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镜语之构图篇(一)
一次性讲解电影镜头的16种画面语言,再也不当拍摄小白

⼀次性讲解电影镜头的16种画⾯语⾔,再也不当拍摄⼩⽩镜头是电影创作的基本单位,⼀个完整的电影作品,是由⼀个⼀个的镜头完成的,离开了独⽴的镜头,也就⽆所谓电影了。
镜头的拍摄技法包括镜头⾓度、景别和镜头运动。
下⾯介绍电影中常⽤到的15种拍摄技法:⼀、特写特写镜头是五个景别镜头中最重要的镜头,⼀般着重拍摄演员的表情或者⾯部特征,也会放⼤五官的局部进⾏拍摄,⽤意是想通过特写镜头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特写镜头最适合搭配稳定器的变焦功能拍摄使⽤。
⼆、远景镜头远景是与特写相对的景别镜头,远景可以拍摄对象的全⾝,观众也可以看到场⾯的⼤镜头。
远景镜头⼀般⽤于电影中的打⽃场景拍摄,能看到完整的拍摄打⽃动作以及场景。
三、中景镜头中景镜头介于特写与远景之间,可以露出⼀般的⼈物形象,⼀般⾓⾊中,⼿⾥拿着东西或者正在使⽤⼯具的时候会拍摄中景镜头。
四、单⼈/双⼈镜头/多⼈镜头视情节要求决定镜头中出现⼈物的多少。
五、视点镜头POV也称视点镜头,视点镜头拍摄的画⾯就是⾓⾊所看到的内容,在电影中使⽤POV镜头,是想让观众更加感同⾝受的融⼊画⾯镜头中。
⽽在⽇常拍摄中,也可以利⽤稳定器的POV模式直接实现这⼀镜头的拍摄。
六、平视镜头平视镜头是最基础的镜头⾓度,⼿持稳定器向前⽔平拍摄,即可拍摄出平视镜头。
在电影中,通常⽤平视镜头来保持(第三⽅的)客观性,⽽不是改变被摄⼈物之间的关系。
在电影中多⽤于⼀般对话场⾯或特写,但由於摄影⾓度因為太⼀般,缺乏深度与张⼒,必须⽤主体的动作来提⾼构图性。
七、仰⾓镜头仰⾓拍摄是⼀个⼿持稳定器从低⾓度仰视拍摄,此种⾓度会使前景位置的主体突出,夸张被摄体的⾼度,可以使个头矮⼩的演员看起来变得⾼⼤,这种富有⽀配⼒的构图⽅式,容易引发观眾⼼⽣畏惧与尊敬,成為怪物或英雄的代表,可以使得被摄对象更加⾼⼤或者占据主导地位的镜头⾓度。
⼋、俯⾓镜头与仰⾓拍摄相对的是俯⾓拍摄,利⽤航拍器或摇臂可以轻松实现从⾼往下处拍摄,让被摄⼈物显得弱⼩,可以表现出主体的渺⼩、孤寂、凄凉、哀伤与宿命的不可抗拒,⼀般⽤于展⽰⼤局和全景。
电影视听语言构图

(1)补充说明主体(2)渲染烘托主体(3) 均衡美化画面
主陪区分
①不看大小。 ②不取决于前后景。 ③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
的大小。
C.前景 前景即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察者最近的
景物。 前景的作用 (1) 增强空间感及透视感。 (2)交待环境特点、渲染环境气氛。 (3)弥补画面中的空白,起均衡画面的作用。 (4)在运动镜头拍摄中,前景能表现运动感。 (5)可以交待摄影者的位置,身临其境
水平构图 安宁,怡静,开阔,舒畅, 呆板,单调, 乏味,无望
延伸,稳定
切记,不能让主水平线在正中分裂开画面, 应在上1/3,或下1/3
《恋恋记事本》
2、垂直构图
挺拔, 尊严, 升腾, 向上, 崇拜, 力度 压力, 封闭, 沉重, 难以超跃 《菊豆》反对封建思想,抨击旧社会,推
到这堵墙。
变化是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它的魅力之所在
五、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
(一)封闭式构图
第一、把主体处理在几何中心或趣味中心,形成 一种完整感;
第二、十分讲究构图均衡。 第三、讲究画面完整性。
《大红灯笼高高挂》
(二)开放式构图
(1)画面主体不一定放在画中心,以强调 主体与画外空间的联系;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 错落有致。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 角度。
⑩、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二、主题服务原则
在一部影片当中,画格的构图无疑也是影片诸形 式中的一种形式。而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才 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形式必须为内 容服务,构图也必须为主题服务
辛德勒电影中镜中像构图意味

