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培训1(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合集下载

院感培训内容

院感培训内容

院感培训内容一、院感基础知识1、院感的定义与范畴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常见的院感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

3、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以及生物媒介传播等。

二、手卫生1、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个步骤至少揉搓 15 秒。

3、洗手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都需要洗手。

4、手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消毒剂,如含醇手消毒剂、含氯己定手消毒剂等,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1、口罩了解不同类型口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并正确佩戴和摘除口罩,确保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和颗粒物。

2、手套根据操作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手套,如乳胶手套、丁腈手套等,注意手套的正确佩戴和脱卸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3、防护服在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或接触大量血液/体液的操作时,需要穿着防护服,确保防护服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4、护目镜和面罩在可能有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的操作中,佩戴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

四、清洁与消毒1、环境清洁与消毒掌握不同区域(如病房、诊室、手术室、走廊等)的清洁消毒频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工具。

2、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了解各类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内镜、输液器具等)的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3、医疗废物的处理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掌握正确的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置方法,防止医疗废物造成二次污染。

护士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护士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2023REPORTING 护士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护士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角色与职责•常见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规范•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耐药菌监测报告制度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类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来源、传播途径等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医院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对患者的危害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对医院的影响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可能受到医院感染的威胁,影响自身健康和工作效率。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医院声誉和形象,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和法律问题。

03020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意义保障患者安全通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可以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保护医护人员健康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可以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保障其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2023REPORTINGPART02护士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角色与职责护士在防控工作中定位第一线防控人员护士是医院感染防控的第一线人员,负责执行各项防控措施。

患者安全守护者通过细致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免受医院感染的威胁。

感染控制知识传播者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感染防控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遵循正确的消毒操作程序,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清洁安全。

消毒操作规范护士需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减少自身感染风险。

个人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情况,合理安排患者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实习护士岗前培训

医院感染实习护士岗前培训

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概念 2、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 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
一、无菌技术概念 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 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 管理办法。
1、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未被污染的区域。 2、有菌区域:(非灭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经
可能发生喷溅的医疗操作必须使用防护镜、面部 防护罩、口罩等
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血液溅入眼中发生率 较高)
标准预防内容—隔离衣
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喷溅 物 等污染
必要时可在外加塑料围裙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
环境。
保证职业安全 防止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类型
重点科室。 4.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服前后。 5.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或者被其污染
的物品后。 6.脱手套后。 7.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后。
如何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至少15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 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针、手 术刀……
➢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针刺伤的主要危害
主要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病毒
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 一般是由医疗锐器引起
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操作中(掰安瓿、抽吸药液、各种注射时、拔针 时)
操作后整理用物时 丢弃过程中 不正确的废物处理

无菌操作及院感相关知识

无菌操作及院感相关知识

无菌操作及院感相关知识:1.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指在医疗、护理、科研等活动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环境中病原体微生物的数目减少或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防止病原体微生物的扩撒和传播的操作。

无菌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2.院感: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很多,常见的有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呼吸道传播和胃肠道传播等。

因此,在医疗活动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3.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前、后都应当进行手卫生,以减少病原体微生物的传播。

4.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医疗器械消毒、医护人员手的消毒等。

在消毒灭菌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5.隔离防护:隔离防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等。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隔离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减少病原体微生物的传播。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传播,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血液透析器等。

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应当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使用后应当进行正确的处理和销毁。

7.职业防护:职业防护是预防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工作环境的安全管理等。

医护人员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防护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等。

护理人员院感培训课件

护理人员院感培训课件

灭菌物品的存放要求
灭菌物品、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必须放入无菌物品存储柜中,并定期检查灭菌日期及有 效期,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不得超过产品包装的有效期。
1 治疗室
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物品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清洁物品、 污染物品应分别放置,无关物品不得进入室内。
2 治疗车
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 室的治疗车应配有手消毒剂,每接触一名患者都应进行洗手或手 消毒。
收集 标签
Part
Six 06
手卫生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标准七步洗手法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不 当所致。 2、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 医院感染。
快速手消毒剂、 皮肤消毒剂更 改日期和时间
止血带脏且做 不到一人一用 一更换。
不能严格区分清洁物 品与污染物品,如换 药包、注射器等
无菌物品打开 后不及时使用
消毒剂使用过 程中不盖盖
目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01 治疗台随意放 置的注射器
02
有无菌物品不 分
03
消毒剂盖盖不 严密
04
棉签无开启时 间
特别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有条件 的也应清洗戒指、手表等饰品),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 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 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
感谢您的观看
无菌物品有效期 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规定 使用棉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 6个月 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院感知识培训知识精选

院感知识培训知识精选

院感知识培训知识精选【篇一】院感知识培训知识内容: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五、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六、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七、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市立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制度院感三甲评审复评审修订版目录: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一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全院三主要内容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应确保环境清洁无尘,限制人员流动,不可与整理床铺、卫生清扫等工作同时进行,严禁在尘埃飞扬、空气污浊的地方进行无菌操作。

2无菌操作前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

3进行无菌操作时,持无菌容器时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和内部;取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未消毒的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20CM以上),操作时禁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等。

4取出的无菌物品应及时包好,注明打开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容器内。

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定点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必须保存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

无菌物品按灭菌先后顺序排放,放在干燥清洁固定的地方,定期检查。

6使用无菌液体现用现配,抽取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注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瓶装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四参考文献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

2依据《护理学基础》本科教材一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全院三主要内容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应确保环境清洁无尘,限制人员流动,不可与整理床铺、卫生清扫等工作同时进行,严禁在尘埃飞扬、空气污浊的地方进行无菌操作。

2无菌操作前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

3进行无菌操作时,持无菌容器时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和内部;取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未消毒的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20CM以上),操作时禁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等。

4取出的无菌物品应及时包好,注明打开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容器内。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特进行本次院感知识培训。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的正常菌群或在患者体内定植、寄生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不致病,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或发生易位时则可引起感染。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差,未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

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如穿刺、注射、手术等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不足,缺乏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2、患者方面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患有慢性疾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老年人、婴幼儿等。

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患者不配合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如擅自外出、不遵守探视制度等。

3、环境方面医院的布局不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划分不明确。

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不彻底,如医疗器械、床单元、地面、墙壁等。

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有利于病原体的传播。

4、诊疗操作方面侵入性操作增多,如导尿、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破坏了人体的天然屏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手术操作不当,如手术时间过长、切口过大、止血不彻底等,容易导致术后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其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感知识培训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

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时,
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不可佩戴手饰。

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
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必须
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
可保存一周左右,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操作者
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

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疑有污染,不得使用。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操作中保持无菌: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并面向无菌区;手臂就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水平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不可面对无菌区域谈笑、咳嗽、打喷嚏;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7)一物一人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