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_大气环流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篇一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2.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篇二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整理归纳

(⼀)热⼒环流:由于地⾯冷热不均⽽形成的空⽓环流,是⼤⽓运动的⼀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间冷热不均是⼤⽓运动的根本原因,⽔平⽓压差是⼤⽓⽔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的⽔平运动—--风
⾼空风:在⽔平⽓压梯度⼒和地转偏向⼒作⽤下,风向与等压线平⾏风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风:受摩擦⼒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

⽔平⽓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平运动的原动⼒地转偏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与风向⽅向相反,既减⼩风速,⼜改变风向(摩擦⼒越⼤,风向与等压线夹⾓越⼤) 风⼒(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风(⼒)速越⼤
(三)全球⽓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压带成因(热⼒或动⼒原因)。

(四)⽓压和风带的移动:⽓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性质的差异,破坏了⽓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前后,北半球副热带⾼⽓压带被⼤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洋上保留(夏威夷⾼压);1⽉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上的冷⾼压(亚洲⾼压)所切断,仅在⼤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高一地理必修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 课件

高一地理必修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 课件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思考:请比较a b c d四处气压值的大小。 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的大气水平运动,叫风。
探究1:理想状态下地球两极与赤道之间的
热力环流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探究2: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大气环流
冬 季
探究2: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大气环流
夏 季
探究3:海陆风的形成
2.3 大 气 环 境
二.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 大气的水平运动
实验探究
观察: 实验中上下两层纸片飘动方向。
思考: 为什么纸片会这样飘动?
动手:请画出实验中气流运行图。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高空 低气压 d 热力环流 高气压 c 地面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百帕) 1002 风向 1004 1006 1008 1010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北半球)
地转偏向 力
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速度越
大,受到的地转偏向力越大
(2)近地面空气的受力和运动状况与高空一样吗? 低 压 高 压
高空
高 压 近地面
低 压

高空 低 压 高 压
高 压
低 压
地面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平 水
b.大小:与气 压梯度相关
c. 作用:是使 空气分子运 动的原动力
a. 方向:垂直于 等压线,并由高 压指向低压
思考:(1)空气分子会沿直线从高压到达低压吗? 高空 低 压 高 压
高 压
低 压
地面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D
G G
90°N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G
D
赤道低气压带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30°S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90°S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 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 赤道上 ---单圈环流
D G 90N
极地高压带
60N
30N
G
D
赤道低压带
0
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
单圈环流
想一想: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存在?
(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上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热力环流原理下:
北极
赤道
赤道
间 存 在 的 热 力 环 流
南极
在 理 想 状 态 下 , 地 球 赤 道 和 两 极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 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 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 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球上大气和海洋中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过程。

它主要由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进行传递。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两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部分的特点和影响。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纬度变化的影响。

根据纬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可以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四个主要环流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太阳直射造成的地面加热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在这一带,空气上升形成大量云层和降水,导致气温高、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由于在赤道附近升起的空气向两侧南北流动,到达副热带高压带时因为冷却而下沉,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高、降水较少,形成了沙漠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在这一带,南北方向的气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西风带。

在这一带,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了温带气候。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由于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极低,降水很少,形成了寒带气候。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海水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世界上的大洋和海流的影响。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表层水流和深层水流。

表层水流受到风力、地转偏向力和海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近岸海流受到海岸线形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在海岸线附近形成了逆时针的暖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以及顺时针的冷流(如柯蒂海流)。

大洋中部则主要有东北贯穿流和南北赤道流。

深层水流由于海洋密度的差异以及风力和地球自转的作用而形成。

深层水流以大洋深层循环和热带深层循环等形式存在。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它通过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极地地区,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差距,使不同地区的气温得以平衡。

热力环流还影响了降水分布,调整了季风的形成和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

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应该知道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3.能够运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2.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吗?(二)课堂讲解1.讲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大规模的运动。

根据其形成的纬度范围,可以分为三圈环流: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和高纬度环流。

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如影响气温、降水等。

2.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1)低纬度环流: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低气压带两侧,大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形成低纬度环流。

(2)中纬度环流: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中纬度环流。

其中,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形成的,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的上升气流形成的。

(3)高纬度环流:在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高纬度环流。

其中,极地高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的下沉气流形成的。

3.讲解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影响气温:例如,赤道地区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由于受极地高压带的影响,气温较低。

(2)大气环流影响降水:例如,中纬度地区受中纬度环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降水较少。

(三)案例分析1.分析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赤道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如此炎热潮湿?2.分析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纬度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多变?3.分析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寒冷干燥?(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 素 基本因素 直接因素 海陆差异 形成气候 的因素 全球 影 响 气 温 和 降 水 局地
洋流影响
地形影响 释放废热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性质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宏观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的影响)
气 温
微观因素
(下垫面不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势高低差异 向阳坡和背阳坡差异 水域面积大小 植被覆盖率高低
①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
(3)①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
0911海淀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最大—亚欧大陆和 太平洋之间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气环流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 差异显著,(1分) 形成季风环流; 夏季风来自 太平洋,带 (1分)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 来丰沛降水 丰沛降水。(1分)
60° 1月 7月 30° 0°
G
D
D
G
南亚 冬季:东北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
海陆 热力 性质 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洲的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东亚季 风风向
南亚季 风风向 东北季风
形成原因
一月 亚洲高压 七月
亚洲低压
阿留申低压 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实际控制地区:
西岸
气压带、风带控制
东岸
季风环流
极地高压带和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西风带
副高和西风 交替控制
大陆腹地 被大陆气 团控制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副高或信风
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带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压带和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高和西风交替 控制 地中海气候
极地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季风环流 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 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
副高或信风
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请根据两地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分析两地的降水 特点。
西风 副高
(11年海淀期中)读图7“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 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7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 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21.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7M位置时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欧洲西海岸温和少雨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非洲热带草原进入干季
寒暖流影响 水域面积大小 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异 植被覆盖率高低
降 水
宏观因素——大气环流 微观因素
相关课标:
课标的具体要求
结合分布示意图说 出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移动规律;
在理解气压带、风 带性质的基础上,说 出其对气候的影响。
会考内容标准
(1)说明北半球冬、 夏季高、低气压中心 的分布。(Ⅱ)
(2)说明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Ⅱ)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返回
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气 压 带 风 带 交 替 控 制 地中 海气 候 热带 草原 气候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 西风带(冬) 30°至 40°之间 副高(夏) 夏季炎热少雨 大陆西岸
赤道低压(湿) 全年高温
信风带(干) 干湿季节分 明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0 极锋 8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9 3 2 1 7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
赤 道 低 压 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 节变化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 北半球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移动范围: 5---10个纬度 移动结果: 影响某些气候的 形成
南北纬 10°至 20 °之 间大陆西 岸
图解大气环流
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 低压
夏威 夷高 压
30°N
图解大气环流 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60°N 亚洲 高压 阿留 申低 压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的典型分布区
世界最显著的季风环流区
亚 洲


东亚 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