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OSPF多区域实验报告

OSPF多区域实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OSPF多区域配置二. 实验需求及应用环境:(1)、应用环境:Windows XP、H3C模拟器、SecureCRT(2)、需求:1.杭州,海南,广州三个公司的网络搭建互联起来。

海南分公司的附属公司的网络也要接入公司系统网络内。

2.所有公司的全部行政部的网络能全互通,全部财务部的网络能全互通3.海南分公司与附属公司之间的连接设备性能不好。

4.广州分公司有许多重要的业务资料,要保证公司的网络稳定和设备的性能稳定。

三. 网络拓朴:IP地址的分配四. 预期要达到的实验结果:1.OSPF的3个区域与RIP,实现互通。

2.全网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PC互通。

3.在SW3上做ASBR的路由的聚合,在运行OSPF协议的设备上只看到一条它们聚合后的路由。

4.R2与R4之间实现备份,一条链路为主链路,当它断了备份链路则代替它工作。

5、把区域AREA1做成STUB特殊区域,使得AREA1区域内的设备路由性能稳定五. 配置思路步骤:(工程配置思想)1.先把每台设备的名字与IP配置好。

2.再按照需求把OSPF区域划分好。

3.RIP与OSPF连接的地方在SW3设备上进行OSPF协议里做RIP、直连路由的路由重发布,再进入RIP协议里下发一个缺省路由。

R5做静态指向缺省路由。

4.R8上做路由的聚合。

5.在区域AREA1上做备份。

6.把AREA区域配置成STUB特殊区域的六. 实验调试过程:1.SW12.SW23.R14.SW35.R36.R57.R28.R4七. 实验调试结果:1.全网的行政部的PC互通测试,全网互通。

行政部PC5 ping 行政部PC1行政部PC5 ping 行政部PC2行政部PC5 ping 行政部PC3行政部PC5 ping 行政部PC42.全网的财务部的PC互通测试,全网互通财务部PC4 ping 财务部PC1财务部PC4 ping 财务部PC2财务部PC4 ping 财务部PC33、路由聚合在SW3上查看全局路由表在SW1上查看全局路由表对比两个路由表的信息,发现经过SW3的路由聚合后,SW3上的RIP 协议的路由信息192.168.1.2/32、192.168.2.2/32、192.168.3.2/32、192.168.4.2/32在OSPF协议内的设备的路由表上只显示一条汇总后的外部路由信息192.168.0.0/21在R2上查看全局路由表在R4查看全局路由表通过对比R4和R2的路由表,发现R2上面有O_ASE外部路由的信息,R4上面没有O_ASE外部路由的信息,5、路由备份S0/2/1和S0/2/0两条链路都正常时,通过跟踪路由命令查看192.168.6.1和192.168.7.1到192.168.30.1的路径S0/2/1链路都故障,S0/2/0链路正常时,通过跟踪路由命令查看192.168.6.1和192.168.7.1到192.168.30.1的路径S0/2/0链路都故障,S0/2/1链路正常时,通过跟踪路由命令查看192.168.6.1和192.168.7.1到192.168.30.1的路径八. 实验总结: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OSPF多区域的配置,路由引入的配置,STUB特殊区域的配置,ASBR路由聚合的配置,2.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在综合项目中,需要分层次的进行配置,这样可以有头绪有效率的完成。

ospf协议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几种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使用这些命令能检测常见网络故障2. 认知各命令的含义,并能够表述其表明内容的意义二、实验内容1. 运转 Windows 常用的网络命令,ipconfig、ping、netstat、nbtstat、arp、route、 net、tracert2. 利用子网掩码、实现子网的划分3. 介绍 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三、实验原理、方法、手段该实验通过继续执行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去介绍网络的状况、性能,并对一些网络协议能够更好的认知。

下面了解一下实验中使用的网络命令:1. ipconfig 命令该命令表明IP 协议的具体内容布局信息,命令可以表明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预设网关等,还可以查阅主机名、DNS 服务器、节点类型等有关信息。

2. ping 命令该命令用作测试网络联结状况以及信息传送和发送状况。

3. netstat 命令该命令用作检验网络连接情况,它可以表明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 nbtstat 命令该命令用作查阅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的统计数据,表明协议统计数据情况以及当前TCP/IP 的相连接所采用NETBIOS 情况,运用NETBIOS,可以查阅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名字列表。

5. arp 命令采用ARP 命令,你能查阅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 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出静态的网卡物理地址/IP 地址对,采用这种方式为缺省网关和本地服务器等常用主机展开这项操作方式,有利于增加网络上的信息量。

