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PPT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我 来 组 词 下了许多情节简单、含义深刻的小故事。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精读课文
二、 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什么事?
一个楚国卖人矛__又_卖__盾________,先夸口说 __自_己__的__盾__很__结__实___,又夸口说__自__己__的__茅__锐__利___, 围观的人问用他自__己__的__茅__戳__自__己__的__盾__怎__么_样__?_____, 他__哑__口__无__言_______。
指导写字
1.请同学按照正确的姿势习字本上 描红、临写生字。 2.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4.严格按笔顺描写。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21世纪教育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识字解词

长矛矛盾
盾 牌

夸口

夸大
安静


后盾
买卖 卖菜
怎样 怎么
我来组词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识字解词
我会写
máo
dùn
kuá
mài
矛zěn 盾 夸 卖 怎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书写指导
má o

矛字是独体字 ,要写在田字 格的中间。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书写指导
dùn

盾字上面是撇不要写 成横,下面是一个目 不要写成日。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识字解词

语文演讲成语故事闻鸡起舞PPT课件

语文演讲成语故事闻鸡起舞PPT课件
影响
闻鸡起舞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成为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象征。同时,该成语 也在文学、演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成语故事详解
故事情节概述
闻鸡起舞的故事背景
发生在东晋时期,主人公是祖逖和刘琨。
故事情节发展
二人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日复一日,从 不间断。
故事结局
最终,祖逖和刘琨都成为了一代名将,为 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用于个人励志、鼓励他人或团队奋发向 上等场合。
常见错误用法及纠正
错误用法
将“闻鸡起舞”误解为“听到鸡叫就 起床”,忽略了其中的“舞剑”和 “报国”内涵。
纠正方法
正确理解成语含义,注意使用时的语 境和场合,避免望文生义。
实用例句展示
他每天闻鸡起舞,刻苦训 练,终于在比赛中获得了 好成绩。
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闻鸡 起舞的精神,为祖国的繁 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闻鸡起舞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闻鸡起舞的故事和精神也常被用来激励观众,传 递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绘画和雕塑中的闻鸡起舞
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创作闻鸡起舞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展现出这一成语所蕴含的勤奋、自律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05
互动环节与课堂练习
提问环节:检验学生理解程度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 们都要有闻鸡起舞的勇气 和毅力,不断前进。
拓展应用场景
闻鸡起舞的故事可以用于课堂教育,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国。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倡导闻鸡起舞的精神,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可以宣传闻鸡起舞的典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 精神。

(赛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共46张PPT)

(赛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共46张PPT)

2021/8/15
25
《滥竽充数》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 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 好的里面充数。
2021/8/15
26
《滥竽充数》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021/8/15
27
8、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2021/8/15
9
chuō

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
2021/8/15
10
máo 矛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dùn 盾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锐利 坚固 拿 卖
你能用上这些词,说一说这个
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1/8/15
11
《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 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 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 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 哑口无言。
2021/8/15
12
《自相矛盾》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 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夸口”:吹牛,说大话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
2021/8/15
17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
之曰(yuē):“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xiàn )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fú )能应也。
2021/8/15
18
《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ppt课件

《成语故事》ppt课件
总结词
传承历史文化、丰富语言表达、促进文化交 流
详细描述
成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 成语,人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 成语也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使用成语可 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此 外,成语还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助于不同
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03
成语故事的教育意义
诚信教育:以“一诺千金”为例
总结词
通过“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详细描述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遵守诺言、信守承诺的故事,强调 了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孩 子认识到诚实守信的品质是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基础,是成长 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亡羊补牢: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讲述了一个人失去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 故事,强调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
VS
详细描述
战国时期,楚庄王因沉迷酒色而荒废朝政 ,导致国家衰败。大臣孙叔敖用“亡羊补 牢,未为迟也”来劝诫楚庄王及时纠正错 误,重振国家。后来楚庄王听取了孙叔敖 的建议,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 一。这个成语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纠正 ,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发生。
画蛇添足: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讲述了一个本意画蛇比赛却因多余动作而失败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过头。
详细描述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家人举行画蛇比赛,谁先画好谁就赢。其中一人很快画好了 蛇,却因自认为无人能及而给蛇添上了脚。结果这个多余的动作导致他输掉了比 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02
精选成语解读
一鸣惊人: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2024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

