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第八章、第七章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1)储蓄S是多大;(2)投资I是多大;(3)政府支出是多大?第三章增长与积累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25.02k k k f y -==,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1)使经济达到稳态均衡时的k 值。
叶德磊-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第二版)-090504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叶德磊(第二版)- 090504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含导论)一、判断题1、企业在任一期的存货投资可能为正值, 也可能为负值。
()2、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都不应计入GDP。
()3、一个经济体同一期限内的GNP不一定大于GDP。
()4、由于实际GDP等于名义GDP除以GDP缩减指数,因而一国的名义GDP肯定大于同期的实际GDP。
()5、GDP缩减指数选用的样本商品范围比CPI的样本商品范围更广。
()6、一国净出口的变化会影响到该国GNP水平的变化,但不会影响到该国GDP水平的变化. ()7、GDP指标不能反映的某些经济活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NDP中包含了折旧B、GDP中包含了企业所有库存品的货币折算值C、PI中未包含公司待分配利润D、PI中未包含个人所得税2、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GDP中包含了直接税B、NDP中未包含间接税C、NI中包含公司所得税D、PI中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3、设某国的代表性商品为甲、乙、丙三种,1995年它们的价格分别为2、5、10美元,2005年分别为6、10、30美元,它们在消费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20%和50%,1995年作为基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2005年的CPI为()A、271B、280C、460D、8004、下列哪一项目应计入GDP。
()A、政府补贴B、债券购买额C、旧房子的转让D、股票交易印花税5、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是()A、NDPB、PIC、DPID、B和C6、如果某经济体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基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年的GDP缩减指数为()A、660B、150C、220D、250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2、×3、¥4、×5、¥6、×7、¥二、单项选择题。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的视角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财经大学

第一章测试1.经济学的规范和实证的关系正确理解是()A:规范以实证为基础,实证以规范为目的,因为经济学的目的是造福于人类B:因为经济学是社会学科,因而本质上经济学始终是规范的C:规范和实证是彼此对立的,因而经济学要么是规范的,要么就是实证的D:两者就是一回事,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答案:A2.下列哪种表述属于实证表述()A:政府应该降低税收刺激经济以防经济恶化B:央行应该降低货币供给C:减少货币供给将降低通货膨胀率D:社会应该要求福利领取者去找工作答案:B3.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是指什么?()A:是指经济主体在做经济决策时,都充满理性、计算得失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B:一个利他主义者,绝对不会是一个理性人C:理性人是经济学中最不现实的假设,它将经济学研究带入了歧途,老早就应该抛弃D:是指经济主体都是自私自利之徒答案:A4.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可以靠什么来区分?()A:社会的福利水平B: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机制,基本的企业制度C:看什么样的政党在执政D:是不是拥有私人财产答案:B5.动态系统中的均衡是指()A:动态系统的解B:稳定状态,又称不动点C:动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时间趋于无穷时,动态系统的状态答案:B第二章测试1.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以下那一项的总和来衡量?()A:消费、转移支付、工资和利润B:最终产品和劳务、中间物品、转移支付和租金C:投资、工资、利润和中间产品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答案:D2.下列属于价格水平衡量指标的是()A:生产者价格指数B:国民收入指数C:GDP指数D:消费者价格指数答案:ACD3.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中国统计失业范畴的是()A:无工作的家庭妇女B:来城市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的农民C: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下岗职工D:大学毕业两个月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答案:D4.当经济经历下面哪一种情况时就发生了滞胀()A:物价大幅上升和失业大幅增加B:物价大幅下降和失业大幅增加C:物价大幅上升和失业大幅减少D:物价大幅下降和失业大幅减少答案:A5.所谓“奥肯法则”是指()A:如果要想使通货膨胀率下降,那么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一定程度B:如果经济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的一种统计关系C:如果经济增长,那么劳动就业率就会下降的一种统计关系D:如果要想使劳动失业率下降,那么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答案:D第三章测试1.新古典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供给与需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供给和需求都是经济人通过最优化过程导出的B:市场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均衡——供给与需求的相等C:价格是市场调节的核心D: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答案:B2.瓦尔拉斯拍卖市场的关键假定包括()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B:价格由市场均衡决定C:整个市场产品是同质的D:生产者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答案:ABCD3.由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命题可知()A:如果经济存在一般均衡,那么这种均衡时唯一的B: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均衡确实存在C:一般均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存在的D:经济会遵循其内在机制,自动地趋于一般均衡答案:B4.下列描述不符合新古典主义体系的决策过程的是()A:企业的要素需求是给定的B:家庭的要素供给是给定的C: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并不考虑给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否是均衡的D:家庭在做出决策时并不考虑给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否是均衡的答案:AB5.