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名人家风的故事

合集下载

作文 家风 名人事例

作文 家风 名人事例

作文家风名人事例
家风。

哎,说起家风,咱家那可是有传统的。

记得小时候,爷爷总跟
我说,“做人得诚实,待人得真诚。

”这话我到现在都记着呢,感
觉就像是刻在骨头里一样。

每次我犹豫要不要说实话时,都会想起
爷爷的话,然后一咬牙,就说了。

名人事例。

你们知道吗?林则徐可是咱中国的骄傲啊!他家里教育得好,
从小就明白啥是正义,啥是责任。

那时候他禁烟,多少人反对啊,
但他就是不怕,为了咱国家,他啥都敢做。

这种精神,真的值得咱
们学习。

再来说说马云吧。

他虽然没生在啥富裕家庭,但他爸妈特别重
视教育。

小时候,马云成绩不好,他爸妈就鼓励他,“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行。

”后来,马云真的成功了,创立了阿里巴巴,成了咱
们中国人的骄傲。

这就是家风的力量啊!
还有啊,你们听过雷锋没?他虽然不在了,但他的事迹一直传颂着。

他家虽然穷,但爸妈从小就教育他要乐于助人,要为社会做贡献。

所以啊,雷锋就成了咱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我们。

总之啊,家风这东西真的很重要。

它就像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不管是历史上的名人,还是咱们身边的人,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家风的熏陶。

所以啊,咱们也得珍视家风,传承家风,让它一直陪伴我们成长。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通用11篇)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通用11篇)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通用11篇)演讲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通用11篇)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1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2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

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

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家风的名人故事

家风的名人故事

家风的名人故事家风,是指一家人代代相传的家庭风范和家族传统。

一个家族的家风,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名人的故事来展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家风优秀的名人故事。

第一位名人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家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家风的典范。

孔子在家庭中,受到了父亲的慈爱和严厉的教导,他的家风以“孝”为核心,他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教育子女,以身作则,深受后人的尊敬和崇敬。

第二位名人是林则徐。

林则徐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官员,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

林则徐的家风以“忠”为核心。

他在家庭中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后代,也影响了整个社会。

第三位名人是林语堂。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文化名人。

林语堂的家风以“诚”为核心。

他在家庭中讲诚信,做人要诚实守信,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子女,也影响了他的后代。

第四位名人是李光耀。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加坡第一任总理。

李光耀的家风以“勤”为核心。

他在家庭中勤奋工作,勤俭节约,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子女,也影响了整个新加坡社会。

第五位名人是贝聿铭。

贝聿铭是著名的建筑师,他设计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建筑。

贝聿铭的家风以“和”为核心。

他在家庭中讲和睦相处,家庭和睦,和谐相处,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子女,也影响了整个建筑界。

以上这些名人的故事,展现了不同家庭的不同家风。

这些家风优秀的名人,他们的家风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子女,也影响了整个社会。

我们可以从这些名人的家风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家庭美德,让我们在家庭中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家风,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庭。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50字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50字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集锦
本文汇集了多位名人的家风家训小故事,旨在传递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多位名人都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这些家训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个人成长,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以下是一些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1. 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
孟子的母亲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三次搬家,终于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2. 岳飞的“精忠报国”
岳飞的家训是“精忠报国”,他教育子孙要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岳飞本人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抗击金兵,保卫国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

3. 曾国藩的“勤俭持家”
曾国藩的家训是“勤俭持家”,他教育子孙要勤奋劳动,珍惜粮食和物资,不要过度消费。

曾国藩认为,勤俭持家不仅能够使家庭富裕,更能培养人的品德和毅力。

4. 杨慎的“读书积德”
杨慎的家训是“读书积德”,他教育子孙要多读书,积累知识,
培养良好的品德。

杨慎认为,读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够提高人的修养和素质。

家风的名人故事

家风的名人故事

家风的名人故事家风是指家庭成员代代相传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一个家庭的家风往往能够影响到后代子孙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风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家庭以其良好的家风而闻名于世,他们的家风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后代,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家风良好的名人家庭的故事。

第一组名人是中国古代的孔子家族。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家风以“忠、孝、仁、义”为核心,世代传承。

在孔子的家族中,世世代代都以孝道为家风的核心,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孔子的父亲孔鲤曾经因为坚守正义而被囚禁,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权贵所屈服。

这种家风影响了孔子,也影响了后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组名人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家族。

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政治家族,他们以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而闻名。

肯尼迪家族的家风以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他们在政治舞台上不仅争取自己的利益,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肯尼迪总统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这种家风影响了整个美国社会,激励着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组名人是印度的甘地家族。

甘地家族以非暴力和和平抵抗而闻名于世。

甘地家族的家风以宽容、包容和理性为核心,他们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争取印度的独立,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榜样。

甘地曾经说过,“我们要成为自己想要看到的改变。

”这种家风影响了整个印度社会,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人们追求和平、理性和宽容。

以上这些名人家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家庭的家风对于后代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下一代,也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良好的家风,传承和发扬正能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从名人家族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优秀家风的故事

优秀家风的故事

优秀家风的故事1、孟母三迁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曾国藩家训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

