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和分散式建设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1. 引言污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在污水处理领域,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 分散式污水处理分散式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在污水产生的源头附近,每个源头都有独立的处理设施。
这种处理方式的特点如下:2.1 优点- 距离短:分散式处理设施靠近污水源头,减少了输送污水的管道长度,降低了能耗和维护成本。
- 灵活性高:每个处理设施独立运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建或缩减,适应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需求。
- 抗灾能力强:分散式处理设施分布广泛,一旦某个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或灾害,其他设施仍可正常运行,减少了单点故障的风险。
2.2 缺点- 初始投资高:由于需要在多个源头建设处理设施,分散式处理的初始投资较高。
- 运维成本较高:每个处理设施都需要独立维护和管理,增加了运维成本。
- 技术要求高:分散式处理需要在多个地点进行操作和监控,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3. 集中式污水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收集到一个中心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的特点如下:3.1 优点- 规模经济效益:集中式处理设施可以实现规模化运营,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
- 运维便利:集中式处理设施集中在一个地点,便于管理和维护,减少了运维成本。
- 技术控制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处理设施,技术操作和监控相对简单。
3.2 缺点- 输送管道长:污水需要经过输送管道输送到集中式处理设施,管道长度长,增加了能耗和维护成本。
- 单点故障风险:如果集中式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或灾害,整个系统将停止运行,增加了单点故障的风险。
- 适应能力差:集中式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有限,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
4. 适用场景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于以下场景:- 需要快速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兴地区。
- 污水产生源头分布广泛,分散式处理更经济高效。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领域,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劣势,并给出适用场景的建议。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1. 定义分散式污水处理是将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在污水源附近的小规模处理系统。
每个处理系统独立运行,处理后的水可直接用于灌溉、冲洗等非饮用用途。
2. 优势(1)降低输送成本:由于处理设施就近布置,减少了输送管道的建设成本和能耗。
(2)减少水资源浪费:分散式处理可以将处理后的水直接应用于非饮用用途,节约了淡水资源。
(3)降低环境风险:分散式处理减少了大规模污水处理厂的存在,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潜在风险。
3. 劣势(1)运维成本高:由于分散式处理系统较多,需要增加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和管理,造成运维成本的增加。
(2)技术要求高:分散式处理需要在不同场地进行布置,对技术要求较高,包括土地利用、设备选型等方面。
(3)难以监管:分散式处理系统分布广泛,监管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三、集中式污水处理1. 定义集中式污水处理是将污水通过管道输送至中心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
处理后的水可用于饮用、工业用途等。
2. 优势(1)处理效果好:集中式处理站通常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能够更好地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提供高质量的处理水。
(2)管理方便:集中式处理站统一管理,有专业的运维团队进行维护,监管和管理相对容易。
(3)适用范围广:集中式处理适用于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区等地区。
3. 劣势(1)输送成本高:由于需要建设大量输送管道,增加了输送成本和能耗。
(2)水资源浪费:集中式处理通常将处理后的水排放到河流或海洋中,造成了淡水资源的浪费。
(3)环境风险高:大规模处理站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如事故发生时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适用场景建议1. 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于以下场景:(1)分散的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建设集中式处理站不经济实用。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一、引言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旨在净化和处理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污水处理领域,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分散式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布置在源头附近,即将废水处理的过程移至污水产生的地点。
这种处理方式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
1. 优点(1)降低污水输送成本: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位于污水源头附近,减少了长距离输送废水所需的管道和泵站等设施,降低了输送成本。
(2)减少水资源浪费:分散式处理系统可以在源头处回收和重复利用水资源,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3)降低环境风险:分散式处理系统减少了废水在输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泄漏和事故风险,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风险。
2. 缺点(1)设施建设成本高:分散式处理系统需要在多个污水源头建设处理设施,增加了设施建设的成本。
(2)维护和管理困难:分散式处理系统需要对多个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
(3)技术要求高:分散式处理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三、集中式污水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收集并输送至一个中央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通常包括初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等多个处理过程。
