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的指南2013
伴浆细胞分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伴浆细胞分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杨融辉;廖爱军【摘要】老年男性患者,以“腹股沟包块进行性肿大半年,肋骨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示脾大.既往贫血史30余年.入院化验示血清IgM明显升高,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单克隆IgM-κ阳性,外周血MYD88L265p突变阴性,骨髓涂片可见大量淋巴样浆细胞,骨髓免疫组化不除外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后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经予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后取得部分缓解(PR).【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8(021)006【总页数】3页(P680-682)【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浆细胞分化【作者】杨融辉;廖爱军【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内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程度高。
因受累淋巴结或组织结构特异性,病理诊断并不困难。
但伴浆细胞分化的DLBCL病例罕见,症状复杂,国内外报道罕见。
本文就1例伴浆细胞分化的DLBCL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病史患者,男,73岁,以“腹股沟包块进行性肿大半年,肋骨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股沟包块,逐渐增大。
入院2个月前左侧肋骨出现疼痛,半个月前出现下肢浮肿。
外院化验检查示HGB 58 g/L,尿蛋白++,骨穿考虑浆细胞疾病,遂于我院就诊。
病来无发热寒战,入院前3 d出现咳嗽,无咳痰,无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等不适。
既往贫血病史30余年,HGB波动于80~100 g/L,贫血类型未知,未经系统治疗。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10-14分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34%,在亚洲国家一般大于40%。
我国2011 年一项由24 个中心联合进行、共收集10 002 例病例样本的分析报告指出,在中国DLBCL占所有NHL的45.8%,占所有淋巴瘤的40.1%。
作为一种侵袭性NHL,DLBCL的自然病程相对较短,但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在接受恰当治疗后得到治愈。
既往,DLBC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患者在接受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约1/3 患者生存期在5 年以上。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的出现进一步将DLBC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
而PET-CT引入疾病评估体系后,能更精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和判断疾病的预后。
现参照《ESMO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推荐》以及《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制订了本指南。
一、定义DLBCL 是肿瘤性大B淋巴细胞呈弥漫性生长,肿瘤细胞的核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核大小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的核,通常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 倍。
在WHO 的2008 年分类中,根据组织形态学改变将DLBCL分为中心母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以及间变型,特殊的少见亚型如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等。
二、诊断、分期及预后1.诊断:DLBCL依靠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明确诊断。
需要针对CD20、CD3、CD5、CD10、BCL-2、BCL-6、GCET1、FOXP1、IRF4/MUM1、Ki-67 及CD21 进行检测。
某些病例可选做cyclin D1、κ/λ、CD138、EBV、ALK、HTLV1等。
疑有病变的淋巴结应尽量完整切除行病理检查,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一般不适用于初发淋巴瘤的诊断。
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EPOCH方案治疗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EPOCH方案治疗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胡蓉华;孙婉玲;赵弘;惠吴函;郭轶先;万岁桂;苏力【摘要】通过对4例累及胃肠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与病理特点、预后判断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R-DA-EPOCH)治疗方案,对患者化疗后的治疗反应和转归情况进行了评价随访。
除1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多年的患者因出现严重感染死亡外,其他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
将R-DA-EPOCH方案用于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需要扩大样本量来判断其远期疗效。
%We treated 4 with a diagnosis of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involv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ith rituximab combined with adjusted dose EPOCH (R-DA-EPOCH) schem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nset process,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and evaluated their treatment response. Complete remission (CR) was achieved in 3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1 patient with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died due to severe infection. R-DA-EPOCH regimen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has a good short-term efficacy, but its long-term efficacy awaits further evaluation in future studies with larger sample sizes.【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9【总页数】4页(P1291-1294)【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R-DA-EPOCH【作者】胡蓉华;孙婉玲;赵弘;惠吴函;郭轶先;万岁桂;苏力【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目前成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原发于淋巴结内,约40%见于淋巴结外。
