼 ________的大枣(3)用横线划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答案】(1)6(2)又高又大;浅黄色;青色;红红;又香又甜(3)浅黄色、青色、红、红红的【解析】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天的太阳又红又热,我真想到上面看看:是不是有个火炉烧得正旺?晚上的月亮多么明亮,我真想到上面看看:是不是有面镜子悬挂在天上?夜空的星星闪闪发光,我真想到上面看看:是不是仙女把珍珠镶在天上?唉,我长得真慢真慢,我真想快点长大,早早实现我的愿望。
(1)照样子,写词语。
又红又热又________又________ 又________又________(2)仿照文中画线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天上的云多白多美,我真想到上面看看:________。
(3)“我”为什么想快快长大呢?【答案】(1)高;大;细;长(2)是不是有很多棉花糖堆在那里(3)因为“我”想早早实现自己的愿望。
【解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树医生一棵老树生了病,有些叶子黄了。
一个医生飞来,落在树上。
他用嘴这里敲敲,那里敲敲,找到了生虫子的地方,就啄一个洞。
他伸进长舌头,把虫子一个一个地钩出来吃。
吃完虫子,张开翅膀飞走了。
老树的病让医生治好了,慢慢地长出新叶子来。
这个医生就是啄木鸟。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
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呵护世界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进一座花坛时,有一个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你不要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你不要惊吓了它。
”在我看来,这个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的世界。
在我们面对着自己时时接触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人以关爱?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________斥责、________怒容、一句搪塞,或是一时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常在心里怀着一股怒气和怨恨,如果任凭这些情绪流泻感染,就会使眼前的世界变得灰暗,没什么美好可言。
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所以这个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
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
”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在接触那些容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一声一气一脸一片________斥责 ________怒容(2)从文中找出恰当词语填空。
例:(呵护)世界 ________世界 ________世界(3)此文告诉人们________的道理,并说明了理由________。
①世界是美好的,有很多荚的景致;②我们承受着压力;③有人觉得眼前的世界是灰暗的;④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⑤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及规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及规范+阅读理解题和答案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及规范小学生在每次考试中,阅读题或多或少都会扣分。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今天,我就这一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一)小学生怕阅读主要原因有:一、对阅读文段的内容不理解。
这一类孩子不多,多数是男孩子,孩子的心理比较单纯,接触到的人际关系又较少,他们对阅读的文章内容(或某一部分的内容)和中心根本就不理解,导致孩子做主观分析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这类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较强,甚至还有其它方面的天才。
这样的孩子比较爱看动画片,不爱看文学类书籍,会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并且能把自己爱做的事坚持做下去。
解决办法:针对这样的孩子,阅读的做题能力不易在短时间里提高,要坚持长期进行阅读训练。
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聊天、讨论问题,同看一部电视剧或一本书,然后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理解。
生活中多向孩子讲解一些人情世故。
从应试方面考虑,建议报考偏理科类的学校。
比如:中大附中、广大附中和一些外国语学校。
二、能读懂文章,但做题时常不知从何下手。
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认真读了文章,大部分都能读懂。
客观题还好做,但一旦遇到主观题,好像怎么做都会被扣分,导致孩子一遇到这样的题就不知该怎么应对,这主要是答题的步骤和规范度不够。
解决办法: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1、基础字词的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有些是要求在文中找,有些多义词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要结合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比如文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刘翔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请写出“骄傲”的近义词,“骄傲”是多义词,一是指自豪,另一个指傲慢,那么我们就要分析,“骄傲”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所以只能填“自豪”。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这不仅要解释这个词的原本意思,还要说出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
例如有文段中说“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磨擦……”,问题是“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磨擦’”,这时不仅要解释出磨擦的原本意思是物体之间的碰撞,还要说出在本文指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答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语文阅读试题答题模板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句子分析: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把XX比喻成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对动词的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4.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的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F、为下文做铺垫
G、总领全文
(2)在中间的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在结尾的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F、首尾呼应
5.文章运用的手法的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细节、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8.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9.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10.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