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化常识
(完整word版)语言文字规范知识

(完整word版)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语言文字规范知识1.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何时公布的?自何时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定在每年的什么时候?1997 年下半年,国务院第134 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自1998 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2016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第十九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4.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5.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
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规范汉字。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字。
6.什么是不规范汉字?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7.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资料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资料1.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颁布,2001年1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以下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①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②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③招牌、广告用字。
④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⑤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5.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研究、制定并颁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诸要素的,要求全体使用者共同遵循的语言文字使用规则和标准;规范化指的是促使全社会遵照国家颁布的各项语言文字使用标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为什么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呢?首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它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一方面,社会上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受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制约,另一方面,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或牵扯、促退作用。
其次,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是社会变革的反映,又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对各社会形态都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语言文字工作应该跟社会发展同步,甚至更应先行。
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则是规范、统一、简便、实用。
从解放以来的实践和当今的建设任务和目标来看,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的工作在促进全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沉稳应战、开拓前进的必要条件。
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促进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它们的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要求。
完整语言文字规范知识

完整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承载着思想和情感,还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化和文明程度。
掌握完整的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对于我们准确表达、有效沟通以及传承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语言文字规范的基本概念。
语言文字规范是指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则,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
这些规范并非随意制定,而是基于语言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交流需求,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的。
在语音方面,规范的发音能够确保我们的话语清晰易懂。
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四”和“十”的发音就有明显的区别,如果发音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误解。
而在英语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则也需要我们准确掌握,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
词汇的规范使用同样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词汇的正确含义和用法,避免用词不当或生造词汇。
比如,“凯旋而归”这个词就存在语义重复的问题,因为“凯旋”本身就有“归来”的意思。
再比如,“美轮美奂”这个词只能用来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华丽,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它决定了句子的组织方式和表达逻辑。
一个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而语法错误则可能使意思表达不清。
比如,“我昨天去了超市,买了很多东西,然后回家了。
”这是一个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语序和词性搭配都正确。
但如果说成“我昨天去了超市,很多东西买了,然后回家了。
”就存在语法错误,读起来也很别扭。
书写规范则包括字体、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排版格式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语气和停顿,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
比如,“他说,‘我今天很忙。
’”和“他说:我今天很忙。
”这两种表达方式,因为标点符号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也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呢?一方面,语言文字规范有助于提高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遵循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就能够减少误解和歧义,让信息的传递更加顺畅。
新建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有关知识

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一、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名录(一)重要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名录(二)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名录二、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二)规范汉字与不规范汉字(三)汉语拼音用法(四)标点符号用法(五)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七)方言可以使用的情形(八)繁体字、异体字可以使用的情形(九)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与宣传画(参考)(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测查问答问卷(样卷)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6196 个。
印刷通用汉字的的标准。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是我们使用新型印刷体和新字形的规范性字法标准,也是淘汰异体字、使用简体字的新的补充性标准。
《简化字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是使用简体字的标准。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1977年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
1986年“二简字”被停止使用。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列出1865字,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
“异体字”是与“正体字”相对的概念。
音义和使用功能相同而字形不同于正体字的汉字。
是汉字的冗余,有必要限制其使用。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了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给出了338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标点符号用法》对汉语书面语中的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和说明,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
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书写。
实行汉语拼音的目的:一是给汉字注音;二是推广普通话;三是进行拼音文字的试验工作。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300个。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
已于2011年8月1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但未予公布。
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材料之语言文字常识

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之语言文字常识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
它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你知道有多少使用汉字的国家?除了中国,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
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什么是汉字的规范化?所谓汉字规范化,是指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对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分及用法,妥善加以处理,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交际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社会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有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包括使用被废止的“二简字”);使用已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颁布的《语拼音方案》是用来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
它有五个部分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普通话测试等级共分为三级六等。
其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级甲等(≥97)、一级乙等(≥92)、二级甲等(≥87)、二级乙等(≥80)、三级甲等、三级乙等。
凡普通话成绩在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者,将颁发相应等级证书。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周为: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全国推广普通话第一个宣传周是:1998年9月的第三周。
语言文字规范化常识

28.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
“
”。
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 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
C.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29.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 应用能力, 。
A.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不说方言 B. 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C. 只在学校里说普通话
。
A. 普通话 B.规范汉字 C.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5.国家于1988年颁布
,规定了
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
A.《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B. 《汉语拼音正词法》 C. 《汉语拼音应用规则
36. 1973年12月18日,28届联合国大
会通过汉语为联合国六种法定语言文字之
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通过推广普通话,要逐步使普通话成为哪 四种用语?
校园用语、公务用语、宣传用语、社会服务 用语。
现阶段哪几种人需要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
演员、播音员、主持人、教师、公务员、窗 口行业从业人员。
“语委办”的全称是什么吗?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 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实施。
A. 2000年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2.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7.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
的
组织和个人。
A. 重大贡献 B. 突出贡献 C. 特殊贡献
完整语言文字规范知识