(仅供参考)DLBCL指南

生发中心B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DLBCL的病理诊断
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典型的免疫表型:
•泛B细胞表型:CD45+、CD20+、PAX5+、CD3•生发中心型DLBCL:CD10+或BCL-6+,IRF4/MUM1•非生发中心型DLBCL:CD10-、IRF4/MUM1+;或BCL-6-、IRF4/MUM1-
骨髓* 正常
不确定的 完全缓解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缩小75% 以上
不确定
正常或 不确定
部分缓解
复发或 进展
正常 正常
肝脾缩小 肝/脾增大,
新病灶
正常
缩小50% 以上
缩小50% 以上
正常
缩小50% 以上
缩小50% 以上
新发或增大 新发或增大
阳性 无关 无关 复发
*骨髓穿刺及活检仅在治疗前阳性患者需要确定CR疗效或治疗随访中有异常血象 等临床指征时才需要进行。
目录
DLBCL简要介绍 DLBCL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DLBCL的治疗推荐
DLBCL的治疗前评估
z 病史 z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行为状态评分、全身浅表淋巴结、韦氏环、心
肺、肝脾、腹部肿块、全身皮肤 z 体能状态 z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ECG、LDH、β2-微球蛋白 z 骨髓活检或穿刺,以明确是否存在骨髓受侵 z 乙肝相关检查,丙肝检查只需在高危患者中检测 z 影像学检查
GELA LNH98-5研究:10年总生存率
55% 随访10年时,8×R+CHOP使OS提高
(n=202) (n=197)
Coiffier B, et al. Blood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2009; 114: 374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及护理

03
治疗效果:靶向 治疗可提高治疗 效果,降低副作
用
04
治疗注意事项: 需根据患者病情 和药物特性制定
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原理:通过激活或
01 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
对抗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效果:在弥漫性大
03 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具有显
著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单克
02 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
药物护理: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弥漫性大B细胞 淋巴瘤的预防
4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
01
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
02
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适当运动: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
剂、细胞疗法等
免疫治疗副作用:可能引
04 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
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弥漫性大B细胞 淋巴瘤的护理
3障
碍
02
03
提供心理辅导,帮 助患者应对疾病带
来的压力和焦虑
04
倾听患者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
求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 决策,增强他们的
自主性
弥漫性大B细胞 淋巴瘤的治疗
2
化疗方案
化疗药物:如CHOP、R-CHOP等 化疗周期:通常为21天 化疗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调整 化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化疗注意事项: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
靶向治疗
01
靶向治疗原理: 针对肿瘤细胞特 有的基因或蛋白
质进行治疗
弥漫大B淋巴瘤全

男,64岁
来源:CT imaging of malignant retroperitoneal tumors, DOI: 10.1594/ecr2018/C-2682
4. 鉴别诊断
2. 神经鞘瘤 腹膜后神经鞘瘤起源于腹膜后神经组织,多为良性,偶有恶性,2040岁多见 肿瘤好发部位多见脊柱两侧盆腔骶前等神经组织丰富部位 囊变多见,可见出血 强化较多样,均匀或不均匀中等强化,也可出现不均匀的间隔样强化, 实性成分进行性延迟强化 靶征,中心较边缘强化显著,具有特征性
在某些患者进行放疗;
初始大肿块(>7.5 cm) 部位放疗
R-CHOP 方案 6 个疗程 ± 受累野放疗
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 巴瘤
R-CHOP 方案或 RDA-EPOCH 方案
初始大肿块(>7.5cm) 部位放疗
5. 治疗
对于高龄或不适合标准化疗的患者 R-GemOx、 RminiCHOP、 RCDOP、 R-CEPP、 R-GCVP 等 或靶向治疗为主的方案
感谢观看
汇报 : XXX
02. 病理学检查
肿瘤细胞为大的转化淋巴细胞,体积在不同的病例或同一病例中可有很大不同, 核大于反应性组织细胞的核。但在一些病例中,核中等大小,造成与Burkitt(伯基 特)样淋巴瘤鉴别困难。核呈圆形、锯齿状或不规则折叠,染色质空泡状或粗颗粒 状,常有核仁,大小不等、嗜碱或嗜酸性、一个或多个。胞浆中等量或丰富,可 透明、淡染或嗜双色。 一些病例中的瘤细胞呈浆细胞样:嗜碱性、嗜派洛宁,伴有淡染的核周高尔基空晕。 可有嗜碱性胞浆碎片,与炎症反应中的"浆细胞小体"不易区分。可见类似于R-S细 胞的多叶核细胞或奇异细胞。核分裂像易见。
疑难病例讨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新标准

美罗华-Chemo n=413
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40a (Abstract 157)
患者分析
CR/CRu
PR
NC
PD
治疗期间死亡
美罗华-Chemo (n=350)* (%)
所有患者:年龄>60 LDH>正常值 PS 2~4 Ⅲ或Ⅳ期 结外累及>1个部位 IPI评分: 低危 0-1 低中危 2 高中危 3 高危 4-5
GELA试验
NCCN关于DLBCL指南的进展〔2004/2005〕
I,II期: 非大包块 不良危险因素:CHOP 6-8±R±局部RT 无不良危险因素: CHOP 3-4±R±局部RT 大包块 CHOP 6-8±R+局部RT III、IV期: 低/低中危:CHOP 6-8+利妥昔单抗〔>60) CHOP 6-8±利妥昔单抗〔≤60) 高/高中危:CHOP 6-8+利妥昔单抗〔>60) CHOP 6-8±利妥昔单抗〔≤60)
随机化
CD20+ DLBCL 18–60 岁 IPI 0,1 II-IV期, I 期大包块
试验设计
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40a (Abstract 157)
试验设计 实验设计
2. 是否CHOEP比CHOP的优越性加了利妥昔单抗后还继续存在?
