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详细答案课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练习三
课本16页 练习三 1. 2 3 0 + 5 4 0 7 7 0 3 2 0 + 1 8 0 1 5 0 0 4 9 0 - 1 3 0 3 6 0
4
1
2 4 0 - 1 6 0 8 0
8
14
3 6 0 + 2 4 0 1 6 0 0
4 2 0 + 3 9 0 1 8 1 0
学校 280米 350米 邮局 电影院 ?
350 - 280 = 70(米) 答:邮局距电影院70米。
或620 600 根 今天大约卖出_____ 应用估算的 方法计算。
课本18页 练习三 13.
估530或520
。
估190或180
估200或220
估400
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矿泉水大约还剩下多少瓶? 528 - 184 ≈ 340(瓶)
接近100
接近300
123
(2) 452
114
441
203 195 215
447 459 436
285
458
308
463
接近440
441 436
接近450
452 447
接近460
459 458 463
课本17页 练习三 6.
≈ 420 ≈ 560 ≈ 620 ≈ 610 ≈ 610
≈ 530
≈ 410
5 7 0 - 3 8 0 1 9 0
17
9 2 0 - 8 6 0 6 0
12
课本16页 练习三 2.
去年收了780千克, 今年收了850千克。
今年比去年多收了多少千克? 850 - 780 = 70(kg) 答:今年比去年多收了70kg。
写作练习三 并列句和并列复合句

练习2 练习 1.他说他要戒烟,但没人相信。 他说他要戒烟, 他说他要戒烟 但没人相信。 He said that he would give up smoking, but nobody believed it. 2.电脑越来越先进,以至于没有人知道100年后电 电脑越来越先进,以至于没有人知道 年后电 电脑越来越先进 脑会是什么样。 脑会是什么样。 Computer is more and more advanced and nobody knows what it will be like in 100 years.
9.他有许多好朋友,因为他是个诚实的人。 他有许多好朋友,因为他是个诚实的人。 他有许多好朋友 He has many good friends, for he is an honest man. 10.李老师回家乡去了,所以王老师替他的课。 李老师回家乡去了,所以王老师替他的课。 李老师回家乡去了 Mr. Li went to his hometown, so Mr. Wang was taking his class instead. . 11.动脑筋,你就会想出办法来。 动脑筋,你就会想出办法来。 动脑筋 Use your head, and you will find a way. . 12.努力学习,否则你就会落于别人。 努力学习,否则你就会落于别人。 努力学习 Study hard, or you Will fall behind the others. .
写作练习三 并列句和并列复合句
练习1 练习 1.他喜欢踢足球,并且踢得很好。 他喜欢踢足球, 他喜欢踢足球 并且踢得很好。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he plays well. 2.去年我和凯特相遇,我们成了朋友。 去年我和凯特相遇,我们成了朋友。 去年我和凯特相遇 Last year l met Kate and we became friends. 3.它没有嘴巴,但是它会说话。 它没有嘴巴,但是它会说话。 它没有嘴巴 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talk. 4.学校放学了,可是老师们仍然在工作。 学校放学了,可是老师们仍然在工作。 学校放学了 School is over, yet all the teachers are still working.
练习3 教案

