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战场人民解放军剿匪作战论文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战场人民解放军剿匪作战论文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战场人民解放军剿匪作战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首先进入战争状态,我人民军队在与国民党精锐正规军周旋的同时,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作战任务——剿匪作战。

我军在东北剿匪作战的胜利在局部掌握政权后进行剿匪的最初尝试,具有首创之功,为日后在全国各地的剿匪和镇反工作中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抗战后东北匪患的概况1.抗战后东北匪患势力的大体情况抗战胜利后,东北的土匪大多为政治土匪,势力最猖狂时多达25万之众,为中共军队初进东北时兵力的2.5倍。

北满匪数最少不下10万人,大股都经常盘踞在数个县境内,仅松江境内,就有大小匪股2.2万余人;南满地区有5万余人。

西满及热辽地区也盘踞近万余土匪武装。

2.东北匪患对我党在东北地区产生的政治和军事威胁该时期东北匪患对我党在东北地区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阻止我党干部北上接管东北,沿途追击堵截我北上部队和干部;打进来,拉出去,瓦解我军,策划叛变。

到1946年初,我东北联军先后叛乱多达三四万人。

林彪在发给“东北局、李、吕”的一封电报中说:“在东北新成立之十多个旅,成分皆极坏,皆缺乏政治认识,流氓、土匪、宪兵、伪军甚多,真正的工农成分,亦被带坏”。

杀害我军政干部,攻打机关驻地。

仅马喜山部就杀害我解放军指战员达280多人,袭击村镇40多处。

国民党匪特余秀豪策划暗杀了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将军。

勾结地主,破坏农村土改运动。

土匪流窜至解放区或者根据地,勾结地主,枪杀农会干部,屠杀进步农民,烧毁房屋,严重阻挠正在进行的土改和反奸清算活动。

攻城略地,阻断交通,占据城县。

土匪武装纷纷策应国民党的进攻,在我后方进行暴动和叛乱,争城夺地,“北满有三分之二的县城掌握在顽匪手中”,一时间遍地匪患。

二、东北战场上我军剿匪作战的评述1.东北地区我军剿匪作战的经过在四年多时间里,我军在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基本上肃清了东北的匪患,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东北地区我军的剿匪作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5年秋到1946年7月,这一时期的剿匪斗争主要是在城镇和交通沿线剿匪。

第一野战军历史简介

第一野战军历史简介

第一野战军历史简介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军委麾下的一支劲旅。

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及地方武装改编、组建起来的。

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晋绥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阶段、西北野战军阶段和第一野战军阶段。

这支部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习仲勋的参与决策、协助指挥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友邻部队的积极配合,胜利完成了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大西北的光荣任务。

这支英雄的部队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当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公然“下山”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并以大军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时,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在贺龙司令员、李井泉政治委员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切断了平绥铁路,解放了大片土地。

日本投降后,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中划出,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仍保留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番号,辖五个旅和五个军分区,共2.8万余人。

而当时国民党以八个军和三个骑兵师共20多万人的兵力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不断进行军事挑衅,甚至企图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陕甘宁边区军民对国民党军袭扰和局部进攻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西北人民解放军南线出击,迎接中原突围的第三五九旅胜利回到陕北;通过榆横战役,打击了晋陕绥边区总部邓宝珊部队在北线的袭扰;粉碎了胡宗南、马鸿逵集团偷袭延安的计划;在关中分区争夺战中,给来犯之敌以重大杀伤。

周士第指挥晋北野战军发起晋北战役,张宗逊指挥大同前线人民解放军发起大同、集宁战役,给国民党部队以沉重打击。

在1945年9月至1947年2月一年多时间里,陕甘宁边区人民解放军连同民兵、游击队作战250多次,共歼敌一万余人,争取敌军5000余人起义,保卫并巩固了陕甘宁边区,为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时,人民解放军有几大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时,人民解放军有几大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时,人民解放军有几大野战军?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野战军),孕育于同国内外敌人的浴血奋战中,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统帅下,五大野战军犹如五只雄狮,纵横驰骋于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凯歌行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成为20世纪中叶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巨大推动力量……(一)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是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夺取全国胜利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中国革命战争进程出现重大转折的重要标志。

