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时期和四大家族
历史趣谈民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富可敌国的背后真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富可敌国的背后真相
导语: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四大家族是指旧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资本主义买办统治集团。
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组成部分。
抗战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此说法较多出现在1980年代前的国共对峙以及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大陆,带有敌视意义,现今已很少在大陆的主流媒体中,对他们的一些指责也缺乏足够的证据。
目前大陆学术界已经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蒋陈虽有些家产,但从经济上考察微不足道。
孔陈是大财团,虽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较多的挖了国有资产的墙角,但仍属于个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和国家资本主义是不同的。
蒋家:
孔令仪说,宋美龄一生不问金钱事,自1991年赴纽约定居后,只生活常识分享。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代表人物
蒋家 蒋介石、蒋经国 宋子文、宋美龄
四 大 家 族
陈家
宋家
孔家
孔祥熙
陈果夫、陈立夫
代表人物
蒋介石(1887-1975)字中正,浙江奉化人,毕业于东京 振武学校。父亲蒋肇聪经营盐铺。1906年4月,蒋介石东 渡日本学习,期间结识了陈其美,很快结为义兄弟,从此 蒋介石的命运发生了质的变化;1908年加入同盟会,认 识了孙中山;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7年12月1 日在上海与宋美龄结婚;1928年任南京 国民政府主席,同年4月,与其他三军 北进,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0月改 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训政;193 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与共产党合作抗 日; 1943年11月出席开罗会议,1946年 承认 外蒙古独立;
—四大家族人物关系—
蒋经国 父子
陈其美 叔 侄 结拜兄弟 蒋介石 夫妻 宋美龄 连 襟 孔祥熙 夫妻 宋霭龄
陈 果 夫
兄弟 陈 立 夫
宋子文
四大家族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方面:外部打压以共产党为主的其他党派,内部处 理反叛人物,将国民党作为统治工具。 经济方面:四大家族控制着四大银行,后设立了中央信 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形成四行两局格局,直接控制全 国百分之八十的经济。 商业方面:抗战时期,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了正式的 公开的垄断。据调查在国统区,官营工业资本占总资本的 69%,说明官营工业的垄断地位。 阶级层面:四大家族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得国民财富只有 特权阶层支配,制度的不完善,分配的不均匀造成极大的 贫富差距,底层阶级生活贫困潦倒,社会极度动荡不安。
1948年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50年,复职总统。此后连任四届。 1970年,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为 号召,维系政权。但他反对“台湾独立”和“两个中 国” ,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 1975年4月5日于台北逝世。
第1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江苏、浙江、安徽、 江苏、浙江、安徽 福建、广东、 福建、广东、广西相继 发生大规模捕杀共产党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事件。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事件。
1927年4月28日, 1927年 28日 军阀张作霖在北京 杀害了李大钊。 杀害了李大钊。
李大钊就义前的遗照
1927年 1927年4月6上午,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出批军 上午, 包围袭击苏联大使馆及原俄国兵营, 警,包围袭击苏联大使馆及原俄国兵营,逮 捕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捕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3、中原大战 、
在推翻北洋军阀之后, 在推翻北洋军阀之后,控 制了中央政府的蒋介石便以统 一军权为名,迫使阎锡山、 一军权为名,迫使阎锡山、冯 玉祥和李宗仁等派系裁军。 玉祥和李宗仁等派系裁军。 1930年,阎、冯、李三派联合 年 反蒋,蒋介石调兵讨伐, 反蒋,蒋介石调兵讨伐,于是 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 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 蒋介石为何在中原大战 中战胜其他各派军阀? 中战胜其他各派军阀? 政治上: 政治上:有中央政府的名义 经济上:有江淅地区的经济优势 经济上: 军事上:反蒋军各派由于各怀异志, 军事上:反蒋军各派由于各怀异志,保存实 力,缺乏统一组织指挥而被击败
国民政府基本完成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国民政府基本完成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张学良 东北易职 张学良通电拥蒋
东北易帜
此图反映了1928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疆域。其中, 此图反映了1928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疆域。其中, 1928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疆域 外蒙古地区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革命, 1924年诞生了蒙 外蒙古地区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革命,于1924年诞生了蒙 古人民共和国,南京国民政府直至1946 1946年 月才予以承认。 古人民共和国,南京国民政府直至1946年1月才予以承认。
民国四大家族都是什么

民国四大家族都是什么民国四大家族,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蒋控制的是政治,陈控制的是党,宋孔两家先后担任财政部长,长期把持国家的财政大权。
