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婚姻观念变迁研究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演变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演变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和伦理观念,而家庭则是婚姻的基本单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婚姻观念主要以男尊女卑为主导,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是从属的角色。
古代的中国,婚姻是由家长和媒人包办的,主要注重的是家族的利益和传承。
因此,婚姻往往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的婚姻观念不被重视。
随着时代的变迁,近现代的中国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和社会运动,婚姻观念也受到了深刻的冲击和改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婚姻观念,主张男女婚姻平等、自由选择伴侣、互相尊重和互助。
此后,中国的婚姻观念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女性开始获得了更多的平等权利,她们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独立的生活。
男女双方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和自由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婚姻观念进一步发生了变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家族压力减轻,个人的追求和幸福感成为了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核心。
现代中国的婚姻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情感需求。
而且,婚姻也不再仅仅是男权社会中的一项义务和行为,而是两个人之间充满爱和互助的伴侣关系。
夫妻之间更注重平等和和谐,在婚姻中双方都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共同承担家庭的重任和义务。
此外,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对婚姻和家庭观念产生了影响。
由于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和重视更高,婚姻也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期待。
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
总的来说,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经历了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转变,从利益和传承为主导到个人情感和幸福为中心的演变。
中国的婚姻观念在社会的推动下逐渐变得现代化和理性化,更加注重夫妻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近代中国的“夫妇之伦”观念在各种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中经历了巨大的嬗变。
从传统的封建礼教到现代的婚姻自由,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个体意识的觉醒。
本文将探讨这一观念的变迁以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一、传统的封建夫妇之伦观念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夫妇之伦观念可以说是极其严格和束缚的。
男尊女卑、妇女三从四德、严守妇道等观念长期主导着中国社会的家族伦理和社会风气。
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则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存在,其地位和权利受到严重剥夺。
在这种观念下,夫妇之间往往缺乏真正的平等和尊重,夫权妻德的传统观念对于夫妻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和霸权。
二、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随着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夫妇之伦观念开始逐渐嬗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封建夫妇之伦观念受到了挑战。
以妇女解放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民主等新的家庭伦理观念,使得夫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后,夫妇之伦观念得到了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出台,禁止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保障了妇女的婚姻权利和地位。
社会主义新家庭观念的倡导,强调了夫妇之间的平等和民主,使得夫妇关系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近代中国的夫妇之伦观念经历了从封建到现代的巨大变革。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封建的男尊女卑观念是不合时宜的,必须加以改变。
妇女地位的提升不仅是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应当重视和强调妇女的平等权利和地位,倡导男女平等的家庭观念。
传统的婚姻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和调整。
婚姻自由和家庭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
夫妇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平等、共同协商和共同成长为基础,摒弃一切霸权和封建礼教的影响。
浅析近代婚姻观念的转变

2019年07月(上)法制博览法律经纬浅析近代婚姻观念的转变唐文昊贵州师范大学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近代以来、婚姻领域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下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代中国从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对传统的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是非常之多的。
对旧式的婚姻观念的批判,伴随着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近代中国的婚姻观念在社会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也发生着明显的改变,这一改变的趋势就是从原有的封建的东西变成一种人性的,个性的东西。
这一发展趋势,越来越有利于生活,有利于展示人的个性,有利于下一代的培养。
关键词:婚姻;观念;变革中图分类号:C913.1;K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9-0232-01作者简介:唐文昊(1987-),男,羌族,贵州安顺人,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史、监察史。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一)太平天国起义推动了婚姻观念的转变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提倡男女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废除了某些包办买卖婚姻,确认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法律,为男女青年追求爱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它还设女子军事组织女营,组建女军,广大妇女能够走出家门,和男子一起承担对敌作战的重要任务和后勤劳务。
设立文武女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一创举给妇女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而且它的一些婚礼按照西方基督教的形式举办。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局限性,倡导宗教神学具有空想色彩和封建落后性,且它提倡的一夫一妻制只适用于低级官员和一般平民。
不过,太平天国运动好比一阵旋风,所到之处,陈规陋习受到巨大冲击,但旋风过后,一切又按部就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恢复了原貌。