1. 优点(1)处理效果稳定:集中式处理设施通常采用多级处理工艺,能够对污水进行全面处理,确保处理效果稳定。
(2)设施建设和管理相对简单:集中式处理设施只需在一个地点建设和管理,减少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复杂性。
(3)适用于人口密集区:集中式处理设施适用于人口密集区,能够集中处理大量的污水。
2. 缺点(1)长距离输送成本高:集中式处理设施通常位于污水源头较远的地方,需要建设大量的输送管道和泵站,增加了输送成本。
(2)对环境风险较高:长距离输送废水可能会增加泄漏和事故的风险,对周边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风险。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水处理通常采用分散式或集中式处理系统。
本文将对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优缺点、适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1. 定义与原理分散式污水处理是将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在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都有其独立的处理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包括沉淀池、生物滤池和消毒设备。
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直接回收或排放到附近的水体。
2. 优点- 灵活性:分散式处理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规模和容量,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污水处理需求。
- 降低运输成本:由于处理设施分散在不同地点,减少了污水的长距离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
- 降低风险:分散式处理系统可以减少单一点故障对整个处理系统的影响,降低了故障风险。
3. 缺点- 运营成本:分散式处理系统通常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来维护和管理,增加了运营成本。
- 需要空间:分散式处理系统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面积,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土地成本较高。
4. 适用场景- 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分散式处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污水处理需求,同时减少运输成本。
- 临时建筑工地:分散式处理系统可以在临时建筑工地上快速部署,提供临时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
5. 技术特点- 沉淀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 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 消毒设备:用于杀灭病原体和细菌,确保出水质量。
三、集中式污水处理1. 定义与原理集中式污水处理是将污水收集到一个中心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这些设施通常包括初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最终将污水排放到水体或进行再利用。
2. 优点- 经济效益:集中式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处理成本。
- 出水质量稳定:集中式处理系统可以通过多级处理,保证出水质量稳定。
- 减少土地占用:相比分散式处理系统,集中式处理系统可以节省土地资源。
3. 缺点- 运输成本:由于污水需要从不同地点收集到中心处理设施,增加了运输成本。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1. 简介污水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减少,以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本文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2. 定义分散式污水处理是将污水处理设备分散安装在污水源附近,例如家庭、工厂等,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灌溉、冲厕等。
集中式污水处理是将污水收集到一个中心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通常会被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3. 技术原理3.1 分散式污水处理分散式污水处理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污水经过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和沉淀等过程,去除悬浮物、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最终得到可回用水。
3.2 集中式污水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一般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或二级生物处理工艺。
污水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沉淀、消毒等过程,去除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最终达到排放标准。
4. 优缺点对比4.1 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优点4.1.1 降低污水输送成本: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就近处理,减少了长距离输送污水的成本和能耗。
4.1.2 节约土地资源: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可以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或地下空间,不需要大面积占用土地。
4.1.3 适应性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建或减容,灵活性高。
4.2 分散式污水处理的缺点4.2.1 技术要求高:分散式污水处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运维和管理,技术要求较高。
4.2.2 维护成本高: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4.3 集中式污水处理的优点4.3.1 处理效果稳定: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大,处理效果相对稳定,能够满足大量污水处理需求。
4.3.2 运维管理方便: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集中管理,便于运维人员进行监控和维护。
4.4 集中式污水处理的缺点4.4.1 输送成本高:集中式污水处理需要将污水从污水源输送到处理厂,存在输送成本和能耗较高的问题。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包括定义、工作原理、优缺点等方面。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1. 定义分散式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在污水产生源附近,以小规模的处理单元处理污水。
2. 工作原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后处理等步骤。
预处理阶段主要去除固体悬浮物、油脂和大颗粒物质。
生物处理阶段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后处理阶段则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营养物质。