这四大家族在20世纪上半叶控制着中国政治、经济命脉。
民国四大家族1、蒋介石家族蒋介石家族可以说是四大家族的主心骨,没有蒋介石就没有四大家族。
蒋介石家族主要体现在政治地位上,从孙中山死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获胜,经过中原大战,蒋介石成为当时中国的实际领导人。
蒋介石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他作为二战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获得了崇高的荣誉。
此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内战,最终失道者寡助,败退到了台湾。
蒋介石晚年一心培养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作为接班人,企图蒋家王朝世代相传。
蒋介石死后,他的儿子蒋经国继承了对台湾的统治权,可是蒋经国死后,蒋家王朝不复存在。
2、宋子文家族宋氏家族长久以来被视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家族。
宋子文的父亲宋耀如担任传教士且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支持者,母亲倪桂珍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后代。
宋子文大姐宋霭龄为孔祥熙夫人,二姐宋庆龄为孙中山夫人,三妹宋美龄为蒋介石夫人。
宋家长期控制民国政府的外交和金融。
宋子文家族在蒋介石迎娶宋美龄之后,就和蒋介石捆绑了在一起,和蒋介石家族荣辱与共。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宋子文并没有选择和蒋介石同舟共济,而是先躲避在香港,后来移居美国纽约,终老于此,时年77岁。
3、孔祥熙家族孔祥熙自称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孙,为宋家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的丈夫。
孔祥熙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
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
但孔祥熙在主持财政期间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摘。
1944年,孔祥熙被迫辞职,移居到美国,从此离开政坛。
1967年,孔祥熙病逝于纽约,时年87岁。
民国四大家族

民国四大家族1. 背景介绍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权力开始从皇帝集中到了民族政府。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都有一些家族在民国时期崭露头角,被公认为民国四大家族。
2. 家族一:宋家宋家是著名的商业家族,以经商闻名。
宋家在清朝晚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通过经商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在民国时期,宋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宋家掌握了重要的商业产业,涉及茶叶、棉纺、煤矿等多个行业。
他们以其商业才能和财富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3. 家族二:陈家陈家是以政治家族而闻名的。
陈家的祖先是明朝的名将陈圆圆,后来陈家的成员加入了辛亥革命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在民国时期,陈家有多位成员担任过重要的政府职位,包括总统、军事将领等。
陈家的成员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影响力非常大。
4. 家族三:张家张家是以军事家族而著名的。
张家的成员多出自武将世家,他们在清末民初时期表现出色,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
在张家的世袭家族中,有多位成员担任过领导中央军事力量的重要职位,他们在保卫国家安全和推动军事现代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5. 家族四:李家李家是以教育家族而闻名的。
李家成员在民国时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们在国内外都建立了多所学校和研究机构。
李家的成员是当时教育界的领军人物,他们重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家族影响力这四大家族在民国时期具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力。
他们通过政府职位、商业财富、军事实力和教育事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对中国地方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格局。
7. 家族的传承与衰落尽管这四大家族在民国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政治的动荡,这些家族的影响力逐渐衰落。
特别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后,这些家族的财产和权力被大规模剥夺,许多成员被迫离开中国或转行从事其他行业。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介绍《大上海》是一部由中国导演金庸执导的历史剧。
该剧以近代上海为背景,展现了上海在20世纪初的繁荣和社会变革。
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和人物,剧中向观众展示了无数个被岁月遗忘的故事。
观看《大上海》后,我深受触动,有许多观后感想与大家分享。
剧情回顾剧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一个正经历着剧变的城市。
从外部压力到内部矛盾,上海经历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
剧中的主要角色扮演者是各个充满正义感和梦想的上海人。
剧情以两个家族为主线,通过家族成员的故事展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家族间的矛盾和情感纠葛,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乱和混乱之下人性的挣扎和坚守。
剧中还出现了许多历史事件的背景,如五四运动、国共内战等,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角色表现剧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每个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剧中的女性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们既有娇嫩的贵族女子,又有勇敢坚强的革命女性。