(二)近代维新人士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批判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在批判传统婚姻制度、观念、习俗的同时,开始提出一系列新的看法。
他们认为专制的婚姻坏女子之品行和坏夫妇之爱情,因此大力鼓吹自由恋爱、自由结婚。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
从传统的家庭观念到现代的家庭观念,从传统的婚姻观念到现代的婚姻观念,每个时代的家庭婚姻观念都有其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以及这种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一、传统家庭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家庭被视为一个紧密的集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在传统家庭观念中,夫妻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的核心是夫妻之间的感情。
传统家庭观念还强调家庭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即家庭的成员应该共同度过一生的时间。
然而,传统家庭观念也有其局限性,如缺乏个人自由、过于依赖婚姻关系等。
二、现代家庭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家庭观念逐渐形成。
现代家庭观念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紧密的集体,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单身或选择不同的婚姻形式。
此外,现代家庭观念还强调家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即家庭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三、传统婚姻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制度,旨在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延续家族的血脉。
在传统婚姻观念中,婚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种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
传统婚姻观念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然而,传统婚姻观念也有其局限性,如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缺乏平等的地位等。
四、现代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婚姻观念逐渐形成。
现代婚姻观念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不再把婚姻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义务或责任。
现代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不再是主仆关系或合作关系,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
此外,现代婚姻观念还强调夫妻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以及夫妻之间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性。
这种现代婚姻观念为现代社会的平等、开放和平等关系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当前情况、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过程、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历史沿革传统的中国婚姻伦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婚姻的礼仪性和父母包办。
在此背景下,婚姻的目的被定位为传宗接代和门第联姻。
然而,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婚姻伦理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主权得到肯定,婚姻伦理逐渐向个体权利转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
现代的婚姻伦理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情感,婚姻的目的也逐渐向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转变。
二、当前情况然而,随着婚姻伦理的变革,中国当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离婚率不断攀升,家庭稳定性受到挑战。
此外,家庭暴力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婚姻伦理的变化有关,也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密不可分。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导致家庭结构和婚姻观念的变化。
同时,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也对婚姻伦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人们对于婚姻的质量、形式和目的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和期待。
三、对策建议针对当前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强化家庭价值观的塑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婚姻的意义。
2、制定婚姻法律规范。
通过完善婚姻法律制度,加强对离婚和家庭暴力的法律制裁,以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法律也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如制定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家庭和睦。
3、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防止家庭暴力和婚外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例如,可以建立举报家庭暴力的热线和网络平台,使受害人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支持。
4、推广幸福的婚姻文化。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幸福的婚姻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追求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不同年代的婚恋观

不同年代的婚恋观在中国传统婚恋观念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人们对婚姻的认识。
自古以来,父母为媒、媒作红娘的形式一直沿袭至今,即使在当今社会,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在当代年轻人看来,婚姻不再是简单的结合两个家庭,婚恋观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年代的角度探讨婚恋观的变迁。
一、古代婚恋观念在古代,婚姻是一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往往是由父母和长辈包办的。
当时的人们认为,配对的考虑除了双方是否相互喜欢外,更重要的是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政治关系等因素。
因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必须遵守的规矩。
对于当事人来说,个人感情并不是重要的考虑之一,而是要服从家族的安排,维护家族的荣誉。
二、近现代婚恋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近现代,尤其是20世纪初,中国开始有了一些新型的婚姻形式,比如自由恋爱、自由婚姻。
人们逐渐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而不再只是经济或政治考虑的产物。
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更是两个人心灵的契合。
当时的婚恋观开始追求个人感情和幸福,而不再受到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
