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共五篇
《乌鸦喝水》三年级读后感五篇

《乌鸦喝水》三年级读后感五篇《乌鸦喝水》是《伊索寓言》中一个寓言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鸦喝水》三年级读后感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乌鸦喝水》三年级读后感五篇(一)我看过许多童话,如:《龟兔赛跑》、《狼来了》《乌鸦喝水》等,其中印象最深的那篇童话是是《乌鸦喝水》这篇。
这篇童话的大概内容是:一只乌鸦在夏季非常口渴,到处喝水,可怎么也找不到,突然,它发现离水井不远处有个大水罐,里面有一些水。
它高兴极了,准备痛痛快快地喝水,可水罐太深,罐口又长,乌鸦觉得吧水罐推倒,就能喝到水了,可是推了半天,水罐纹丝不动。
它一气之下想用小石头把水罐砸烂,谁知小石头“扑通”一声就落进了水罐里,乌鸦飞下去一看,水罐没有烂。
可乌鸦发现水平面一下上升了,乌鸦高兴地大叫起来,它赶紧用嘴衔起一块大石头,又用爪子抓住了一块大石头飞到水罐上空,把两块石头同时投进水罐中,水又升高了一些,但是仍然喝不到。
乌鸦怀着希望,一次又一次地把石块运来,投进了水罐中。
随着石块一块一块地投入,罐里的水也一点一点地慢慢上升,终于,水罐里的水溢出罐了。
乌鸦站在水罐旁边,美美地喝了起来,多么舒服、多么痛快啊!这篇童话让我明白了:碰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不可蛮干。
智慧往往胜过力气。
《乌鸦喝水》三年级读后感五篇(二)《乌鸦喝水》是一篇被大家熟知的寓言故事。
教师首先是激趣导入,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
在授课的过程中,这位教师的上课的时候不管是语言还是肢体动作也是十分的自然,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学习。
整节课的教学氛围很轻松的。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得归功于教师。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
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我认为这个教师的良好教态是营造起这节课一个轻松氛围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 玩” 中学,在学中“ 玩” ,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也使得他们能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小学生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精选5篇)

小学生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精选5篇)小学生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2】我暑假中精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我都会深入思考,慢慢体会故事所要讲的道理。
其中《不龟之药》这个小故事道理令我铭记在心,使我难忘。
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宋朝时期有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衣物为生,但是他们家族却会调制一种防止手受冻而使皮肤干裂的药方,据说效果很好。
这件事不知被谁传了出去,你传我,我传他,他传她,传着传着就传到一个有钱人的耳朵里。
这个有钱人想:这种药膏如果拿到街上去卖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也许皇帝要用,我给了他,如果效果好,还能做个官呢!第二天早上那位有钱人来到那家洗衣店,他豪迈地对一个招待顾客的人说:“你们这不是有一种防止手龟的药膏吗?跟你们掌柜说我愿意用一百两黄金买下你们的药膏,我明天来问结果”回家之后,那个招待员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家族中的每一个人。
随后他们连夜召开了家族会议。
有人说:“卖吧,我们洗一件衣服才十来个铜板,一百两黄金够我们家族用好几辈子了!”又有人说:“这药方绝对不能卖!这是咱们祖传的东西,咱们老爷说过不管别人出的钱再多,也不能卖!”最后经过一翻激烈争论还是小数服从多数,把药方卖给了那个有钱人。
那个有钱人得到药方以后,刚准备上街售卖时,便听说了吴王要攻打越国的消息他想:咦还真有这样的好事!他立刻动身到吴王那儿去毛遂自荐,吴王想:这小子的药真行?不过现在是冬天,这次还是打水战,就试试吧。
于是吴王就让每位士兵都涂上了药膏。
在攻打越国的时候,因为战士们的皮肤没有干裂而打败了越军。
那个有钱人虽然花了一百两黄金买了不龟之药,但是帮助了吴王打败了越军,于是吴王就把他封为诸侯,更奖了五百两黄金,还分得一块土地!而此时此刻,那个家族还在拼命地洗衣服,为每天的日常生活而奔波。
我想导致这个原因的根本是洗衣服的家族的药虽然很多长处和优点,但是没有把效果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而那个有钱人把药膏提供给了决定了两国交战的军队,发挥出了最大作用。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范文5篇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范文5篇《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一部享益世界的寓言集,它以简短的小故事,深刻地总结了人们很多生活阅历和道德教训。
都说《伊索寓言》富有生活的才智,正好有一本,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先睹为快。
下面是有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欢迎参阅。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1读《伊索寓言》首先应当先知道它的价值,它与我国古代的寓言有所不同,《伊索寓言》在艺术上广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格化了的动物充当寓言的仆人公,利用它们的特点突出主题。
而在《狼与狗》中,狼却表达了对自由的憧憬,是下层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的体现。
大多数寓言是直接叙述故事,最终用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话点明主题。
但也有些寓言,如《狼和小羊》基本上是在对话中绽开的,通过对话提示主题,在另一些寓言中,如《衔肉的狗》(六则)故事,没有出场人物的对话或语言,完全是白描式的直接陈述,让动物用自己可笑的行为表达一种观点:不要贪得无厌!在思想上,《伊索寓言》也有很大的地位,其中的寓言寓意深刻,常常被人们引用。
《伊索寓言》问世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不同的国家。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从思想上说,伊索寓言的故事中,也有些内容不是很恰当的,这主要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国度的不同。
这些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在当时伊索他们看来非常正确,但在现代看来,却并不如此。
当然,从整体上看,伊索寓言仍是当之无愧的古希腊寓言中的精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2人生总有一些坎坷,但这往往就是胜利的必需。
伊索不畏困难坎坷,记载下了这本书。
