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家庭作业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作业)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ɡāo shān dà hǎi()()()()qiónɡ rén má què lóu fánɡ yù wàng()()()()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尽()衣()欢()入()近()依()欲()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楼一()河一()红日一()绿叶一()山一()人一()诗人一()老虎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雀”共___笔,第九笔是____,部首是____。
2.“楼”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部首是____。
3.“穷”共___笔,第六笔是____,部首是____。
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2.黄河入海流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3.欲穷千里目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六、连线。
白日依山尽还要再登上一层楼黄河入海流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欲穷千里目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更上一层楼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七、默写《登鹳雀楼》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著名诗人_______。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_________,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____________。
2.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语言活动:《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登鹳雀楼》教案设计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教材来源本次语言活动选取自我国古代诗词经典之作《登鹳雀楼》,该诗描绘了诗人王之涣登高远望,所见景色的宏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2 活动目标通过学习《登鹳雀楼》,让大班幼儿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诗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布置一幅鹳雀楼的图片,以及一些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太阳、小白马、河流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材料《登鹳雀楼》诗文打印稿、诗词卡片、画笔、画纸等。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介绍鹳雀楼的背景知识,引导幼儿观察室内的布置,激发他们对诗文的学习兴趣。
3.2 基本部分a)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登鹳雀楼》,让幼儿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b) 教师逐句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相关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文意思。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d) 创意环节: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诗文的理解,如绘画、表演等。
3.3 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诗词接龙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诗文内容,强调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其他古诗词,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5.2 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设置“诗词角”,投放相关的诗词卡片、书籍等材料,让幼儿自主阅读和交流。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6.2 终结性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诗词表演、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以此评价幼儿对诗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七章:注意事项7.1 因材施教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特点,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同步习题附答案(2)

部编版⼆年级语⽂上册《登鹳雀楼》同步习题附答案(2)部编版⼆年级语⽂上册《登鹳雀楼》同步练习⼀、在正确的读⾳后⾯画“√”。
lóu()rù()piónɡ()楼⼊穷luó()lù()qiónɡ()mù()cénɡ()ɡènɡ()⽬层更nù()chénɡ()ɡèn()⼆、照课⽂填空。
()()依()尽,黄河()海流。
欲()()()⽬,()()()()()。
三、根据汉字,把⾳节补充完整。
l________u q________ùc____楼⼊穷⽬层四、写出反义词。
⽩—()⼊—()上—()古—()多—()长—()矮—()⿊—()五、辨字组词。
楼()更()⼊()⽬()层()类()史()⼈()⽇()尽()参考答案参考答案⼀、lóu rùqiónɡmùcénɡɡènɡ⼆、⽩⽇依⼭尽黄河⼊海流欲穷千⾥⽬更上⼀层楼三、略。
四、⿊出下今少短⾼⽩五、⾼楼更加出⼊双⽬⼀层⼈类历史⼈们⽇落尽头部编版⼆年级语⽂上册期中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积累(75分)⼀、读⼀读,连⼀连。
(5分)⼆、读拼⾳,写词语。
(16分)hǎi yánɡ dù pí zhī shi xiónɡ māodiàn yǐnɡ huá lìchénɡ shì duì qí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并打“√”。
(7分)1.我发.(fā fà)现爸爸最近⼜多了许多⽩发.(fā fà)。
2.妈妈常常教.(jiāo jiào)育我,⽼师教.(jiāo jiào)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
3.这道题成成没听懂,⽼师⼜给他重.(chónɡ zhònɡ)新讲了⼀遍。
大班语言活动:《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登鹳雀楼》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知道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自然、赞美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课件:《登鹳雀楼》古诗动画或图片。
2. 纸质鹳雀楼模型。
3. 古诗文本。
4.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登鹳雀楼》古诗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 活动难点:帮助幼儿运用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眼中的鹳雀楼。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登鹳雀楼》古诗动画或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鹳雀楼的景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朗读《登鹳雀楼》,帮助幼儿熟悉古诗的韵律和内容。
b. 教师讲解古诗的意义,引导幼儿理解诗人描绘的景物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c.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d. 创作环节:提供创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眼中的鹳雀楼。
3. 结束部分:a. 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作,鼓励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b. 教师总结:回顾活动内容,强调《登鹳雀楼》古诗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c. 歌曲《登鹳雀楼》:教唱歌曲《登鹳雀楼》,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背诵《登鹳雀楼》。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创作作品布置在幼儿园公共区域,供全体幼儿欣赏。
3. 课后活动:开展以《登鹳雀楼》为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登鹳雀楼》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观察他们运用想象力及表达能力的情况。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背诵古诗的情况。
