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二版)课件 (53)[16页]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PPT 第十八章 艾青与七月诗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PPT 第十八章  艾青与七月诗派

三、对“五四”人的主题的主动回应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如此长久又如此 执著地关切农民命运的诗人,大概要数艾 青了。他同时也是把最多的农民形象列入 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一位诗人。
第三节 艾青诗学的意义
一、把新诗推进到新的阶段
艾青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新诗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他的诗歌主张极大地开阔和 拓展了处于历史演变之中的现代诗学。艾 青的诗学贡献摄其要者,主要集中在富有 张力的意象创造、立体化和散文化的形式 构筑、确立个体生命与时代精神相共振的 新型关系等方面。
第十八章 艾青与七月诗派
第一节 艾青诗歌的发展
一、从“叛逆者”到“吹号者”的心路历程 艾青(1910—1996)生于浙江金华,早年在
金华、杭州读书,1929年赴法留学,后参加左翼 文艺活动。抗战爆发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湖 南、广西等地,1941年由重庆转赴延安。艾青是 由画家成为诗人的,在精神历程上,则从时代的 “叛逆者”变成了“吹号者”。
第四节 田间和七月派诗人
一、田间诗作在抗战前后的变化
田间是30年代初开始诗歌写作,在抗 战的烽火中形成鲜明艺术风格的另一位代 表性诗人。
二、七月派诗人的思想特色
七月诗派是抗战中期出现的影响较大 的诗歌流派。他们以新诗现实主义的传统 为旗帜,以战斗的、火热的人生为底色, 直接用诗投入实际的斗争,在国统区广大 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绿原、阿垅等
绿原的诗之所以在40年代产生了难以 想象的震撼力,他作品中繁复的意象与政 治尖锐性的复沓、共振,在朗诵中产生的 力与美的强烈号召力,不能说不是一个重 要因素。
思考题
1、请举例分析艾青诗歌中的“人民性”内涵。 2、七月派诗歌创作的特色和不足。
三、胡风理论和艾青诗歌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全)课件

中国文学史(全)课件

学习交流PPT
23
• 总的来看,诗经里的爱情诗,昵而不亵, 诗
谑而不虐,乐而不淫,洋溢着积极健康的 审美情趣。

• (4)《诗经》中有许多作品直接反映了 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如《魏风·伐檀》、 《魏风·硕鼠》等。也有反映征夫思妇的作 品。
• 《东山》写的是一个士兵幸得期满还乡, 在归家途中的见闻、感受和思念与家人团 聚的复杂心情,描述了农村的荒凉,从而 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 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 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朝廷用于祭祀鬼神、 赞美祖先和统治者功德的舞曲。
学习交流PPT
19
• 3、《诗经》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表 现手法主要分为赋、比、兴三类。它和 风、雅、颂一起被称为《诗经》“六 义”。它的基本含义按朱熹的说法是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 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实际上就 是比喻。
学习交流PPT
24
• 5、《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的 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 国文学发达较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 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学习交流PPT
25
《楚辞》
学习交流PPT
楚辞产生的文 化政治背景:
先秦北方 史官文化同南 方巫官文化融 汇、交流的产 物,是春秋以 来楚国形成的 独特地方文化 的结晶。
• 第三段写诗人的热情和理想最后幻灭。
学习交流PPT
30
• 《离骚》是我过古代文学中最长的。带有 自传性的,富于叙事成分的抒情长诗。
•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方 法的成熟,其浪漫主义主要表现为大胆的 想象和奇特的联想,揉合深化传说历史人 物和自然现象,编织了一系列幻想的情景。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2章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诸文体之发端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2章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诸文体之发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借“九死一生”之口,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他 二十年中所见所闻的怪异之事,在120回中共写189个怪现状。不过本书所记 “怪现状”不仅限于官场,按“九死一生”的说法:“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
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洋场);

