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货币需求
合集下载
第9章货币需求

经济体制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货币需求主要是规模变量的 函数,机会成本变量作用不大。
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不同。 企业支配的货币资金也不同。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适应物价 增减幅度在名义上增减的货币需求,亦即用货 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通常以Md表示。 – 名义货币需求与价格的涨跌按同比例变动, 用公式表示:即Md=PQ/V
传统货币数量论
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 中提出的交易方程式是货币数量 论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它 原本是一个恒等式,在一定条件 下反映了货币供给量与价格的关 系,体现了宏观货币需求量。
费雪方程式
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全部商品交易量。若M 为流通中的平均货币量,V为货币的平均流通 速度,则有交易方程式:
马克思
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
执行流通手段币 职量 能 的商货品价格总 同名货币的流
传统货币数量论
早期的传统货币数量论研究的是名义国民收 入和物价的关系,不是直接研究货币需求。
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和《赋税论》中均 关注过货币的多少对经济的影响;亚当•斯密 认为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每年所流通 的商品价值量;约翰•穆勒认为货币只不过是 便利交换的工具,货币的价值由其供求决定。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 收入的分配结构。
➢ 在收入量既定时, 收入的分配结构不 同,将影响持币者 的消费与储蓄行为。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 货币流通速度。一般而言,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单位货币所实现或完成的交易量就越多,完成 一定的交易量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少;反之,则 越多。
➢ 信用的发达程度。一般情况下,一国信用的发 达程度与货币的需求成负相关变动。因此,信 用制度和信用工具越发达,对货币的需求量就 越少;反之,则越多。
F货币银行第九章货币需求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6
宏观角度
• 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 市场商品供求结构的变化 • 价格水平 • 收入的分配结构 • 货币流通速度 • 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 •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等
2020/12/10
7
微观角度
• 收入水平 • 收入的分配结构 • 价格水平及其变动 • 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 • 心理和习惯等因素
2020/12/10
8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和比较
•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2020/12/10
9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M PQ V
2020/12/10
10
上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流通中的商品价格 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 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变化。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 一基本原理。货币是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 需要而产生的。
2020/12/10
21
M L 1 Y L 2 r
2020/12/10
22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M P df rm ,rb,re,1 pd d;W p t,Y ;U
2020/12/10
23
忽略其他因素
Md KY P
2020/12/10
24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与西方货币需 求理论的比较
企业、政府)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 件下需要的货币数量的总和。
区别:
(1)主观货币需求量与客观需求量 (2)微观货币需求量与宏观货币需求量 (3)名义货币需求量与真实货币需求量 (4)最适合货币需求量与实质货币需求量 (5)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PPT课件

第一节 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没有着重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而是深入地
对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经济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他
从消费者选择理论出发,把货币看作是一种商品,认
为人们需要货币由三大类因素决定:财富、不同形式
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非收入因素,并建立了货币需求
函数模型:
Md p
=f(y,w;r
,r
,r
,1 p
✓ 2.预防动机。即人们为应付不测之需而产生的持有 货币的愿望。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为收入的递增函数 。
✓ 3.投机动机。即人们为选择有利的机会进行债券投 机活动从中获利的愿望或动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是利率的减函数。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货币需求与预防动机货币需求是收 入的正函数,收入越多,这两个动机货币需求会越多 ,反之则越少。而投机动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 数,利率水平越低,为投机债券而持有货币的数量就 会越多,利率水平越高,则为投机债券而持有货币的 数量就会越少。并以此建立了货币需求函数式:
存款 + 所有存款机构的储蓄存款+隔夜回购协议 M3 = M2 + 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 + 定期回购协
议 M4 = M3 + 其他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如美国储蓄债券、
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
第二节 货币供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层次划分统计口径是:
M0 = 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和铸币 M1 = M0 +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 其他活期存款 M2 = M1 + 准货币(这里指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
(三)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 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
金融学课件第9章货币需求1

