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14年日研院考试大纲

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14年日研院考试大纲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辅导必备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14年日研院考试大纲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世界历史(日研院)》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全日制世界史(日研院)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通史专业知识参照性水平考试。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备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毕业应掌握的中外历史知识,和作为背景的相关文史知识。

2.掌握一定的本专业基础理论3.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历史分析的基本功。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采取微观史实基础知识和宏观历史分析试题相结合的形式,侧重考查考生对历史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

总分300分。

1.名词解释。

要求考生简明扼要地解释试题。

6题,每题10分,共60分。

参考答题时间为30分钟。

2.简述题。

要求考生对试题进行较为清晰完整的解答。

2题,每题60分,共120分。

参考答题时间为60分钟。

3.论述题。

本题为相对综合宏观试题,。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世界史专业本科生所应具备的历史知识和史学基本理论,答题时做到史论结合,论述有理有据。

测试考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等专业能力。

一题,120分。

参考答题时间为90分钟。

《世界历史(日研院)》考试内容一览表序号题型题量分值参考答题时间(分钟)1名词解释6题60302简述题2题120603论述题吧1题12090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2共计:300180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国际关系学综合》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我院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单科成绩及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2016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参考书讲解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笔记讲义资料答题技巧真题解析-育明教育

2016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参考书讲解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笔记讲义资料答题技巧真题解析-育明教育

2016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参考书讲解国关史笔记-育明教育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讲解(育明课程中心资料)考试科目:“711政治学综合一”参考书①《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王帆、曲博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14年新加)②《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③《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年新加)育明教育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这本书是2014年新增的一本参考书,在14年和15年的考试中对于这本书的考察基本都是书中的重点章节,课后的思考题需要作为复习重点。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阅读这本书难度并不大,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好试题。

这本书中有很多的内容是和《权力·制度·文化》这本书相重合的,对于重合的部分建议考生以《权力·制度·文化》中的内容为主进行记忆。

《权力·制度·文化》这本书几乎囊括了秦亚青老师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从功利的角度分析秦亚青是我们外交学院的院长,他的这边论文集基本每年都会作为出题参照的重点。

对于这本书的考察经常会出现论述题,但是作为一本论文,书中部分章节间的联系还是欠缺紧密度的,建议考生在研读这本书的时候要通过整理笔记和专题来帮助自己理清整本书的脉络。

最后关于书中两大模块:理论和方法,建议考生要侧重于“理论部分”。

《政治学基础》这本书是在2014年代替《政治科学基础》加入到指定参考书之中,更确切的说应该的“回归”到参考书之中,因为在2008年以前这本书一直是指定参考书之一。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政治学基础》这本书是最难的一本,总是感觉读了好多遍还是没有吃透。

建议考生第一遍阅读之后要通过全书的目录来把脉络和框架整理清晰:书中分6篇,每篇下3章,每章一般都是3节,一节下两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再用关键词法进行填充。

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

(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

(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国际关系理论》题集

《国际关系理论》题集

《国际关系理论》题集注意: 本题集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请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目,并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总分值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学者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人?A. 康德B. 摩根索C. 沃尔兹D. 基辛格2.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什么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核心作用?A. 国家利益B. 国际制度与合作C. 军事力量D. 意识形态3.“权力转移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国际经济体系的变化B. 大国之间的权力变迁C. 全球文化融合D. 国际法的发展4.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的核心是什么?A. 物质力量B. 社会观念与认同C. 地理因素D. 历史传统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功能主义的核心理念?A. 超国家层面的整合B. 强调政府间合作C. 市场力量的主导作用D. 渐进式一体化6.“安全困境”理论主要解释了国家间什么样的互动关系?A. 经济合作B. 文化交流C. 军事竞争D. 环境合作7.全球化理论中的“世界体系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福山B. 沃勒斯坦C. 亨廷顿D. 基欧汉8.下列哪一项是批判理论对国际关系的主要批评点?A. 过于乐观地看待国际合作B. 忽视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C. 过分强调军事力量的作用D. 缺乏对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分析9.“文明冲突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亨廷顿B. 福山C. 摩根索D. 基辛格10.“软实力”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用以描述国家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影响他国的能力?A. 奈B. 沃尔兹C. 摩根索D. 基欧汉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__________理论强调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以及国家为追求权力而进行的斗争。