下列关于概念上的需求说法正确的有()A:它不同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B:它是以实际收入为预算约束推导出来的需求C:它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一回事D:它是以概念上的收入为预算约束推导出来的需求答案:AD第四章测试1.下列各项中属于引致需求的是:()A:某国有企业扩建工厂,使生产能力翻倍B:政府投资建设沪昆高铁C:美国通用进口中国双星轮胎1000万美元D:涨工资了,小王与小李出去搓了一顿答案:D2.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总消费B:收入C:自主消费D:储蓄答案:D3.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少B: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是越来越小C: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D:消费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答案:A4.在收入—支出分析中,税率的增加将:()A:使乘数变小,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陡峭B:使乘数增大,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C:使乘数增大,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陡峭D:使乘数变小,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答案:D5.在消费—收入分析中,消费曲线向上平移,这意味着()A: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储蓄的增加B:由于收入以外的因素影响,引起储蓄的减少C: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储蓄的减少D:由于收入以外的因素影响,引起储蓄的增加答案:B第五章测试1.因为货币不能生息,所以应当尽可能少持有货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劳动效率(efficiency of labor)答:劳动效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水平,反映了社会对生产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当可获得的技术改进时,劳动效率会提高。
当劳动力的健康、教育或技能得到改善时,劳动效率也会提高。
在索洛模型中,劳动效率(E)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变量,反映了索洛模型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形成了有效工人概念,这使得索洛模型在稳态分析中纳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
2.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答: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
它的引入形成了有效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3.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一种经济理论,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各章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各章参考答案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B 2.B 3.D 4.C 5.D 6.D 7.A 8.A 9.A 10.B 【判断正误题】1.×2.√3.√4.×5.√ 6.√7.×8.×9.×10×【计算题】1.解(1)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5*1.5+50*7.5+40*6+30*5+60*2=847.5(元)2007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0*1.6+60*8+50*7+35*5.5+70*2.5=1240.5(元)(2)2007年实际GDP=30*1.5+60*7.5+50*6+35*5+70*2=1110(元)(3)2000-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07年的名义GDP/2007年实际GDP=111.7%,2007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11.7%。
2.解(1)NDP=4800-(800-300)=4300(万美元)(2)净出口=GDP-总投资-消费-政府购买=4800-800-3000-960=40(万美元)(3)960+30=990(万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折旧-税收=4800-500-990=3310(万美元)(5)S=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万美元)3.解(1)用支出法计算GDP=27408亿元;(2)用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16485+1760+538+3145+2068+45+1740+1635-8=27408亿元;(3)计算个人收入=27408-3145-2068-45-1325-(1740-385)=19470亿元;(4)计算个人储蓄=19470-1536-17228=706亿元。
4.解(1)国内生产总值=31043亿元;(2)国民收入=27168亿元;(3)国内生产净值=24645亿元;(4)个人收入=26052亿元;(5)个人可支配收入=21870亿元;(6)个人储蓄=2024亿元。
宏观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北工程学院

第一章测试1.宏观经济学这一术语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
一般认为,()首先提出这一词。
A:希克斯B:卡恩C:凯恩斯D:弗瑞希答案:D2.从GDP中减去重置投资,得到()A:实际GDPB:国民收入C:名义GDPD:国内生产净值答案:D3.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计算GDP如果包括中间产品,会低估我们的国内产值B:实际GDP是对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而引发的价格变动进行调整之后得到的C:支出法加总了雇员报酬、租金、利润、净利息、折旧及间接税D:实际 GDP等于名义GDP乘以GDP平减指数答案:B4.劳动力人口可能包括哪种情况下的所有人?()A:18周岁及以上有工作的B:16周岁及以上C:16周岁及以上有工作的或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D:18周岁及以上答案:C5.判断下列哪一项应该计入GDP?()。
A:你雇用了一个家政人员做早餐B:你自己在家做晚饭C:你在苏宁电器买了一台新电视机D:你从朋友那里买了一本二手书答案:AC6.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是()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C:GDP平减指数D:经理采购指数答案:ABC7.与微观经济学相比较,宏观经济学在()上有特别之处。
A:研究方法B:研究对象C:研究假设D:研究内容答案:ABCD8.、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发行国债的利息要计入GDP。
()A:错B:对答案:A9.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A:对B:错答案:B10.因工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存在摩擦性失业。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均衡的国民收入指的是()A:总支出小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B:一国每年所生产的产品的货物价值C: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D:总支出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答案:D2.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是800亿元,消费是450亿元,而投资是370亿元,则在该经济中()。
