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围堤湖五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简介

合集下载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游览路线:汉寿西洞庭湖简介------青纱帐------绿岛仙草-----黑杨林------杨幺水寨------杨幺点将台--------洞庭烟云---------鸳鸯绿岛-------码头汉寿、西洞庭湖简介:汉寿历史源远流长,建县1800年来,县名屡改,区域也有伸缩。

春秋战国属荆楚之地,秦代属黔中郡,西汉为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改名为汉寿县。

“汉”指汉王朝,“寿”是指长久之意。

汉寿地理位置优越,处洞庭湖南岸,东近省会长沙,西靠常德市区。

古为“西楚唇齿、云贵门户”。

如今,来汉寿交通也十分方便,319国道和1851省道及长张高速横贯县境,县境内有“太子庙”和“军山铺”两个高速出入口;石长铁路连接枝柳与京广两线在境内设站;水道接沅澧两水入洞庭湖通江达海;离县城60公里的常德机场能为八方宾客提供便捷的空中服务。

汉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

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

总人口78万。

汉寿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鱼米之乡。

有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甲鱼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珍珠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合云梦、三湘、青草、七泽,湖面辽阔,跨湖南湖北二省,自唐称八百里洞庭。

湖域面积有4350平方公里。

洞庭湖因水而闻名天下。

它接纳湖南省湘、资、沅、澧和长江流域松滋、太平、藕池之水。

是吞吐长江洪峰的湖泊,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

洞庭之名起始于春秋战国,因湖泊中有洞庭山而得名。

又因其名应用最盛而沿用至今。

洞庭之名取之为神仙居住的洞府之意。

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由于自然变迁,现在的洞庭湖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位于汉寿县境内东部的西洞庭湖。

主要特点是“水涨为湖,水落为洲”。

这里物产丰富,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处处是景,景景成诗,是游山玩水、开展生态旅游的最好去处。

远古时期,屈原、李白、杜甫、刘禹锡等都曾在此游历,留下了许多歌咏西洞庭湖的不朽诗篇。

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项目简介

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项目简介

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项目简介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项目简介为了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种植品质,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示范园区,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的蔬菜产品。

该示范园项目选址在适宜的农业区域,拥有面积广阔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

园区内设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配备先进的灌溉系统、气候控制设备和植物生长助剂等设施。

同时,项目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无人机监测技术等,全程监测和管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确保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该示范园项目积极引入科学种植技术和经验,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和培训。

园区设有专业的培训中心,邀请农业专家和教授进行授课,帮助农民了解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此外,示范园项目也与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确保蔬菜产品的有效销售。

项目组织农民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和农村电商平台等活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还与餐饮企业和超市建立联系,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的大棚蔬菜,推动消费升级和健康生活方式。

总体而言,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项目是一个以大棚蔬菜种植为核心的农业示范园区。

项目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的建立,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这将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项目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将从技术创新、品种选择、农业生态、科学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项目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创新。

项目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如光照调控、温度控制、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等,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大大提升了蔬菜的生长速度和品质稳定性,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湖南汉寿旅游景点

湖南汉寿旅游景点

湖南汉寿旅游景点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北部,隶属于常德市。

这里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清水湖:清水湖位于汉寿县株木山境内,是湖南省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湖水清澈,山峦秀丽,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度假的地方。

2. 西洞庭湖湿地公园:西洞庭湖湿地公园位于汉寿县北部,占地面积广阔。

公园内有着丰富的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是一处非常适合生态保护和休闲度假的地方。

3. 福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汉寿县东南部,是一个以常绿阔叶林、珍稀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一处非常适合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的地方。

4. 汉寿古城:汉寿古城位于汉寿县治所,始建于秦朝,是中国南方著名的明清时期古城之一。

古城保存完好,是一座非常适合游览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地方。

除此之外,汉寿县还有其他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武陵源风景区、桃花源风景区等。

洞庭湿地 蔬菜强县

洞庭湿地 蔬菜强县

2019年第10期汉寿县地处洞庭湖西滨,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2018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8万公顷,总产量120多万吨,年产值16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汉寿县继粮食之后的第二大产业,实现了由蔬菜大县向蔬菜强县的跨越。

优化布局实施园区提升战略1.推进“一圈二园三带”建设“一圈”是指环西洞庭湖水生蔬菜产业圈,大力发展玉臂藕等水生蔬菜面积3000公顷。

“二园”是指汉寿蔬菜产业园和围堤湖核心示范园。

将汉寿蔬菜产业园打造成为湖南省现代蔬菜科普教育基地和智慧蔬菜基地。

打造围堤湖核心示范园,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

“三带”是指合理布局3条蔬菜产业带,即以平湖区乡镇为核心,发展蜜本南瓜、辣椒、榨菜、芥菜等加工型蔬菜产业带;以丘陵山区乡镇为核心,发展具有丘岗特色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带;以蔬菜主产区乡镇为核心,发展“春提早、秋延后”等外销型蔬菜产业带。