3. 优点(1)降低管道输送成本:分散式处理系统减少了长距离输送污水的需求,降低了管道建设和维护成本。
(2)节约能源:由于分散式处理系统不需要将污水输送到集中处理厂,节约了输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适应性强:分散式处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灵活布局,适应性较强。
三、集中式污水处理1. 定义集中式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从不同的污水源收集起来,通过管道输送到集中处理厂进行处理的方式。
2. 工作原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包括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和二次处理等步骤。
初级处理阶段主要去除固体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
生物处理阶段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二次处理阶段则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营养物质。
3. 优点(1)规模经济:集中式处理厂可以实现大规模运营,降低处理成本。
(2)技术成熟:集中式处理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和实践,技术成熟度较高。
(3)集中监控:集中式处理系统可以通过集中监控中心实时监测和管理处理过程。
四、对比分析1. 技术成熟度分散式处理系统相对于集中式处理系统来说,技术成熟度较低。
由于分散式处理系统的规模较小,研发和应用的经验相对较少。
2. 成本效益分散式处理系统在管道输送成本和能源消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方面可能较高。
集中式处理系统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可以实现较低的处理成本。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照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中,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对照,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一、分散式污水处理1.1 独立性: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是在每一个建造物或者小区内独立设置的,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1.2 灵便性: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改造,具有较高的灵便性。
1.3 降低传输损失: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就近设置,分散式污水处理可以降低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减少能源消耗。
二、集中式污水处理2.1 统一管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将多个建造物或者小区的污水集中到一处进行处理,便于统一管理。
2.2 大规模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具有较大的处理规模,可以处理大量的污水。
2.3 资源共享: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通过热能回收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优势3.1 灾害风险低: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分布在各个建造物或者小区内,避免了单一设施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降低了灾害风险。
3.2 适应性强: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便调整和扩展,适应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处理。
3.3 维护成本低:由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较小,维护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一些规模较小的建造物或者小区。
四、集中式污水处理的优势4.1 统一管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便于统一管理和监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4.2 大规模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处理大量的污水,适合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或者大型建造物。
4.3 资源共享: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
五、结论综上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各有优势。
分散式污水处理具有独立性、灵便性和降低传输损失等优点,适合于规模较小的建造物或者小区。
而集中式污水处理具有统一管理、大规模处理和资源共享等优势,适合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或者大型建造物。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污水处理领域,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一、分散式污水处理1.1 独立性: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独立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每个系统都是独立运作的,不受其他系统的影响。
1.2 灵活性: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调整,适应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污水处理。
1.3 降低传输成本: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将处理设施就近安装在产生污水的地方,减少了污水的传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二、集中式污水处理2.1 规模经济: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大规模集中处理,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降低了处理成本。
2.2 高效性: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通过集中处理,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监测污水处理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稳定性。
2.3 专业化管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由专业的运营和管理团队负责,能够更好地保证处理质量和环境安全。
三、分散式污水处理的适用场景3.1 人口稀疏地区:在人口稀疏的地区,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提供经济高效的处理方案,避免了建设大规模的集中式处理厂的成本和资源浪费。