3年无事件生存
无事件生存
证 实-1
1. CHOP样化疗(CHOP 或 CHOEP)加了利妥昔单抗后是否疗效更好? 3年EFS : R-CMEMO:CHEMO=79%:59% 3年OS:R-CMEMO:CHEMO=93%:84%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2024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2024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2024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之一,占据成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最大比例。
为了统一中国DLBC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于2024年制定了中国DLBCL诊治指南。
该指南内容包括病理诊断、分期和预后分层、治疗策略以及常见并发症管理等方面,以下为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1.病理诊断:DLBCL的病理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和基因表达剖析,同时也需要注意与其他淋巴瘤亚型的鉴别。
2. 分期与预后分层:根据Ann Arbor分期系统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进行分期和预后分层,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3. 治疗策略:DLBC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
对于年轻、具有良好身体状况的患者,推荐采用R-CHOP方案进行化疗,即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和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的组合治疗。
对于60岁以上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推荐采用R-mini-CHOP方案进行化疗。
放疗可在化疗后用于相关淋巴结区域的局部治疗。
免疫治疗包括干扰素和单克隆抗体等,可以用于高危患者的维持治疗。
4.常见并发症管理:对于DLBCL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国DLBCL诊治指南的制定为DLBC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指南可能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T研究是18个国家专家组成的美罗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样 方案相对CHOP样方案在18-60岁年轻DLBCL患者中疗效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
R-CHOP样(n=413)
100
90.1%
CHOP样(n=410)
(95% CI: 86.4%-92.9%)
p=0.0004
DLBCL临床异质性-不同结外部位的预后
DLBCL 诊断
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典型的免疫表型:
•泛B细胞表型:CD45+、CD20+、PAX5+、CD3•生发中心型:CD10+或BCL-6+,IRF4/MUM1•非生发中心型:CD10-、IRF4/MUM1+;或BCL-6-、IRF4/MUM1-
初次诊断推荐切除或部分切除活检 针刺活检仅限于无法进行切除活检时
5年DFS 70% 50% 49% 40%
5年OS 73% 51% 43% 26%
风险分组 低危
低-中危 高-中危
高危
风险数 0 1 2 3
5年DFS 56% 44% 37% 21%
5年OS 83% 69% 46% 32%
The International Non-Hodgkin's Lymphoma Prognostic Factors Project. N Engl J Med. 1993; 29:987–94
100 68%
72%
78%*
76%
50
完全缓解率* (%)
0
6×CHOP14 (n=307)
8×CHOP14 (n=305)
*与6×CHOP14治疗组相比,P=0.0069
8×R+6×CHOP14 (n=306)
8×R+8×CHOP14 (n=304)
Pfreundschuh M, et al. Lancet Oncol. 2008 Feb;9(2):105-16
2: 8 x 2C:H8Ox PS-1144 - R
(n=305)
3: 6 x 3C:H6Ox PS-1144 ++ R8 x R
(n=306)
4: 8 x 4(Cn:=H83Ox0PS4-)1144 ++ R8 x R
1, 2: p=0.037 1, 3: p<0.001 1, 4: p<0.001
套细胞淋巴瘤 5%
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小未细分类的:6% 胞淋巴瘤:毛6%细胞白血病: 0%
脾边缘区淋巴瘤: 1%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1%
伯基特淋巴瘤: 2%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3%
滤泡性淋巴瘤 8%
结外粘膜相关 淋巴组织
淋巴瘤:10%
弥漫大B细胞 淋巴瘤,特殊
80 80.0%
(95% CI: 75.3%-83.9%)
60
生存率 (%)
40
20
0
0
2
4
6
年
8
10
Michael Pfreundschuh, Evelyn Kuhnt, Lorenz Trümper, et al. Lancet Oncol 2011; 12: 1013–22
R-CHOP样(n=413) CHOP样(n=410)
2000年以后,随着美罗华的引入,R-CHOP极大提高了DLBCL 的生存率,成为了DLBCL的治疗金标准。
Fisher RI, et al. N Engl J Med 1993; 328:1002–6