辛德勒电影中镜中像构图意味
辛德勒不是一个被权利禁锢的人。
他是个商人,他很聪明,圆滑的世故让他看清楚了真正的路要怎么走。
赚钱是他的本分,利用赚钱救人是他的天分,这是辛德勒最贯彻始终的一点。
他懂得四面楚歌,懂得怎么收买人心。
救人不是他该做的,但他做了,才是最令人敬佩的。
整部片子最让我注意的是他的构图和光线,以及最经典的黑白滤镜。
构图大部分都分割明确,划分了很强的界限感,属于纳粹和犹太人,属于辛德勒和那些军官,也属于生存和死亡。
光线是一大亮点,很好的展现了人物关系和人物变化,对立、统一、合作、怀疑,以及屠杀中窗内的火光和外面的漆黑,许多地方都展示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细节刻画。
最后由黑白到彩色的转化,也是一个点睛之笔。
正如台词“救一命者救天下”,辛德勒救了1XXX人,那些色彩都是他换来的人道主义世界,打破了黑白,让这些人重获新生。
经典电影镜语之空镜头篇

6部最经典国产片构图(摄影师的电影清单)

6部最经典国产片构图(摄影师的电影清单)大概1 月的样子,曾写过一篇关于国外电影构图的随笔,难得大家还蛮喜欢,当时急切要我出国产篇,一忙一拖到了现在。
周末终于抽空写了写,依然欢迎讨论拍砖,也留言聊一聊“你眼中构图最棒的电影”一切本就是框架的艺术若想通过画面来表达情绪在你的镜头里就必须用构图去调整讲真,国产电影我看得不算多,对琳琅满目的导演呢也够不上格外了解,却也有几个颇为偏爱,王家卫、侯孝贤、贾樟柯。
《花样年华》王家卫王家卫,你会发现把凝滞的摄影镜头与失焦色彩光斑完美match 的他,已经形成辨识度极高的“王氏影片”,也总是个框中构图的诗人,浪漫婉约派,在他的画框里,人与人之间看似毫无距离,却又隐隐隔着一层布了尘的窗。
嘈杂狭小的空间里,灯光昏暗,你会发现前景遮挡,运动镜头遮挡构图和反光物体构图是王家卫全片中使用最多的方式。
没错,就是不喜欢直接拍!隔着屋门,隔着栅栏,隔着门帘,人物也常常是腰部以下入画,使得整个影片神秘而性感。
人物占据着画面重心,其余被门、窗等道具掩饰,仿佛表现出了一种不坦白,冥冥中逃避着什么的视觉效果,与故事情节完美契合。
利用反光物体构图,比如映射到镜子里的各种场景,把虚虚实实毫无违和感地链接在了一起。
利用运动镜头遮挡构图,机位从左到右缓慢移动着,门的一开一合隐喻着人物苏丽珍不断变化的心境。
还有一些非常规机位构图,比如俯拍、仰拍、门窗缝隙中的偷拍式镜头。
《春光乍泄》王家卫朱文说,王家卫影片里的那些旁白听起来特像一个文学青年在絮叨。
讲真,文艺片搞不好就让观众觉得是部“闷片”了,如何摆脱闷呢?全靠景别变化法则啦,好比这部片子的景别变化和构图,每一刻都在牵动着观者注意力。
众所周知,王家卫偏爱手持跟拍,使得画面更具流动性。
这场黎耀辉飞奔回家的镜头,视角的抖动混乱和抽帧处理,刚刚好表达出人物内心混乱躁动和找不到情感宣泄口的苦闷。
无独有偶,这一部片里我们的王导和杜可风仍然沿用非常规机位构图—偷拍式,把长镜头常常藏在床沿的栏杆下,非常写实地来表现人物情绪。
老无所依摄影镜头分析拉片构图分析 (1)

