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_________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A. 电视B. 互联网C. 广播D. 报纸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交互性B. 实时性C. 单向性D. 多样性答案:C3.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着信息传播的_________。
A. 集中控制B. 权威性C. 平等性D. 保密性答案:C4.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A. 文字C. 视频D. 社交媒体答案:D5. 网络传播的“病毒式营销”利用的是网络传播的_________特点。
A. 广泛性B. 快速性C. 互动性D. 可复制性答案:B6.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往往受到_________的影响。
A. 网络带宽B. 用户数量C. 信息内容D. 传播渠道答案:B7. 网络传播的“长尾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少数热门产品占据市场主导B. 大量小众产品累积起来的市场份额C. 信息传播的不均衡性D. 信息传播的集中性答案:B8.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B. 转发率C. 评论数D. 所有选项答案:D9. 网络传播的“六度分隔理论”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最多通过_________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
A. 5B. 6C. 7D. 8答案:B10. 网络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信息的单向传播B. 信息的封闭传播C. 信息的多向传播D. 信息的开放传播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_________。
A. 成本低B. 速度快C. 覆盖广D. 互动强答案:A, B, C, D12.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过滤机制包括_________。
A. 算法推荐B. 用户选择C. 社交网络D. 广告推广答案:A, B, C1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包括_________。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绝密★启用前网络传播试题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A、弹出式窗口B、文字链接C、电子邮件D、网上购物E、专栏赞助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A、文章宜短B、段落宜短C、句子宜短D、文字朴实直白E、具有“可扫描性”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A、政府把关B、网站把关C、网民自我把关D、意见领袖把关E、学生把关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A、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B、网民专题C、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D、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E、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A、传播更新速度慢B、信息量大,内容丰富C、全球性和跨文化性D、检索便捷E、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形式。
4、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S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网络公关:2、搜索引擎:3、微博:4、大众传播:5、匿名心理: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BCDE2、ABCDE3、ABC4、ACDE5、BCDE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互联网2、www3、大众文化4、阿帕网5、促销6、“链”式结构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网络传播学概论》样卷

《网络传播学概论》样卷一、名词解释(4个×6分=24分)①、Web2.0 ②、超级链接③、超文本④、URL(统一资源定位器)⑤、自媒体⑥、数字鸿沟⑦、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四大定律之一)⑧、吉尔德定律参考答案:①、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②、超级链接是指向互联网上其他网页或位置的路径。
能让受众由一处跳往另一处,受众权力变大,但也戏剧性地使原本可能相互竞争的两个在线服务之间变得界线模糊,网际的传播因此变得似乎既充满相异性又趋于大同。
③、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
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结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连结,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连结所指向的位置。
超文本是多媒介的一个子集,指它有能力使信号成为各种媒介符号属性的综合,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录像等。
超文本能力使互联网同时获得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图片及人际的媒介属性,这是网络内介质泛化的最可感的方面。
④、URL,英语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缩写)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
例如http:///domain/HXWZ就是一个典型的URL地址。
它是一种易于理解的字符串,用来识别Internet资源的位置,并包括接受它的协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址,给网际受众以主动性访问的快捷路径。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操控B、施控C、受控D、遥控正确答案:B2.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的传播形式是( )A、手抄书稿B、手抄报纸C、手抄新闻信札D、手抄文书正确答案:D3.早在1920年,在《自由与新闻》中,提出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C、李普曼D、罗杰斯正确答案:C4.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以政论为主B、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C、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D、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正确答案:A5.“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微观理论B、实用理论C、宏观理论D、分支理论正确答案:C6.批判学派引起的学界革命的直接策源地是在( )A、加拿大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7.在信息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A、“黑客”的袭击B、虚假信息C、侵犯著作权D、黄色信息侵扰正确答案:A8.在1972年最早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的是美国传播学家肖和( )A、罗杰斯B、麦库姆斯C、麦奎尔D、拉姆斯丁正确答案:B9.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D、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C10.近代印刷报刊诞生以后,推动报刊业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是17世纪兴起于欧洲的( )A、工业革命B、技术革命C、商业革命D、农业革命正确答案:A11.一般认为,新闻属于( )A、教育性信息B、刺激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复原性信息正确答案:C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13.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编码和译码B、译码C、编码D、反馈正确答案:A14.首先创办“便士报”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正确答案:C15.首先提出关于传播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16.在模式的类型中,最常用的是( )A、数学模式B、图像模式C、文字模式D、电子模式正确答案:B17.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戈夫曼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梅罗维茨正确答案:B18.有助于提高敏感性问题回答率的提问方法是( )A、间接法B、虚拟法C、委婉法D、消虑法正确答案:A19.传播是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