这部古人才智的结晶,有的通过大自然表述出来,但大部分是以动物来表达的。
如《蚂蚁和蝉》。
这篇小寓言通过了蚂蚁和蝉生动的对话,来告知我们:人不应当是懒散的,应当属于蚂蚁型的动物。
不要用任何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过错。
错就是错,不错就是不错,这永久是真理。
这部寓言流传至今,只由于它反映着生活的才智和想象的才智。
它可以告知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如:做人必需诚恳;不能懒散;也不要借着任何理由来掩盖自己的错误;不要只观察自己的好,而放大别人的坏;做什么事都不要太糊涂,要想清晰是不是对自己有利,是不是对自己有害;自己完全可以办到的事情不要加压与他人;同时也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压在别人身上,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寓言故事读后感优秀10篇

寓言故事读后感优秀10篇《寓言故事》读后感篇一寓言是智慧的花朵,它的花瓣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它的花蜜是蕴含在故事的道理。
最近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是由许多趣味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可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
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
《中国寓言故事》里有许多则好的寓言,如:《打草惊蛇》《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其中我最喜欢的则是《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中的梁惠王最终还是觉悟了,这一点我很喜欢。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晏子的车夫》告诉了我做人要谦虚,《南橘北枳》告诉了我凡是心怀鬼策的人,都是从损害别人动机出发,但最终往往会以害己的结果而告终的。
《校人烹鱼》告诉我为人处事必须要诚实。
《二人学棋》告诉了我无论学什么本领,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画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不龟手药》告诉我相同的东西不一样的用法,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要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更全面、周到。
《屠龙之技》让我明白了脱离了实际需要的技能和学问,学得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
寓言正在着力于弘扬中华美德,而我也会越来越喜欢《中国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读后感篇二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含有成百上千个寓言故事,有的出自《战国策》,有的出自《孟子》,有的出自《庄子》,有的出自《荀子》,有的出自《韩非子》。
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
有几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有一个叫《学士幽默》,讲的是一个姓石的学士,一次去报宁寺时,他坐在马车上,车夫由于一时疏忽,马把石学士掀了下来。
看热闹的人都以为石学士要大骂车夫了,没想到石学士只是对车夫说:“幸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还不摔得粉碎!"这个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不小心犯错时,不应该骂别人,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争吵,而且别人也不舒服,应该只提醒提醒别人或像石学士一样用婉转的话语批评别人。
《三人成虎》读后感(共5则范文)

《三人成虎》读后感(共5则范文)第一篇:《三人成虎》读后感(共)《三人成虎》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三人成虎》的寓言故事,我认为它的寓意很深,所以特意写了这篇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的是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
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
”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
”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就知道在他走后,有人会在国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让国王遇事三思。
不要轻信那些坏人的话。
可等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果然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
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
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所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要多动脑子想想,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第二篇:三人成虎成语解析文章导读:三人成虎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典故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释义]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正音]成;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成;不能写作“乘”。
[近义]众口铄金道听途说[反义]眼见为实[用法]用作贬义。
一般作分句。
[结构]复句式。
[例句]文化大革命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精选55篇)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精选55篇)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精选5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篇1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的《伊索寓言》是西方寓言体文学的开山鼻祖,也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闪光的瑰宝。
正是这样的一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三四百个小故事,每一篇虽短小但精湛。
每一篇都是一个大道理,让我们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乐观。
它就像我们的一个无声老师,更像我们的一个好朋友。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则就是《真花与假花》。