练习3 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次练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结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训练:选取一篇适合年龄的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章主题及中心思想,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包括写作提纲、构思文章结构、撰写文章等环节。
四、教学过程:1. 阅读理解训练- 讲解文章主题及内容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思想。
- 学生阅读文章,分析问题,思考答案,并书写答案。
- 师生讨论答案,梳理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2. 写作训练- 教师给出写作任务和要求,包括写作题目、写作范围、写作字数等。
- 学生根据所给题目,构思写作内容,拟定写作提纲。
- 学生展开写作,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修改完善文章,提高写作质量。
五、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理解训练,评价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2. 通过写作训练,评价学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教学反思:本次练习教案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具体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
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数学中的加法运算
- 掌握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算
- 运用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
1. 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
2. 加法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
3. 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算练
教学步骤
步骤一:数字的认识和书写(15分钟)
1. 准备数字卡片,展示数字0-20,并向学生解释每个数字的含
义和书写方法。
2. 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大声读出每个数字,然后在纸上书写数
字零到二十。
步骤二:加法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10分钟)
1. 向学生展示加号“+”的符号,并解释它表示加法运算。
2. 请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用手指做出加法符号“+”的手势。
步骤三: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算练(25分钟)
1. 准备一些认识数字的卡片和计算题目卡片。
2. 将数字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抽取一张数字卡片,并在黑板上写出这个数字。
3. 准备几道小于20之内的加法题目,例如:2 + 3 = ,4 + 5 = ,7 + 8 = ,等等。
4. 让学生根据题目上的两个数字,使用加法进行计算,并在纸
上写出答案。
5.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与同桌讨论。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算。
通过数字的认识
和书写,加法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
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需要
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快速计算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练习三

8.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5×6=30(或6×5=3 (1)10÷2=5 (2)15÷3=5
自己动手在书本上画一画吧!
10.把下面的 平均分,并把分法说给同桌听, 再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平均分成6份, 每份2个。
平均分成3份, 每份6个。
表内除法(一)
练习三
1.读一读。 8÷4=2
8除以4等于2 16÷8=2 16除以8等于2 36÷6=6 36除以6等于6
15÷5=3 15除以5等于3 12÷3=4 12除以3等于4 7÷7=1 7除以7等于1
18÷3=6 18除以3等于6 45÷9=5 45除以9等于5
2.
要让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应分( 3 )个。 6 ÷2 = 3
12÷6=2
18÷3=6
(分法不唯一)
11.看谁算得又对又多。
3.先平均分一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
(分一分略)
10÷2=5
9÷3=3
4.每盏路灯装2个节能灯泡, 右边这些节能灯泡可以
装多少( 6 )盏这样的
路灯。
12 2 6
5.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 6 )个4。 24 ÷ 4 = 6
20里面有( 4 )个5。 20 ÷ 5 = 4
6.写出除法算式。
(1)6除以3等于2。 6÷3=2
(2)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3)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12÷3=4
(4)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4)个。 20÷5=4
7.用小棒摆一摆,再填上得数。(摆一摆略) 14÷7= 2 8÷2= 4
18÷9= 2 24÷6= 4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习题课件

50×(1-20%) =50×80% =40(名) 答:现在这个车间有工人40名。
10.六年级有150名同学,体育成绩合格率为98%。体育成绩 不合格的同学有多少名? 150×(1-98%) =150×2% =3(名) 答: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有3名。
11.
80×(1-65%) =80×35% =28(件) 答:昆虫标本有28件。
(2800-2700)÷2800 =100÷2800 ≈3.6% 答:我国鱼的种类减少了3.6%。
6.新苗小学今年有计算机121台,比去年增加了66台。 今年的计算机台数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121-66=55(台)
66÷55=120%
答:今年的计算机台数比去年增加了120%。
7.一列火车原来每时行驶80km,现在速度提高了40%。 这列火车现在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12.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据统计, 2010年以前重庆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共1573所,2010年全市新 增农村寄宿制学校511所。这一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增加了百分 之几?(用计算器计算,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511÷1573≈32.5%
答:这一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增加了32.5%。
答:奶糖每千克售价比巧克力糖低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六(1)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六(2)班共有学生42 人。六(1)班的人数比六(2)班的人数多百分之几?(百分 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3+25=48(人) (48-42)÷42 =6÷42 ≈14.3% 答:六(1)班人数比六(2)班人数多14.3%。
13.菲菲看一本160页的故事书,第1天看了全书的20%,第 2天看了全书的25%。还有多少页没看? 160×(1-20%-25%) =160×55% =88(页) 答:还有88页没看。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精品教案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第7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的计算,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练习三第1、3题。
用“开火车”式指名学生口答。
对于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可指其他学生帮忙计算。
2.教材第61页练习三第4题。
师:指四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61页练习三第5题小熊投篮。
指明学生说说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师: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第8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出相应的信息,然后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教材第62页第10题,教师要求学生会先看清图中的信息,在解决问题,讨论时指明学生说说。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在解答。
三、谁最聪明
1.教材第63页第12题顽皮的小狗。
师:课件出示,让学生试着写出可能是什么书。
指明说说,集体订正。
2.教材第63页第13题,神奇的算式。
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指明学生说说)。
高三语文阅读练习三含答案