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可以令人感动,也让人羡慕,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向往。
三、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到了当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婚恋观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现代人追求独立、平等和自由,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需求。
在当代社会,男女双方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再受到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年轻人更加追求自我实现和初恋观念,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也更加开放和包容。
自由恋爱、同居甚至试婚等现象在当代社会中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重他人的选择,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选择。
四、不同年代婚恋观的比较综合来看,不同年代的婚恋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主导,家族地位和经济条件更占优势。
在近现代,个人感情和家庭幸福更受到重视,自由恋爱、自由婚姻逐渐兴起。
到了当代,婚姻更多地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需求。
浅谈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迁及原因

自主择 偶 , 青年 男女开始享受 自由的爱情 生活。妇女 在婚 姻 中的地位得 到提 高, 具有 了提 出离婚的权 力 , 离婚 后 的 妇女 也被 社会所接 受。这 与 当时西方先进 思想的传入 、 中国开 明人士的呼吁 、 女子教 育事业的兴起 及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等方面有着 密切的联 系。
婚 姻 中 , 女 只是 维护 家族 利益 的工具 , 妻之 间缺 男 夫
乏 组 织家庭 所 必要 的感 情 基 础 , 当然 也 没 有 幸 福 可 言 。还有 一些 比较 开 明 的家长 , 为子女 择偶 时 , 在 本 意 是 为儿 女 的幸福 考 虑 , 但也 大都 按 照 自己 的择 偶 观念 、 幸福 标 准来 进行 , 们 的想法 未必 会被 儿女 接 他
关键 词 : 念 变 迁 ; 姻 自主 ; 型 离婚 观 婚 新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2 K 9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5—15 2 1 ) 5— 0 1 0 29 8 X(0 1 0 04 — 3
婚 姻是 人 一生 中 的大 事 , 不 仅 关 系 到个 人 的 它 幸福 , 涉及 到 两个 家族 的利 益 , 姻 在形 成 的过程 还 婚 中与双 方家 族势 力 、 会 主 流 思 潮 及 社会 经 济政 治 社 的发 展都 有 密切 关 系 , 因此 与 婚 姻相 关 的一 切 事 物 均具 有浓 厚 的时 代 性 。近 代 中 国 是 一 个 动 荡 的年
21 年 l 01 O月
0c. t20l 1
・
历史研究 ・
浅谈近代 中国婚 姻观 念变迁及原 因
任 燕
( 吕梁 学 院离 石 师 范分 校 , 山西 吕梁 0 30 ) 3 0 0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不仅代表了个体间的关系,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是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的缩影。
本文将从传统婚姻观念、改革开放以及当代社会等方面,探讨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一、传统婚姻观念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源远流长,以“妻妾成群、夫权无限”为特征。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的目的是延续家族血脉、维护家族利益,男性在婚姻中拥有绝对的地位与权力。
婚姻的选择往往由父母和长辈决定,女性的地位被动且被动化,婚姻的幸福与否与她们的意愿无关。
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婚姻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二、改革开放的冲击改革开放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婚姻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开始接触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与传统婚姻观念相比,改革开放为婚姻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首先,改革开放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工作和学业的机会不断增加,人们对婚姻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大大扩展。
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双方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的匹配。
这使得婚姻不再仅仅是一种面子或者利益的象征,而更多地强调双方的感情和共同目标。
其次,改革开放使得女性地位的提升成为可能。
过去,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经济上独立的女性较少。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女性开始积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她们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这使得婚姻关系更加平等,夫妻之间的权力分配逐渐变得公平。
三、当代社会的新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形成了一种新的婚姻观念。
在这种观念下,婚姻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婚姻,更多地强调个体之间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当代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互动的平等性。
首先,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重视感情和共同目标。
婚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结合,而是建立在爱情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政课综合实践调研报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延安精神与延安地区文化发展(宋体四号加粗)
院系名称国际经济学院
专业名称英语
班级B1401
姓名张颖
学号 140935
小组成员张颖遆丹阳张晓燕
实践成绩
近代以来婚姻观念变迁研究
摘要:近代中国由于社会的变迁,传统婚姻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人们的婚姻由过去父母包办逐渐走向自主择偶,青年男女开始享受自由的爱情生活。
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具有了提出离婚的权力,离婚后的妇女也被社会所接受。
这与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中国开明人士的呼吁、女子教育事业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观念变迁;婚姻自主;新型离婚
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她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还涉及到两个家族的利益,婚姻在形成的过程中与双方家族势力,社会主流思潮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因此与婚姻相关的一切事物均具有浓厚的时代性。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在这种环境中,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
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婚姻观念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一、婚姻由“父母之命”逐渐走向自主
捆绑在一起,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
