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利润问题解决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最大利润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与最大利润问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思考、提问的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最大利润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3.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最大利润问题,如超市促销、工厂生产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二次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管理学等。
4.作业要求: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规范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4.通过对最大利润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最大利润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新课:讲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体会最大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最大利润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初中利润问题教案

初中利润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利润的概念,掌握利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利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际问题中的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利润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实际问题中利润问题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案例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利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利润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利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利润的概念,解释利润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利润的计算过程。
3. 练习题目,让学生自主运用利润公式计算。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计算利润。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利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进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利润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利润问题,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关注商业活动中的利润问题,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利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利润问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利润问题,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2.经历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3.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利润问题.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复习导入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审: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与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有单位(统一)的要注明单位;列: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解所列的方程;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答:答案也必需是完整的语句,注明单位且要贴近生活.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3.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与利润相关的知识?进价:有时也称成本价,是商家进货时的价格;标价:商家在出售时,标注的价格;售价:消费者购买时真正花的钱数;利润:商品出售后,商家所赚的部分;打折:商家为了促销所采用的一种销售手段,打折就是以标价为基础,按一定比例降价出售.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1)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销售价为2 900 元,那么卖一台冰箱商场能赚多少钱?(2)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 900 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 台;那么商场平均每天能赚多少钱?(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 900 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 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 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 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 000 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本题在教材的基础上做了改动,降低难度)分析:本例中涉及的数量关系较多,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采用列表的形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 000 元.每天的销售量/台每台的销售利润/元总销售利润/元降价前降价后填完上表后,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进而解决问题了.当然,解题思路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在利用上述方法解完此题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找寻其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求定价为多少,直接设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x 元,应如何解决?三、举例分析例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 元的台灯以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 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 元至60 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 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 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 000 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购进台灯多少个?请你利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解:设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x 元.根据题意得[600-10(x-40)](x-30)=10 000.解这个方程得x =50,x =80(舍去).1 2600-10(x-40)=600-10×(50-40)=500(个).答:台灯的售价应定为50 元,这时应购进台灯500 个.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55 页“随堂练习”.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 件,每件盈利40 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试销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 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 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 200 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五、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能简要说明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步骤吗?有哪些收获?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寻找等量关系.步骤:①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②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③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根的合理性.六、课外作业教材第55 页习题2.10 第1~4 题.设未知数(未知量成了已知量),带着未知量去“翻译”题目中的有关信息,然后将这些含有的量表示成等量关系,就是实际问题的解题策略.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的分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利润问题,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2.经历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3.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利润问题.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复习导入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审: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与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有单位(统一)的要注明单位;列: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解所列的方程;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答:答案也必需是完整的语句,注明单位且要贴近生活.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3.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与利润相关的知识?进价:有时也称成本价,是商家进货时的价格;标价:商家在出售时,标注的价格;售价:消费者购买时真正花的钱数;利润:商品出售后,商家所赚的部分;打折:商家为了促销所采用的一种销售手段,打折就是以标价为基础,按一定比例降价出售.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1)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销售价为2 900 元,那么卖一台冰箱商场能赚多少钱?(2)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 900 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 台;那么商场平均每天能赚多少钱?(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 900 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 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 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 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 000 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本题在教材的基础上做了改动,降低难度)分析:本例中涉及的数量关系较多,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采用列表的形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 000 元.