她们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其次,男性角色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在剧中扮演了各种不同的角色,有官场精英、商业巨头、拳击手等。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他们的命运纠葛和抉择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共鸣。
主题思考《大上海》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展现上海在20世纪初的繁荣和变革。
通过剧中的一系列故事和人物,导演不仅展示了上海的发展历程,还融入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先,剧中展现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繁荣景象。
上海的繁华和浮躁,各类商业活动和国际投资,都在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脉动和活力。
其次,剧中展示了上海社会的困境和挑战。
剧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包括家族纷争、权力斗争、贫富差距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展示,观众可以思考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总结通过观看《大上海》,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上海近代历史的变革和挑战,而且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有了新的启示。
蒋经国上海整顿失败的历史原因[宝典]
![蒋经国上海整顿失败的历史原因[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fe8567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8.png)
蒋经国上海整顿失败的历史原因1948年,在3月29日—5月1日国民党召开的“行宪国大”上,蒋介石当选为中华民国行宪后的第一任总统。
踌躇满志的蒋介石为了表示改革的决心,对内阁进行了重组,任命翁文灏先生为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这也是民国从政的学者中官职最高的一位。
翁文灏是一位地质学家,一直在从事地质研究和培养地质人才。
直到1932年,43岁的翁文灏才被国民政府延揽,担任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开始了政坛生涯。
作为一名学者型的官员,翁文灏在政坛素有清誉,在腐败成风的时代别具一格。
这或者也是他被蒋介石看中的重要原因。
很快,8月19日,翁文灏主持的国民政府就颁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随之公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资产登记管理办法》、《整顿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四项法规。
这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启动以“金圆券”取代“法币”的货币改革。
翁文灏意图通过货币改革,抑制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问题。
这里要交代一下通货膨胀的背景。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
虽然国民党一度计划在3—6个月剿灭“共匪”,可打了两年的仗,“共匪”不但没有被剿灭,国民党军队反而在战场上越来越被动。
众所周知,打仗,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烧钱”的事情。
为了筹集资金打“内战”,国民政府不得不向中央银行借钱。
中央银行哪里有那么多钱?只好不断增发货币。
这就导致当时的法币发行量剧增,从抗战胜利时的5万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几乎涨了120倍。
这就造成了恶性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以教授为例,1946年,一位教授可领到80余万元法币,能买23袋面粉。
一年后,教授的薪金涨到140余万元,可这笔钱能够买到的面粉却不到10袋面粉。
而到了1948年初,一位教授的薪金已经连5袋面粉都买不到了。
1947年7月2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电讯,对近年来的物价进行了一番比较:法币100元可买的物品,1937年为两头牛,1938年为一头牛,1941年为一头猪,1943年为一只鸡,1945年为一条鱼,1946年为一只鸡蛋,1947年则为1/3盒火柴。
上海滩故事是真的吗

上海滩故事是真的吗上海滩,作为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地方,自然也就有了数不尽的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江湖恩怨,有的是关于爱恨情仇,有的是关于商业争霸,而有的则是关于传奇人物的传奇经历。
这些故事中,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虚构的呢?这或许是一个永远无法得到确定答案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去探寻其中的真相。
上海滩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的上海租界时期。
那个时候,上海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势力的大都市,外国列强在这里设立了租界,各种黑帮势力也在这里纷争不断。
这个时期正是上海滩传奇故事的发源地,也是很多故事的背景所在。
在这个时期,上海滩上发生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大上海滩的老大“大佬”、“大帮”,以及那些以江湖义气和血海深仇为主题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有的是真实的,比如《大上海滩》,讲述了上海滩上黑帮势力的兴衰史;有的则是虚构的,比如很多武侠小说中的上海滩故事,虽然取材于上海滩的历史,但却是作者的想象。
除了黑帮故事,上海滩上还有许多关于商业争霸和爱情的传奇故事。
比如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四大金刚”,他们的兴衰史被改编成了不少影视作品,成为了上海滩传奇故事的一部分。
而在爱情故事方面,上海滩上也有不少传奇的爱情故事,比如关于茅盾和张爱玲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但也被文学家们加以了艺术的修饰。
总的来说,上海滩的故事,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有的则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
但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这些故事都成为了上海滩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上海滩的传奇。
在当代,上海滩的传奇故事依然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延续,成为了人们对于上海滩的一种记忆和想象。