重分析货币的支出流;而现金余额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 点上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着重分析货币的持有而不是 支出。 第三,二者在利率能否影响货币需求上存在分歧。现金交易说 认为货币需求不受利率水平的影响。现金余额说认为,个体选 择多少货币进行价值储存,除了受名义收入的影响外,还受到 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和期望回报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两种古典处理方法都相信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 但是费雪更强调交易的技术因素,排除了短期利率的影响,而 剑桥学派则更强调个体的资产选择,因此无法排除利率对货币 需求的短期影响。
其中,L1代表第I货币需求与收入之间的函 数关系,
凯恩斯将投机性货币需求称为第Ⅱ货币需 求,用M2表示,它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 即:
其中,L2代表利率与M2之间的函数关系。
综合以上两个函数,就得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 总函数,即:
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凯恩斯 的一大贡献。凯恩斯明确地将货币需求对利率 的敏感性作为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支点,认 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 货币供给量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增加就 业、扩大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为:
M d K PY
式中, K为人们意愿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 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Md表示名义货币需 求;Y为名义国民收入;P为价格水平。
两者所蕴含的经济学含义存在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第二,现金交易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量,着
弗里德曼认为: 1.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 2.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 3.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预测的
(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 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金融学第九章货币需求

入则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收入,是决定货币需
求的主要因素。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的区别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以利率的流动性偏好为 基础的,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 即对利率不敏感。
鲍莫尔模型(存货管理模型)
修正凯恩斯“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的观点
鲍莫尔认为:即使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也是利率的递减 函数。
即使在交易动机之下,人们也不会完全持有现金,而是也 会持有非现金资产,待需要交易的时候再将非现金资产转 换成现金。 但这种安排会产生“转换成本”,或“经纪人费用”。
现金余额数量说结论
货币需求是人们希望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其财富
的愿望,因此取决于个人财富总额和人们以货币 形式保有财富的比例(K)。而个人财富又取决于 名义国民收入。因此在K被视为常数时,货币需 求量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MV=PT
研究方法不同
M=kPY
宏观视角,研究全 注重分析微观经济 社会的货币需求量 主体的持币动机
人力财富(human wealth)
人力财富转化为现实收入的条件是就业。 人力财富带来的收入是不稳定的。
总财富中扣除人力财富的部分,主要指物质性财富。 非人力财富同样具有获得收入的能力。 非人力财富带来的收入具有相对稳定性。
非人力财富(nonhuman wealth)
2、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一般地说,人力 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就 相对越多。 3、货币及其他资产的收益:其他资产的收益是人们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所以,其他资产的收益率 越高,货币需求就越少;反之,其他资产的收益 率越低,则货币需求就越多。在弗里德曼的货币 需求函数中,被作为机会成本变量的主要有债券 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及实物资产的 预期收益率(即预期物价变动率)。
第九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

的一个突破。
19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按照《通论》的分析,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
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
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平、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周期形成的对执行流通手
段与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的需要量。又称货
币必要量。
3
货币需要量可区分为名义货币需要量和实际货币需
要量。
名义货币需要量:指按当前价格计算的货币需要量,
它以货币单位(如“元”)来表示。
实际货币需要量:剔除物价的影响,以货币实际对
应的社会资源即商品和劳务来表示。
通货数额称为“现金余额”。
16
(2)剑桥方程式
M d K PY
式中,
K:为人们意愿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
的比例;
Md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
Y:名义国民收入;
P:为价格水平。
17
结论
由于剑桥方程式仍以充分就业为假设,即Y在短期
内不变;人们以通货形态保存财富以备购买的数
额是一定的;因此,如果流通中货币数量增加,
1、理论观点
十分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货
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满足人
们的欲望。即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的货币支出总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总值一定
相等。
11
2、现金交易方程式
MV PT
M: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19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按照《通论》的分析,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
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
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平、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周期形成的对执行流通手
段与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的需要量。又称货
币必要量。
3
货币需要量可区分为名义货币需要量和实际货币需
要量。
名义货币需要量:指按当前价格计算的货币需要量,
它以货币单位(如“元”)来表示。
实际货币需要量:剔除物价的影响,以货币实际对
应的社会资源即商品和劳务来表示。
通货数额称为“现金余额”。
16
(2)剑桥方程式
M d K PY
式中,
K:为人们意愿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
的比例;
Md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
Y:名义国民收入;
P:为价格水平。
17
结论
由于剑桥方程式仍以充分就业为假设,即Y在短期