每天的销售量/台每台的销售利润/元总销售利润/元降价前降价后填完上表后,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进而解决问题了.当然,解题思路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在利用上述方法解完此题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找寻其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求定价为多少,直接设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x 元,应如何解决?三、举例分析例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 元的台灯以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 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 元至60 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 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 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 000 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购进台灯多少个?请你利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解:设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x 元.根据题意得[600-10(x-40)](x-30)=10 000.解这个方程得x =50,x =80(舍去).1 2600-10(x-40)=600-10×(50-40)=500(个).答:台灯的售价应定为50 元,这时应购进台灯500 个.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55 页“随堂练习”.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 件,每件盈利40 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试销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 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 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 200 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五、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能简要说明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步骤吗?有哪些收获?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寻找等量关系.步骤:①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②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③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根的合理性.六、课外作业教材第55 页习题2.10 第1~4 题.设未知数(未知量成了已知量),带着未知量去“翻译”题目中的有关信息,然后将这些含有的量表示成等量关系,就是实际问题的解题策略.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的分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利润问题,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2.经历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3.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利润问题.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复习导入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审: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与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有单位(统一)的要注明单位;列: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解所列的方程;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答:答案也必需是完整的语句,注明单位且要贴近生活.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3.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与利润相关的知识?进价:有时也称成本价,是商家进货时的价格;标价:商家在出售时,标注的价格;售价:消费者购买时真正花的钱数;利润:商品出售后,商家所赚的部分;打折:商家为了促销所采用的一种销售手段,打折就是以标价为基础,按一定比例降价出售.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1)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销售价为2 900 元,那么卖一台冰箱商场能赚多少钱?(2)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 900 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 台;那么商场平均每天能赚多少钱?(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 500 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 900 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 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 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 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 000 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本题在教材的基础上做了改动,降低难度)分析:本例中涉及的数量关系较多,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采用列表的形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 000 元.每天的销售量/台每台的销售利润/元总销售利润/元降价前降价后填完上表后,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进而解决问题了.当然,解题思路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在利用上述方法解完此题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找寻其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求定价为多少,直接设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x 元,应如何解决?三、举例分析例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 元的台灯以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 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 元至60 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 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 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 000 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购进台灯多少个?请你利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解:设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x 元.根据题意得[600-10(x-40)](x-30)=10 000.解这个方程得x =50,x =80(舍去).1 2600-10(x-40)=600-10×(50-40)=500(个).答:台灯的售价应定为50 元,这时应购进台灯500 个.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55 页“随堂练习”.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 件,每件盈利40 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试销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 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 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 200 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五、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能简要说明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步骤吗?有哪些收获?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寻找等量关系.步骤:①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②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③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根的合理性.六、课外作业教材第55 页习题2.10 第1~4 题.设未知数(未知量成了已知量),带着未知量去“翻译”题目中的有关信息,然后将这些含有的量表示成等量关系,就是实际问题的解题策略.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的分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探究2“成本核算(利润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探究2“成本核算(利润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探究2“成本核算(利润问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和利润问题的基本知识。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成本、售价、利润等概念,并学会计算利润。
此节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和几何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成本核算和利润计算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成本、售价、利润等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成本、售价、利润等基本概念,并学会计算利润。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对成本核算和利润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成本、售价、利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成本、售价、利润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使用实例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成本、售价、利润等概念。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成本、售价、利润等概念。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成本、售价、利润等概念。
例如,假设一件商品的成本是100元,售价是150元,问这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成本、售价、利润等基本概念,并学会计算利润。
同时,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成本、售价、利润等知识进行解答。
初中数学利润题型教案