2.实施“园区提升”战略大力支持和鼓励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做精做优。

一是技术提升。

对农业农村部标准园、省特色产业园、市标准化示范园区,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以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为抓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做到精准高效施肥、用药。

二是设施提升。

鼓励重点园区企业、合作社发展大棚、喷滴灌设施、检测室、冷链系统等,形成了集现代化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于一体的精细、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三是品质提升。

严格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将蔬菜生产全程纳入标准化体系,实行“五统一分”(统一种苗供应、农资采购、技术指导、品牌包装、集中销售,分户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健全县、乡、市场、基地四级检测体系,实现日常检测与例行监测的无缝对接,保证蔬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搭建平台促进产销两旺三融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搭建3个平台,实现蔬菜生产与销售的良性发展。

一是销售平台。

建设湘西北果蔬批发市场,配套建设环洞庭湖区域检验检测中心。

二是展示平台。

南泥湾开荒的简介资料

南泥湾开荒的简介资料

南泥湾开荒的简介资料1. 引言南泥湾是位于中国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境内的一片辽阔的湿地,是一个以开荒为主题的农业开发示范区。

南泥湾开荒项目于2010年启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南泥湾开荒的背景、目标、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2. 背景南泥湾地区原为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们的过度砍伐和开垦,导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和保护这片宝贵的湿地资源,汉寿县政府于2010年决定开展南泥湾开荒项目,希望通过农业开发的方式将这片破坏的土地变为宜居、宜农的土地。

3. 目标南泥湾开荒项目的目标是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扩大农田面积:通过开垦和改造湿地,将原本不可利用的土地变为农田,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

•提高农民收入:引进适合南泥湾地区的农作物和养殖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在开垦土地的同时,同步进行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多样性。

4. 成果自南泥湾开荒项目启动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4.1 农田面积扩大通过对湿地的开垦和改造,南泥湾地区的农田面积得到了显著扩大。

大面积的农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耕种土地,增加了他们的种植收益。

4.2 农业产量提高南泥湾引进了一系列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和养殖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

例如,通过引进高产的水稻品种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南泥湾地区的水稻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4.3 农民收入增加随着农业产量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增加。

农民通过种植优质农作物和养殖高效家禽家畜,实现了增收致富的目标。

4.4 生态环境改善南泥湾开荒项目不仅仅关注农业发展,同时也注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有效的湿地保护措施,原本破坏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恢复。

“政策+科技+质量”助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常德市蔬菜产业发展纪实

“政策+科技+质量”助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常德市蔬菜产业发展纪实

“政策+科技+质量”助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常德市蔬菜产业发展纪实余秋玉; 田军; 胡元清; 詹远华; 朱晓娟【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9(000)023【总页数】3页(P1-3)【作者】余秋玉; 田军; 胡元清; 詹远华; 朱晓娟【作者单位】长江蔬菜杂志社; 常德市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常德市农业农村局【正文语种】中文“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常德市,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常德市农业基础雄厚,蔬菜产业作为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产业,调优产业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1.4万hm2,蔬菜总产量322.2万t,蔬菜总产值达83.49亿元。

自2010年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以来,常德市蔬菜产业生产基地趋向规模化、设施建设趋向标准化、生产品种趋向专业化、生产手段趋向科技化、产品流通趋向多元化,蔬菜产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常德市利用农业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因地制宜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切实保障“菜篮子”质量安全,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弘富源供港蔬菜示范基地政策引领,推进蔬菜生产流通“双百亿”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菜篮子”工程建设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湖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落实“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进一步为常德市“菜篮子”生产经营主体搭建良好的外销平台,常德市农业农村局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建设为契机,拟打造一批优质“菜篮子”生产基地,汉寿县汉美蔬菜食品有限科技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合作社)率先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积极拓展常德市农产品外销市场。

弘富源基地常德市地貌大体构成情况为“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寿玉臂藕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寿玉臂藕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寿玉臂藕汉寿玉臂藕,汉寿县独具地方特色的水生蔬菜之一,因其白如玉、状如臂、汁如蜜,脆嫩爽口,雅香清甜被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

汉寿玉臂藕节间肥大,中间有9个管状小孔,品质独特、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

2012年,“汉寿玉臂藕”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汉寿县水生蔬菜资源极其丰富,尤以莲藕栽培历史悠久。

目前,玉臂藕常年种植面积2666.7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县境内沅水流域两岸的乡镇。

全县从事玉臂藕种植农户5380余户(约2万人),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14个,年产鲜藕约6.2万吨,年产值达3亿元。

产品销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国内市场,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美国等地。

随着玉臂藕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一批以汉寿玉臂藕等水生蔬菜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应运而生,开发了水煮藕、保鲜藕、麻辣藕、盐渍藕片、盐渍藕荪等多个系列产品。

荣祺食品有限公司为汉寿县知名的果蔬罐头制品加工企业,2018年生产汉寿玉臂藕等蔬菜制品5000吨,出口韩国、日本等地3500吨,销售额7200万元。

1.优化产业布局遵循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开发、规模经营的基本思路,因地制宜,推进产业集中区建设。