2.建构主义认为,国家身份和利益是在国际社会的互动中__________形成的。

3.__________是指国家通过经济、文化等手段来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4.新现实主义理论在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__________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要点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要点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要点参考书目1.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一讲国际关系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讨论(一)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它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个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个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指定和施行的政策。

这三个概念象是三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国际关系的外延最大,包括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国际政治次之,只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和正式关系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再次,涉及一个国家对他国采取的政策。

(二)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是关于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这门科学从国际关系体系着眼,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中各成员,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以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为主;研究该体系中各个成员,各个部门同整个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推动和制约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关情况和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

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揭示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三)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际系统中的成员,即国际行为体。

国际行为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行为体,指民族国家;二是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多国公司 (MNCs)和跨国公司(TNCs)。

(四)国际关系学研究重点内容包括:国际系统的发展和演变;国际系统和国际系统单位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行为等。

国际关系课程大纲

国际关系课程大纲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国际关系课程大纲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国际关系课程大纲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国际关系课程大纲一、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国际关系的定义与特征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包括:多样性:国际关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复杂性:国际关系中涉及的主体众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动态性: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际关系随之调整。

合作与竞争:国家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冲突,因此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规则性:国际关系运行在一定的国际规则和制度框架下。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分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批判理论四个流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单位,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认为国家追求安全与繁荣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代表人物有摩根索、Kissinger等。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强调国际政治中的合作与互利,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机制和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实现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的稳定。

自由主义关注经济全球化、人权和民主等议题。

代表人物有威尔逊、罗斯福等。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受到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国际政治行为体(如国家、国际组织)的认知和行为受到国际社会共同认同的规范和观念的影响。

建构主义强调话语权、身份认同和规范建构。

代表人物有哈斯、乌尔班等。

批判理论批判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视角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强调国际政治中的权力结构、不平等和剥削。

南开大学历年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试题

南开大学历年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试题

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试题2006年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一、名词解释1、罗伯特.克莱武2、《库楚克.开纳吉条约》3、《吉隆坡宣言》(1971)4、广田三原则5、勃艮第包围圈6、民族国家7、《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8、结构霸权9、罗伯特.基欧汉10、英国学派二、论述1、1856年巴黎和会的内容及其对欧洲大国关系的影响2、论述冷战后国际格局及其特点3、论述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传统主义和科学主义研究方法4、联系层次分析法(Levels of analysis),述评关于现代战争起源的主要理论解说专业课二:专业英语把关于国际史和国际理论的英文文献各一篇翻译成中文。

第一篇是谈19世纪末期希腊在克里特岛(当时克里特岛尚未并入希腊)的族群争端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篇是谈国际关系理论的“超理论模型(Meta-theoretical Matrix)"2005年试题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一、名词解释1、安德拉西2、詹姆森袭击3、《英美贸易协定》4、“核禁试条约”5、归还冲绳协定6、《伯罗奔尼撒战争史》7、国际体系8、麦金德(Harold Mackinder)9、建构主义10、国际社会理论二、论述题1、试论马歇尔计划的背景,实施和效果2、试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根源3、试论结构现实主义和经典现实主义的异同4、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传统和当代形态2005年专业英语(翻译)把两篇英文文献翻译成汉语,第一篇谈普鲁士在19世纪的对外关系,第二篇谈学者对多极体系与两极体系稳定性的比较研究以及对结盟与战争关系的研究2004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一、名词解释1、“特伦特号”事件2、西姆拉条约3、“和平战略”4、罗贝尔·舒曼5、日苏联合宣言6、二十年危机7、公共外交8、伊曼纽尔·沃勒斯坦9、世界秩序论10、全球主义学派.二、问答题1、论述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2、评述二战结束以来(至目前)阿以冲突的主要轨迹,并简析其根本原因3、述评均势论4、试析国家主权原则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辽宁大学817国际关系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817国际关系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17科目名称:国际关系综合满分:150分一、考察目标本科目是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四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共用考试科目。