2、新派诗 1868年,黄遵宪(1848-1905,广东梅州人)在《杂诗》中提出了“我手 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口号,但是,这并没有成为“诗界革命”的 开始。人们习惯于认为黄遵宪写于1890年的《今别离》是“新派诗” 的代表作,但是,“新派诗”概念是他在1897年所写的《酬曾重伯编 修》中提出来的:“废君一月官书力,读我连篇新派诗。” "新派诗"的作者除黄遵宪外,还有康有为、蒋智由、丘逢甲等人,创 作时间主要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新派诗"的主要特点是没有了"新学 诗"生僻的词语,通俗易懂。例如黄遵宪的《今别离》中的几句:"古 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有点类似古风。 "新派诗"仍然保留了传统诗歌的韵味形式美,在诗体革新上没有能够 有所突破。


4、新体诗
黄遵宪意识到“旧风格”与“新意境”之间的矛盾,继续提出自己的 诗歌革新主张。他提出一种介于弹词和粤讴之间的“杂歌谣”体裁,
也被称为“新体诗”。其特点为篇幅长短不一,句式、字数多少不等,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内容上要求“弃史籍而就近事”,反映现实生活, 批判重点指向清王朝的上层社会。

黄遵宪写了《军歌》24章、《幼稚园上学歌》10章、《小学校学生相 和歌》19章。《军歌》中的《出军歌》被谱曲,广为传唱:"四千余 岁古国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君看黄龙万 旗舞,鼓鼓鼓!……"梁启超在评价《出军歌》时说:"其精神之雄壮

现代汉语(第2版)课件 第三章第五节词典

现代汉语(第2版)课件 第三章第五节词典

3、百科性词典
这类词典汇集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名 词术语、重要事实等,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 给以简明的述说解释。
《辞海》
3、百科性词典
与百科性词典性质大致相同而规模更大的 辞书,通常叫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
专门百科全书, 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综合性百科全书,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
我国古代的类书:《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花纹、文字等。雕~ 、篆~ 、 ~字、 ~图章
②(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 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四)引例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刻画 kèhuà
②用文字描写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形象、 性格):~入微ㄧ鲁迅先生成功地~了阿Q这个形象。
(五)编排
词典由于每次使用的时间短,使用的次数多,因此特别讲究编排形式。 “索引”即是方便查找词条在书中页码的指示,一般有以下类型:
《中国名胜词典》 《辞海》
二、词典的编纂
一本词典往往由前言、凡例、索引、正文和附录等部 分构成。其中,“凡例”是对词典编纂体例的说明,包括 以下五个方面:
(一)收词 (二)注音 (三)释义 (四)引例 (五)编排
(一)收词
就收录词语的内容而言,有语文词典类、哲学词典类、地理词典类等。 一部语文词典,其收词范围取决于编纂目的。
一、词典的类型和功能 二、词典的编纂 三、词典的检字法
附录:常用工具书
1、《现代汉语词典》 2、《新华字典》 3、《说文解字》 4、《康熙字典》 5、《中华大字典》
6、《辞源》 7、《辞海》 8、《汉语大字典》 9、《汉语大词典》
指出下列各字的检字部首。
祭 秉 狱 缘丸子棘巷规里戍乃 禁 尚 筛 呈角商匠饰雕冉碜矗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四章 20世纪90年代小说ppt课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四章 20世纪90年代小说ppt课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 下) 教学课件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四章 20世纪
90年代小说
第四十四章 20世纪90年代小说
伴随消费主义文化、大众文化、传媒 文化的兴起,小说创作的多元化面貌渐渐 清晰,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 生代作家、70年代作家群、女性主义小说、 坚持人文精神的精英写作并存,呈现出个 人化、世俗化、多元化的形态。
完成正常的工作的前提下,重心放到出口 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积极、高效的工作态度 以优秀员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保工作做到更好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提高管理能力和薪资水平
Thank you!
向。
7 试述通俗文学在90年代兴起的文化意义。 8 试谈谈《白鹿原》的文学及文化意义。
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展望
汇报人: 2015年12月30日
1
2015年工作概述
2
2015年工作成绩
3
2015年工作不足之处
4
2016年工作改进计划
5
2016年工作展望
1 2015年工作概述
•出口 出口订单的签订,安排生产。 按时交货,提供国外清关资料。 货款跟踪、出口退税等相关事项。 2015年共计出口订单5笔,出口总金额33590.74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万元。
•销售 接手销售模块,负责所有销售订单的执行。 操作销售订单共计137笔,销售金额约2275万元。
•办公室 10月份参加了公司并购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办理股权出质注销、股东股权变更及三证合一。 办公室其他临时工作。
2 2015年工作成绩
• 进出口进展顺利,均能按时交货。 • 销售模块交接仅一天,但后期衔接数据快,
工作质量 需要提高
对于工作 思考不足