2024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

眼界开阔的重要性
井底之蛙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提醒孩子们要拓宽视野。
坐井观天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鼓励孩子们要多接触外 面的世界。
见多识广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告诫孩子们要多读书、 多旅行、多交朋友。
05 成语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守株待兔在生活中的体现
01
依赖过去经验
02 成语故事选读
守株待兔
故事内容
讲述一个农夫因为偶然捡到一只 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就放弃耕 种,整天守在树根旁边等待更多 的兔子撞死,结果荒废了农田,
一无所获。
寓意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 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启示
要勤劳致富,不要贪图侥幸,要 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
拔苗助长
01
02
03
故事内容
讲述一个农夫为了让自己 的禾苗长得更快,就把它 们一棵棵往上拔高,结果 禾苗都枯死了。
寓意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启示
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 要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 和努力。
狐假虎威
故事内容
讲述一只狐狸假扮成老虎 的样子去吓唬其他动物, 结果真的老虎出现了,狐 狸被吓得落荒而逃。
缺乏开放思维
井底之蛙的认知局限还表现为缺乏开放思维和探索精神。这些人可能对新事物或新观点持怀疑态度,不愿接 受挑战或尝试新事物。
难以适应变化
由于视野狭窄和缺乏开放思维,井底之蛙在面对变化时可能难以适应。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或接受新的情况或 挑战,从而限制了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
06 成语故事的文化 内涵与传承
2024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
目录

《成语故事》PPT课件-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课件-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21教育网
21教育网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识字解词
我会读
làn yú shù guō sāi fèng lù
滥竽数郭腮
俸禄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2)老师指名认读(3)小老师领读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21教育网
21教育网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新知讲解
滥:与真实 不符,引申
为蒙混。
竽:簧管 乐器。
充数:凑 数。。
滥竽充 数
不会吹竽的人混 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 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 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 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书写指导
xuā
宣n
上下结构要注意上半
部分要稍微大一些,盖住 底下的一部分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21教育网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书写指导
yǎ n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 时左边的部分,不宜太 大,稍微小一点。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拓展阅读
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
鲁相嗜鱼
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他特别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PPT课件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PPT课件
年龄时,宋国有位农夫。 有一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在田里工作的时候
突然看见一只兔子,往大树的方向快跑
接着只见它倒在树干邻近,一动也不动。农夫走过去 一看,本来兔子跑太快。撞上大树,脖子折断死掉了。
于是农夫高兴的捡起死兔子。
回家饱餐一顿
从此以后,农夫再也不耕田。
整天守在大树旁,以为可以再捡到兔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根本等不到任何一只兔子。
邻居看到农夫每天守在树下
而一旁的农田都是野草
就去问他,知道原因后,每个人都忍不住大笑, 觉得他实在是笨的可以。
怎么可能又有兔子会不谨慎撞上大树呢。
比喻固执已见,不知变通,或者指企图不劳而 获,只想坐享其成的人

2024小学成语故事掩耳盗铃ppt课件

2024小学成语故事掩耳盗铃ppt课件

尊重客观规律
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违背常 理去做事,否则可能会事与愿
违。
积极解决问题
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积极寻 找解决办法,而不是选择逃避

