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同里古镇介绍

合集下载

同里古镇主要景点介绍

同里古镇主要景点介绍

同里古镇主要景点介绍
同里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这个古老的水乡小镇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传统建筑和文化底蕴而闻名。

以下是同里古镇的一些主要景点介绍:
同里古城墙:
古城墙是同里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

这座城墙保留了古老的城垛和城门,漫步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镇风光,感受古老时光的沉淀。

同里古街:
古街是同里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漫步在石板路上,两旁是精美的古建筑、传统的民居,让人仿佛穿越到古代。

同里博物馆:
位于古镇中心的同里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同里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

馆内陈列展示了同里的发展历程、传统手工艺品和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

沈厅:
沈厅是同里古镇的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建于清代。

园内有
精致的亭台楼阁、碧水草坪,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木渎古镇:
木渎是同里的一个古老水乡,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乘船游览木渎,可以欣赏到古老的运河风光,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吴山湖:
吴山湖是同里的一片天然湖泊,湖水幽深,周围风景秀丽。

湖边有散步小道,是欣赏自然风光和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望云楼:
望云楼是同里的一座古老建筑,建于明代。

登上望云楼,可以一览同里古镇的全貌,同时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同里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美丽的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

游走在古镇的街巷间,仿佛穿越到古老的岁月,领略到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

苏州同里古镇简介

苏州同里古镇简介

苏州同里古镇简介
苏州同里古镇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个古镇,位于苏州市西南部,距离苏州市中心约30公里。

同里古镇是苏州市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同里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水乡风情。

它建立于北宋时期,有着超过1,000年的历史。

古镇内有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古老的宅院、庙宇、园林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致和独特魅力。

同里古镇的建筑风格兼具江南水乡和苏州园林的特色,它的布局是典型的“一条街、一线河、一亩田”,河道蜿蜒穿过古镇,连接了各个景点和建筑。

镇内的街道两旁是精美的石桥、青瓦白墙的民居,整个古镇环境幽静、宜人。

同里古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这里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包括诗人陆游和文人邵雍等。

古镇内有多个著名的园林建筑,如同里古民居、同里古建筑艺术博览园等,都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在同里古镇,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剪纸、木雕等,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江南小吃和特色美食。

每年的同里古镇桃花节和水乡民俗会等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古镇的独特魅力。

总之,苏州同里古镇是一处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风景优美的古镇,它的建筑风格、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是中国江南地区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下篇)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下篇)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下篇第六位:同里镇同里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

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同里镇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

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

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第七位:西塘古镇古镇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

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

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

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第八位:赤坎古镇赤坎古镇位于江门市辖下的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

潭江横贯全镇,总人口4.8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共7.2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赤坎境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中西合璧。

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

赤坎的玩法便是闲游浪荡,在老街上体验似乎尚停留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生活。

古镇上也有碉楼,而远近闻名的关族和司徒氏图书馆、堤西路的骑楼建筑群更是侨乡一绝,已被省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位:长汀县上塘、长汀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总面积3089.9平方千米。

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

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同里古镇的简介

同里古镇的简介

同里古镇的简介
摘要:
一、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二、著名景点
1.三桥
2.其他古建筑
三、传统手工艺
四、特色美食
五、旅游业发展
正文: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古镇内有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这三座桥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造型独特,为古镇增色不少。

除了三桥之外,同里古镇还有许多其他古建筑,如退思园、耕乐堂等,这些古建筑都展示了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镇内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竹编等,这些传统手工艺既保留了古老的技艺,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说到同里古镇的美食,不得不提状元蹄和袜底酥。

状元蹄是用猪蹄炖制而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袜底酥则是用面粉、猪油等原料制成,口感酥脆,味道独特。

这些美食都是古镇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同里古镇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同里古镇的简介

同里古镇的简介

同里古镇的简介
摘要:
一、同里古镇概况
二、古镇景点介绍
1.退思园
2.古镇街道和石桥
3.五湖环绕和网状河流
4.同里古镇的著名景点:一园、两堂、三桥
正文: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

古镇建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 多年历史,素有“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同里古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面积约33 公顷,被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所环抱,川字形的十五条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

古镇风景优美,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在同里古镇中,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退思园”。

这座江南名园位于古镇中心,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退思园面积不大,却精巧地安排了各种园林景观,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

古镇的街道均沿河而筑,四十多座建造于各个朝代、风格各异的石桥,将其连成一体。

这些石桥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也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古镇风光的绝佳视角。

同里古镇的著名景点还有“一园、两堂、三桥”。

其中,“一园”即退思园;“两堂”指的是古镇中的两座著名祠堂,分别是嘉荫堂和崇本堂;“三桥”
则包括了古镇中最著名的三座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这些景点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古镇的独特韵味。

