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任
中华百家姓

海外华人带来姓氏寻根热组织海外华裔新一代参加以寻根和学习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夏令营,已被中国列为新时期侨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夏令营寓教于乐,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特色,深受海外华裔青少年的欢迎,成为新一代华裔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级侨办和侨联至今已举办数百期夏令营活动,营员来自世界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达几万人。
美国南加州的华裔家庭中,正掀起一股“寻根热”——利用暑假把美国长大的华裔子女送回中国学中文。
这些华裔家长表示,回中国学中文是使子女热爱中华文化的最好选择。
当地华文媒体报道,孔子第75代后裔﹑山东同乡会会长孔祥瑜的夫人沈兰,在谈到送一子一女到北京学习中文的经历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她说,大约3年前,山东同乡会组织了赴山东进行“寻根之旅”访问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
她的儿子﹑当时17岁的孔令奇,也因此有机会参观孔庙﹑孔林以及泰山这些非常有意义的中华文化象征之地。
当时孔令奇所上的高中正在教导中国儒教文化,使他发现原来自己的祖先正是儒教文化的鼻祖,使得原本对中文认识非常有限的孔令奇,就此引发了学习中文的兴趣。
全球首座以弘扬中华姓氏文化为内核的主题公园“中华姓氏 寻根园”,近日宣布落户深圳。
该园预计投资4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传统文化回归 一股寻根祭祖热潮近年来在中国兴起,并日渐升温。
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和陕西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香火还未散尽,浙江公祭大禹陵仪式又将拉开帷幕。
4月5日是中国丁亥年清明节。
这一天,“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在山西省洪洞县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古槐后裔齐聚洪洞大槐树下,深情追慕六百年前从这里迁往全国各地的古槐先祖。
同一天,陕西黄陵 县举办了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来自世界各地的1万多名华夏儿女参加了祭奠。
“北祭黄帝陵,南祭大禹陵”。
4月20日,又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公祭大禹陵仪式将在浙江绍兴举行。
大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他晚年东巡至绍兴,不幸驾崩,被安葬于绍兴会稽山。
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
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又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芊等八姓。
这些是远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
夏、商时期,贵族有姓氏。
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
商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
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周初分赏给鲁卫等国君主。
有关周代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
周王为姬姓,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
到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妘、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
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
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
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
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以国名为氏。
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
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②以邑名为氏。
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
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③以官名为氏。
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
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
④以职业名为氏。
如巫氏、卜氏、匠氏、陶氏,巫、卜、匠、陶皆为职业名称。
第1部份 任氏宗族起源录1-60

第一部份任氏宗族起源录一、任氏图腾及释义得姓缘由:太昊风姓任姒为祖得姓始祖:炎帝母任姒发祥地:河北任县图腾释义:任姓是伏羲氏风姓族支,本作凭,由“人”“ ”“壬”组成,壬为天竿,“几”是“ 59 ”即是风简化,“人”字头戴胜,所以任以天竿与戴胜鸟为图腾。
始祖任姒。
任氏第十二代后裔任宗涛收集整理公元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五日二、中国人姓氏的各种起源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
但可惜这只是一些推测。
由于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
因为当今的‘熊”“马”“牛”、“龙”、“花”、等姓氏,于史书收及传说中均可查出源出,但并不与图腾有什么联系。
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曾率领“熊、罴、貅、貔、虎”等。
这些“ 熊、罴、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图腾氏族的名号。
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有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后裔的姓氏,也已难寻蛛丝。
有案可察的是“姜”。
姜(jiang):相传炎帝(神农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得姓为“姜。
又姜和羌(Qiang)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
且两字都有“羊”字头。
一个从羊从女,一个从羊从人。
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
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居住在我国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图腾可能是羊。
而姜族则是羌族的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而化“羌”为“姜”,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
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
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原居于陕、甘、青一带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东进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
年:春秋时,周灵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应是其名,“王子”则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孙”)年夫的后人以其名中的“年”字为姓氏。
任的来源作文300字