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B: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C: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0D:非计划存货投资小于0答案:D3.按照凯恩斯理论,如果消费函数是非线性的,那么()A:边际消费倾向递增B: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C:边际消费倾向不变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答案:D4.一个简单经济,总需求只包括消费,C=400+0.9y ,那么均衡实现时的消费是()A:1000B:2000C:3600D:4000答案:D5.如果投资乘数为10,在其他条件不变,税收为定量税时,税收乘数的值为()A:8B:6C:-7D:-9答案:D6.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投资乘数会()A:变小B:变大C:不确定D:不变答案:A7.从家庭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应该考虑的限制条件有()A: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率B:国民收入的分配C:公司未分配利润的数量D:政府税收政策答案:ABCD8.消费理论有哪些?()A:相对收入消费理论B:绝对收入消费理论C:生命期的消费理论D:恒久收入消费理论答案:ABCD9.不仅投资支出有乘数作用,政府支出、消费支出和出口也有乘数作用。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八章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1.试解释宏观经济政策时滞的分类和不同政策时滞效应的区别。
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政策产生影响的每一阶段,都会存在时滞效应。
经济学家将这些政策的时滞效应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区分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的关键,在于政策实施的时点,前者发生于政策实施之前,而后者则是政策实施后的滞后影响。
①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冲击发生到相应的经济政策实施所花费的时间。
决策者确认冲击已发生,而后才能够实施适当的政策,这是内部时滞产生的原因。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果断性。
一般意义上,由于时滞产生的时间和性质的不同,内部时滞又可分为三种: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认识时滞是在冲击出现到决策者确认必须实施适当的宏观政策之间的那段时间。
认识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决策者获取信息的敏捷程度、预测能力。
决策时滞是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政策确定之间的时间间隔。
决策时滞一般取决于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决策体制的结构和效率等因素。
行动时滞是政策确定和政策开始实施之间的间隔。
决策者作出决策以后,动员各种可控资源,并采用各种调控手段使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式、全面实施,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②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政策实施到政策行为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
政策实施后不能对支出、收入和就业在瞬间产生影响,是导致外部时滞的原因。
外部时滞的长短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和工具的传导机制、与有关市场主体的敏感度、与决策者的决策力度、与有关市场主体的预期相关。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①一般来说,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不同的时滞效应。
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的难题在于内部时滞过长,各国财政政策的实施,都需要经过国会或政府机构的表决、批准,有时甚至需要立法,复杂而缓慢的审核与批复程序往往延缓财政政策的实施。
此外,对应于不同的财政政策,政策时滞也不相同。
政府购买政策(主要是政府采购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行动时滞和外部时滞较长(政府购买需要调动的资源庞大,而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税收政策的决策时滞长而外部时滞短(税率的变化需要相关政府机构和国会的批准,但税率一经改变就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单元经济增长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与源泉;2.哈罗德(Harrod)-多马(Domar)经济增长模型;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5.新经济增长理论;6.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单项选择1.下列选项中,()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a.贫穷;b.稳定的资本存量;c.发展工业基础;d.商业欠发达。
2.产油富国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点是()。
a.收入分配较为公平;b.有大量资本设备;c.人均收入高;d.出口制成品为主。
3.下列选项中,()不是人均生产函数的特征。
a.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均产量也增加;b.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人均生产函数来说,技术状态是不变的;c.随着资本存量增加,人均生产函数向上移动;d.收益递减规律适用于人均生产函数。
4.下列选项中,()是提高增长率的最好方法。
a.发现新的自然资源供给;b.发展新技术;c.提高人口增长率;d.增加出口。
5.下列选项中,()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a.人口增长;b.跨国公司的存在;c.工业基础差;d.国际债务。
6.下列选项中,()属于资本深化。
a.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5%;b.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2%;c.人口增加2%,资本存量增加1%;d.人口没有增长,资本存量也没有增加7.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
a.经济增长的余量;b.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c.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d.引起经济增长的次要因素。
8.当储蓄水平既定时,()。
a.政府预算赤字越大,经常账户赤字越大,投资就越多;b.政府预算赤字越大,经常账户赤字越小,投资就越多;c.政府预算赤字越小,经常账户赤字越大,投资就越多;d.政府预算赤字越小,经常账户赤字越小,投资就越多。
9.当一国陷入低收入水平不断增强的状况时就被称为处于()。