现代汉语(下)课件

现代汉语(下)课件

词的构造与词义
词的构造
现代汉语中的词大多数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词根 是构成词的基本成分,表示词的基本意义;词缀分为 前缀、后缀和中缀,是附着在词根上的附加成分,对 词的意义进行补充说明。例如,“美丽”这个词中, “美”是词根,“丽”是后缀。
词义
词义是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它是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 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词义可以分为概念意义和语境意 义。概念意义是指词语本身所表达的概念,是词语的 基本意义;语境意义是指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所具有的 意义。例如,“苹果”这个词语的概念意义是指一种 水果,而语境意义则可能指代不同的含义,如在“手 机”中,“苹果”指代的是苹果公司生产的手机品牌 。
《现代汉语(下)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现代汉语概述 • 现代汉语语音 • 现代汉语词汇 • 现代汉语语法 • 现代汉语修辞 • 现代汉语的使用与规范
01
现代汉语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汉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
特点
创新原则
修辞要创新,不断尝试新的修辞方 式和方法,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审美原则
修辞要符合审美要求,使表达更加 优美、自然、和谐。
06
现代汉语的使用与规范
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与联系
方言与普通话的定义和区别
方言是特定地理区域中人们使用的语言变体,而普通话是全 体国民使用的标准语言。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与普 通话存在差异。
修辞与语境
1 2
适应语境
修辞要与语境相适应,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不 同的修辞方式。
明确目的
修辞要明确表达目的,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合适 的修辞手法。
3
注意受众
修辞要考虑到受众的背景和接受能力,以便更 好地传达信息。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五章 20世纪90年代诗歌幻灯片课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五章 20世纪90年代诗歌幻灯片课
•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八年。 • 婚姻史:适龄结婚,配偶及一女均体健。 • 家族史: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 过敏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心理社会方面
• 经济:家庭经济情况好 • 精神状态:良好 • 家庭关系:和睦 • 心理:正常 • 人际关系:良好
入院查体
T:36.7℃ R:18次/分
P:68次/分 BP:120/80mmHg
护理诊断
• 术后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 • 乏力 • 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 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有无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及时 的巡视。
• 遵医嘱运用止血抗感染的药物。 • 禁食水、卧床休息。 • 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协助其洗漱、进食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 注意患者安全,正确使用床栏,下床活动慢,家属陪护一人。 • 关心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护理的目的与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及时
解除患者不适,取得患者信任。
评价
• 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 • 未感乏力。 • 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相关知识
• 什么是结肠息肉?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 质前均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 隆起。息肉这一名称并无组织学含义,不可将息肉与腺瘤 混淆。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 及生命。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 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第五节 流行歌词创作
优秀歌词是“能歌的诗”,是诗意迁 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接纳了一大批诗 歌读者。流行歌词属于大众文化范畴,是 为老百姓休闲娱乐服务的,为他们排忧解 难,提供异地异时的想象和安慰。