国共两党、两军,经过近30年的激烈斗争和厮杀,至1949年初,双方力量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原来的大小、强弱,迅速变换着位置,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早在1948年9月,辽沈战役刚刚开始、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刚刚结束时,毛泽东即曾指出:根据过去两年来的作战成绩和整个敌我形势,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并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算起),歼灭敌正规军500个旅(师)左右(平均每年歼敌100个旅左右),歼灭敌正规军、非正规军和特种部队共75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歼敌150万人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是有充分可能性的。

但,形势的发展比毛泽东预料的还要好、还要快。

仅仅过了两个月,1948年11月,毛泽东又十分愉快地否定了此前作出的预测和估计。

他说:我军在9、10两月的胜利,特别是在东北及济南的胜利,业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形势。

7月至现在四个多月的作战,我军共歼敌军近百万个。

国民党军(连近月补充的在内)现已不足300万人,而我军则增至300余万人。

因此,9月上旬我们所作的“在5年左右的时间中,建军500万、歼敌500个正规师,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近两月的伟大胜利,已经显得落后了。

目前来看,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1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

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

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

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迈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人民解放军经历了一段光辉的历程,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抗战年代的诞生人民解放军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独立和自由的威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军开始与日军进行顽强抵抗。

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原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崛起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人民解放军成为了反抗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中坚力量。

1947年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纪律。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军队。

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协助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国家的重工业建设等任务,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19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代,中国积极参与了朝鲜战争,以保卫东北边界、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

人民解放军在朝鲜战争中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争勇气,最终为中朝军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五、改革开放时期的转型与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自1978年启动以来,人民解放军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的号召,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和军队改革。

军事科技的进步、军队作战能力的提升、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引进都使得人民解放军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六、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提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强军目标,人民解放军作为军队的中坚力量,要求强化军队的政治建设、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军队的改革创新。

通过军事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将继续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
3月4日,在渡江战役中被誉为“渡江第一船”的“京电 号”拖轮,在气囊和挖土机的协助下,“驶”进即将竣 工的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新馆。据记载,在渡江战 役中,该轮总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渡江。
新兴建的纪念广场及49根巨型钢构帆船雕塑,其 中最长的一根长度为49.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 日渡江战役顺利解放南京的日子。
当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在和平的土地上茁壮 成长时,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无畏的革命前 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 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不负 厚望。 我们的心震撼着,我们要感谢党,感谢带给 我们改革开放的烈士们。 这次的学习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为的口中得知,当年选定渡江地点是指战 员们经行了周密的部署,以确保渡江的胜利。 大部分的船只其实都是老百姓捐赠的,很多的 战略补给工作也是老百姓自发承担下来的。我 们从这些老人的口中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军民 鱼水情,军民一家人。
抢修铁路、公路、桥梁。皖北各地动员数以万计民工,组成抢修 大队,配合解放军工兵部队抢修津浦铁路蚌埠至宿县段和蚌埠淮 河铁桥。为了“修好铁路过长江,大军过江捉老蒋”,抢修大队 民工们积极性空前高涨,日夜奋战,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就修 复了210公里的铁路线。淮河铁桥一时无法修复,民工们就用蚌 埠群众支援的600余艘木帆船和部分驳船,在淮河上架起7座浮桥。 寿县正阳关集中了2500只民船,在淮河上架起了10余座浮桥,3 个月时间内,在浮桥上通过的汽车就有3300多辆、炮车2000多 辆、马车2.4万余辆。淮南地区组成两个常备担架团,常备民工 1.5万人、干部813人,配合解放军行动,恢复地区内交通。江淮 四分区的民工修筑了蚌(埠)滁(县)和合(肥)浦(口)两条 简易公路,抢修好池河和古河两座大桥,保证渡江部队及时到达 作战地段。无为县(含当时的无南、湖东、临江3县)在三野第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军渡江的集结地,修建了无为至巢县公 路,开辟了襄安至开城、襄安至庐江、襄安至无南的公路,所有 路段的路面都拓宽到4米,以保证重型卡车、炮车通过;霍邱县 在支前期间修路225公里,建汽车站10多个,修桥25座,架桥4 座,组织民船400多只。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请比较下面每组中的句子,看哪句好,说说 理由。(提示:第一组注意红色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第二组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揣摩语言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 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 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已渡过三十万人。
Ⅰ组的②句好。“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
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 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
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 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Ⅱ组的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 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 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毫无 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小结: 可见这则新闻的语言用词准确精练, 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 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文 气十足;“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非常 口语化),各有妙处。
检查预习
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芜湖( wú ) 阻遏( è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suí jì ng
歼灭( ān )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高屋建瓴( lí ) 锐不可当 ( dāng)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质疑析疑
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四路军和 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 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山东省济南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坚战。

