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意义
自然保护区概念

自然保护区概念科普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特定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区域。
它是一种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限制问题活动、保护野生物种和栖息地、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等方式来实现保护目标。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旨在保护和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它可以涵盖各种类型的生境,包括陆地、海洋、河流、湖泊和山地等。
自然保护区可以是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自然保留区、自然遗址和非国家保护区等。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规划通常依靠科学研究和全球环境保护政策的支持。
保护区的管理机构通常会制定合适的管理计划,以确保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保护,并确保公众可以参与到保护区管理中来。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它们不仅对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风景保护等。
然而,自然保护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人类活动的压力、非法狩猎、非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等。
因此,保护区管理需要与社区合作,制定有效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概述》PPT课件

h
18
2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s)
❖ 国家公园与其它保护区的区别主要有: (1)面积较大。 (2)区内具有一种或几种未被人类开发利用
的生态系及一些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 (3)在区域内严禁开发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生
5 养殖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一些人们正在开发利用的重要动植
物资源。保护手段是通过人工养殖和种植来发展
h
26
其种群。
四、自然保护设计
❖ 选址; ❖ 设计规划;
h
27
4.1 自然保护区选址
1、选址原则; 2、选址方法;
h
28
选址原则
1、典型性; 2、稀有性; 3、脆弱性; 4、多样性; 5、自然性 ; 6、感染力; 7、潜在价值; 8、科研潜力。
h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 ---创建时期(1956-1965)
1. 1957年在福建建立了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2. 1958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建立了小勐养、勐后、勐腊三个 保护区,对热带雨林及珍稀动物亚洲象、野牛、犀鸟等 进行保护。
3. 1961年,全国各地规划的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有70多处, 其中自然保护区级20处,面积814万ha, 约占我国国土 面积的0.1%。
五、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
六、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七、自然保护管理与评估
h
2
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
❖ 1 定义: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是一 个人为划定的、需加以保护的特殊地理区域。
➢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 ➢ 自然保护区是人为划定的。 ➢ 自然保护区需要进行保护。
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和动植物资源

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和动植物资源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与意义•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和地质地貌等自然遗产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1.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
2.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3.保存重要的地质地貌和自然遗迹。
4.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
5.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亚洲:喜马拉雅山脉、大兴安岭、神农架等。
•非洲: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马达加斯加岛等。
•欧洲:北极圈、喀尔巴阡山脉、 Pyrenees山脉等。
•北美洲:黄石国家公园、加拿大野生动植物园等。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安第斯山脉等。
•大洋洲:大堡礁、豪勋爵岛等。
三、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生态平衡。
•基因多样性:保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药物研发、农业育种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直接使用价值:食物、药品、工艺品等。
•间接使用价值:生态服务功能,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成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23,已建立约300处。
•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改善:湿地恢复、森林覆盖率提高、荒漠化治理等。
•科学研究与教育:搭建科研平台,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五、全球生态保护的合作与挑战•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公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推动全球生态保护。
•挑战: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与贸易、外来物种入侵等。
六、中学生如何参与生态保护•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参与植树造林、河流清洁等公益活动。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参与学校环保社团,开展环保课题研究。
习题及方法:1.习题:自然保护区的定义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理解其目的和意义。
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和地质地貌等自然遗产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物种和自然景观而设立的特定地区。
这些区域的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提供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空间。
自然保护区的种类和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可能包括:
1. 国家公园:设在国家内的广大地区,旨在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同时提供公众教育和休闲。
2.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专门用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区域,防止过度狩猎和栖息地破坏。
3. 自然保留区:通常是为了保护特定地区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或植物群体而设立的区域。
4. 水域保护区:设立在海洋或淡水环境中,旨在保护水生生物、珊瑚礁等。
5. 生态农业保护区:促进可持续农业实践,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自然保护区通常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定和计划,以确保其目标的实现,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允许公众参与和享受自然资源。
这些区域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都至关重要。
国际上也有一些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致力于推动和支持自然保护的全球合作。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意义