总的来说,同里古镇是一个集水乡风情、古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到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能品味到地道的江南美食。

同里古镇的简介

同里古镇的简介

同里古镇的简介同里古镇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也是中国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水乡之一。

同里古镇位于太湖之滨,距离苏州市区约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同里古镇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而闻名于世。

整个古镇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部是典型的水乡街巷,外部则是环绕着一片水域的民居和田园风光。

古镇的南北两侧是两条主要的河道,河道上有许多石桥相连,石桥上栏杆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同里古镇的建筑风格典型地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古镇内的房屋多为小桥流水、青砖瓦房的传统建筑,建筑风格独特而优雅。

在古镇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店铺,这些店铺多为木质结构,保存完好,展现了当时的商业繁荣景象。

古镇的街道弯曲而狭窄,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小巷,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同里古镇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古镇内有许多古老的庙宇、会馆和私家园林等,它们记录着古镇的历史和人文风貌。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同里古镇的“同里三绝”——同里古民居、同里古塔和同里古桥。

同里古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是江南古代民居的代表之一。

同里古塔是一座古老的砖塔,保存完好,是古镇的地标之一。

同里古桥则是连接古镇内外的重要通道,也是古镇最美丽的景点之一。

除了历史文化景观外,同里古镇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古镇都会举行传统的“扬武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舞狮、舞龙、花车巡游等节目,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同里古镇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他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古镇的风光和历史文化,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江南美食。

古镇内有许多特色小吃和餐馆,如鱼头炉、三鲜豆腐、蟹粉狮子头等,让人垂涎欲滴。

总的来说,同里古镇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地方。

它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食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同里古镇景点介绍

同里古镇景点介绍

同里古镇景点介绍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区,是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

至今仍保存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更有“吴江第一镇”之称。

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著称。

与周庄、甪直、乌镇一起被誉为江南的“四大古镇”。

东园、退思园、耕乐堂、崇本堂,水阁凉亭、走廊画舫,同里的每一处景观都蕴藏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崇本堂建筑华丽精巧,中厅屋顶四面是假山、人物、树木、走兽,清风徐来,十分惬意,尤其是它背后高耸的“三峰山”,可谓同里镇上的最高点。

北面小溪旁的草坪中,竖立着一尊杜丽娘的汉白玉雕像,她身着红衣,头梳环髻,侧首凝望,美目盼兮,让人回味无穷。

再往前行,就是当地的陈去病故居,故居内有不少杜氏先人生活、治学的遗迹,有进士匾、梅花桩等。

此外还有珍珠塔、长庆桥、高观桥、南湖秋月、百步三桥、高松乔木、慈孝里、退思园等。

宋元年间,同里曾出了一个状元,这就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

他的学识渊博,主要经历有:奉命赴江西赈灾,官费支取太湖民船;迎战金兵,击退日寇;考察教育,创办书院。

其墓在叶泽湖畔。

水乡自然风光优美,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建筑及群落;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同里古镇成为江南典型的民居古镇;而作为“文化遗产”的退思园是同里古镇的一个代表性景点,园林布局,独特精致。

花园主体坐北朝南,园林围绕中央主景楼房展开,各种建筑和景物都以适宜的曲尺形配置,园路都用假山石铺成,主次分明,曲折有致,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坐在水阁中欣赏园中美景,别有一番情趣。

除了悠久的历史外,同里的名人也是人才辈出,据统计,从明清到现代,同里共出过文武进士39人,举人40多人,尚书、侍郎等朝廷命官22人,真可谓人杰地灵。

有南宋爱国诗人范成大,清代数学家陆绎,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去病等。

有机会的话,你一定要到同里古镇来看一看,亲身体验一下,感受一下。

相信,那里的景色一定会令你留连忘返的。

中国四大园林之一,苏州园林的代表。

苏州同里古镇景点介绍

苏州同里古镇景点介绍

苏州同里古镇景点介绍
苏州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是典型的江南古镇。

故宫有河,它取其四声韵,被
称为中国最美的四声古镇,以清爽的夏末诗韵著称于世,又称“四同古镇”。

同里古镇廊桥,街巷狭窄,古朴而不失风采;船灯映红,白鹭依依,水上楼彩搭景光彩夺目;石板街,横排油腻,恬淡朴雅,绿树点缀,特色浓郁。

同里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凤翔府以来,历经五代,由东汉
至明清时期,有过不同的政治水平。