或者是想让观众看清楚真正的死亡
近景
光线方面,光比貌似增大了。但是整体的光线还是跟上一场戏相接。
构图有点不平衡。同样是固定镜头
距离近,短焦段
固定
局部的特写
关键部位特写
光线为侧光,柔光,凶手黑色几乎黑死。光比大
近景
越来越紧
越来越近
光线变化了点。侧光,副光
主观视角
短焦段
凸显速度
中午阳光直射
两个镜头不是同一时间拍的。
影子的角度,长度不一样。地点看起来是同一个地点啊。
低角度,天空少,有点压抑,车的颜色,地面的颜色都是土黄色,包括那辆福特。
固定镜头,
落幅
公路的纵深
画面空间
阳光斜射 天空有密度
低机位 天空少一点 是不是压抑一点
35mm以下
光:太阳光给人物一个漂亮的轮廓。应该十侧逆光。
在画面的中心
平视
相对之前的镜头是仰视 这是一个微妙的变化
依然是短焦段的镜头
光线 阳光来做轮廓光 人物加反光 不要剪影,避免跟差别太大
广角 全景
在实践上产生了变化,影子更长了
做一个镜头需要这么的长时间吗?还是等了很长时间基本上是自然光 可能人物背光面补了光,减小反差
构图不松不紧
人物处在黄金分割线处大概
略缩图
拍摄方法
内容
旁白/台词
音乐
情绪
固定
三分法构图
剪影效果
天空密度颜色很棒
影片开端,空镜
焦段应该是50mm左右
不是太广
难以置信,我爸爸也是个警察
无
怀旧的感觉
固定
二分之一
视听语言——构图ppt课件

12
第四节 画面构图
ppt课件
13
中间调:是指明暗均衡、层次丰富的电视画面。中 间调画面从最亮的影调和最暗的影调之间有大量的 过渡层次,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表面质感, 接近于人眼观察客观世界的一般印象。 拍摄中间调的电视画面,应当选择影调层次丰富的 场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用侧光来进行拍摄。
一方面表示表现剧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另一方面也通过重重大门隐喻陈家大宅里无处不在的规矩束缚境另一方面也通过重重大门隐喻陈家大宅里无处不在的规矩束缚60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增加视觉深度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增加视觉深度61前景的选择和处理陪衬烘托主体为前提不可分割破坏画面而影响主体的表现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 地平线在画面中央的构图形式,画面显得比较呆板
ppt课件
36
四、画面构图内容
不管影视画面如何千姿万化、千变万化,影视艺术家 如何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其构图的基本内容是相对 固定的,表现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三大 部分。
ppt课件
37
1,主体 主体是电视画面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 于表现主体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
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的结 构中心。 主体是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 件。主体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通常是整个画面的焦点所在。 主体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又是构图的表现中心。主体安 排得当,画面才有灵魂,事件才有依托。 一幅画面可以只有主体,没有其他结构的内容,但是一 幅画 面决不能没有主体 。
ppt课件
68
背景通过色彩,影调等视觉元素均衡构图,美化画面,形成图案式的美感。
ppt课件
看电影学构图,分享电影史上最美丽的100个经典镜头。