(一)南乡子·舟行记梦(南宋)辛弃疾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二)南歌子(南宋)辛弃疾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
傍人道我轿儿宽。
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
知他热后甚时眠。
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词皆可收录在《宋代婉约词选集》中。
B.两首词告写梦境,借梦境写相思相恋之情。
C.两首词皆口语化,直抒胸臆,被称为俗词。
D.两首词皆以女子口吻书写情怀,视角巧妙。
2.两首词皆为离别相思之作,你认为哪首的构思更为巧妙?请以两词的画线部分为例,加以分析。
(6 分)1.A(2分)2.(6分)《南乡子》先是以男子视角在梦境中见女子因思念而消瘦,正欲诉说离情,梦竟然戛然而止,让浓厚的相思之情进一步堆积,不弱反强。
然后回忆梦境中,女子埋怨月亮“不管人愁独自圆”有三重之妙,一是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何事长向别时圆”;二是埋怨月圆,实在无理,但却符合中国古诗词“无理而妙”之境,看似无理,实则是相思之意浓厚得无处倾泻;三是采用对面写来,以男子想象女子之怨,实际传达出男子难以遏制的思念。
《南歌子》,画线部分以女子视角提出三问:想男子到何处,何时睡去,何人扇扇,想得极为细致,确实符合女子身份与心思,但三问的手法单一,内容也缺少明显递进(或:三问层层深入,内容上有递进)。
因此从构思上看,《南乡子》(或《南歌子》更为巧妙)。
(评分标准:两首词的划线句翻译,各1分;其中一首词构思更巧妙之处,有概念有分析,1点2分,2点3分;指出另一首词的不足之处,1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意识存在的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空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3. 实践是指
A.个人的生活活动
B.一切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C.一切利于自己的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农民耕种农作物
B.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C.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D.运动员进行体育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实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它是
A.精神的活动
B.物质的活动
C.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D.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三、简答题
1.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2. 实践的定义、特征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四、辨析题
1. 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的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2. 体力劳动是物质性活动,是实践活动;脑力劳动是精神性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五、论述题
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D 4.D 5.A
二、多项选择题1.BC 2.AB 3.CD 4.BCD 5. ABC
三、简答题
1.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2. 实践的定义、特征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实践是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物质活动。
其特征:(1)目的性,或理性、主观能动性;(2)物质性,其对象、手段都是物质的;(3)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沟通了主客体,而且是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四、辨析题
1. 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之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2. 体力劳动是物质性活动,是实践活动;脑力劳动是精神性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除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外,一切同客观世界相接触的人的有目的的感性活动,也都是实践。
脑力劳动属于精神生产专业活动,如教育活动、作家的创作活动、艺术活动、管理活动等等,都是实践活动。
把精神生产等专业活动排斥在实践之外,把脑力工作者斥之为“脱离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和实际生活中都是有害的。
五、论述题
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实事求是。
【答案要点】
(1)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唯物辨证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多种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统一世界。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全部原理都是说明这个统一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党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
第一、既然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人们的思想不过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只有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践才能成功。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具体原则出发;第二、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又是不断运动发展的。
因此,我们必
须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第三、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多门具体学科都以揭示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为任务,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科学,按科学办事,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尊重科学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