完整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交流、表达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不仅能让我们的表达清晰准确,避免误解,还能展现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首先,我们来谈谈汉字的规范书写。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态优美,结构复杂。
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形态,比如“横平竖直、撇捺舒展”。
同时,要避免错别字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有准确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再接再厉”中的“厉”,容易被误写成“励”,“松弛”的“弛”容易错写成“驰”。
接下来是词语的正确运用。
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同一个意思可能有多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例如,“观赏”和“欣赏”,“观赏”侧重于观看,而“欣赏”则更强调内心的感受和品鉴。
再比如,“截止”和“截至”,“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不能带宾语;“截至”则表示截止到某个时间,通常要带宾语。
句子的规范也是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方面。
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要符合语法规则,主谓宾结构清晰,修饰成分恰当。
避免句式杂糅和成分残缺的情况。
比如“这篇童话对我产生了兴趣”,应该是“我对这篇童话产生了兴趣”,主语和宾语的位置颠倒了。
还有“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这句话缺少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者“使”。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也不容忽视。
标点符号虽小,却能起到明确句子结构、表达语气和情感的重要作用。
逗号、句号、分号、冒号等的使用都有其特定的规则。
比如,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并列成分、表示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的结尾;分号用于分隔并列的分句。
误用标点符号可能会导致句子的意思发生改变。
在语言表达中,还要注意语言的得体。
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合适的语气和措辞。
比如在正式场合,要使用规范、严谨的语言;在与朋友交流时,可以相对随意、亲切。
对长辈要使用尊敬的语言,对晚辈则要亲切和蔼。
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网络用语和新词汇不断涌现。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资料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资料一、什么是普通话?什么是规范汉字?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通常是以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对普通话加以规范。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准。
正体字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的字形以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为准。
二、哪些情形必须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三、哪些情形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四、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什么要求?(一)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和汉语教师应达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
(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部门人员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四)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达到三级以上水平,其中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和导游等特定岗位的从业人员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五)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五、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等级怎么划分?普通话水平测试全部采用口试进行,主要检测一个人运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规范化常识
1.什么是规范的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规范化:讲普通话;文字规范化:写规范字。
2.语言规范化:讲普通话。
(1)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2)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普通话的定义是什么?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4.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5.通过推广普通话,要逐步使普通话成为哪四种用语?
校园用语、公务用语、宣传用语、社会服务用语。
6.现阶段哪几种人需要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
演员、播音员、主持人、教师、公务员、窗口行业从业人员。
7.“语委办”的全称是什么?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8.文字规范化:写规范字。
所谓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9.正体字:
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10.简化字:
以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为准。
《简化字总表》所收对照的繁体写法即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
11.传承字:
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12.不规范用字:
(1)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如册(冊)、村(邨)、朵〔朶〕
(2)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如后(後)、愿(願)
(3)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如蛋(旦)
(4)错字、别字
(5)缺损字
(6)不正确标点的使用、不规范的书写格式等
13.异形词:
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唯一”和“惟一”等等。
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材料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要从事文字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公文、论文、计划、总结、试卷、证书、奖牌等文字材料中,存在不少使用不规范的序号、标点符号、和汉语拼音,以及年月日应用的不规范。
那么,如何规范使用?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2.“一,”、“二,”、“三,”等用逗号不规范,而应该用顿号,即“一、”、“二、”、“三、”。
3.“1、”、“2、”、“3、”和“A、”、“B、”、“C、”等用顿号不规范,而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1.”、“ 2.”、“ 3.”或“A.”、“B.”、“C.”。
4.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5.文章的层次顺序应依次是:一、二、三、(一)(二)(三) 1. 2. 3. (1) (2) (3)
二、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
1.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六年八月”,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可以直接在搜狗输入法模式下输入拼音“ling”选择“〇”,也可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或者直接在“插入”栏内选择“日期和时间”即可),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05年10月”。
2.按“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的日期应该用汉语表示。
3.各类通知、告示、奖牌、证书等上的日期的书写,要做到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不混用。
如:二00六(错误)、二oo六(错误)、二〇〇六(正确)。
三、公文的年份中“括号”的正确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括号应该用中括号“〔〕”(也叫六角括号),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或方括号“[ ] ”或英文中使用的“【】”。
如:石教通(2018)4号(不规范)
石教通[2018] 4号(不规范)
石教通【2018】4号(不规范)
石教通〔2018〕4号(规范)
四、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或“~”,而不使用“——”。
如:2005年9月—10月中的“—”(使用规范)
100~300公斤中的“~”(使用规范)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
五、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的正确使用
1.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标语可以全部大写。
2.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例:“公共场所请勿吸烟”
GONGGONGCHANG SUOQINGWUXIYAN
以上未按《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注,属不规范。
以下标注规范:
“公共场所请勿吸烟”
GONGGONG CHANGSUO QINGWU XI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