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

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

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地言传身教。

3、祖昌教孙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

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

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

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道“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

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

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

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

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

这则家风故事说明,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施教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循循善诱,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出来,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4、曾子杀猪《曾子杀猪》是出自书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上的一个关于历史经典家风故事,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

《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

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不真诚待人的人。

良好家风,成就个人成长的名人例子

良好家风,成就个人成长的名人例子

良好家风,成就个人成长的名人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家风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个人,还能成就他们在社会中的成功和成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因良好家风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例子,希望能够启发更多人树立良好的家风。

第一位名人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的父母都是非裔美国人,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但是在家庭中却有着良好的家风。

他的父母非常注重教育,他们教导奥巴马要坚持勤奋学习,追求卓越。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奥巴马养成了自信、坚强和乐观的性格,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

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个人的努力,更是源自家庭对他的积极引导和教育。

第二位名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于贫苦家庭,但是在家庭中却得到了父母的悉心呵护和教导。

她的父亲对她说:“人的一生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教导让屠呦呦懂得了坚持奋斗、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在后来的科研工作中,她在中药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屠呦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对她的培养和教育,正是良好的家风让她在困难的环境下坚定地走向了科研之路。

第三位名人是美国著名企业家杰夫·贝索斯。

作为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贝索斯在商界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他的成功也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贝索斯的父母非常看重教育,他们给予孩子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贝索斯养成了坚韧、果断和创新的品质,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企业家。

他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财富上,更重要的是他在商界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

以上这些名人例子表明,良好的家风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至关重要,他们的教导和引导能够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有力。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许多名人都以自己的行动和故事,践行和传承了这一主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
1、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她为了培养孟子的品德和行为,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和家训。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源于孟子的家庭背景,她通过不断搬家来为孟子寻找更好的成长环境。

2、包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他以清廉、公正、刚直著称。

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的家训中有一句名言:“清白做人,公正做事”,这句话一直被包氏家族传承至今。

3、钱学森: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认为,家庭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他的父亲钱均夫曾说过:“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能够拥有优秀的才华,还能够拥有优秀的品德。

”这句话对钱学森的影响非常大,也成为了他家庭教育的重要准则。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父亲邓叔群曾说过:“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句话成为了邓稼先一生的座右铭,也成为了邓氏家族的家训。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的传承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名人的优秀品质和家风家
训,为自己和家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素材:名人家风的故事
篇一:钱基博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
关,于是挨了打。

1929
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
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

篇二:丰子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
“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
《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
“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曾国藩的家训,分散写在他的大量的家书中,在家族教化中作用不凡。

次子曾纪泽,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官至户部左侍郎。

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巳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

在出使任内,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

又将使馆馆址由租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务使使馆规模不失大国风度,亦不流于奢靡。

驻外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敬重。

季女曾纪芬福寿全归,可以说完全得力于她父亲传给她的一套治家修身办法。

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
孙为可羞。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
玷家声。

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曾纪芬自奉俭约,即使后来年纪大了,每届大寿,子女想送些珍贵的礼物来,都一定会被她阻止。

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

即使对已经成年的子女,仍随时耳提面命,管束查察从不疏忽。

她说:“教导儿女要
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甚。

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实提携,使子女力争上进,才能使子女他日成为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

”她的第四子聂其杰重视聂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出版成书推广,还以“联络家庭之情感,切磋其道义”为宗旨,创办《家声》等家庭刊物,成为中外仅见的文化现象。

篇四:郑板桥
郑板桥,山东潍县( 即今山东潍坊市) 当知县,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生,政绩甚佳,百姓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后来,这一地方碰上了灾荒年,他请求赈济灾民,却因此而获罪,便辞官回到家中,以卖书画为生。

郑板桥出身贫寒,所以能理解贫苦人的艰辛,从来不以富贵贫贱论人。

当他还是个秀才的时候,偶而翻检家中的旧书箱,见到家中佣人的前辈所签的卖身契据等,就马上拿去烧掉。

他决不还给佣人本人,或者自己仔细看看契据的
下;
佣人立契据之事,讲给堂弟听;
他给郑墨的信中有这样的话:“
”郑
说:“
……徐宗于、陆自义辈,是旧时同学,
)。

……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大数既得;
其余邻里乡”郑板桥谆谆嘱咐堂弟将自己的俸钱分送净尽,用以救济亲朋
“靠田园长子孙气象”,一点也
;假如不能偿还,也要宽容他。

总之,郑板桥总是无论大小事,都耐心开导其弟。

板桥五十二岁时才得一子,因此对孩子十分钟爱,但不是一味溺爱,而是教之以正道。

他在潍县任官时,便写信给堂弟,要郑墨在家好好教育其子,让他懂得为善之道,养成忠厚而有同情心的性格,避免形成刻薄急躁等坏习气。

他特别关心为儿子延师教育的事,并要求刚刚六岁的儿子礼敬师长,关心同学。

他还特别嘱咐郑墨:“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

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

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

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

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
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

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怎可找老师的缺点) ? ”
为了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儿子,郑燮特意抄了四首顺口好读的古代诗歌,让堂弟郑墨,教其儿子边读边唱,从中受到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