故事讲了在一个花丛中混杂着许多喷了香水的假花,它们因为自己比真花来得快而且香而洋洋得意,瞧不起真花。
老天爷看不过去了,下了一场大暴雨,要知道假花是彩色绒纸做的呀,他们受不了了,都弯下腰祈求道﹕"老天爷,别下了!雨会把道路冲坏,让行人摔倒的。
〃老天爷根本不理会假花这一套。
"假情假意!〃老天爷斥责到:"你们这些假花永远不会比真花更长久。
〃风雨过后天又晴了,真花开得更艳了,假花却成了堆废纸。
这故事告诉我们:假冒伪劣的东西是不会存在长久的,原形毕露之日就是他们身败名裂之时。
而我们在学习上,更不能像假花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能开出那无比美丽的学习之花。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篇2寒假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书,书中的小故事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察觉的道理,故事通俗易懂,内容十分有趣,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我越看越喜欢。
《燕子与蟒蛇》小故事说的是一只燕子妈妈带着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在一个法院的庭院安了家,燕子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天不辞劳苦,东奔西走地为燕宝宝找虫子吃。
燕宝宝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慢慢长大了,是时候要学习独立生活,学习本领的时候,燕宝宝却以站不稳,很胖为理由不想学习本领,而燕子妈妈太疼爱自己的宝宝,推迟了学习飞翔等本领计划,谁知道危险不久将发生,有一天,燕妈妈很早就出门去找食物了,燕宝宝叽叽喳喳的叫声引来了一条蟒蛇,在危险当前,尽管小燕子怎样拼命拍打翅膀,也没能飞起来,最终补蟒蛇吃掉了。
三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

三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通用2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篇1《伊索寓言》这部经典的寓言,已经家喻户晓了,我想不少人也一定看过这本书了,也有人说过了自己的感想,所以,我也想说说我自己的感想。
本书的作者伊索,他为读者讲述了他自己的寓言,他的寓言故事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在《伊索寓言》故事当中有一篇“狼与小羊”的寓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讲述了一只狼一天从小河的上游往下游走,发现一只小羊站在河边喝水,便想找个理由把小羊吃掉,于是它对小羊说你把河水弄脏了,使他喝不到干净的水了,小羊非常有礼貌的回答说:“尊敬的狼先生,我仅仅是站在河边喝水,并且在下游,所以不可能把水弄脏的。
”狼转转眼珠,又说道:“我去年被你骂过。
”小羊低声辩解道:“我去年还没出生呢。
”狼早就失去了耐心了,恶狠狠地说,不管你怎么辩解我是不会放过你的,最终,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坏人想为自己所做的坏事寻找借口时,他不会在乎这个借口是否恰当。
三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篇2暑假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
这本书虽然都是一些小故事,里面却都蕴含着许多大道理。
作者是古希腊预言家,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索。
传说他是个奴隶,后来获得了自由。
这些故事经过后人加工,编成了《伊索寓言》。
其中《樵夫与赫耳墨斯》告诉我们诚实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帮助,贪婪狡诈的人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
《狼来了》也告诉我们要诚实,不能欺骗别人,否则别人就会对你失去信任。
最令我难忘的是《鹿与葡萄藤》。
故事是这样的:一只鹿在森林中被猎人追捕,看到旁边有葡萄藤,躲在里面。
猎人没发现,鹿以为安全了,便毫无顾忌地开始吃葡萄叶子。
猎人听到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便掉头回来了,一枪把鹿打中了。
《寓言故事》读后感(通用40篇)

《寓言故事》读后感(通用40篇)《寓言故事》读后感篇1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书,我觉得最好看的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它让我知道了很多道理。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寓言故事是《鱼目混珠》,它不仅有意思,而且还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满愿的人,他无意中得到了一颗很大的大珍珠,很多人都特别羡慕他。
满愿有一个邻居叫寿量,他很妒忌满愿,也很想有一颗大珍珠。
有一次,寿量在路上发现了一颗很大的鱼眼睛,就把它带回家,却对别人说自己也有一颗珍珠,而且比满愿的更好,但从不拿给别人看。
后来满愿和寿量都得了一种怪病,要用珍珠粉和药才能治,这下真珍珠救了满愿的命,而假珍珠却发挥不了作用,骗人的寿量只能卧病不起。
这个寓言故事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否则到头来只能害了自己。
最近看新闻里还有报道,在疫情期间有人卖假口罩骗钱,想用鱼目混珠的方式骗取别人的钱财,估计他们有一天也会像骗人的寿量一样受到惩罚。
我立志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拿出真心实意以诚待人,长大了我还要去提醒身边的人共同诚信,不让鱼目混珠的事情再有机会发生。
《寓言故事》读后感篇2我有幸在寒假前夕,得到语文老师推荐专门阅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
俗话说“一本好书,可以滋养人的一生”、“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
做为三年级的我,第一次读无插图且字体很小的厚本书,刚开始我根本不习惯,没有耐心读下去,更别说专心致志的读了,我读到三十多页就准备放弃了!我的举止被细心的妈妈看到了,她温和地开导我说:“孩子,你已经是中年级的学生了,试着去理解故事的内容和蕴含的哲理吧” ,在妈妈的劝说和每天的睡前陪读中,我渐渐地喜欢上这本书了!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无数智者对人生精辟的总结。
后来我不仅能轻松阅读,而且还扩展了知识面,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每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中,都有名师导读、精华赏析、相关评价,能帮助我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篇一】《骡子和铃铛》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骡子和铃铛》。
这个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了一个铃铛,骡子每走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音,比鸟儿的歌声还要悦耳动听。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骡子到菜园里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他一个箭步冲出房间,挥动竹枝赶到菜园,抽打骡子,骡子疼得直叫唤,跑出了菜园。