传播学概论期末重点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期末重点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4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指的是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A.短期的预期效果B.短期的非预期效果C.长期的预期效果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2.人类的传播行为具有()。
A.可预知性B.非选择性C.主观性D.ABC都对3.()开创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传统。
A.卡西尔B.索绪尔C.莫里斯D.皮尔士4.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A.记者B.广播电视C.编辑D.传播媒介5.格伯纳认为每天看电视超过()小时的观众可称为重度观众。
A.2B.4C.6D.86.提出“第三人效果”的学者是()。
A.霍夫兰B.库利C.戴维森D.塔奇曼7.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的体现。
A.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B.记者C.编辑D.受众8.《空中水银剧场》改编自()的经典之作《世界大战》。
A.赫伯特·威尔斯B.奥森·威勒斯C.约翰·豪斯曼D.霍华德·古奇9.“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1959)这一定义强调传播是()。
A.“共享”B.“符号”C.“互动、关系”D.“目的”、“影响”、“反应”10.群体具有()特征。
A.目标共同性B.主体共同性C.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D.以上全部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1.人际传播的动机是()。
A.认识自我的需要B.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C.维持组织发展的需要D.情感沟通的需要12.客观世界中,信息的四大基本特征包括()。
A.客观性B.普遍性C.表达性D.流动性13.下列不属于传播学信息的研究范畴的是()。
A.DNA里的遗传信息B.电话线传输的电子信息C.动物求偶发出的生物信息D.新闻报道里的娱乐信息14.以下哪些观点和研究与大卫•莫利有关()。
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在当今形势下,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传播媒介。
A.对B.错答案:对第一章1、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A.对B.错答案:对2、人们在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中的共识包括:A.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B.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C.认为应当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D.要方便网友们在网上分享信息答案: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3、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A.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B.碎片化信息成为主流C.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D.主角是运营者,而不是网站的用户答案: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4、人们更多的是记住信息存储的位置,而不是信息本身,这也被称为A.谷歌效应B.马太效应C.茧房效应D.木桶效应答案:谷歌效应5、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媒体内容的再分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激活的()网络的规模A.大众传播B.组织传播C.人际传播D.群体传播答案:人际传播6、WEB2.0时代的特征是:A.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B.关系成为传播渠道C.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D.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答案: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关系成为传播渠道,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7、媒介融合包括:A.技术融合B.业务融合C.平台与市场融合D.机构融合E:产业融合答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与市场融合,机构融合,产业融合8、场景变量指的是不同场景下人们的特定需求,以及相关行为方式A.对B.错答案:对9、万物互联时代,新闻生产空间从“媒体空间”向“现场空间”的迁移,这带来了哪些现象()A.原生态直播B.自媒体直播C.卷入式体验D.专业性传播答案:原生态直播,自媒体直播,卷入式体验10、智能化媒体的技术基础包括:A.语音交互技术B.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C.面部识别交互技术D.视线交互技术E:3D打印技术答案:语音交互技术,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面部识别交互技术,视线交互技术第二章1、关于网络技术进步的速度与进程,有人用互联网三定律来概括:A.摩尔定律B.大数定律C.吉尔德定律D.梅特卡夫定律E:150定律答案: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2、作为媒介的互联网的复合性还体现为“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统一性上。
网络传播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网络传播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网络传播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网络传播中,以下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 A. 互动性- B. 匿名性- C. 单向性- D. 即时性2. 网络传播理论中,"六度分隔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B. 马歇尔·麦克卢汉- C. 埃弗雷特·罗杰斯- D. 乔治·霍姆斯3. 在网络传播中,"病毒式营销"主要依赖于哪种传播机制? - A. 广告- B. 口碑- C. 内容分享- D. 付费推广4.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茧房"现象,主要反映了哪种心理效应? - A. 选择性暴露- B. 群体思维- C. 社会认同- D. 认知失调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用于解释网络传播现象的?- A. 传播效果理论- B. 传播流理论- C. 传播模型理论- D. 传播媒介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网络传播中的“长尾理论”及其对现代商业的影响。
2. 描述“社会网络分析”在网络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3. 解释“数字鸿沟”现象,并讨论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网络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及其对公共舆论的影响。
2. 论述“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公众网络素养的策略。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分析以下案例:某社交媒体平台上,一则关于健康饮食的谣言迅速传播,导致大量用户改变饮食习惯。
请从网络传播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注意:请在答题纸上作答,保持字迹清晰,条理分明。
祝考试顺利!。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网络传播概论2

一、单选题1.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是指()A.RSSB.SNSC.VblogD.Wiki2.与传统媒介的受众不同,网络传播的受者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与旁观者,他们更多地加入到传播过程中,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可以对传播的内容提出看法和评论,并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放到网上传播。
参与性使得受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议程设置.指的是()A.匿名心理B.角色扮演心理C.共享心理D.分享心理3.在传播学研究中,问卷制作的原则之一是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设在()位置。