上述情况在民国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社会学家潘光旦所做的一份调查表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多数青年结婚,是以寻求生活伴侣为首要目的,传宗接代,侍奉父母等降至次要地位。
许多青年开始反抗家庭对自己婚姻的安排,勇于寻找真爱。
1919年在长沙发生的女青年赵五贞为反抗父母包办婚姻而自杀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912年长沙女青年李欣淑为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并登报声明,要靠自己的力量,赢取自己光明的人生。
这些事件在当时虽然很少,但也引起了一些守旧势力的非议。
它表明青年男女开始觉醒,要求为自己的婚姻做主。
民国时期婚姻自主要求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传统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子女的婚姻必须由家长决定。
本是婚姻主角的男女青年却被剥夺了选择权、决策权、只能顺从于家长,在大部分封建家长来看,婚姻是巩固、增强家族势力的有效工具。
通过联姻的方式可以为家族势力寻找依靠。
因此在为子女寻找配偶时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门第、财产等,故在中国人寻找配偶中常有“门当户对”一说。
在这样的婚姻中,男女只是维系家族利益的工具,没有感情基础,毫无幸福可言。
还有一些比较开明的家长,本意是为了子女的幸福,但也是根据她们的择偶标准来选择的,他们的子女未必会被接受。
(一)先进婚姻观念的传播启迪了青年的思想,近代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的思想也传入了中国,包括西方婚姻家庭观。
一些传教士以各大报刊为阵地,
进行宣传,特别是传教士所办的《万国公报》。
他们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西方家庭的婚姻生活以及婚姻制度,详细介绍了“一人不得娶二妻”的婚姻制度。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传统婚姻的弊端,也纷纷将西方的婚姻观念引入中国。
早在梁启超、康有为时期,就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主张婚姻自由,实行一夫一妻制,反对纳妾。
民国时期,新《民法》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同时倡导自由恋爱。
这些思想的传播在当时的青年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正处在父母包办婚姻的青年指明了道路,鼓励他们冲破家庭的束缚,去把握自己的爱情。
(二)经济的发展为婚姻自主创造了条件。
首先,上文提到传统婚姻的缔结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双方家族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在一般的家庭,自给自足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父母包办的婚姻是家庭生产的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婚姻是否能够形成,是否稳固,直接关系到家族利益,因此家长对于子女的婚姻控制异常严格。
而进入近代后,在列强入侵的冲击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家庭对子女的婚姻控制也逐渐减弱。
其次,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独立的机会。
劳动力的增加,使青年男女有了赚钱的机会,经济上的独立使她们不在依附于父母,在婚姻方面也有了自主权。
(二)由男子单方面弃妻到新型的离婚
在古代,离婚是专门为男子而设,男子可以有七种理由弃妻。
相对于男子的诸多权利而言,女子没有抛弃男子的权利,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民国时期,离婚权不在是男子专有,女方也可以提出离婚。
据1913年大公报记载,一时之间,离婚事件中,女方主动者多于男方。
据《东方杂志》记载,在北平1929年10月到1930年9月底的974起离婚案件中,妻请求与夫离异者521案。
不仅在繁华的大都市,在一些中小城市这种新型的离婚也逐渐繁盛。
这一时期离婚启事也常常出现在报刊上,这说明人们对于离婚已经司空见惯,离婚女子也不像以前一样遭人唾骂。
女子之所以能够提出离婚源于以下理由:
(一)妇女地位的提高。
近代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推动了妇女的解放运动,促进了女性的觉醒。
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不断抨击封建传统婚姻制度。
针对旧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当时成立了“不缠足会”,该团体再提倡妇女不缠
足的同时,还极力提倡改革婚俗,此外,谭嗣同同夫人李闰,康广仁夫人黄瑾娱在1898年7月创办了《女学报》,该报谴责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重重迫害,呼吁妇女自强自立,为改变生活状况,提高自身地位而斗争。
维新派人士的这些言论和行为在当时一经抛出,可谓惊世骇俗。
尽管这是晚清历史上第一次初具规模的婚姻家庭改良思潮,但是为新的婚姻家庭观的出世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时《新青年》上发表了众多关于妇女解放的文章,允许女子提出离婚,并且鼓励寡妇再嫁。
这些观念在社会上传播,对妇女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女子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女性身份地位的变化,进而引起女性在家庭婚姻关系中地位的变化。
中国的女子学校首先由教会创立,教会学校向学生介绍了西方社会与生活,采用西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女子的自尊和自立,向学生灌输自由平等思想。
中国受教育的女子数量逐年增加。
到同治年间女学生数量增加到五百七十六人,到光绪年间,这个数量增至两千零六十人。
此后1896年上海出现了中国自办的女校,1905年政府将女学归为家庭教育法,1913年民国政府明确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在知识的薰陶下,女子开始认识到传统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进而提出了求平等求解放的要求。
她们要求在社会上获得同男子同样的权利,当然也包括婚姻生活中。
而近代出现的职业教育也培养了女性的工作能力,使女性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女性走出家庭提供了保障。
(三)法律还针对旧式婚姻中男女不平等的规定做出了更正,制定了一些旨在保护妇女权益的规定。
如强调婚姻中受虐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提出离婚。
法律还针对旧式婚姻中女性被抛弃后净身出户的状况,承认妇女的部分财权,“夫妻离婚时,无论其原用何种夫妻财产制,各取回其固有财产,如有短缺,由夫负担”。
这些规定表明女子婚后可以获得一定资产,解决了她们离异后的生活问题。
法律成为妇女保护自己权益的有利武器。
教育的发展,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都为女性摆脱不幸婚姻创造了条件。
(四)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提供了条件。
伟大的革命家秋瑾曾指出“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获得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要做事,不可寄生”。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为女性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女性的工资低于男子,因此成为资本家的首选,大量女工进入工厂。
虽然饱受资本家的剥削,但毕竟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
此外,其它行业开始招收女工,中国陆续出现了女教
员,女店员,女话务员等。
经济上的独立使女性由过去完全依附于男子而转变为靠自己的实力生活。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变迁,婚姻自主的呼声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摆脱了家族对婚姻的控制,找寻自己的幸福。
男女双方平等的离婚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这些变迁无不与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有些密切的关系。
西方思想的涌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和法律的不断进步都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迁。
而这也正说明了近代社会正朝进步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