七、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7.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与《登鹳雀楼》相关的小故事,要求富有创意,体现诗句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想象力。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量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2.作业难度分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绘制一幅诗意图,将《登鹳雀楼》中的景象和意境用画笔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4.选择一个诗句,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5.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登鹳雀楼》的亲子活动,如一起朗读、背诵、讨论诗句的含义,促进家校共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诗句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句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3.引导学生探讨诗句背后的意境和哲理,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表达的壮阔景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寓意的人生哲理。
4.结合诗句内容,进行生字、生词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诗句的意境、哲理进行讨论。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与《登鹳雀楼》相关的创意作业,如绘制诗意图、编写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2.撰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登鹳雀楼练习题第八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登鹳雀楼练习题第八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白日依山尽( )A、依靠B、同意C、按照【答案】:【解析】:➢第2题【多选题】选出组词正确的几组( )A、人(人们)入(出入)B、日(日子)目(千里目)C、十(玉十)千(千里)【答案】:➢第3题【多选题】读拼音写词语正确的是( )A、shàng lóu(上楼)B、mù guāng(目光)C、zhì shǐ(知时)D、tóng zǐ(童子)【答案】:➢第4题【判断题】《登鹳雀楼》这首诗启发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登鹳雀楼》中______ 这两句古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
请你写出另两句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我照样会让它们开花。
楼楼上高楼黄______ ______千______ ______流______ ______【答案】:➢第7题【填空题】我会按原文填空。
______依______尽,黄河______海流。
欲穷______里______,更______层楼。
※黄河是我国的第______条大河。
【答案】:➢第8题【填空题】照样子,在能与括号前的词语搭配的词语下面画上横线。
例:意志(坚决坚强)态度(坚决坚强)家境______(贫寒贫乏贫苦)资源______(贫寒贫乏贫苦)生活______(贫寒贫乏贫苦)【答案】:➢第9题【填空题】看拼音,写汉字;qiónɡ rén má què lóu fánɡ yù wànɡ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根据意思写诗句。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习题 .doc

《登鹳雀楼》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huánɡhéɡāo shān dàhǎi
qiónɡrén máquèlóu fánɡyùyào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尽()衣()欢()入()近()依()欲()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楼一()河一()红日一()绿叶一()山一()人一()诗人一()老虎
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雀”共___笔,第九笔是____,部首是____。
2、“楼”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部首是____。
3、“穷”共___笔,第六笔是____,部首是____。
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
2、黄河入.海流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
六、连线。
1、白日依山尽还要再登上一层楼
2、黄河入海流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
3、欲穷千里目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4、更上一层楼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理解《登鹳雀楼》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并欣赏王之涣的诗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登鹳雀楼》的诗意和背景。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王之涣的诗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登鹳雀楼》的诗意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登鹳雀楼》。
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
激发学生对《登鹳雀楼》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3. 诗文解析: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诗歌欣赏:讨论王之涣的诗歌创作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登鹳雀楼》的艺术特色。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登鹳雀楼》的背诵。
选择一首王之涣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和简要解析。
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色。
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内容,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和氛围。
2.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登鹳雀楼》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笔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七、课堂小结:1. 回顾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登鹳雀楼》的诗意和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感悟。
2. 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教师强调诗歌欣赏对语文素养的提升作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和欣赏诗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鹳雀楼家庭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ɡāo shān dà hǎi
qiónɡ rén má què lóu fánɡ yù yào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尽()衣()欢()入()近()依()欲()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楼一()河一()红日一()绿叶一()山一()人一()诗人一()老虎
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雀”共___笔,第九笔是____,部首是____。
2、“楼”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部首是____。
3、“穷”共___笔,第六笔是____,部首是____。
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
2、黄河入.海流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
六、连线。
1、白日依山尽还要再登上一层楼
2、黄河入海流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
3、欲穷千里目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4、更上一层楼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七、默写《登鹳雀楼》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著名诗人_______。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_________,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____________。
2、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