电影不仅包括经常的内容,而且还包括美丽的画面构图。
通常我们都很重视故事情节,但画面中人物的位置,构图方式等,都是学习摄影构图最好教材。
一些经典电影的摄影师和导演都是非常知名的摄影师,对于画面的设计,光线的运用都很有考究。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100部经典电影的最美构图画面。
1、“星球大战。
第五部:帝国反击站(1980)2、“007:Skyfall”(2012)3、 阿基拉 (1988)4、艾米丽(2001)5、楚门的世界(1998年)6、“为奴十二年”(2013年)7、重庆森林(1995)8、拯救大兵瑞恩(1998)9、梦之安魂曲(2000)10、“异形”(1979)11、“美国精神病人”(2000),绝对心理学的经典电影12、“黑天鹅”(2012)13、“猎鹿人”(1978)14、“逃狱三王”(2002年)15、“龙猫”(1988)16、“大鱼”(2003)17、救赎之路(2007年)18、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19、“上帝之城”(2002)20、“指环王”(2001)21、疯狂麦克斯(1979)22、银翼杀手(1982)23、巴里林登(1975)24、启示录(1977)25、“桂河大桥”(1957年)26、毕业生(1967年)27、“阿甘正传”(1994)28、“杀了比尔”(2003)29、疯狂的麦克斯:狂怒之路(2015)30、杀手(1946)31、“迷失东京”(2003)32、“红蓝白三部曲之:蓝色情挑”(1993)33、“亲切的金子”(2005)34、惊魂记(1960)35、“孽欲杀人夜”(1986)36、诺斯费拉图(1922)37、密西西比(1988)38、搜索者(1956)39、“真正的勇气”(2010)40、眩晕(1958)41、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2004)42、“海底总动员”(2003年)43、角斗士(2000)44、决斗(1971)45、“夺宝奇兵”(1981)46、“美国美人”(1999)47、“弗兰西斯·哈”(2013)48、血色将至(2007年)49、“孽欲杀人夜”(1986)50、.毁灭之路(2002)51、“好家伙”(1990)52、“红白蓝三部曲:红色情深”(1994)53、“战国英豪”(1958)54、光辉(1980)55、公主新娘(1987)56、“青春期”(2014)57、盗梦空间(2010)58、忧郁症(2011)59、“圣诞夜惊魂”(1993)60、“英雄”(2002)61、生命之树(2011)62、“荒野生存”(2007)63、小偷(1981)64、肮脏的哈利(1971)65、“威猛奇兵”(1985)66、“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67、“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68、锅盖头(2005年)69、“西部往事”(1968)70、“侏罗纪公园”(1993)71、摔跤手(2008)72、辛德勒名单(1993年)73、阴风阵阵(1977)74、岩石(1976)75、阳光(2007)76、“后窗”(1954)77、“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78、“神枪手之死”(2007)79、发条橙(1971)80、“无耻混蛋”(2009)81、“杀人回忆”(2003)82、失眠(2002年)83、“人类之子”(2006年)84、“遁入虚无”(2009)85、“本杰明·巴顿奇事”(2008)86、卡萨布兰卡(1942)87、月亮(2009)88、花木兰(1998)89、老男孩(2005)90、米勒十字路口(1990)91、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92、塞尔玛和路易丝(1991)93、黑暗之城(1998)94、“大开眼戒”(1999)95、欢乐谷(1998)96、“少数派报告”(2002年)97、红磨坊!(2001)98、主(2012)99、唐人街(1974)100、“落水狗”(19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电影镜语之构图篇(一)
【摘要题】环球视域
【正文】
所谓电影构图,主要是指电影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
虽然电影是一种“活动影像”,它的画面时刻都处于运动中,但在时间的流程中,如何通过每一帧画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来达到视觉上的愉悦感并传达出创作意图,则是每个导演都要斟酌的艺术问题。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很多电影导演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世人奉献了很多构图精妙的电影作品。
前苏联/普多夫金·《母亲》:划时代的“蒙太奇”构图
在蒙太奇理论诞生之前,电影只不过是一种“活动照相”或“银幕戏剧”,自然也无法奢求这个时期的导演在构图方面有什么追求。
只有从苏联电影学派开始,导演才开始探索电影所独有的美学特性,构图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
这种探索在普多夫金的代表作《母亲》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脚印”。
在《母亲》中,不仅单个画面的构图显得饱满而富有表现力,最可贵的是导演开始注意到每个镜头画面构图之间的关系。
根据蒙太奇理论,正是通过连续的镜头组接,不同画面的构图才能产生出单个镜头画面构图所不具备的意义。
这才是电影构图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影片开始不久,巴维尔的父亲酗酒后回家,一个仰拍镜头,画面中父亲的背影撑出了银幕的边框,接下来母亲一个俯拍镜头,画面中母亲却佝偻着身子缩在画面中央偏下的位置,这组蒙太奇镜头就通过构图暗示出母亲受压迫的地位。
在影片最后,导演将母亲牺牲的画面和一些高耸雄伟的建筑画面剪辑在一起,构图上的“崇高感”很好地渲染了革命者牺牲时“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氛围。
中国/陈凯歌·《黄土地》:内蕴深远的“极简主义”构图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黄土地》在整体的美学追求上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迹:影片中极强的视觉因素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进行深刻揭示和沉重反思。
“黄土地”作为影片的主体意象,象征着厚重、封闭、隐忍的中国内陆文明,而这些通过电影的构图得到了反复的渲染与强调。
《黄土地》的摄影张艺谋在谈及这部电影的构图时说到:“就是注重视觉的表现性,突出黄色,用高地平线的构图法,使大块黄土地占据画面主面积……构图取单纯,不取繁复……”这种构图的表现手段,正是通过在画面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的黄土地和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的人形成的强烈对比,暗喻了这种封闭的生态文化格局对渴望自由发展的人性的束缚与制约:面对这样深远辽阔而又无比厚重的黄土地,人显得那么渺小而又无助。
影片中的外景构图都在着力强调黄土地的主体地位,而在拍摄内景时构图却有另一番意味,那就是显得十分均衡整饬,四平八稳。
如果画面主体是一个人或物品的特写,就让它稳稳居于画面正中央;如果镜头中有多个被摄物,画面构图也安排得十分妥当,被摄物的形状大小和光影强弱都得到了微妙的平衡。
这种稳当的构图也暗寓了影片中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状态的死板与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