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古诗一首(悯农-锄禾)》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导语】本课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时都是五言绝句。

诗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告知人们应当知道食粮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爱惜食粮。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课文】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诵古诗体会食粮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知道;”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当怎样朗诵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苦劳动的情形,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知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诵。

(4)小结:这两行告知我们食粮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5.这首《锄禾》告知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锄禾日当午全诗原文赏析

锄禾日当午全诗原文赏析

锄禾日当午全诗原文赏析锄禾日当午全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悯农》之二锄禾日当午译文:中午太阳正在头顶上,这么炎热的天气,农夫仍然拿着锄头在田里工作。

流出的汗,滴滴落在稻田的泥土里。

有谁知道我们碗中的白米饭,每一粒都是农夫**苦苦工作所得来的!锄禾日当午赏析这首诗的内涵意义,也是超出了“悯农”题意的。

如果说,前一首诗的主旨可以归结为对历史、社会提出强烈的叩问:1.剥削者无厌的贪欲是怎样养成的?2.劳动者的悲苦是怎样造成的?3.怎样才能杜绝、排除这野蛮现象的发生?那么,与之相配合照应的第二首,便作了相应的设想和解答。

先看上一联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里,首先把劳动生产者的艰*,生动具体、真切感人地展现出来。

作了这一有力的铺垫之后,紧接着以劝导的语气:“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恳切地教示人们:当你享受着、消费着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时候,定要意识到一切成果和产品都是来之不易,是他人*勤劳作所产生的。

诗作这样描写表现,实际上又是启示人们,应该认真严肃地对待人生必然要面对且人人无法避开的重大问题:怎样地进行“索取”?怎样地作出“奉献”?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世上的人总是要求着“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为了保*这些,任谁都要向社会索取足够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资料。

可是,多种多样的生活资料,不是靠一己或一家之力能够创造生产出来的,必须靠他人的提供,靠社会、靠群体的奉献。

古语有云:“一人之所需百工斯为备。

”因此,一切正常的人,处事公正的人,明智的人,善良的人,必然是能竭尽一己之力,多多为社会集体作出“奉献”,做到“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同时,也适当地、合理地“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关于人生在世应当如何处理好“索取”和“奉献”,爱因斯坦就有过精当的名言。

他说:“是社会供养人以粮食、衣服、住宅,劳动工具、语言、思维形式和大部分思想内容。

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20首

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20首

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20首1.《别董大》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悯农》(其一)李绅(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悯农》(其二)李绅(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江上渔者》范仲淹(北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江南》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6.《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弯庐,笼盖四野。

天苍巷,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7.《咏鹅》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9.《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鹿柴》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早发白帝城》李白(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5.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7.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8.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一年级语文悯农(其二)

一年级语文悯农(其二)

一年级语文悯农(其二)
《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悯农(其二)作者: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过“锄禾日当午”和“汗滴禾下土”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正午时分辛勤耕作的场景,汗水滴入泥土中。

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餐桌上美味的食物,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

这首诗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劳动。

古诗《锄禾》还是《悯农》

古诗《锄禾》还是《悯农》

古诗《锄禾》还是《悯农》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叫《悯农》。

作者为唐代诗人李绅。

《悯农》共有两首,“锄禾日当午”为其中之一。

《悯农》一诗字词较为简单,诗意较为容易理解,因此近代以来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悯农二首
李绅〔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

《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

《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1、《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

实践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锄禾日当午的全诗

锄禾日当午的全诗

锄禾日当午的全诗锄禾日当午的全诗《悯农二首》是唐代作者李绅的组诗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锄禾日当午的全诗,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成:一作“秋收”。

⑷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餐:一作“飧”。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农民伯伯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经典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伯伯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作者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伯伯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作者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伯伯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伯伯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古诗《悯农》及解释

古诗《悯农》及解释

古诗《悯农》及解释《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悯农》及解释,希望有所帮助!古诗《悯农》及解释篇1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1、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作者简介: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设计理念
悯农—锄禾
李绅:字公垂(772—846), 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代诗歌 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 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 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 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把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宝宝”找出来。
pán

jiē
mǐn
盘 粒 皆 悯
chú dī shuí cān
锄 滴 谁 餐


xīn

禾 午 辛 苦
(禾苗) (中午) (辛劳) (刻苦)
禾日午土 中滴餐粒苦
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Nhomakorabea盘 中 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