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1(必修),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图象和表格提供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建立函数模型;

2.会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抽象概括、数据处理、语言转换、数学建模等数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感受函数的广泛应用,体会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2.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换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优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3.经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观点.

三、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共有4个例题,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例3和例5是根据图表信息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4和例6是建立拟合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本小节分两个教学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以教材例3和例5为基础,分别在图形和数表两种不同应用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图、表信息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相关知识,并在上一节《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中,初步体会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比较弱,且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整体驾驭能力和局部处理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完成从文字语言、图表语言向符号语言的转化,并建立函数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成果提出课题

学生交流上节课作业题“请举出生活中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的成果,提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函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建

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也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二)分析探究解决实例

【例1】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

图1所示.

(1)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意义;

(2)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2010 km ,试建立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s (km )与时间t (h )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教学活动1】第(1)题:阴影部分面积为五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那么只要知道求其中一个矩形的面积并知道其实际意义,就能解决整个问题.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设置动画,引导学生对第一个矩形进行分析,让学生说出它的长度、宽度各是多少?其实际意义分别是什么?根据“矩形面积=长×宽=速率×时间=路程”,学生就能很快说出第一个矩形的面积及其实际意义,整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利用从“局部到整体”、“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分析问题, 从而化解难点, 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2】第(2)题:重点分析如何建立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由于“汽车里程表读数s =2010 +汽车行驶路程”,而汽车行驶的路程=速率×时间,分析v 与t 的图象,得v 是t 的分段函数,从而s 是t 的分段函数.

求这个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求出前两段的函数解析式.其中求第二段函数解析式是难点.由第一问可知“路程”的几何意义为“图形的面积”,于是可以将求路程转化为求图形的面积.设置多媒体动画重点分析:t 在0至2小时内变化时,s 与t 的函数解析式变化,使得有效突破难点.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题目的解答,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师生共同点评,得出下列结论:

(1)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0×1+80×1+90×1+75×1+65×1=360.

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汽车在这5小时内行驶的路程为360km .

(2)据v 与t 的关系图,有

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通过本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建立分段函数模型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解图、画图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分类整合的数学思想,养成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习惯.

【例2】某桶装水经营部每天的房租、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为200元,每桶水的进价是5元,销售单价与日均销售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销售单价/元

6 7 8 9 10 11 12 日均销售量/桶 480 440 400 360 320 280 240

请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分析,这个经营部怎样定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教学活动】对本例的教学,重点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指导学生审题后提炼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要解决的任务.

⎪⎪⎪⎩⎪⎪⎪⎨⎧≤≤+<≤+<≤+<≤+<≤+=.

54,204565,43,200575,32,196090,21,198080,10,201050t t t t t t t t t t s

已知:固定成本为200元;每桶水的进价是5元;销售单价与日均销售量之间的数据表格;任务:定价为多少时利润最大?

(2)指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建立日均销售量与销售单价之间的函数模型;从而建立利润与售价之间的函数关系;

(3)实际问题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为此我设计了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①利润与哪些量有关?试用等式表示.

利润=销售的金额-销售成本-固定成本(或利润=单桶水的销售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

②分析表格数据,日均销售量随销售单价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销售单价在6元基础上每涨价1元销售量就减少40桶.

③当销售单价为x元/桶时,销售量为多少?

销售量=480-40(x-6)=720-40x(桶).

④销售单价x受哪些条件的制约?其取值范围是什么?

x>5且720-40x>0,即5<x<18.

在解决上述问题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本例的解答,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作品.考虑到本例的自变量还可以是每桶水在进价基础上的增加量,因而我设置了链接,以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从而初步体验解应用题的规律和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预设学生得出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设每桶水定价为x元时,日均销售利润为y元.

因为销售单价每增加1元,日均销售量就减少40桶,则

日均销售量=480-40(x-6)=720-40x(桶).

由于x>5且720-40x>0,即5<x<18,

所以y=(720-40x)(x-5)-200=-40x2+920x-3800,5<x<18.

易知,当x=11.5时,y有最大值. 故将销售单价定为11.5元,就可获得最大的利润.

解法二:设每桶水在进价基础上增加x元后,日均销售利润为y 元.

因为销售单价每增加1元,日均销售量就减少40桶,则

日均销售量=480-40(x-1)=520-40x(桶).

由于x>0且520-40x>0,即0<x<13,

所以y=(520-40x)x-200=-40x2+520x-200,0<x<13.

易知,当x=6.5时,y有最大值. 故将销售单价定为11.5元,就可获得最大的利润.

【设计意图】通过本例的教学,使学生感知提取数表信息、抽象函数关系的思维过程,领悟建立函数模型解决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渗透化归转换的数学思想.

(三)反思过程发现规律

【教学活动】通过比较、概括上述两个实例的求解过程,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