初中数学利润题型教案1. 让学生掌握利润的基本概念,了解利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将生活中的利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利润的基本概念:利润是指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部分。
2. 利润的计算方法:利润 = 收入 - 成本。
3. 二次函数在利润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二次函数模型,分析销售单价、销售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商品销售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介绍利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收入、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以某商品销售为例,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模型分析销售单价、销售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简单的利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销售策略,提高利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二次函数在利润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利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二次函数模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销售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问题。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利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二次函数模型。
2. 练习题:提供一些实际的利润问题,让学生练习。
3.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真实的销售案例,让学生分析。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调收入、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销售策略的优化。
初中数学九年级《二次函数与最大利润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九年级《⼆次函数与最⼤利润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22.3实际问题与⼆次函数第⼆课时⼆次函数与最⼤利润问题⼀、教学⽬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次函数的关系,让学⽣掌握利⽤顶点坐标解决最⼤值(或最⼩值)问题的⽅法。
过程与⽅法:通过研究⽣活中实际问题,让学⽣体会建⽴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学习和探究“销售利润”问题,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将“⼆次函数的最⼤值”的知识灵活⽤于实际,让学⽣亲⾃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提⾼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次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利润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中的数量变化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三、学情分析我班学⽣已经学习了⼆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在此之前也学习了列代数式、列⽅程解应⽤题,所以学⽣具备了⼀定的建模能⼒,但我班学⽣的理解能⼒较弱,对应⽤题具有恐惧感,然⽽应⽤⼆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很强的灵活应⽤能⼒,对学⽣⽽⾔建模难度很⼤。
三、教学过程(⼀)复习引⼊ (1)商家进了⼀批杯⼦,进货价是10元/个,以a 元/个的价格售出,则商家所获利润为()10a -元。
(2)某种商品的进价是400元,标价为600元,卖出3x 件,为了减少库存,商家采取打⼋折促销,卖出了(65)x +件,则商家所获利润为(1080400)x +元。
利润问题主要⽤到的关系式是:利润=售价-进价总利润=单件利润 ? 销售数量(⼆)创设情境问题(合作交流)童装的进价40元/件,售价60元/件,每星期可卖出300件。
如果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
要想获得7200元的利润,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分析:没调价之前商场⼀周的利润为 6000 元;设销售单价上调了x 元,那么每件商品的利润可表⽰为 (60-40+x ) 元,每周的销售量可表⽰为(300-10x ) 件,⼀周的利润可表⽰为(60-40+x )(300-10x )元,要想获得6090元利润可列⽅程 (60-40+x)(300-10x)=7200 。
九年级数学利润问题解决的教案0.0

5.如图 1,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y x2 bx c 经过点 A(3, 0) ,点 C(0,3) ,点 D 为二次函数 的顶点, DE 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E 在 x 轴上.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DE 上是否存在点 P 到 AD 的距离与到 x 轴的距离相等?若存在求出点 P ,若不存在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
利润 成本
100﹪=(
售出价 成本
-1)×100﹪
3.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称打“折扣”出售。“几折”就是表示十分之几, 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售出价的 80﹪出售。
4.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取款时,银行根据利率多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由银行(国家)规定,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实际生活中,储户在领取利息时,银行要扣除 20﹪的利息税,即储户实际所得 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时间-本金×利率×存款时间×20﹪ 本章所列有关利息问题的例题及练习题均不计利息税
利润问题
1.利润问题是一种常见的百分数应用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学内容 的不断更新,像利润、利息等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也逐步进入我们的课本,成为我 们必学的数学知识。
2.一件商品的定价(售出价)是由成本和利润合并而成的。一件商品的“成 本”不仅指“进货价”(简称“进价” ),还包括运费、仓储费、损耗费。为了 简便,有时就用“进货价”(简称“进价” )代替了“成本”,把运费、仓储费、 损耗费等也计算在内。
当 7.5a 25 时, xa , 当 x 7.5 时, y 有最大值为 6125.
答:当 0 a 7.5 时, y 有最大值为 (20a2 300a 5000) 元.
当 7.5a 25 时, y 有最大值为 6125 元.
利润问题-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利润问题-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利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利润的百分比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场景中;3.能够运用利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利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利润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利润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利润和利润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应用利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利润?如何计算利润?利润率是什么?2. 讲授和练习(35分钟)1.利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售价×100%2.利润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润率=利润÷售价×100%–如果利润率为30%,则对应的利润是售价的30%3.利润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例1:商家花费100元购买一批商品,每件商品的售价为150元,求商家的利润以及利润率。
–例2:某商店的进价是售价的40%,如果某商品的售价为300元,则该商店的利润是多少?–例3:某商家售出一批商品,总共的售价为1800元,每件商品的售价是150元,求商家的利润率和利润是多少?4.练习:课后作业《利润问题》P20-21。
3. 总结(5分钟)1.确认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巩固记忆;2.强调利润相关知识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评价1.以小组形式进行互动问答,检查学生对利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阅读并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反馈;六、拓展1.利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该知识开展社会实践;2.给学生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更多关于利润相关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利润问题解决的教案
【知识链接】
1.利润问题是一种常见的百分数应用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像利润、利息等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也逐步进入我们的课本,成为我们必学的数学知识。
2.一件商品的定价(售出价)是由成本和利润合并而成的。
一件商品的“成本”不仅指“进货价”(简称“进价” ),还包括运费、仓储费、损耗费。
为了简便,有时就用“进货价”(简称“进价” )代替了“成本”,把运费、仓储费、损耗费等也计算在内。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 成本利润100﹪=(-1)成本
售出价×100﹪ 3.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称打“折扣”出售。
“几折”就是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如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售出价的80﹪出售。
4.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取款时,银行根据利率多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由银行(国家)规定,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实际生活中,储户在领取利息时,银行要扣除20﹪的利息税,即储户实际所得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时间-本金×利率×存款时间×20﹪
本章所列有关利息问题的例题及练习题均不计利息税
【例题精讲】
例1.某商店某天上午按每件7元的利润卖出一种商品13件,下午按每件11元的利润卖出同一种商品12件,所得金额与上午一样多。
这种商品的进货价每件是多少元?
提示:售出价=进货价+利润
例2.某超市采购员到某服装厂订购了定价为100元的服装80套。
采购员对厂长说:“如果你肯减价,那么每减价1元,我就多订购4套。
”厂长听后算了一下:若减价5﹪,则由于采购员多订购,所获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00元。
问:这种服装每套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例3.某工厂向甲、乙两家银行共申请贷款40万元。
已知甲银行的贷款年利率为12﹪,乙银行的贷款年利率为14﹪。
一年后该工厂共计付给两家银行的贷款利息总数为5万元整,那么该工厂向甲、乙两家银行各申请贷款多少万元?
例4.某商店开张,为吸引顾客,所有商品一律按八折优惠出售。
已知某种皮鞋的进价为每双60元,八折售出后,商店获得的利润率为40﹪。
问这种皮鞋标价为多少元?
例5.某商店将某种热销商品按原价提价40﹪进行标价,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八折优惠销售”,结果每件商品比原价多赚了27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元?