a.不发达陷阱;b.流动性陷阱;c.非工业化陷阱;d.低资本化陷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2. 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3. 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4. 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5.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
A、政府购买;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B)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7.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
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转移支付。
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
9.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D)
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提高贴现率。
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11.法定准备金率越高(D)
A、银行越愿意贷款;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12.对利率最敏感的是(C)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1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A)
A、实际利率很低;B、名义利率很低;
C、实际利率很高;D、名义利率很高。
14.在凯恩斯区域内(B)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15.在古典区域内(A)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16.双松政策国民收入(A)
A、增加较多;B、增加较少;C、减少较多;D、减少较少。
17.双紧政策使利息率(D)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18.松货币紧财政使利息率(C)
A、提高很多;B、提高很少;C、下降很多;D、下降很少。
19.松财政紧货币使国民收入(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二、判断题
1、降低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错)
2、内在稳定器能保持经济的稳定。
(错)
3、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都可以与一般客户有借贷关系。
(错)
4、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对)
5、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对)
6、中央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错)
7、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错)
8、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对)
三、分析说明题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答:(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四、计算分析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答:(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r;
由L=M得LM曲线为:Y=1000;说明LM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IS和LM得到:r=8,I=100;
同理得:r=12,I=80,Y仍为1000。
(2)G增加20使投资减少20,存在挤出效应。
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是一种古典情况。
2、假定一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答:(1)由Y=C+I得IS曲线为:Y=1250-30r;
由L=M得LM曲线为:Y=750+20r;
(2)联立得:Y=950;r=10。
3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62.5r,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
(1)IS和LM曲线;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答:(1)由Y=C+I+G得IS曲线为:Y=4250-125r;
由L=M/P得LM曲线为:Y=2000+250r。
(2)联立得:r=6;Y=3500。
4、设IS曲线为:Y=5600-40r;LM曲线r=-20+0.01Y。
(1)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2)若产出为3000,经济将怎样变动?
答:(1)联立得:r=25.7,Y=4571;
(2)产出3000,小于均衡收入,此时利率也低于均衡利率。
进而引起产品市场求大于供,产出趋于增加。
又引起利率提高。
最终经济趋于均衡水平。
5.设消费函数C=100+0.75Y ,投资函数I=20-3r,货币的需求L=0.2Y-0.5r,货币供给
M=50。
(1)求IS和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3)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
答:(1)由Y=C+I得IS曲线为:Y=480-8r
由L=M得LM曲线为:r=-100+0.4Y
(2)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得均衡产出为Y=305;均衡利率为r=22;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入IS曲线。
因为乘数是4,实际代入200,即:IS曲线为:Y=680-8r
再联立得均衡产出Y=352,产出增加47;均衡利率r=41,利率提高19。
(1)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率仍为22时产出增加200。
这是利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
而上述已计算了利率提高后的效应为47。
由此,挤出效应为:200
-47=153。
6.假定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计算:(1)准备率为
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能创造多少货币?设债券的收益为20万元,利率为5%,计算此时的债券价格为多少?如果利率上升为8%,债券价格又为多少?
(1)15%;(2)667万元;(3)400万元。
7.给定下列宏观经济关系:
消费函数:C=40+0.8Yd, Yd=Y-T; 税收T=20;投资函数:I=150-500i, 政府支出G=20;名义货币供给M=250,物价水平P=1;货币需求函数L=0.2Y|+146-400i。
(1)试求IS, LM, AD。
(2)试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3)假设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为750,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达到这种产出水平?
答:(1)AD曲线方程 1.8Y=1250、P+46
(2)均衡收入和利率:Y=720 i=0.1
(3)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达到目的:
增加政府支出G=33.5
减税T=3.125
平衡预算扩张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增加67.5
增加货币供给使M=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