内不变;人们以通货形态保存财富以备购买的数
额是一定的;因此,如果流通中货币数量增加,
1、理论观点
十分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货
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满足人
们的欲望。即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的货币支出总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总值一定
相等。
11
2、现金交易方程式
MV PT
M: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第九章 货币需求

L L 1 (Y ) L 2(r) L (Y ,r)
式中,L表示货币需求总量,Y表示国民收入,r表示市场利率
12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
四、剑桥方程式
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从研究人们为何保存货币及保存
多少货币为适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即剑桥
方程式:
Md KPY
式中: 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K表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收入 的比例,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总收入。
13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占货币供应量最大的是: ( ) A.纸币 B.硬币 C.存款货币 D.外汇 2、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当市场利率无限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水平将: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都不对 3、货币预防动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 )关系。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相等 D.不确定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 A.交易性货市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C.投机性货币需求C.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5.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 ) ,货币 需求量( ) A..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D.下跌,减少
11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
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 第一,交易 动机,即经济单位、个人及家庭为应付日常的交易支付,在 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内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第二, 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 紧急支付(储存货币)。 第三,投机动机,保存货币遇到有 利可图时进行投机活动(持有地产、债券、股票、黄金)。
财产或收入的一种需要的总和。也可理解为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
式中,L表示货币需求总量,Y表示国民收入,r表示市场利率
12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
四、剑桥方程式
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从研究人们为何保存货币及保存
多少货币为适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即剑桥
方程式:
Md KPY
式中: 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K表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收入 的比例,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总收入。
13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占货币供应量最大的是: ( ) A.纸币 B.硬币 C.存款货币 D.外汇 2、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当市场利率无限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水平将: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都不对 3、货币预防动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 )关系。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相等 D.不确定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 A.交易性货市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C.投机性货币需求C.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5.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 ) ,货币 需求量( ) A..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D.下跌,减少
11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
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 第一,交易 动机,即经济单位、个人及家庭为应付日常的交易支付,在 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内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第二, 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 紧急支付(储存货币)。 第三,投机动机,保存货币遇到有 利可图时进行投机活动(持有地产、债券、股票、黄金)。
财产或收入的一种需要的总和。也可理解为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
第九章 货币需求 习题与答案

A.通讯条件B运输条件C社会信用制度
D人口密度E人们的支付习惯
7、影响人们实际持币量的因素( )。
A总财富B财富构成C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D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E宏观变量
8、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主要受以下各因素的影响( )。
A财政收支状况B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行为
9、恒久收入——恒久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拥有的各种财富在长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可观察到的长期平均收入。也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
4、简述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5、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八章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流通中的商品量 货币的流通速度3、交易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4、马歇尔 庇古
5、持币动机 持币行为
6、收入状况 价格水平 利率 信用的发达程度
7、流通中的现金 银行体系准备金 8、公开市场
A多B少C不受影响D不变E等比变化