6. route 命令ROUTE 命令用作表明、人工嵌入和修正路由表项目。

7. net 命令net 命令就是WIN 系列里面最有价值的网络方面的命令之一,它不是一个命令,而是一组命令。

8. tracert 命令Tracert 采用很直观,只须要在tracert 后面跟一个IP 地址或URL,tracert 可以在入行适当的域名切换的。

ospf协议,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篇一:实验7 OSPF路由协议配置实验报告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实验名称: OSPF路由协议配置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20XX014048 实验日期:再测试。

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第页共页[RTC-rip-1]import ospf [RTC-rip-1]quit [RTC]ospf [RTC-ospf-1]import rip [RTC-ospf-1]quit结合第五步得到的路由表分析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RouteB 通过RIP学习到C和D 的路由情况,通过OSPF 学习到A 的路由信息实验个人总结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8__ 本人姓名_徐波_ 日期本次实验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再次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有关于华为的实验,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或者有一些办法。

这些华为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个人总结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6__ 本人姓名_金振宁_ 日期这两次实验都可以利用软件在寝室或者去其他的地方去做,并不拘泥于实验室,好好的利用华为的模拟机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验个人总结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本人姓名_陈哲日期第页共页篇二:单区域的OSPF协议配置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学院篇三:OSPF实验报告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 20XX 年春季学期)课程名称:局域网设计与管理主讲教师:李辉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年郑思楠号: 20XX012019 级: 20XX级20XX 年 5月 26 日实验报告。

ospf多区域实验报告

ospf多区域实验报告

ospf多区域实验报告OSPF多区域实验报告引言: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和掌握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的多区域功能。

OSPF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大型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和路径计算。

通过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可以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和讨论。

1. 实验背景在大型企业网络中,网络拓扑往往非常复杂,包含大量的子网和路由器。

当网络规模扩大时,单一区域的OSPF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因为单一区域的路由计算复杂度较高,且可能导致路由器负载过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SPF引入了多区域的概念,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有自己的区域边界路由器(ABR),负责与其他区域交换路由信息。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包含多个区域的网络拓扑,验证OSPF多区域的工作原理和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OSPF多区域的概念和原理;- 配置和验证OSPF多区域的路由信息交换;- 观察和分析多区域对网络性能和可扩展性的影响。

3. 实验步骤3.1 搭建实验环境我们使用GNS3模拟器搭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区域的网络拓扑。

拓扑包括两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多个子网和路由器,区域之间通过区域边界路由器连接。

我们使用虚拟机作为路由器,并在每个路由器上安装了OSPF协议。

3.2 配置OSPF多区域在每个路由器上,我们配置了OSPF协议,并将相应的接口划分到不同的区域。

在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我们配置了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交换。

通过这样的配置,每个区域内的路由器只需关注自己所在区域的路由信息,大大减轻了路由计算的负担。

3.3 验证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在路由器上查看OSPF邻居关系和路由表,以及通过ping命令测试不同子网之间的连通性,来验证实验结果。

我们还观察了区域边界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情况,以及网络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4.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OSPF多区域功能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OSPF协议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OSPF协议实验

实验2 OSPF协议实验1.查看R2的OSPF的邻接信息,写出其命令和显示的结果:答:2.将R1的router id 更改为3.3.3.3,写出其命令。

显示OSPF的概要信息,查看此更改是否生效。

如果没有生效,如何使其生效?答:没有生效,需要重启OSPF协议:让reset ospf processdis ospf brief3.6.1 OSPF协议报文格式3.分析截获的报文,可以看到OSPF的五种协议报文,请写出这五种协议报文的名称。

并选择一条Hello报文,写出整个报文的结构(OSPF首部及Hello报文体)。

答:OSPF头部:Byte1:版本号 2Byte2:报文类型1(Hello)Byte3-4:报文长度48Byte5-8:发送者RouterID 2.2.2.2Byte9-12:区域信息0.0.0.0Byte13-16:校验和0xf290Byte17-18:Auth Type NullByte19-24:Auth Data noneHello报文体:Byte1-4:子网掩码255.255.255.0Byte5-6:报文周期10Byte7:报文选项 EByte8:优先级 1Byte9-12:Dead Interval 40Byte13-16:DR地址0.0.0.0Byte17-20:BDR地址0.0.0.0Byte21-24:ActiveNeighbor 3.3.3.34.分析OSPF协议的头部,OSPF协议中Router ID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用来唯一确定自治区域内的一台路由器。

答:可以手动设定,若没有指定,会自动选择路由器回环接口中最大IP地址为Router ID 5.分析截获的一条LSUpdate报文,写出该报文的首部,并写出该报文中有几条LSA?以及相应LSA的种类。