又有一天,骡子拉着一车货,晚上回到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骡子是一头顶用的骡子,听,配上这悦耳清脆的铃铛声多有气魄!铃铛听到这番话,响得更起劲儿了。
骡子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
突然,它看到了菜园,不禁感到一阵阵隐痛,立刻问铃铛:“你发出的是同一声音,为什么一时出卖我,一时又吹捧我?”铃铛说:“叮当,请你听清,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声音,是为了警告你,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的时候,我理所当然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一位像铃铛这样的朋友,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提醒我们改正,在我们做对事的时候,鼓励我们坚持下去,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篇二】《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主要讲的是一个人在犯了错误时,能听从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就为时不晚。
《南辕北辙》讲一个人走错了方向,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下,仍然固执己见不思悔改。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常会犯一些错误。
比如在去年的考词时,我把等待的“待”写成“侍”,但是,我只看了一眼,没把它从大脑的记忆中彻底纠正,结果在期末考试中吃了亏,被扣了分。
从此,我认真对待每一个错字,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起到了亡羊补牢的效果。
南辕北辙的事情也数不胜数。
呼吁保护环境的人无数,可是人们往往充耳不闻,毫不在意。
看,满街飘舞的塑料袋和随处可见的一次性瓶瓶罐罐,污染了我们的环境,这就是我们的行动和想法背道而驰了。
在生活中我们要言行一致,从我做起。
我相信美好的环境一定会成为现实。
我们要学习亡羊补牢的那个人,知错就改。
【篇三】《狮子、熊和狐狸》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看伊索寓言这本书,里面有好多的寓言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动物篇中有《狮子、熊和狐狸》的故事,狮子和熊它们为了一只小羊羔,先是争吵,后来就动手打了起来。
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双方都受了重伤。
其实狐狸早就躲在远处坐山观虎斗了,它看到了狮子和熊搏斗的全过程。
狐狸把躺在它们之间的小羊羔抢走了。
这个故
事说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两者相争,让第三者得了利。
人物篇里面有《农夫和蛇》的故事。
在一个冬天里,一个农夫在路边看见一条蛇冻僵了,他把蛇救了起来放在怀里,蛇慢慢的苏醒了就咬了农夫一口,农夫感觉剧痛,他把那该死的蛇扔在地上踩死了,最后农夫说了一句蛇就是蛇,怎么也改不了它那丑恶的本性。
这个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不会改变,怜惜恶人,后患无穷。
鸟类篇里面有《公鸡和珍珠》,讲的是一只公鸡肚子饿得咕咕叫,为了寻找食物,便向粪堆走去,它想粪堆里有什么虫子或没被消化的食物,公鸡满怀希望的翻着、挖着……扒着扒着,突然扒出一颗闪着光芒的珍珠。
但公鸡不觉得珍贵,拿起来看了看,又把它扔了:“这么一个又冷又硬的石头,除了会发光,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如一粒米好吃了”!但珍珠一点也不在乎,因为总会有识货的人要它的。
后来有个过路人发现了珍珠,赶忙捡起来,高高兴兴地把它拿走了。
这个故事是说,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才是真正珍贵的。
寓言虽然篇幅短小,但它的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故事背后的哲理,给人们深刻的启示,也是我从中得到教益。
【篇四】《寓言故事》读后感
我最爱的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懂得一个大道理,不仅是这些原因,还有很多原因呢!你能猜出这是本什么书吗?
这本书就是《寓言故事》。
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裁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化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寓言故事》这本书中的角色有拟人化的。
动物、有人类;还有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
作者借这些形象来传达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让读者能够从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看到金斧与银斧的时候,我被年轻的樵夫诚实的品质所感动,他不贪金斧和银斧,只想得回自己的铁斧,然而一个贪心的人听说他的遭遇,也效仿他把铁斧丢到河里,当河神拿金斧问他是不是他的,他贪心的说是他丢的,结果,河神不但没有把金斧给他,就连原来的铁斧也找不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诚实才能带来幸福,这种宝贵的品质,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书中还有许多人生哲理,我们应该仔细琢磨书中的道理,让自己变成一个品德高尚、充满智慧的人!
【篇五】《伊索寓言》读后感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下面我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
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
因为
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
而兔子却高傲、自大。
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
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
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
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
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
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
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
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
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
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
这就叫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