通过对本科目的考试,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已基本具备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继续从事相关专业硕士阶段学习的基本条件。

二、考试大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四、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观念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16世纪西欧的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欧洲大陆的社会和思想状况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第三节弥尔顿和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的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汉弥尔顿的政治思想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第十章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第十一章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二)国际关系史导言第一编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第一节1500年前后的世界第二节走出中世纪——西欧的兴起第三节现代国际关系的孕育第二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第二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第三节17—18世纪的欧洲与世界第二编从维也纳到凡尔赛一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第一节维也纳体系的产生第二节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第三节维也纳体系的衰落第四节“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第四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第一节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第二节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与解体第三节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五章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第一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前危机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第六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节“二十年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动荡第三节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第三编雅尔塔: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第七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第一节二战的全面爆发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第二节全球战略主导权的转移第三节美苏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第八章冷战: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第一节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第二节美苏关系的缓和、冲突与僵持和东西方阵营的分化第三节新中国外交第四节冷战中的第三世界第九章缓和:由两极到多元化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一节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第二节苏联的战略扩张与美苏争夺的新态势第三节多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第四编全球化时代:转型中的国际关系第十章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第一节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与冷战的终结第二节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第十一章美国霸权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第一节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增长第二节“多强”力量变迁与对外关系第三节冷战后的第三世界结语(三)当代中国外交绪论一、当代中国外交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三、当代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四、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五、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六、学习当代中国外交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确立独立自主新型外交第一节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第二节建立和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第三节应对西方国家对华包围和孤立第二章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节妥善处理同亚洲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第三节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努力第四节促成万隆会议发展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第三章同时应对美苏战略压力与争取“中间地带”的战略观点第一节中苏关系恶化第二节中印边境武装冲突第三节援越抗美的战略方针第四节争取“两个中间地带”的努力第五节扭转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的冲击第四章“一条线”战略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第一节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解冻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第三节与西方国家关系取得重大进展第四节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第五章不结盟、全方位和平外交的确立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第二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三节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第四节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第五节“一国两制”构想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第六节参与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第六章“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第一节冷战后中国外交面临的新形势第二节“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确立第三节“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实施与成效第七章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出新安全观第一节新安全观与推动建立伙伴关系第二节稳定中美关系大局第三节化解矛盾稳定周边第四节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展多边外交第五节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干涉第八章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第一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第二节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及其战略取向第三节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第九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一节“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第二节维护国际安全建设持久和平第三节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共同发展第四节合作处理全球性问题推进全球治理第十章新时代中国外交总体布局第一节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二节促进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第三节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第四节积极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历程第五节中国外交领域的拓展与深化结束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的主题(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四)、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五)、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国际关系史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国际关系史中的主要事件、主要问题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线索。