3.2 偏远地区:在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有限,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的处理需求,减少了传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3.3 新兴城市和工业园区:在新兴城市和工业园区,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根据需求灵活扩展,满足不断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
四、集中式污水处理的适用场景4.1 高密度人口区:在高密度人口区,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集中处理大量污水,降低了处理成本。
4.2 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高效处理和水质稳定,满足严格的环境要求。
4.3 大型工业区:在大型工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能够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实现资源回收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和分散式建设的对比摘要:论文首先阐述了城市集中式和分散式建设的优缺点,并基于污水集中或分散式建设的不同,采用布局规划优化方法得到污水集中式、分散式两方案,通过方案比选,说明优化方法可行,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进行初步的探讨,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实践的完善。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集中式分散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控制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保障体系,是维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污水处理厂建设便是各地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而要建设好城镇的基础设施,就必须首先开展科学严谨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1城市集中式及分散式污水厂建设相关概述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分为两种:集中式建设和分散式建设。
两种建设模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模式最合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污水集中式建设是指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将较大范围内的污水统一收集再处理。
污水分散式建设是指在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1.1城市集中式污水厂建设的相关概述污水的高度集中处理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其不仅能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降低处理能耗,而且能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难度。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集中式污水厂应用极为广泛,如在东京。
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总人口为1200多万人,市区面积538.3km2,城市污水总处理量为433万(m3/d)。
东京市区的2 3个行政区根据下水道的分布情况和污水在自然流状态下容易集取的原则共分10个污水处理区域。
表1东京的10个污水处理系统1)集中式污水厂建设优点集中式的优点很多,特别是能对水厂或污水处理厂进行可靠且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既有利于用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此外,为同一城区提供同样的服务时,大型污水处理厂在单位水量投资和运行费方面较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明显的优势。
从国内外大众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集中式建设的缺点首先,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需要较大的工程费用来建立复杂的排水管网部分。
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这项投资将比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总投资高出一个数量级。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居住群比较分散,这项费用将更高;其次,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可以有效解决短期或者一定范围内的污水处理问题,但是从长远和全局角度看,必然会造成能量和物质损耗,即使是最有效的污水处理厂,也存在超过20%的氮、5%的磷以及超过90%的钾流失;再次,各种废水和雨水的混合导致污染物种类十分复杂,污染物质成分和浓度波动很大,有效去除污染物会变得比较困难,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污染很严重,多与致病生物、家用化学物、药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混杂,要转化为有用产品困难较大。
最后,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城市新区的环保配套建设不能同步进行,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因市政管网不能到达,给污水集中处理造成困难,甚至造成新的污染。
1.2城市分散式污水厂建设的相关概述一般来讲,同一类型的排水工程,水量越小,单位水量的工程造价越大。
所以,规划应考虑大范围或区域集中处理。
但建设集中式的污水处理厂涉及到相当数量的管道和泵站,建设周期长,造价高,一般难以承受。
可以适当缩小系统规模,可以争取有限的资金建成初步系统。
1)分散式建设的优缺点。
建设方式较灵活。
每个镇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分期、分批建设。
分散建设模式有利于污水就地回用,回用投资少,回用方式灵活,回用范围广、成本低。
分散排水,对当地的防洪影响小。
近期投资少,可操作性强。
可以完全按照各镇自己意愿进行规划,选址容易。
2)污水处理厂分散式建设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污水厂数量多,总的运行成本偏高,总的占地面积较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污水厂建设的总投资较大,分散的污水厂有些设在居民区附近,人口稠密,卫生条件较差,各自为主,容易引起环境问题纠纷,尤其是在上下游之间的镇区,不利于彻底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1.3城市污水厂建设模式的确定从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建设和分散式建设的分析来看,适度的集中建设模式具有规模效益,污水厂建设的总投资较少、运行成本较低、占地面积较少、所需管理人员少、运行维护管理较方便。
因此,为了使污水处理厂建设经济合理,本文在各区的范围内收集各自的污水,并利用临界距离的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的方法尽量考虑在相邻近的各区合并集中建设的可行性,在总体方案中比较分散建设模式和集中建设模式的优缺点,从而确定一个最合适的建设模式。
第一步是分析各区独立收集和处理污水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分析相邻近的区在独立收集污水的基础上合并建设污水厂集中处理;第三步是对可实施性较强的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建设模式。