庙宇众多,还保留着清朝风格的穹苍起伏,极具视觉
冲击;解放前城门、哨楼、圆楼,褒贬未清,尤显古朴雅致;中式广场,保存着明清建筑
余迹,细密有致,传统而庄严;镇元洞宇门,层石坊墙,小楼簷栋,细节处处可见,丰富
而朴实。

同里古镇更是一个宗教广场,其中有著名的观音庙、陈家大殿、月岗坊、珍宝观、祁
古堂、伽蓝寺等著名宗教建筑,这些古旧的宗教建筑宛若一幅活的历史画卷,展示着江南
古镇的独有氛围,令人赞叹不已。

同里古镇还有其他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它有苏州著名的古建筑——苏州大熊出没的老街,古老的文化底蕴,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历史精髓;有乌鸦阁,著名的乌鸦塔,古满足坊,独具一格,充满江南水乡情调;有北郊沟渠,书院一带,寺塘百潭,以自然假山、景物等
景观打造,充满令人陶醉的画式风情;有古老的荷塘,陶湖,古雅的水景,耐人寻味,充
满幽静的景致。

要想体会到同里古镇的神韵,需要到现场亲自体验一番,它带给我们更多的历史情怀,让我们有机会感受到江南独有的韵味,体会古镇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同里详细介绍同里简介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隶属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紧靠市府所在地,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中国南方三大著名城市,全镇总面积为133.15平方公里,人口5.5万。

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

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

镇外四面环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厚重历史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

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

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

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

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

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主要景观及特色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

《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

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同里镇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桥多。

1、名人多。

自宋代至清末年间,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3人。

同里镇的著名人物有南宋诗人叶茵、明代画家王宠、清朝军机大臣桂芬、书画家陆廉夫,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陈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范烟桥、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王绍鏊、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

2、明清建筑多。

主要景点可以概括为“一园”(退思园)、“二堂”(嘉荫堂、崇本堂)、“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

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3、水、桥多。

镇上有各朝代的古桥四十多座,有南宋诗人叶茵建造的思本桥,元代的高观桥等。

目前,同里镇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镇同里也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全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同里,影视摄制组也频频取景同里,所得这一天然的摄影棚蜚声海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也在此设立了“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

退思园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

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

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

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

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

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

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

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之感。

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

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

轿厅、花厅为一般接客停轿所用。

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

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内宅建有十楼十底南北两幢楼,以园主字号名为畹芗楼,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

楼与楼之间由“走马楼”回廊贯通,南北一式落地长窗,五楼屋底挂落栏槛,檐廊相接,典雅明敞。

复廊东西两侧各设楼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阳,又为主仆上下时避让。

畹芗楼下另设下房数间,供侍者居用。

内宅为园主居住及藏宝重地,因此内宅两侧石库门均用清水方砖砌成,以防火防盗。

砖木结构的封火门,据说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仅此两扇尚属原物,其馀都为近世复制。

中庭是西宅到东园的过渡。

放眼庭中,樟叶如盖,古兰飘香,清雅幽邃,有引人入胜之妙。

庭中旱船,前舱八扇长窗如锦屏障目,隔而不断,船头面对“云烟锁钥”月洞门,船身相接漏窗暗廊,隐去船尾,俨然一艘待航的客船。

旱船又与南北两侧的坐春望月楼、揽胜阁、迎宾居、岁寒居等厅楼建筑相形错落,平添美感。

江南古典园林中,石船、石舫极其多见,从中略可窥见水乡人家对水、对船,有着特殊的依恋情结。

登上坐春望月楼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

楼之东侧一隅为揽胜阁。

揽胜阁是一座不规则五角形楼阁,与坐春望月楼相通。

此楼设计因地制宜,居高临下,可一揽东园佳境,这在江南宅第园林中独树一帜。

揽胜阁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园中景色。

与坐春望月楼相对的有迎宾居、岁寒居,园主当年曾于此以文会友,陶冶性情。

岁寒居宜于冬日赏景,风雪之时,三五好友围炉品茗。

透过居室花窗,可见潇洒清幽的腊梅,挺拔坚毅的苍松,清骨神秀的翠竹,天成一幅“岁寒三友图”,从中亦能悟得雪压青松之韵,听得翠竹敲窗之音,静中有动,声情并茂。

岁寒居正背退闲小筑与云烟锁钥月洞门,引游人从中入东园赏景,“退闲小筑”四字为同里书画家徐穆如所题,月洞门上“云烟锁钥”四字虽已见模糊,但月洞门内却别有一番靓丽的天地。