1948年秋,国民党军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后,蒋介石令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所部固守济南,在徐州及其附近地区集中17万人的3个机动兵团伺机北援。

济南作为津浦、胶济铁路交会点,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第二“绥靖区”以济南内城为核心防御阵地,以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阵地,以济南外围县镇及制高点构成外围阵地,各阵地内均构筑众多的永备和半永备型工事,形成能独立作战的支撑点。

集中兵力约11万人。

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攻取济南,同时准备打击徐州北援之国民党军。

华东野战军遂集中兵力,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由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统一指挥。

攻城兵团由约14万人组成,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

打援兵团由约18万人组成,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攻城兵团于9月16日晚发起攻击后,迅速突破济南外围防线。

经8 昼夜激战,至9月24日全歼国民党内城守军(内1个军起义),俘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牟中珩和国民党山东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

济南战役,共歼国民党军10.4 万余人(内起义2万人),俘国民党军高级将领23人,缴获各种炮800多门,坦克、装甲车20辆,汽车238辆。

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坚守大城市的信心,锻炼和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能力。

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1948年)--------------------------------------------------------------------------------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经过10天激战胜利结束。

此战,歼国民党军10.4万余人。

9月9日,解放军一部自济宁向济南进军。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编制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编制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编制1.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韩练成、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闫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韩练成、李克夫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一、二、三、四、六、七、八军,骑兵第一师。

总兵力15.5万。

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下辖第1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第一军下辖第1.2.3师;第2军:军长.王震兼政委,下辖第4.5.6师;第7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下辖第19.20.21师。

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王世泰。

下辖第3军:军长许光达,政委.朱明,下辖第7.8.9师;第4军:军长王世泰,政委张仲良,下辖第10.11.12师;第6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徐立清,下辖16.17.18师;第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下辖第22.23师,骑兵第一师,师长康健民,政委李佐玉。

一野一共出了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13人,中将27人,少将191人。

2.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

野战军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9个军,加一特种兵纵队。

第3兵团司令员由有“赵子龙”美誉的陈锡联担任、政治委员谢富治,辖第10军(由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兼任军长、王维纲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8.29师)、第11军 (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31.32.33师)、第12军(由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下辖第34.35.36师)。

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传奇将军陈赓,辖第13军(周希汉任军长、刘有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37.38.39师)、第14军(李成芳任军长、雷荣天任政治委员,下辖第40.41.42师)、第15军(秦基伟任军长、谷景生任政治委员,下辖第43.44.45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国防教育学科第二单元
课题: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
主备人:侯建民使用人:侯建民时间:2013-9-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的过程与作战方针;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与意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过程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巩固深化:简述山东省革命斗争史
二、互助合作,学习新知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1945年结束的。

在这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至此,中国人民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的胜利。

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抗战胜利后,久经列强侵略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满以为从此便可以获得自由和民主,过上太太平平的生活了,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同学们知不知道都有谁击碎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呢?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和美国为了各自的目的,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二)自主感悟:播放有关“战略大决战”的视频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解放战争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同学回答
师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战爆发后,经历了战略防御阶段(粉碎敌人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向西威胁到重镇——武汉,向东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当时的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第三个阶段:战略决战阶段。

(三)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分碎敌人的全面进攻?采用了什么方针?3、粉碎重点进攻的著名战役和作战方针4、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标志事件。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分组交流答案并让同学回答
师:两年来,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200多万人。

进行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于是领导了三次大战
学生自学课文并解决问题(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四)展示交流:A. 东北——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东北解放军主力、林彪罗荣桓——“关门打狗”——歼敌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

B.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主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猛虎掏心”——歼敌55万人——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 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分而取之”(或叫“瓮中捉鳖”)——歼敌52万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五)总结拓展:组织小组探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从四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放战争时期的中国解放军,知道了解放军为解放国家而做的英勇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