现代汉语(第2版)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第2版)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现代汉语
2、方言和共同语是什么关系?你的家 乡话属于哪个方言区,举例说说你的 家乡话跟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思考和练习
3、请在括号里填写各城市所属方言区的名称。
西安( )兰州( )乌鲁木齐( ) 大
连( )柳州( )呼和浩特(
)南京
( )黄山( )福州( )梅县( )台
北( )南宁( )南昌( )衡阳( )
济南( )西宁( )深圳( )郑州( )
(3)语法方面:量词越来越丰富;先秦时代没有的动态助词 成为常用的词类, “把”字句、“被”字句成为基本的句 法结构和句式;词类活用现象显著减少;代词宾语在否定 句、疑问句中的位置发生改变;句子连带成分增多,结构 更加复杂,表意更加确切、严密。
小结:现代汉语共同语
(一)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1、与印欧语比较所显示的特点 2、与汉藏语其他语言比较所显示的特点 3、与古代汉语比较所显示的特点
1、与印欧语比较所显示的特点
(1)语音方面: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音位价值; 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没有复辅音;音节总数有限,音节简短, 界限分明。
(2)语汇方面: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占优势,构 词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法。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二)现代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 的语言之一,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 重要的地位。
在国内,现代汉语对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 学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 民族的团结。
在国际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汉语都是我们国家的 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 的作用。
考核方式分两种:课内考查基本概念、共同语特点、方言和共同 语的关系等知识点;课外调查个人所在地区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訏(1908—1980),原名徐传琮。主要 有长篇小说《鬼恋》、《风萧萧》、《江 湖行》、《时与光》,中篇小说《炉火》、 《彼岸》等。徐訏的小说几乎都用第一人 称写法,并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调和传奇色 彩。鸿篇巨作《江湖行》从20年代中期写 到抗战胜利前夕,以“我”充满传奇色彩 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多条副线,勾画 出各色人物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悲欢离合与 生存挣扎。徐訏在香港的创作,不管是追 忆大陆生活,还是以香港为背景,其作品 叙述的人生故事总是蕴涵许多情思和感喟, 透出几许苍凉和苦涩。
桥风格”。
与传统武侠小说相比,金庸的 新武侠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注 重心理深度,注重人物性格的 多面性和丰富性。就思想而言, 金庸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 识,例如对“快意恩仇”观的 否定,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否定, 对个性独立的肯定,对人道主 义的颂扬。在语言上,他一方 面继承明清小说的语言传统, 另一方面又融合“五四”新武 侠的语言质素,在“现代”与 “古典”的交融上,在文学语 言的“中国化”上,无疑是一 新收获。
香港小说: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通俗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直面人生、切中时弊,关心香港社会,体察 底层生活,从而增强了香港文学的写实性和社会性,代表 作家如舒巷城、夏易、白洛、陈娟。
现代主义小说呼吁在废墟上重新建设,提出理性、良知、 缅怀和追求的使命,融合现代小说的种种技巧,赋予香港 文学先锋性、实验性的特征,代表作家有刘以鬯、西西、 也斯等。
另一类小说形态是通俗小说。香港的通俗小说,以梁羽生、 金庸的新武侠和亦舒的言情为主,旁及南宫搏、董千里、 高旅的历史小说,倪匡、张君默的科幻小说,梁凤仪的财 经小说。这些小说在不同维度上联系了传统文化和城市感 性,为现代小说增添了新文体。
香港诗歌