因此,上海滩的故事,既真实又虚构,它们既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
无论是哪一种,这些故事都为上海滩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魅力,也成为了上海滩的一张名片。
在当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些故事,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传承和延续这些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上海时期和四大家族
说到上海,总是给人一种在经济上无与伦比的气势,不管是鸦片战争以后还是民国解放后一直到现在,上海都是我国的经济重镇。
大上海时期也能够概括民国时期的一部分,因为它代表的是那个时期中国经济的辉煌。
民国时期的上海在当时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第一,当时的日本东京,香港,新加坡等等跟上海相差不是一点点。
当时的大上海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世界的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等都落户了上海,上海也是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有着中国钱包的美誉。
民国政府还将上海建为上海特别市(其实就是直辖市),当时外国人在上海人口所占的比重也很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称那段时期为大上海时期,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四大家族的大部分经济政治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四大家族也是在大上海时期迅速的发家致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依赖政治地位,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立夫、陈果夫攫取了巨额财富,形成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庞大力量,被合称为“四大家族”,是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
通过联姻等,四大家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蒋家:
蒋介石,孙文爱徒,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国家党、政、军核心领导人,也是四大家族的政治核心。
宋家:
宋嘉澍: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
宋子文: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
历任国民党政府财长、外长及行政院长等职,后改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并兼任蒋介石广州行营主任等职。
任中国银行董事会主任等职,拥有巨大经济实力,操纵著国民党的经济实权。
孔家:
孔祥熙,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
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操纵国家机器疯狂的榨取国家财富,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摘.
陈家:
陈氏兄弟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
陈氏兄弟之叔父陈其美为早期革命党人,青帮大头目,与蒋介石、黄郛为结拜兄弟,故陈氏兄弟称蒋介石为三叔,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倚重,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有“二陈”、“CC系”之称。
陈果夫,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首脑,负责国民党党务及监察工作,掌管以“中统”为核心的特务组织。
利用其在国民党政府中数任要职,利用政治特权发展官僚资本,先后担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土地开发公司理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与宋家、孔家瓜分中国的金融业。
抗日战争期间在川、云、桂等省兴办和投资许多企业;抗战胜利后主持经营“党营生产事业。
陈立夫,中国国民党政治家,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
由此可以看出四大家族在民国时期显赫的地位,而上海在当时又是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民国政府的所有经济政策能否成功,就看在上海能否成功,足可见上海对当时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说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首都都不为过。
因此,在经济上,上海就是四大家族控制的重点。
四大家族控制着当时中国的财政大权
四大家族掠夺全国人民膨胀官僚资本主要通过以下的手段:
(一)发行公债。
(二)增加捐税。
由于工业、商业发达的沿江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关税、盐税、统税三税收入大为减少。
国民政府便通过扩大征税范围和增加税率的办法,来弥补减少的税收.
(三)通货膨胀。
抗战开始后四个月,国民政府决定用增发纸币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
滥发钞票的结果,使四大家族的财富迅速集中,而广大人民则越来越贫困。
(四)外汇管制和买卖黄金。
四大家族利用特权,以官价买进大量外汇和黄金,以黑市价格抛出,转手之间,牟取暴利。
(五)实行专卖制.对食盐、糖、卷烟、火柴、茶叶、酒等六类物品实行专卖。
国民党官员和有关机构乘机营私舞弊,套取专卖品转投黑市,从中牟取暴利。
(六)统购统销。
1937年9月,在国民政府之下成立贸易委员会,对国统区的丝、茶、桐油、猪鬃等主要出口物资,实行统购统销。
总之,国民政府用种种手段对人民实行公开的掠夺,使官僚资本在抗战期间迅速膨胀起来。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在抗战前即已开始,抗战中不但金融垄断更为加强,而且将垄断扩展到工商业的各个部门。
民国后期,全国财富集于上海,四大家族掌控着全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在农村,四大家族是最大的高利贷主。
四大家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劳动人民的最大剥削者,严重地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极大障碍。
由于官僚资本残酷剥削所激起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是中国革命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