例6.某种商品的进价是400元,标价为600元,打折销售时的利润率为5﹪,那么,此商品是按几折销售的?
例7.某商店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价降低了6.4﹪,使得利润率提高了8﹪,那么原来经销此种商品的利润率是多少?
【在线练习】
A级
1.小明决定将1000元存入银行三年,当年的年利率为2.53﹪,三年后到期共取出多少元?
2.“五一”期间,某商场搞优惠促销,决定由顾客抽奖确定折扣。
某顾客购买甲、乙两种商品,分别抽到七折(按售价的70﹪销售)和九折(按售价的90﹪销售),共付款386元,这两种商品的原销售价之和为500元。
问:这两种商品的原销售价分别为多少元?
3.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按8.8折卖出,实际获得利润84元,求商品的成本为多少元?
4.由于西瓜的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每天都是前一天的80﹪。
小李第一天买了2千克,第二天买了3千克,第三天买了5千克,共花了38元。
若这10千克西瓜都在第三天买,则能少花多少元?
B 级
5.某鞋店以每双13元购进一批儿童皮鞋,售出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这批儿童皮鞋的所有开支,则还获利88元。
问这批儿童皮鞋一共购进了多少双?
6.某种商品的利润率为20﹪,如果进货价降低20﹪,售出价保持不变,那么这时的利润率将是多少?
7.某商店用3000元购进个50足球和40个篮球。
售出时,足球每个加价9﹪,篮球每个加价11﹪,全部卖完后共获利润298元。
问每个足球和篮球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C 级
8.某商店出售某种商品,每出售一件可获利18元,售出5
2后,每件商品降价10元出售,结果全部售完,共获利润3000元。
这个商店共出售这种商品多少件?
9.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获得45元的利润,现在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8个所能获得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能获得的利润一样,这一商品每个定价是多少元?
10.某公园规定:每张个人票为5元,供个1人入园,每张团体票30元,供不超过10人的团体入园,买10张或更多团体票可优惠10﹪,某单位秋游,原来准备的钱刚好够145人的门票用,临时又增加了两个人,幸好这两人每人带来了m 元钱,结果人刚好都能购票入园,问m 是多少元?
利润问题例题及练习答案 例1 设进货价为每件x 元,则有:
12)11(13)7(⨯+=⨯+x x
解得:41=x
答:这种服装每套的成本价是41元
例2
设这种服装每套的成本价是x 元, 则有: )]05.0100(480[)05.0100100(10080)100(⨯⨯+⨯-⨯-=+⨯-x x
解得:70=x
答:这种服装每套的成本价是70元
例3 设该工厂向甲银行申请贷款x 万元, 则有:
X ×12﹪+(40- X ) ×14﹪=5
解得:30=x
40-30=10
答:该工厂向甲、乙两家银行各申请贷款30万元、10万元。
例4 设这种皮鞋标价为x 元, 则有:
4060
608.0=-x ﹪ 解得:105=x
答:这种皮鞋标价为105元。
例5 设这种商品的原价是x 元,则有:
x(1+40﹪)·80﹪-x=270
解得:x=2250
答:这种商品的原价是2250元。
例6 设此商品是按x 折销售的, 则有:
5400
40010600=-÷x ﹪ 解得:x=7
答:此商品是按7折销售的。
例7 设原进价为1,原利润为x ﹪,则原销售价为1+ x ﹪,现进价为1-6.4﹪,销售价仍为1+ x ﹪,现利润为(4.6+x )﹪,则有:)8(+x ﹪=(4.6+x )﹪÷(1-6.4﹪)
解得:x=17
答:原来经销此种商品的利润率是17﹪。
练习答案:
A 级
1.1000+1000×2.53﹪×3=175.9
2.甲、乙两种商品的原销售价分别为320元、180元
3.1500元
4.设第一天每千克西瓜x 元,依题意列方程:
2x+3x ×80﹪+5x ×80﹪=38
解得:x=5
若这10千克西瓜都在第三天买只需花:5×10×80﹪×80﹪=32(元)
38-32=6(元) 故能少花6元
B 级
5.90双
6.508.0)8.02.1(=÷-﹪
7. 每个足球和篮球的进货价分别为32元、35元。
C 级
8.设商店共出售这种商品x 件,
3000)5
21()1018(5218=-⨯-+⨯x x 解得:x=250
9.设这子种商品每个的成本为x 元,则定价为每个(x+45)元,于是:
x x x x 8885.0)45(1212)3545(-⨯⨯+=-⨯-+
解得:x=155,则定价为每个155+45=200元
10.原145人准备的钱是101(1430-⨯⨯﹪)+5×5=403元 147人入园,需30×15×(1-10﹪)=405
(405-403)÷2=1元,即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