实现土地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以太白湖、西脑湖、湘莲湖、大南湖为重点,逐步形成极具水乡特色的汉寿玉臂藕产业圈。

2.加快科技推广以华诚和惠湖莲藕专业合作社为中心,建立了汉寿玉臂藕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组织技术人员先后制定了《汉寿玉臂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藕(莲)-鳖(龟)-鱼生态种养技术规范》等技术资料,并分发到玉臂藕产区农户手中;组织技术人员到产区进行巡回培训,大力推广玉臂藕高产栽培技术。

建立了全县玉臂藕技术推广网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技术团队,每个主产乡镇配备了1名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通过汉寿县蔬菜产业协会组建民间技术团队,各莲藕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多人。

物华天宝,各领风骚——实访湖南省永州市特色蔬菜产业园

物华天宝,各领风骚——实访湖南省永州市特色蔬菜产业园
问题 . 可谓 一举 两得 。 ” 何谧 副 主任告 诉记 者 。
道 县雅 称 “ 莲城 ” . 因孕育 了宋 代理 学 鼻祖 周 敦
颐 和拥有世 界上最早 的人工栽 培水稻 标本 .被誉 为
“ 理学 圣地” 与“ 天下谷源 ” 不仅 如 发展迅猛 。 据道县 蔬菜局 最新数 据统计 。
道县 1 3 . 3 4 h m 2 以上 的蔬菜基 地就有 1 6 家 连绵 的 山峰 . 巍 峨挺拔地 耸立 在新 田县 这 片肥 2 0 1 5年 9 月 1 5日. 在永州 市农 委李满林科 长与
沃 的土地 上 . 山问清冽 的河流 汇入 田间 。 似乎 注定 了
这块土地 与众不 同的使命 。新 田县东 升农场 就坐 落 于著名 的秀峰 山山脚下 .金 陵水 库 的水哗 啦啦地 流
称“ 正禾农 场 ” ) . 探访 道县蔬 菜栽培 特点 。虽然成 立
才 短短两年 时间 . 但 是正禾农 场 已被评 为“ 省级农 业
产业 化龙头企业 ” 白露 已过 . 秋 分将至 . 蔬 菜基 地里有 的水稻 还没
气和水 资源质量均优 于 国家一级标 准 ”
据悉 . 全国 7 2 %的国土都属贫 硒或缺硒 土壤 . 而
市场需求选 购品种进行种植 。红茄生长周 期长 . 种植 方法简单 ” 不远处便是蔬菜加工厂 , 一名被聘用 的当
然富硒农 产 品之乡 .也 是湖南 省公 开认定 的唯 一无
污染 富硒县
在问到硒 产品 的商业价值 时 .东 升农 场负 责人 告诉 记者 : “ 硒 的作用很 多 , 如 防止 白内 障 、 增强 免疫
力、 防治 肝病 、 保 护肝 脏 、 解毒、 排毒等 , 所 以富硒 产 品价格理所 当然要偏 高一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寿县围堤湖五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简介
围堤湖蔬菜基地位于洞庭湖西汊,是平垸行洪区,面积5.1万多亩,土质肥沃,农民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年产蔬菜40多万吨,产品销往27个省、市、区,还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基地内无工厂,无学校,无医院,无固定居民区,良好的产地生态环境驰名海内外。

近年来,围堤湖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共有2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4800多户,占产区总农户的91.5%;合作社组织围绕“操作有规程,过程有记录,市场有监管,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目标,按照“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搭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对外宣传,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申领了9个出境蔬菜基地注册登记证;注册了“目平湖”、“龙阳华诚”、“围堤湖”、“文利蔬菜”4个商标,64个蔬菜产品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有4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蔬菜保鲜库,库容量2000多吨。

为了打造围堤湖绿色蔬菜园,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政府的要求,今年着重从三个方面强化了推进力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大投入。

县本级投入400多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硬化了2条公路4公里,铺整了机耕道8条13公里,硬化沟渠5条12公里,疏通沟港23条,动土20多万方,平整土地4100多亩,3000多亩菜地铺设了灌溉管道,新建育苗大棚25个,新建基地农残检测室3个;二是产地环境大整治。

安装频振杀虫灯60盏,修建田园垃圾回收池60个,清整28条15公里沟渠的杂草,取缔基地违规农资供应点1家;三是宣传培训大造势。

县里层层召开动员会,发动部署建设事宜,举办培训班3次,培训镇村农业干部50多人,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21场次,培训菜农5300多人次,发放栽培规范和生产档案5000多套,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菜农的生产标准化意识,现代农业氛围普遍提升。

广大菜农严格遵守标准化生产规程,自觉抵制违禁农药,提高了蔬菜的产品质量,提升了围堤湖蔬菜在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了菜农增收,今年围堤湖蔬菜亩平收入有望超过5000元,今夏全园区3万多亩蜜本南瓜畅销大江南北,均价比往年增加150%,为菜农增收1200多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