4、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有( )。
A收入水平B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C人们的预期和心理偏好D市场利率E保值
5、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取决于( )。
A交易动机B盈利动机C预防动机
D投机动机E持币动机
6、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具体地说,它取决于( )。
3、交易方程式——即 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4、剑桥方程式——即M = 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比例变化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18
在剑桥的经济学家看来,影响人们持有的货币额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是个人的财富总额;
• 其次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货币以外的 各种资产的收益;
• 最后,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 也会影响他意愿的货币持有额。
19
上述分析表明,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已经考虑到了影响
6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状况 市场利率 信用发达程度 消费倾向 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 预期
7
第二节 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中国早 期理论 马克思理论 西方的古典理论 费雪方程式 凯恩斯学说; 剑桥方程式 弗里德曼学说 货币学派 的发展
中国学者的研究
货币必要量;1:8 公式; Md函数等
26
d
显然,由上式描述的货币需求同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与 利率成方向关系。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 一种状态。
当利率降到一定的低点后,人们的货币需求可能变得无 限大,此时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将全部被货币需 求所吸收,从而对市场利率不起作用。
宏 观 货 币 需 求
5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nominal demand for money)是指个 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动 时的货币持有量,它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实际货币需求(real demand for money)是指各经济 单位所持有的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货币数量。
S P{ X 0 M } 2 M
27
流动性陷阱图示
i
L
M0
M1
流动性陷阱 i1
O
Q
28
(三)结论
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考虑进来是凯恩斯的 一大创举。他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作为其宏观经济 理论的重要支点,并以此来攻击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首先,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由于市场利率往往有较大 的波动,受其影响,人们对货币这种资产的需求也会有较 大的波动。
(4)
若过我们对公式(4)取对数,就可以求出货币需求的弹性
ln M ln 0.5 0.5 lnT 0.5 ln i 0.5 ln b 0.5 ln 2 ln M ln M ln M 0.5 0.5 0.5 lnT ln b ln i
35
二、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2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凯恩斯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 考察货币需求。所不同的是,凯恩斯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 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进而得出了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 际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利率影响的结论。这一结论蕴含 着另一个重要的含义,即货币流通速度也受利率的影响, 因而是多变的。 凯 恩 斯 将 人 们 持 有 货 币 的 动 机 , 称 为 流 动 性 偏 好 (liquidity preference ),所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 被称为流动偏好论。
需求合在一起,称为 L ,它随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
1
dL1 L1 L1 (Y ), 0 dY
25
凯恩斯把受利率影响的投机性需求称作
的上升而减少,即:
L2 ,它随利率
dL2 L2 L2 (i ), 0 di
把以上两项合起来,就得到以下的货币需求函数:
M L1 (Y ) L2 (i ) P
33
bT iC X C 2
为使X值极小,必须对上式求C的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然 后求出C值。
dX bT i 0 dC 2 C2 得
同时还可求得
C
2bT C
3
2bT i
0
34
d2X dC
2
因而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最适量为
C 1 2bT m 2 2 i 或 M T 0.5i 0.5 1 其中 2b 2
32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假设某人在期初将其全部收入T以债券方式持有,并假设此 人每次均从其债券中取出C兑现,则此人在收入期内的兑现 次数为T/C; 再加设每次变现的交易费用为b,那么,该期的全部交易成 本为bT/C; 再假设每次变现后,其支出是连续的、均匀的,那么在收 支期间所持有的平均现金余额为C/2,若持有单位现金的机 会成本为利息i,则该经济主体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为iC/2 。 若X代表持有现金的总成本,则有
于是便有:
M = k〃PY
(3)
上 式 即 为 著 名 的 剑 桥 方 程 式 ( equation of
Cambridge) 。如果把k看成一个常数,该方程式和费雪
的交易方程式就只有符号不同,只须令 k 便完全一样了。从上式同样也可以得出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1 VT
,它们
21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剑桥学派是从货币需求函数 出发推导出货币数量论,而不像现金交易说那样从货币数 量论出发推导出货币需求函数。 这种逻辑顺序的不同使现金余额说蕴含着较多的合理成分, 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剑桥学派开创的这一研究视角 为后来的经济学家研究货币需求奠定了基础。凯恩斯的流 动性偏好论正是在现金余额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4
• 从交易方程式可以方便地得出货币需求的表达式:
1 M PY V
• 在货币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存量(M)就等于人们所愿
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 M d)。因此,我们有
15
1 M PY V
d
•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
国民收入。而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是一 个相对固定的量,所以货币需求就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
11
上述公式(1)和(2)一样,都是一个恒等式。既然是 恒等式,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因而也是任何 经济学家都必须承认的。那么它们又是如何描述货币数 量论的观点呢?