提高自我认知
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断 提高自我认知,避免做出愚蠢
的决定。
02
掩耳盗铃情景再现
情景描述与角色设定
时间
古代,夜晚
地点
一个安静的村庄,有一户人家 的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大铜钟
耳盗铃”的故事内容。
互动讨论
03
在角色扮演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和
寓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06
总结回顾与课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掩耳盗铃的含义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 法子掩盖,结果只是自己骗自己。
成语出处及背景
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 背后的含义。
倾听他人意见
多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 世界里。
社会现象剖析及警示作用
警示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应该以身作则,不要掩 盖自己的错误或丑闻,以免误导
公众。
揭露社会问题
掩耳盗铃的行为往往掩盖了社会问 题的真相,需要媒体和公众共同揭 露。
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剖析掩耳盗铃的社会现象,可 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游戏规则
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组必须以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 成语的首字,如此循环往复。例如,“一马当先”后面可以接“先声夺人”。
游戏示范
老师可以先和一名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白游戏的具体玩法和规则。
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分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闻 鸡 起 舞
5
战国时期,齐威王继承王位已有三年了,可是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于髡想了个激励齐威王的办法。他说:“大王,臣听说齐国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
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知道淳于髡在暗喻自己,
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就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称职的大夫,就给予奖励;对一个破坏生产的河地大夫,
2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
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 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 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 ‘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 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 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 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6
盲 人 摸 象
返 回
1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 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 “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 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 方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3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 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 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 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 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凿壁借光
6
返 回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 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 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 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 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老虎 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 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 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 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 面跟着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 着,是自己,以为真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 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 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初赛
1 有春秋末期,晋国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一天,有个人到 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 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 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 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于是,他捂住自己的 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 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 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5
愚 公 移 山
6
滥 竽 充 数
返 回
决赛
1 春秋时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在叶地当县尹,自称“叶公”,别人都叫 他“叶公子高”。这位叶公爱龙成癖,他身上佩带的钩剑、凿刀等武器上都饰有 龙纹,家里的梁柱门窗上都雕着龙,墙上也画着龙。叶公爱好龙的名声传扬四方。 上界的天龙听说人间有这么一位叶公对它如此喜爱,决定到人间走一遭向叶
战国时代,秦国有个宰相名叫吕不韦,他聘请许多很有才 华的学者,给他们很高的待遇,并且在家中供养他们,最多 的时候曾多达三千多人。吕不韦请他们依自己的专长,编写 许多篇文章,同时更订定体裁和主旨,然后他将这些作品集 合成一部伟大的著作,名为《吕氏春秋》。这本书分为八览、 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总共有二十多万字,内容十分 丰富,包罗了天地万物、上下古今的许多事情。 吕不韦非常得意,曾经把《吕氏春秋》这本书挂在咸阳 城门口公开展览,并且对天下人士声称,如果有谁能修改其 中的任何一个字,他就赏给那个人千两黄金。他还把千两黄 金放在书旁边,表示他说话算话。但是,由于吕不韦是那时 的宰相,有很高的权力,因此没有人敢去更改。
2
3
刻舟求剑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 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 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 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 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 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 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 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 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 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 次军事行动。
1
2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 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 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 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 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 “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 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 “打草惊蛇”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对付別人的时候,因为一个无心的小动作, 却让对方觉察到而提防警觉。
扔进油锅处死。接着,他又严格整顿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魏国军队。
齐威王“一鸣惊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
6
该书写的是有位叫卢生的秀才进京赶考途径邯郸,在附近一个 村庄住店,遇见道人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就给一个枕头,卢 生枕着枕头入睡后,梦到自己娶了一位高贵美丽的妻子,并进京考 中了进士,当了宰相,儿子也成了名门贵族,真是子孙满堂,福禄 双全,一直活到80多岁才寿终正寝,可是一梦醒来,店主做的黄 米饭还没熟呢! 现在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虚幻梦想一场空。
3
4
呕心沥血
5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 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 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 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 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 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 鬓雪白趋埃尘。”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一眼就能分 2 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为了让更多的 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 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 名叫《相马经》。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 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 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 “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 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公致谢。天龙把头伸进窗口,而尾巴一直伸到堂屋。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
魂飞魄散,夺门而逃。其实,叶公并不真的爱好龙,他爱的不过是似龙非龙的东 西而已。
2
3
煮 豆 燃 萁
4
杯 弓 蛇 影
5
千载难逢
返 回
1
任 人 唯 贤
2
不遗余力
3
老 当 益 壮
4
沉 鱼 落 雁
5
走 马 观 花
返 回
谢谢
返 回
1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 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 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 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 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 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3
4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 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 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 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 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 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 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 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