答:OSPF头部:Byte1:版本号 2Byte2:报文类型4(LS Update)Byte3-4:报文长度64Byte5-8:发送者RouterID 2.2.2.2Byte9-12:区域信息0.0.0.0Byte13-16:校验和0x0868Byte17-18:Auth Type NullByte19-24:Auth Data none该报文中有1条LSA,种类为Router-LSA3.6.2 链路状态信息交互过程6.结合截获的报文和DD报文中的字段(MS,I,M),写出DD主从关系的协商过程和协商结果。

ospf协议 实验报告

ospf协议 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OSPF协议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路由协议是实现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网络和互联网中。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一、OSPF协议概述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它基于Dijkstra算法,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快速收敛的特点。

OSPF协议支持IPv4和IPv6,并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的方式,如Hello报文、LSA (链路状态广告)等。

二、实验环境搭建为了进行OSPF协议的实验,我们搭建了一个小型网络拓扑,包括四台路由器和若干台主机。

路由器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主机通过交换机与路由器相连。

在每台路由器上配置OSPF协议,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如区域ID、路由器ID、接口地址等。

三、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邻居发现:路由器通过发送Hello报文来寻找相邻的路由器,并建立邻居关系。

Hello报文包含了路由器的ID、接口IP地址等信息,用于判断是否属于同一区域。

2. LSA交换:邻居路由器之间通过发送LSA报文来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LSA报文包含了路由器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如链路状态、度量值等。

3. SPF计算:每台路由器根据收到的LSA报文,计算出最短路径树。

SPF计算使用Dijkstra算法,通过比较路径的度量值来选择最优路径。

4. 路由表更新:根据最短路径树,每台路由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表包含了目的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和度量值等信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OSPF协议具有快速收敛的特点,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能够迅速更新路由表,确保数据包能够按最优路径传输。

OSPF协议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OSPF协议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路由选择。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探索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了三台虚拟机,分别命名为Router1、Router2和Router3。

它们分别连接在一个交换机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网络拓扑。

每台虚拟机上都运行着Ubuntu操作系统,并且已经安装了Quagga软件包,用于模拟路由器。

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拓扑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命令行配置每台虚拟机的网络接口。

在Router1上执行以下命令:```sudo ifconfig eth0 192.168.1.1/24sudo ifconfig eth1 192.168.2.1/24```在Router2上执行以下命令:```sudo ifconfig eth0 192.168.1.2/24sudo ifconfig eth1 192.168.3.1/24```在Router3上执行以下命令:```sudo ifconfig eth0 192.168.2.2/24sudo ifconfig eth1 192.168.3.2/24```2. 配置OSPF协议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每台虚拟机上配置OSPF协议。

在Router1上执行以下命令:```sudo vtyshrouter ospfnetwork 192.168.1.0/24 area 0network 192.168.2.0/24 area 0exitexit```在Router2上执行以下命令:```sudo vtyshrouter ospfnetwork 192.168.1.0/24 area 0network 192.168.3.0/24 area 0exitexit```在Router3上执行以下命令:```sudo vtyshrouter ospfnetwork 192.168.2.0/24 area 0network 192.168.3.0/24 area 0exitexit```3. 测试网络连通性完成配置后,我们可以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OSPF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OSPF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OSPF基本配置
一、实验名称:OSPF基本配置
二、实验环境:windows7操作系统下完成
三、实验目标:1、用若干台PC和若干台路由器构成一个网络;
2、规划PC机及路由器相关接口的IP地址,配置OSPF动态路由协议,使PC机之间能相互通信;
3、用show ip route,sh ip protocol,sh ip ospf,sh ip ospf nei,sh arp显示每台路由器上的相关信息
四、实验拓扑图:
五、实验步骤:
步骤1:连接好拓扑图,并为三台PC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步骤2:配置好两台pc机后,用PC0分别对PC1和PC2发送ping命令,检查能不能通信:
在没有配置路由的情况下,两台计算机之间是不能通信的。