由曲廊往南是闹红一舸。

退思园中,闹红一舸最富动感。

它由石舸突兀池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人站船头,却有小舟荡湖之感。

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

舷侧水面,行云倒影浮动,恍若舟已启航,别有情趣。

石舸之四周,原植有荷花及菰蒲,夏秋季节,清风徐徐,绿云摇摇。

荷池中游鱼似通人性,稍稍击掌。

便成群结队而去,妙趣无比。

退思草堂古朴素雅,稳重气派,点明了园之主题。

堂之北点缀建筑小品,堂之南的露台面临荷池,站立露台可环顾全园。

沿曲径南行,至菰雨生凉轩。

此轩又有一绝,轩底原有三条水道,荷池碧水循环其间。

故轩内阴湿凉爽,每逢盛夏酷暑,于此剖瓜赏荷,热渴尽消。

自菰雨生凉轩穿过假山洞,沿石级盘旋而上,便来到堪称江南园林一绝的天桥,视野豁然开朗。

天桥,上为桥,下为廊,模似阿房宫复道。

横空出世,飞越山巅,连接菰雨生凉轩,与辛台为一体。

天桥前后贯通,八面来风,炎热酷暑时,到这里消暑纳凉,神清气爽。

天色秋满,庭中遍植丛桂,金秋时节,馥郁芬芳,盈室绕阶;红枫与金桂、银桂相间,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更见绚丽多姿。

若风清月明之夜,于此品茗赏花,更是心怡神往,真乃“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

1986年,美国纽约市在该市斯坦顿岛植物园内,以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一座面积三千八百五十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园,取名“退思庄”。

可见小小退思园已跃出国门,走向世界。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

园林学家陈从周称退思园为“贴水园”,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退思园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联接同里渊源流长的历史,给人以遐想和启迪。

2001年,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嘉荫堂嘉荫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国初年,有四进,门窗梁栋皆雕刻精美。

房主柳炳南,北厍人,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贰万两。

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

嘉荫堂主建筑系仿明代结构,俗称“纱帽厅”。

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

该庭院高大宽敞,肃穆庄重。

五架梁两侧中心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凤穿牡丹”。

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

更为罕见的是“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这组透雕已被《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收录。

衍庆楼即内宅堂楼。

可见门楼上枋刻有“暗八仙”浅浮雕,下枋一块玉中心刻有“福禄寿”三星的深浮雕,字牌上刻着“厚道传家”四个大字。

移步衍庆楼内,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名人轶事木雕,历历在目,观者无不为之倾倒。

位于衍庆楼西北隅还有一座“水秀阁”,小阁临水而筑,小巧玲珑。

置身其中,近可闻风声、水声、鸟叫声,远可观小桥驳岸,老树苍翠,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崇本堂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整齐的石驳岸护卫着这座古朴的宅第。

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的话,那么崇本堂就是这座博物馆中一件雕刻精致的艺术品,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让每一位游人赞叹不已。

崇本堂的主人叫钱幼琴,同里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后翻建而成。

整个建筑群体沿中轴线向纵深发展,共五进,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组成,该堂虽不足一亩,建筑体量不大,但非常紧凑和精致。

崇本堂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它的各种雕刻。

走庭院,只见叠有湖石花台的小院里,天竺和红枫相映成趣,砖雕门楼面北伫立,门楼上方设置了仿木结构的飞椽斗拱,拱眼板上刻有夔龙细纹,下面是花岗岩制作的条石门槛,中置“黄狼箱”活络门闩,“一块玉”两端饰有如意香草纹,蹭的“包袱巾”上刻着宝相花,里面还有暗喻升官发财的“鲤鱼跳龙门”的深浮雕。

门楼的字牌两侧各有一幅人物山水画,字牌上端庄有力地写着“崇德思本”四个朋字。

德乃世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亦是宅第主人崇尚的为人之道。

砖雕正脊还有一幅“望子成龙”图,上面人欢鱼跃,使人浮想联翩。

崇本堂自正厅至内宅堂楼共三进,里面有木雕100多幅,内容各不相同,画面简洁明快,构图生动活泼,刀法圆转娴熟,令观赏者拍手叫绝。

正厅居中置六扇长窗,左右设半窗,长窗裙板上除刻有“花卉博古”图外,中间两扇长窗的裙板上,右面刻有象征宝贵平安的牡丹和瓶子,左面刻着寄意招财进宝的聚宝盆。

所有长短窗的腰板上则刻着全套《西厢记》的故事,从张生游殿到十里长亭送别,共有14幅之多。

前楼底层长窗的腰板上刻着“红楼梦十二金钗图”,有“黛玉荷锄葬花”、“宝钗执扇扑蝶”、“湘云醉卧芍药”、“妙玉月下赏梅”、“元春奉命省亲”、“探春含泪远嫁”等,这些浅浮雕同样精工细作,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