12
• 这主要是费雪等坚持货币数量论的经济学家对式中的某
些变量做出了特殊的假定,从而得出了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 首先,费雪认为,在短期内可以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 一个常数。 •只要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就意味着名义国民收入 完全取决于货币供应量,而这正是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 点之一。
29
其次,在货币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也 即可写成:
必然有较大的波动。这一点可由交易方程式看出来。 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恒等式:MV=PY
M V PY
d
从中可得:
PY Y V d M L1 (Y ) L2 (i)
30
由上式可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成反向变动关系。 这样,当实际货币需求随利率的变动而发生波动时,货币 的流通速度也就随之波动。只有当货币投机性需求等于零, 即: 当
惠伦认为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
o 一是非流动性的成本;
o 二是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 o 三是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状况。
36
最适度预防性现金余额的确定 o 若以 r 代表利率,M代表预防性现金的平均持有额, 则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就为M〃r;
o 若以 p 代表每次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手续费, f 代表一定期间内这种转换的可能的次数,则预期非 流动性的成本就为f 〃 p; o 若以X代表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可得:
37
X M r f p
(5)
首先,确定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的可能次数 f 。假定未 来某一时间内的净支出X遵从某一随机分布,且均值为0 (即平均来说收入等于支出),方差为S2,M代表预防性现 金余额,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定理,净支出与均值之间的偏 差超过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概率可用(6)式表示:
们关注的重点往往也在于国民收入,而不在于总交易量, 所以交易方程式通常被写成下面的形式(数量方程的国民 收入形式):
MV = PY
(2)
• 上式中,Y代表实际国民收入;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用
价格指数来表示),因此PY即为名义国民收入;V代表一年 中每一元钱用来购买最终产品或劳务的平均次数,我们把 它称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相应的, 被称为货币的交易 VT 流通速度 。
23
(一)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货币需求起因于流动性偏好:
交易动机 货币的交 预防动机 易性需求M1 货币的投 投机动机 机性需求M2
货币总需求: M=M1+M2=L1(Y)+L2(r)
24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讨论的货币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而不是名义货
币需求。
凯恩斯把与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
16
第三节 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一、现金余额说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四、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五、关于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六、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17
一、现金余额说(cash balance theory )
现金余额数量论是由剑桥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发 展起来的。它虽然得出了和现金交易说完全相同的结论, 但是分析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 它首先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然后探讨哪些因素决定了人 们对这种资产的需求,并最终得出了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
第九章 货币需求
demand for money
Contents
1 2 3 4
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需均衡
2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 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需要 或要求. 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 的货币量.
18
在剑桥的经济学家看来,影响人们持有的货币额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是个人的财富总额;
• 其次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货币以外的 各种资产的收益;
• 最后,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 也会影响他意愿的货币持有额。
19
上述分析表明,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已经考虑到了影响
6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状况 市场利率 信用发达程度 消费倾向 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 预期
7
第二节 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中国早 期理论 马克思理论 西方的古典理论 费雪方程式 凯恩斯学说; 剑桥方程式 弗里德曼学说 货币学派 的发展
中国学者的研究
货币必要量;1:8 公式; Md函数等
26
d
显然,由上式描述的货币需求同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与 利率成方向关系。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 一种状态。
当利率降到一定的低点后,人们的货币需求可能变得无 限大,此时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将全部被货币需 求所吸收,从而对市场利率不起作用。
宏 观 货 币 需 求
5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nominal demand for money)是指个 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动 时的货币持有量,它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实际货币需求(real demand for money)是指各经济 单位所持有的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货币数量。
S P{ X 0 M } 2 M
27
流动性陷阱图示
i
L
M0
M1
流动性陷阱 i1
O
Q
28
(三)结论
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考虑进来是凯恩斯的 一大创举。他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作为其宏观经济 理论的重要支点,并以此来攻击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首先,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由于市场利率往往有较大 的波动,受其影响,人们对货币这种资产的需求也会有较 大的波动。
(4)
若过我们对公式(4)取对数,就可以求出货币需求的弹性
ln M ln 0.5 0.5 lnT 0.5 ln i 0.5 ln b 0.5 ln 2 ln M ln M ln M 0.5 0.5 0.5 lnT ln b ln i
35
二、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2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凯恩斯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 考察货币需求。所不同的是,凯恩斯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 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进而得出了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 际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利率影响的结论。这一结论蕴含 着另一个重要的含义,即货币流通速度也受利率的影响, 因而是多变的。 凯 恩 斯 将 人 们 持 有 货 币 的 动 机 , 称 为 流 动 性 偏 好 (liquidity preference ),所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 被称为流动偏好论。