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老年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8R+6CHOP14/CHOP21
35%
4.9y
3.5y
8.4y
(n=202) (n=197)
死于心血管疾病:CHOP;10; R-CHOP;16
Coiffier B, et al. Blood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2009; 114: 3741
N=1222
随
–初治
–侵袭性B-NHL
年轻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预后良好的年轻患者 (aaIPI=0, 无大包块)
预后欠佳的年轻患者 (aaIPI=1和/或有大包块)
年轻高危患者 (aaIPI≥2)
6-8R+4-6CHOP 8R+6-8CHOP21/CHOP(E)14 8R+6-8CHOPE
支持的临床研究数据
8R+CHOP21— GELA LNH98-5研究 8R+CHOP14—RICOVER-60研究 8R+CHOP14 vs. 8R+CHOP21—NCRI UK研究
➢ 所有患者做颈、胸部、腹部、盆腔CT。 ➢ 推荐做PET-CT替代CT。 ➢ 原发于鼻腔和韦氏环时做头颈部CT ➢ 胃肠道受侵时做胃肠镜 ➢ 中枢神经受侵时做腰穿以及颅脑MRI
DLBCL的治疗历程
美罗华问世前,DLBCL的标准方案为6-8周期CHOP,约1/3的患者可获 得5年生存。随后出现的更强烈的化疗方案却未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而毒性显著增加。
需联合免疫组化、流式、PCR技术等 免疫组化病理分型对临床预后的指导意义仍有争议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DLBCL的分期
Ann Arbor/Cotswords分期系统
侵犯单个淋巴结区域 (I) 侵犯单个结外部位 (IE) 侵犯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区域,但均在膈肌的同侧 (II),可伴有同侧的局限性结外器官侵犯 (IIE) 膈肌上下淋巴结区域均有侵犯 (III),可伴有结外器官 侵犯(IIIE)或脾侵犯 (IIIS)或两者均侵犯 (IIIES) 在淋巴结、脾脏和咽淋巴环之外,一个或多个器官或 组织广受侵犯,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等
Lister TA et al. J of Clin Onc 1989;7(11): 1630-6
DLBCL的体能状态评分
ECOG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
0
正常生活
1
有症状,但不需要卧床,生活能自理
2
50%以上时间不需要卧床,偶尔需要照顾
3
50%以上时间需要卧床,需要特殊照顾
4
卧床不起
DLBCL的预后判断
8
10
无事件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总生存率
6R-CHOP-like vs. CHOP-like 预后欠佳的患者疗效仍需提高,提示6疗程美罗华疗程不足
EFS
1.0
0.9
84.2%
0.8
0.7
0.6 0.5
70.7%
0.4
0.3
0.2
0.1 0.0
P = 0.004
PFS
1.0 0.9
89.5%
0.8
0.7
R-CHOP: CHOP+美罗华 375 mg/m2 , d1
Coiffier B, et al. Blood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2009; 114: 3741
CR+CRu(%)
8R+CHOP显著提高CR/CRu
100
76%
80 60
63%
40
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老年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8R+6CHOP14/CHOP21
年轻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预后良好的年轻患者 (aaIPI=0, 无大包块)
预后欠佳的年轻患者 (aaIPI=1和/或有大包块)
年轻高危患者 (aaIPI≥2)
6-8R+4-6CHOP21 8R+6-8CHOP21/CHOP(E)14 8R+6-8CHOPE
0.6
76.7%
0.5
0.4
0.3
0.2
0.1 0.0P = 0源自0020 24 48 72 96 120 0 24 48 72 96 120
月
月
1.0
OS 94.8%
0.9
0.8
0.7
88.1%
0.6
0.5
0.4 0.3
0.2
0.1 P = 0.017
0.0
0 24 48 72 96 120 月
预后良好: aaIPI=0 且无大包块
DLBCL的分层标准
年轻 (<60)
老年 (≥60岁)
aaIPI =0
无大包块
9%
低危
预后良好
60%
aaIPI = 1 或有大包块
13%
低危
预后欠佳
aaIPI≥2
18%
高危
预后不良
DLBCL的治疗前评估
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行为状态评分、全身浅表淋巴结、韦氏环、
心肺、肝脾、腹部肿块、全身皮肤 体能状态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ECG、LDH、β2-微球蛋白 都应骨髓活检及穿刺,以明确是否存在骨髓受侵。 > 1.6cm 乙肝相关检查、DNA拷贝,HIV。丙肝检查只需高危患者中检测 影像学检查
类型:6%
LPIS,李小秋教授
DLBCL的临床特征
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50-70岁,男稍多于女 淋巴结肿大。40% 病变于结外,包括胃肠、
皮肤、CN系统、软组织和各脏器 多为临床III-IV期 预后与年龄、分期、风险分组、LDH等有关 分子学或免疫组化亚型与预后相关:GCB型
预后好于 非GCB。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治指南
2013版
DLBCL的定义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为侵袭性大B 淋巴细胞肿瘤,呈弥漫 性生长。肿瘤细胞核与 正常组织细胞核相近或 大,细胞体积大于正常 淋巴细胞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