总之,城镇污水集中式建设与分散式建设各有特点,具体到某个城镇应结合城镇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等城镇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因用制宜地选择,规划建设具有城镇特点的污水处理系统,逐步缓解城镇水危机。
2基于污水集中或分散式建设的实例分析以某市为例,运用本文提出的污水处理厂的优化方法和理论,对该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划进行研究。
由于本课题没有项目支撑,很多资料和数据难于获得,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进行初步的探讨,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实践的完善。
2.1方案提出在污水处理规模确定的基础上,按污水集中式建设和分散式建设的不同,考虑地势、行政区划等因素,设计集中、分散和相对集中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并选出最优方案。
根据污水处理厂分散式建设的优势,采用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优化方法,合理重组各区设计方案一,其不是完全分散的,属于污水的相对集中式处理。
根据污水集中式处理的优势,其能够利用区域供水提供的有利收费条件以及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重点环境问题,设计方案二。
在每个区各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确定方案三,属于污水的分散式处理。
1)方案一(相对集中式)。
采用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优化方法,选择污水相对集中式处理,在得到污水处理规模的基础上,规划以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为主的污水处理系统。
每个污水源的标高可以根据现存的下水道系统很容易地计算出来。
最低处理厂的高程亦可以从区域地形图中获得,即根据区域地形图,初步分析就非常准确。
2)方案二(集中式)。
选择污水集中式处理,规划以大型污水处理厂为主的污水处理系统。
故方案二在该市内设置一个污水厂,并将此污水厂位置布置在污水量最大的1区。
污水厂的水量为各区的设计污水量之和。
3)方案三(分散式)。
以每区各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作为第三方案,每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为各自的设计污水量。
具体见表4. 4。
2.2方案比选1)环境效益由于方案二须建设一个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与污水处理厂相配套,必然造成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过高,进而造成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而污水管网分期实施的结果将导致远离污水处理厂地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近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方案三通常是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形象工程而采取的方案,对污水厂建设的重视程度必将高于对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会带来污水收集系统滞后的问题。
故方案一的环境效益高于方案二和方案三。
2)经济效益根据类似污水厂的工程经验,方案一、三的污水收集系统投资以占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总投资的60%计,由于集中污水处理厂需要设庞大的污水管网和多个中途提升泵站与之相配套,故方案二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以占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总投资的70%计。
由此计算三个方案的污水处理系统投资,方案一与方案二在污水厂和管网的总投资方面相差甚小,没有优劣之分,分别为87245万元和83353万元,而方案三由于其过于密集的污水处理厂布置,使得总投资远高于其他方案,为95009万元。
考察运行成本,虽然方案二的大型污水厂可以节省人工工资,但庞大的管网及多个污水提升泵站也需要高昂的维护费,而随着污水厂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人工费方面的差异将越来越小。
所以,总的来说方案一比其他两方案的经济效益好。
3)社会效益随着现今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给水水源正受到威胁,寻找新水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污水水源充足可靠、回用水质能满足需求、中水价格较低廉,所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污水回用都显示出其在众多新型水源中的分量。
而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城镇污水就近处理后能就近回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可以依据各区的需要,建立相应的污水回用管道,将污水厂尾水回用至各个居民用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方案二是集中式大型污水厂,通过这一个污水厂建立该市的污水回用管道就显得十分不经济,污水厂尾水回用仅能用于污水厂周边城镇,对于远离污水厂地区,由于管网长,不经济且回用水质易受污染,污水回用作为新水源几乎不可能。
4)运行管理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转率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工程系统、运营费用及监控体制。
污水集中式处理由于污水厂设置个数少,所以比分散式更易管理。
但管理是人为因素占主导,只要管理方式恰当,无论是污水集中式处理或是污水分散式处理都可以很好的运行。
2.3最优方案确定通过对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说明只要运行管理方式得当,方案一能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体现出优势,故选择第一方案为实施方案。
3结语论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和分散式建设进行研究,污水的集中式处理与分散式处理的确定将决定排水分区的范围及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而污水处理厂的分散式处理更有利于污水回用,基于污水集中或分散式处理的不同,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布局规划优化方法得到集中式、相对集中式、分散式等三种方案,通过方案比选,说明优化方法可行,在运行管理方式得当的前提下,该市污水适宜相对集中式处理,即相对集中的建立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参考文献:[1]邓竞成.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办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2]常秒.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融资策略[J].世界环境,2006,2:27~29.[3]贺墨梅,刘焱,污水集中式与分散式处理技术的比较研究[J].西南给排水,Vol.28No4,2006[4]田文龙,刘瑶环.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6,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