需求合在一起,称为 L ,它随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
1
dL1 L1 L1 (Y ), 0 dY
25
凯恩斯把受利率影响的投机性需求称作
的上升而减少,即:
L2 ,它随利率
dL2 L2 L2 (i ), 0 di
把以上两项合起来,就得到以下的货币需求函数:
M L1 (Y ) L2 (i ) P
33
bT iC X C 2
为使X值极小,必须对上式求C的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然 后求出C值。
dX bT i 0 dC 2 C2 得
同时还可求得
C
2bT C
3
2bT i
0
34
d2X dC
2
因而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最适量为
C 1 2bT m 2 2 i 或 M T 0.5i 0.5 1 其中 2b 2
32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假设某人在期初将其全部收入T以债券方式持有,并假设此 人每次均从其债券中取出C兑现,则此人在收入期内的兑现 次数为T/C; 再加设每次变现的交易费用为b,那么,该期的全部交易成 本为bT/C; 再假设每次变现后,其支出是连续的、均匀的,那么在收 支期间所持有的平均现金余额为C/2,若持有单位现金的机 会成本为利息i,则该经济主体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为iC/2 。 若X代表持有现金的总成本,则有
于是便有:
M = k〃PY
(3)
上 式 即 为 著 名 的 剑 桥 方 程 式 ( equation of
Cambridge) 。如果把k看成一个常数,该方程式和费雪
的交易方程式就只有符号不同,只须令 k 便完全一样了。从上式同样也可以得出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1 VT
,它们
21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剑桥学派是从货币需求函数 出发推导出货币数量论,而不像现金交易说那样从货币数 量论出发推导出货币需求函数。 这种逻辑顺序的不同使现金余额说蕴含着较多的合理成分, 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剑桥学派开创的这一研究视角 为后来的经济学家研究货币需求奠定了基础。凯恩斯的流 动性偏好论正是在现金余额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4
• 从交易方程式可以方便地得出货币需求的表达式:
1 M PY V
• 在货币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存量(M)就等于人们所愿
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 M d)。因此,我们有
15
1 M PY V
d
•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
国民收入。而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是一 个相对固定的量,所以货币需求就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
11
上述公式(1)和(2)一样,都是一个恒等式。既然是 恒等式,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因而也是任何 经济学家都必须承认的。那么它们又是如何描述货币数 量论的观点呢?
12
• 这主要是费雪等坚持货币数量论的经济学家对式中的某
些变量做出了特殊的假定,从而得出了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 首先,费雪认为,在短期内可以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 一个常数。 •只要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就意味着名义国民收入 完全取决于货币供应量,而这正是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 点之一。
29
其次,在货币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也 即可写成:
必然有较大的波动。这一点可由交易方程式看出来。 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恒等式:MV=PY
M V PY
d
从中可得:
PY Y V d M L1 (Y ) L2 (i)
30
由上式可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成反向变动关系。 这样,当实际货币需求随利率的变动而发生波动时,货币 的流通速度也就随之波动。只有当货币投机性需求等于零, 即: 当
惠伦认为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
o 一是非流动性的成本;
o 二是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 o 三是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状况。
36
最适度预防性现金余额的确定 o 若以 r 代表利率,M代表预防性现金的平均持有额, 则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就为M〃r;
o 若以 p 代表每次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手续费, f 代表一定期间内这种转换的可能的次数,则预期非 流动性的成本就为f 〃 p; o 若以X代表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可得:
37
X M r f p
(5)
首先,确定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的可能次数 f 。假定未 来某一时间内的净支出X遵从某一随机分布,且均值为0 (即平均来说收入等于支出),方差为S2,M代表预防性现 金余额,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定理,净支出与均值之间的偏 差超过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概率可用(6)式表示:
们关注的重点往往也在于国民收入,而不在于总交易量, 所以交易方程式通常被写成下面的形式(数量方程的国民 收入形式):
MV = PY
(2)
• 上式中,Y代表实际国民收入;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用
价格指数来表示),因此PY即为名义国民收入;V代表一年 中每一元钱用来购买最终产品或劳务的平均次数,我们把 它称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相应的, 被称为货币的交易 VT 流通速度 。
23
(一)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货币需求起因于流动性偏好:
交易动机 货币的交 预防动机 易性需求M1 货币的投 投机动机 机性需求M2
货币总需求: M=M1+M2=L1(Y)+L2(r)
24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讨论的货币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而不是名义货
币需求。
凯恩斯把与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
16
第三节 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一、现金余额说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四、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五、关于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六、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17
一、现金余额说(cash balance theory )
现金余额数量论是由剑桥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发 展起来的。它虽然得出了和现金交易说完全相同的结论, 但是分析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 它首先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然后探讨哪些因素决定了人 们对这种资产的需求,并最终得出了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
第九章 货币需求
demand for money
Contents
1 2 3 4
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需均衡
2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 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需要 或要求. 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 的货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