任的来源作文300字任的来源作文:任姓是伏羲后裔,在5000年前为黄帝赐封的12个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
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据《三皇庙碑》记载:伏羲氏创字作八卦,子少典。
《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
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
另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为黄帝赐封姓氏;《姓纂》说:“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西周初期,有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个姓氏,这些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也就是说由任氏分支出来的。
《左传》中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因这十个姓氏都是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敢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族的显赫。
任氏还源于商、周初期官吏壬,壬,即商周时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也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来在“壬”加“亻”旁变成今天的“任”字。
《周礼·地官》记载:“任,即壬,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
”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土地和国民,负责国内田地耕作和征发劳役。
后来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其先祖的官职改为姓氏,称任氏。
“任”字的起源很早,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任”字。
当时的“任”是不是地名,由于资料有限现在无法论定。
任县之“任”,在《任县志》卷一沿革中提到“本境当未置县以前已有名为任,《春秋左氏传》:郑羽颉奔晋为任大夫,齐国夏代晋取邢、任、栾、鄗,所谓任者皆今任县地也。
”任县一带很早就是任氏的居住地。
其中汉代的任敖就是其中的一位。
任敖(公元前?—前179年),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
刘邦初起兵起,任敖以客从为御史。
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
刘邦东击项籍,任敖迁为上党太守。
吕后当政时又封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死后,皇帝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今隆尧县丘底村),墓高10米,占地12亩,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重点文物保护”标志。
任姓的研究报告

任姓的研究报告《任姓的研究报告》一、引言姓氏作为人们身份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
在中国姓氏中,任姓是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
本研究旨在对任姓的起源、分布、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增加对这一姓氏的了解。
二、任姓起源与分布据历史资料记载,任姓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任孰之后。
相传任孰为周朝姬姓后裔,后裔子孙久居山野,最终定居于今山东省高唐县一带,形成了任姓的族群。
随着人口迁移和交流,任姓逐渐传播至全国各地,如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均有任姓的分布。
三、任姓的文化意义1. 传统家风文化:任氏宗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家风教育,强调家庭的亲密团结、孝顺、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
在家族中,长者有权利和义务传承家业,弟子则需尊敬长者,服从家族的规矩和管理。
2. 资政家族:任氏家族自齐国大夫任孰开始,就有世袭的土地管理和政务管理职位,成为一方千年世家。
在中国古代,资政家族对于地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文化人才辈出:任氏家族中不乏文化人才。
据记载,明代任国泰是一位文学家,著有《舆地纪胜》一书,记录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历史传统。
近现代,任氏家族还有许多知名的学者、教育家和科学家等。
四、任姓人物1. 任仲山:明代文学家,被誉为“万历三大家”之一。
他的诗作以志怀豪放、豪情遗落为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任天行: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百科全书编纂学家,被誉为现代华人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编的《中国地图集》是一部有关中国地理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权威书籍。
3. 任志强:中国著名企业家,北京华联集团创始人之一。
在中国的商业圈内,他以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精神而著名。
五、结论通过对任姓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任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任氏宗族的家风文化、资政家族的作用以及文化人才的辈出,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同时,任姓代表的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精神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百家姓之薛姓姓氏起源

百家姓之薛姓姓氏起源薛姓发源地有山东济宁、滕州,山西运城(古河东薛氏)。
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
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百家姓之薛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薛姓姓氏起源起源一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
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
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通志》等记载,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
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今山东济宁任城),而为任侯。
禹阳之裔孙以邑为氏,形成任姓,其后任姓几经发展壮大,人才兴旺,支系庞杂。
[2] [3] 《左传》滕侯、薛侯争长(隐公十一年),薛侯曰:“我先封!”鲁隐公畏惧诸多任姓封国势力,派羽父对薛候说“不敢与诸任齿”,即不敢与诸任争论,表示敬服。
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被大禹任命为车正(官名),专门管理天下车辕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视为车的创造者,受后人仰慕。
车辆的发明与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华文明的步伐,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今山东藤州)为邑,称薛侯。
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
后来奚仲曾一度迁居于邳(今山东枣庄薛城官桥镇,一说微山湖地区)。
[4] 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有史可记的世次为:畛→初→厉侯陵→宣武侯房→哀侯褒→庄侯元→平侯贵→昭侯直→襄侯夷→桓侯辨→康侯安兴→定公箱→恭侯尚→景侯魏→宣侯伯勤→简侯文欢→惠侯夷黄→灵侯英→文侯俱→隐侯清→愍侯洪→薛公。
到了战国末期以后,薛地的地位日渐下降,最后变为一个村落。
而薛国族人辗转迁徒,始终不忘先祖列宗,后以国名为姓氏,仿薛公子登,多称薛氏。
起源二源于妫姓,[5] 出自虞舜裔孙齐国丞相田婴的封地薛,属于以居邑为氏。
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就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年(齐宣王田辟疆九年,公元前310年)出任齐国宰相的田婴,他曾被齐威王田因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也就是故薛国之地,因此他也被称作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
中华姓氏起源脉络图,看看你的姓是从哪里来的【图文】