国际关系理论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流派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国际实践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部分国际关系史
(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
1.重要事件
三十年战争;《乌特列支条约》;北方大战;俄奥普三次瓜分波兰
2.重要问题
(1)威斯特伐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
(2)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国际关系
3.重要线索
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二)19世纪欧洲国际关系
1.重要事件
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法俄同盟
2.重要问题
(1)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2)普法战争背景、进城与结果
(3)卑斯麦外交体系形成与解体
3.重要线索
(1)均势与维也纳体系秩序
(2)结盟与国际关系同盟体系
(三)美日崛起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列强与世界
1.重要事件
门罗主义;明治维新;2C计划;伊犁条约;法绍达事件;普资茅斯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克鲁格电报
2.重要问题
(1)19世纪后期欧洲大国对外扩张政策
(2)19世纪后期日本在东亚侵略活动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过分世界的三次战争与后果
(4)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略
3.重要线索
德美日的崛起对近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欧洲列强的同盟体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重要事件
英法协定;英俄协定;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两次巴尔干危机;萨拉列窝事件;十月革命与布列斯特和约
2.重要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后期英德矛盾及其主要表现
(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3)一战的原因与性质
3.重要线索
一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其最初冲击
1.重要事件
威尔逊十四点;巴黎和会;热那亚会议;拉巴洛协定;鲁尔危机;洛桑条约(1923);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贝尔福宣言
2.重要问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2)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对外关系中主要特点及表现
(3)国际联盟的产生与失败
(4)德国问题与欧洲安全
(5)一战后亚非民族主义高涨与表现
3.重要线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格局及其逐步瓦解
(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重要事件
918事变;柏林-罗马轴心;中立法案;张伯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重要问题
(1)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美国中立主义政策和英国绥靖政策出现原因及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与一战异同
(4)1930年代苏联集体安全政策本质
3.重要线索
英法对世界局势的认知与体系维护政策的滞后与失败
(七)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1.重要事件
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珍珠港事件;开罗宣言;布雷顿森林会议;联合国宪章;雅尔塔会议
2.重要问题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对二战影响
(2)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形成
(3)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3.重要线索
大国协调与战后秩序
(八)两大阵营的形成与激烈对抗
1.重要事件
凯南;马歇尔计划;北约;柏林危机;板门店;日内瓦会议;舒曼计划;万隆会议2.重要问题
(1)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影响
(2)西方同盟体系和社会主义同盟体系形成与发展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结果和深远意义
(4)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重要线索:
冷战的起源与发展
(九)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1.重要事件
欧洲经济共同体;日美安全条约;苏伊士运河危机;艾森豪威尔主义;欧佩克;77国集团;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
2.重要问题
(1)古巴导弹危机原因及影响
(2)不结盟运动基础及意义
(3)19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关系变化
3.重要线索
冷战体系变化与中美苏三角形成
(十)两极体系的瓦解与走向多极化世界
1.重要事件
尼克松主义;1972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新东方政策;赫尔辛基宣言;第四次中东战争;马耳他会晤;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2.重要问题
(1)1970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调整
(2)1980年代后期苏联外交政策调整
(3)为什么说世界走向多极化
3.重要线索
冷战体系的瓦解
(十一)后冷战世界——1990年代国际关系
1.重要事件
布什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参与战略;北约东扩;海湾战争;奥斯陆协定;联合国改革;马斯特里赫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地区论坛;俄罗斯休克疗法;人道主义干预;联合国维和
2.重要问题
(1)美国的国际地位
(2)全球化与地区化
(3)1990年代地区冲突
(4)联合国改革与联合国作用
3.重要线索
后冷战时代世界潮流
(十二)后冷战世界——21世纪国际关系
1.重要事件
911事件;恐怖主义;单边主义;新保守主义;和平崛起;和谐世界;非政府组织;东亚峰会;中非论坛;
2.重要问题
(1)西方与非西方冲突
(2)911后美国战略
(3)中国世界作用
(4)全球主义与地区主义
3.重要线索
世界政治趋势与全球发展
第二部分国际关系理论
(一)基本概念与视角
1.均势;安全两难;权力与软权力;国家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安全;范式;主权;军备控制;相互依存;一体化;全球化;全球治理
2.国际关系行为体: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国际组织;跨国关系等
3.国际关系分析层次:个人、国家、地区、国际体系
(二)重要思潮
1.历史终结论
2.文明冲突论
3.民主和平论
4.贸易和平论
5.世界新秩序
(三)重要人物
马汉;麦金德;霍布豪斯;EH卡尔;摩根索;凯南;基辛格;基欧汉;约瑟夫奈;沃尔兹;温特;
(四)重要理论、流派与方法
1.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2.理想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
3.理性主义
4.马克思主义
5.批评理论
6.后现代主义
7.女性主义
8.生态政治与绿色政治
9.博弈论
10.建构主义
11.英国学派
12.世界体系论
13.依附论
14.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三、考试题型
三类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