以70年代为界,香港诗歌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80年代香港文学进入过渡转折期,面临着回归后与母体的 重新整合。此外,商业和传媒的介入,也推动香港都市文 化的发展。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香港文学在交流融汇中获得大发展。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魔幻主义相互吸收、难 解难分,诗歌和小说、通俗与严肃互相渗透融合,本土性、 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结合,开创了香港文学的新局面。
前一阶段的写实诗人以力匡、何达为代表,他们继承了新诗关注社会 人生的写实传统;现代派诗人以马朗为核心,戴天等表现出对现代主 义诗歌艺术的钟爱和探索。
1970年后,香港诗坛在诗人群体的形成、艺术风格的发展,以及对香 港现实的切入和对现代主义的引进方面,表现出自觉和自主的特征。 羁魂、黄国彬、西西、也斯等在香港文化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 诗人成为诗坛的中坚,他们有着比较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对世界艺术思 潮的理解,在创作上表现出对香港现实的关注和艺术实验的前卫精神。 黄河浪、傅天虹、张诗剑、犁青、原甸等从内地或海外移居香港的诗 人,更多地以社会批判的眼光切入香港现实,抒写自己复杂的人生感 喟,表现出对新诗写实传统的继承。
第二节 香港代表作家
董桥 (1942—),原名董存爵,
出版《双城杂笔》、《藏书家 的心《从前》、《故 事》等散文集。
董桥属学者型作家,他的散文
谈名家轶事、琴棋书画,纵论 社会、生活、人生,在文化的 演示与追求中感悟生命和人生。 《一室皆春气矣》深感现在的 人情不是太浓就是太淡,话里 话外充满情趣和理趣。《中年 是下午茶》以下午茶来感悟人 生中年阶段的独特处境。他旁 征博引,将中西文学运用得出 神入化灵活自如,浓郁的书卷 气,儒雅的文化精神,英国绅 士式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董
香港散文
50、60年代老一批南迁作家如叶灵凤、曹聚仁、司马长风、吴其敏等 进入散文创作的高峰期,他们的散文承担文化传播和普及的功能。
70年代香港散文日趋多样化,有承继“五四”散文小品传统而来的学 者散文,有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探索散文,有70、 80年代从海峡两岸移居香港的南迁作家散文。
第四十九章港澳文学
第一节 香港文学思潮发展与文学概貌
香港文学的历程,既有与内地文学互相叠合、印证的阶段, 也有脱离内地文学的轨迹而呈现出独特形态的发展。
香港新文学的诞生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1928年由香 港青年张雅庐主编的《伴侣》半月刊的创刊和香港第一个 文学社团“岛上社”的成立,标志着香港新文学的真正兴 起。
90年代极具通俗性、商业性、实用性的框框杂文在香港一家独秀,这 些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散文,题材多样,迅速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特 征。
进入新世纪,香港散文因主体身份的多样化而日趋丰富,有较为严肃 的社会批判,如余非的《失落中的旅游文化》;有时兴的旅游随感, 如也斯的《从柏林到海德堡》;有沧桑的历史回溯,如张五常的《惊 回首,感慨话千年》;有文化随想,如西西的《怡红院的室内设计》; 有名人记传,如曾敏之的《傅雷与传统文化》……
金庸(1924—),原名查良镛,从
1955年发表第一部武侠作品《书剑 恩仇录》,到70年代共出版14部长 短不一的武侠小说。金庸小说最突 出的特点是蕴涵其间的氛围和意象, 五岳的山山水水,宋明的村镇酒肆, 这些传统的美学意蕴都在作品中表 现得酣畅淋漓。
刘以鬯(1918—),原名刘同绎。作品结 集为中短篇小说集《寺内》、《一九九 七》、《春雨》、《黑色里的白色白色里 的黑色》等,另有长篇小说《酒徒》、 《陶瓷》、《岛与半岛》、《对倒》、 《他有一把锋利的小刀》等。《酒徒》是 刘以鬯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意 识流小说” 。小说采用意识流、象征主义 的手法,通过梦境、内心独白、时空交错、 自由联想的方式展示了酒徒所象征的艺术 家的精神问题和生存困境。刘以鬯的小说 突破传统形式,在小说技巧和表现形式上 进行多种尝试和创新,如《寺内》、 《蛇》、《除夕》、《蜘蛛精》等用现代 人的感受和新的表现方法挖掘人性和心理。
进入30年代,随着刊物的蜂拥而出和结集诗的出版,香港
新文学从孕育走向拓展。抗战爆发,大批文人南下,香港
成为战时的文化中心。与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相类似的还有
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的作家再度南迁,又一次主导了香
港的文坛。
回目录
到50年代,香港文学开始独立发展,形成不同于内地文学 的独立品格。
70年代第三批南迁作家来到香港,他们和香港本土作家虽 然立场不同,但在吸收传统和现代多种营养的过程中都铸 造出自己的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