中华姓氏起源脉络图,看看你的姓是从哪里来的【图文】中国姓氏的由来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
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姓氏在最早期,其‘姓’与‘氏’有着不同的意义。
‘姓’如字面所示,是指女人生的子女,原义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就是同姓。
随着社会由母系发展成父系社会,姓则由随母姓转为随父亲。
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
由于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而开始分散居各处后,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会保留姓以外,还往往以生地、居住地、封国、封地、官职等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在当时一个家族的姓是永恒的,而氏却会时常变化。
中国姓氏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未能做出确切的统计。
这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姓氏繁杂,造成了统计相当困难之故。
若要对中国姓氏的历史溯源,则往上可达四五千年之久。
从上古的传说中可以知道,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就有姓氏,分别为:风、东方、姜与轩辕。
在上古时代,中国的姓氏是男女有别的,在男子为氏,女子为姓(姓字的女字偏旁也源出于此)。
这诚如古书《通志.氏族略序》所说:「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
」此外,在上古时期只有少数贵族才能有姓,奴隶与平民是只能有名不得有姓的。
随著社会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衍,中国男女的氏和姓逐渐统一为姓,并且姓氏也逐渐地平民化。
姓氏的起源

什么是姓氏?
“姓氏”是人类个体与身俱来的第一符号,也 是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家庭或宗族的群体标志, 是人类社会维系血亲、区分族别的重要依据。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既有共 性也有异性 共性:具有家号、族号、宗号之含义
异性:异性分为源与流的区别、本质上的区 别
区别
一、源与流的区别
材料:《国语· 周语》所云:“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人相生,虽不及百世, 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其子孙共相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结论:在中华民族的初始时期,曾经经历过血亲乱婚向族外群婚 进化的历史进程,也可以看到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进化 的轨迹。
二、图腾感生 演化为姓 1.背景: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十分低下,人类既不了解人 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也不了解自身和氏族组织的起源,认为人类每个氏族、 部落都与某种自然现象、动植物、非生物有着某种神秘的亲缘关系,如日月 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熊黑虎豹、牛羊犬马、禽鸟龙蛇……只需该氏 族大的始祖母与之接触,即会衍生后代。
解读:姓表示宗族起源、出处,是原有的、大宗的族号;氏是后起的,是分支的、 小宗 的族号。先有姓,后有氏。姓大于氏,氏统于姓;姓是氏的源头,氏是姓的 分支。
二、本质上的区别 解读:姓是血缘传承的标志,氏是社会地位和地域区分的符号 姓侧重于血缘关系,氏强调地域的概念
总结: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形态,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根植于文 明初曙的氏族繁衍
华胥履大人迹而生伏羲
履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姜女原履大人迹而生后稷
禹母吞薏苡而生禹 吞物 简狄吞燕卵而生契 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 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 遇异 女节感流星而生少昊 女枢感虹光而生颛顼 庆都感赤龙而生伊尧 4.总结:由原始社会的图腾名称,演变为氏族组织的徽号、名称,标 志着中华姓氏的萌芽和产生,是中华姓氏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和升华 。而标志着氏族血缘关系的中华古姓,就成为“区分族别,维系血 亲”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姓氏最原始的社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氏来源与分布
一、任(Rén)姓源出: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
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
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
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
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
”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
任国在战国时
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
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6、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7、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族均有此姓。
《辞海》所提供的答案:“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
”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
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
”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
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
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
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
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
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
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
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
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
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
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
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
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
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
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
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
人口较多,约占全国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三、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
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
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
一为源自黄帝。
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
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清明祭祖的习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
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
东海扫墓”。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
“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
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
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
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