A.前面B.后面C.居中D.指定4.所有页面具有同等的地位,用户的浏览过程是从一个页面到另一个页面的水平流动。
指的是网站的()A.网状结构B.多层次结构C.层次树D.线形5.中国网民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不包括()A.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上网费用上升B.电脑及其他上网设备日趋便宜C.电信业迅速发展D.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6.5W模式属于下面哪种传播模式()A.单向传播模式B.双向传播模式C.互动传播模式D.循环模式7.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因而也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渠道。
执行的是()A.监视环境B.决策参与C.文化传承D.教育8.信息社会又称()A.工业社会B.知识密集型产业C.后工业社会D.劳动密集型产业9.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
指的是()A.全民原则B.兼容原则C.互惠原则D.自由原则10.1、无限性.().差异性.相关性.影响性是()的特征A.开放性、大众传播B.开放性、传播环境C.直接性、大众传播D.相似性、传播环境11.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A.综合型只是为主B.某一集团为主C.知识分子为主D.单一型为主12.及时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重要事件和最新变化的功能,被认为是大众传播媒介最基本的功能。
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传统传媒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则大大增强了自己监视环境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网络传播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A、弹出式窗口
B、文字链接
C、电子邮件
D、网上购物
E、专栏赞助
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A、文章宜短
B、段落宜短
C、句子宜短
D、文字朴实直白
E、具有“可扫描性”
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A、政府把关
B、网站把关
C、网民自我把关
D、意见领袖把关
E、学生把关
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A、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
B、网民专题
C、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
D、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E、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
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A、传播更新速度慢
B、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C、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D、检索便捷
E、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形式。
4、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S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
2、搜索引擎:
3、微博:
4、大众传播:
5、匿名心理: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
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
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
4、ACDE
5、BCDE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互联网
2、www
3、大众文化
4、阿帕网
5、促销
6、“链”式结构
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2、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微博: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博的方式,也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个体可以利用它向公共空间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
4、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匿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住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新闻正文
层次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
层次五:相关文章的延伸性阅读
2、网站传播特点:
技术上相对复杂性;特定网站中传播主体的单一性和高控制权;传播受众的相对不确定性;可互动性。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1)它是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2)它是维持网民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3)它
是维系网民与网站间关系的重要方式4)它是网站了解自己的网民构成,确立自己的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5)它是形成网站品牌的一种重要方式6)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传播渠道7)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反馈渠道8)它是网民评论的一个形成空间。
4、记者微博的功能是:记者利用微博,不仅可以吸收公民新闻,还可以将公民新闻的水准提升。
主要体现在:1)新闻的直播平台2)新闻线索的集结地3)新闻的延展空间4)新闻真伪的检验员5)
横线以内不许答题
信息流向与流量的调节阀。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
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传统媒体网站是信息基础生产力量的第一极(网络媒体核心力量)
有新闻业务资质的商业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是信息聚合扩张力量的第二极 网民:网民被视作实现信息增值转化力量的第三极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意义:1)受众调查是网站了解网民的一个基本渠道。
2)在网站做出重大的战略决策前后,受众调查的意义更加突出。
受众调查可以为网站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3)受众调查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要求的渠道,使受众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4)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调查可以迅速了解受众对该事件的主要意见与态度,有时,这些意见与态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情民意,便于新闻传播机构更好的了解舆论的走向,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传播策略。
5)受众调查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或者为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资源。
6)受众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烘托气氛,使受众更关注新闻报道。
局限:1)由于网络自身因素的影响,网络调查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科学、有效的程度,很多调查在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网民参与受众调查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或干扰。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
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
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 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
5)个人化: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
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
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