步骤3:规划路由器相关接口的IP地址,配置OSPF动态路由协议:
步骤4:用show ip route,sh ip protocol,sh ip ospf,sh ip ospf nei,sh arp显示每台路由器上的相关信息:
实验未成功,路由没有配置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PF LSA 实验1、配置完r1后查看database表,发现只有第一类的r1#sh ip os dOSPF Router with ID (1.1.1.1) (Process ID 1)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1.1.1.1 1.1.1.1 10 0x800000010x00242B 22、如果你想查看一下明细,可以用下面这个命令:r1#sh ip os d routerOSPF Router with ID (1.1.1.1) (Process ID 1) 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LS age: 49Options: (No TOS-capability, DC)LS Type: Router Links //一类LSALink State ID: 1.1.1.1Advertising Router: 1.1.1.1LS Seq Number: 80000001Checksum: 0x242BLength: 48Number of Links: 2Link connected to: a Stub Network(Link ID) Network/subnet number: 13.13.13.0(Link Data) Network Mask: 255.255.255.0Number of TOS metrics: 0TOS 0 Metrics: 64Link connected to: a Stub Network(Link ID) Network/subnet number: 12.12.12.0(Link Data) Network Mask: 255.255.255.0Number of TOS metrics: 0TOS 0 Metrics: 643、配置完r2后查看邻居表如下:发现state 是但是没有DR.BDR的选举,因为这不是一个MA的网络r2#*Dec 20 17:37:42.731: %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by consoler2#sh ip os nei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1.1.1.1 0 FULL/ - 00:00:3512.12.12.1 Serial1/04、配置完区域零后在看邻居表发现有DR 的选举,,这是因为存在MA 的网络r2#sh ip os nei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Interface3.3.3.3 1 FULL/DR 00:00:39 23.23.23.3 FastEthernet2/01.1.1.1 0 FULL/ - 00:00:39 12.12.12.1 Serial1/05、再看database 表发现两种类型的lsa ,后者是由dr通告的这是因为r2#sh ip os dOSPF Router with ID (2.2.2.2) (Process ID 1)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1.1.1.1 1.1.1.1 210 0x800000070x00D278 42.2.2.2 2.2.2.2 171 0x800000060x003A67 33.3.3.3 3.3.3.3 172 0x800000020x00C6CE 3Net Link States (Area 0)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23.23.23.3 3.3.3.3 172 0x800000010x00B21F6、起下面的区域了查看数据库表r2#r2#sh ip os dOSPF Router with ID (2.2.2.2) (Process ID 1)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1.1.1.1 1.1.1.1 837 0x800000070x00D278 42.2.2.2 2.2.2.2 108 0x800000070x003B64 33.3.3.3 3.3.3.3 799 0x800000020x00C6CE 3Net Link States (Area 0)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23.23.23.3 3.3.3.3 799 0x800000010x00B21FSummary Net Link States (Area 0)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24.24.24.0 2.2.2.2 104 0x800000010x006C40Router Link States (Area 24)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2.2.2.2 2.2.2.2 68 0x800000020x005C93 24.4.4.4 4.4.4.4 65 0x800000020x00984E 2Summary Net Link States (Area 24)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12.12.12.0 2.2.2.2 110 0x800000010x001EB213.13.13.0 2.2.2.2 111 0x800000010x0004C823.23.23.0 2.2.2.2 112 0x800000010x0018D6出现了三类LSA,这是因为有ABR,SUMMARY是ABR告诉各路由器的。

7.差看一下路由表,发现出现了O IA的路由条目。

r4#sh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35.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35.35.35.0 [110/129] via 24.24.24.2, 00:02:57, Serial1/04.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4.4.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23.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23.23.23.0 [110/65] via 24.24.24.2, 00:08:44, Serial1/024.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24.24.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012.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2.12.12.0 [110/128] via 24.24.24.2, 00:08:44,Serial1/013.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3.13.13.0 [110/129] via 24.24.24.2, 00:08:44,Serial1/08.我们在r4上重发布直连,就会出现五类的LSA了。

r4#sh ip os dOSPF Router with ID (4.4.4.4) (Process ID 1)Router Link States (Area 24)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2.2.2.2 2.2.2.2 799 0x800000020x005C93 24.4.4.4 4.4.4.4 7 0x800000030x009C47 2Summary Net Link States (Area 24)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Checksum12.12.12.0 2.2.2.2 839 0x800000010x001EB213.13.13.0 2.2.2.2 839 0x800000010x0004C823.23.23.0 2.2.2.2 839 0x800000010x0018D635.35.35.0 2.2.2.2 438 0x800000010x00E8A1Type-5 AS External Link States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Tag4.4.4.0 4.4.4.4 6 0x800000010x00DEA5 0五类的LSA能够穿越ABR,并且此时出现四类LSA,因为有ASBR.想要查看是否是ASBR ,可以用命令 sh ip os database routeLS age: 491Options: (No TOS-capability, DC)LS Type: Router LinksLink State ID: 4.4.4.4Advertising Router: 4.4.4.4LS Seq Number: 80000003Checksum: 0x9C47Length: 48AS Boundary Router //ASBRNumber of Links: 210、此时在查看一下路由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