第八章自然保护区建设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意义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和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意义:一、生态系统是天然"本底"首先,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各种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现在世界上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地带的自然景观,正在迅速地遭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森林无限制地采伐,草原的开垦,荒漠的过度放牧,热带森林的农业开发以及城市不断扩大和大工程的建设等,使得许多地区生态平衡失调,有些地区的自然面貌己难以辨认;为了研究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特点,以便提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不得不借助于古代的文献记载、考古材料、自然界残留的某些特征诸如孑遗生物种类、土壤剖面、地貌类型等和古生物学的研究资料,来推测已不复存、在的自然界的原始面貌;由此可见,在各种自然地带保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统或原始景观地段,都是极为珍贵的自然界的原始"本底",它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准则,同时也对探讨某些自然地域生态系统的今后合理发展的方向,指出了一条途径,以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而定向地控制其演化方向;二、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自然保护区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现今世界上物种的确切数量究竟是多少,还不十分清楚,尽管生物分类学家们在研究物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迄今对生物种类还缺乏系统可靠的资料;目前认为世界物种在s山万到l以D万之间,其中只有150万种是在科学文献中有记载的;人们从这些物种中获取生活的原料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农业育种工作就一直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已被驯化或栽培的动植物种;现在育种家们发现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和提高,难度愈来愈大,因此除了对现有少数的物种进行育种改良外,必须挖掘新的物种来源,从而又开始转向到大自然丰富的宝库中,寻找野生的物种资源;自然保护区正是为人类保存了这些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现在许多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完整的生态系统相继被发现,就是在自然保护区中发现的;目前世界上许多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或人为的干扰,过去曾经一度广泛分布,现在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它们只残留于自然保护区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将有助于这些生物的保护及繁衍;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保护区无疑是物种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天然贮存库;三、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里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就为进行各种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可用来研究自然生产潜力、自然生态平衡、最优生态结构、生物环境间的制约规律、环境因子改变的后果、自然演替、引种、人类活动的干扰与生物群落的自然恢复能力、环境本底监测等问题;由于自然保护区的长期性和天然性的特点,对于进行一些连续的系统的观测和研究,准确地掌握天然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变化、分布及其活动规律,对自然环境长期演变的监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及驯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四、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是向公众进行自然与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的天然博物馆;除少数为进行科研而设置的绝对保护区外,一般保护区都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到保护区进行参观游览;通过在保护区内精心设计的导游路线和视听工具,利用自然保护区这天然的大课堂,增加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保护区内通常都设有小型的展览馆,通过模型、图片、录音、录像等施设,宣传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的知识;因此自然保护区又称为活的自然博物馆;五;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胜地某些自然保护区可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所;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珍贵而稀有的动植物或地质剖面,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有些以保护天然风景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者向往之地;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划出一定区域,有限制地开展旅游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自然景观欣赏的需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的潜在价值,将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六、自然保护区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河流上游、公路两侧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当然,要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仅靠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但它却是自然保护综合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只局限在保护区的所在地,而是全国性的,地区性的,有的甚至是全球性的;。
为什么要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要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力越来越大,致使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物种大规模灭绝,自然环境恶化。
人类在种种灾难面前开始认识到,一味索取、掠夺自然资源是错误的行为,应该既利用又保护,不仅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还要替子孙后代着想,不能吃光用光。
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些紧迫的问题,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了。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博物馆”,是指划出一定的面积,把有代表性的森林、草原、水域、湿地或荒漠全部由政府机构管理,禁止人为破坏。
它可以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基地。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意义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展示生态系统的原貌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显示和反映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面目。
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关系,这是生物进化发展的动力,人类在自然界所从事的各项社会生产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好各类典型而有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和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创建适宜的条件。
2、物种基因库自然界的野生物种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人类在发展、改造和利用自然财富的实践中,要不断地提高生物品种的产量和质量,选育优良品种,就必须从自然界中找到它们野外的原生种或近亲种,然而自然保护区能为保存野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提供有效的保证。
3、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漫长历史过程。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代,人类要持续地利用资源,必须尊重自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自然保护区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种群和物种的演变与发展,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4、进行公众教育的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是为广大公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及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利用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中心内设置的标本、模型、图片和录相等,向人们普及生物学、自然地理等自然知识。
5、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划出特定旅游区域,供人们参观游览。
同时对从事音乐、美术等文学工作者来说,自然保护区常常是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地和艺术灵感的触发源泉。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知识点: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自然遗迹等自然资源,将其划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进行保护和管理。
以下是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详细知识点介绍:1.定义:自然保护区是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为科学研究提供基地,普及生物学知识,进行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
2.目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同时,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场所,促进可持续发展。
3.类型: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物种保护区、自然遗迹保护区等。
4.设立: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需要经过科学评估和规划,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审批。
设立自然保护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5.管理:自然保护区应设立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管理内容包括制定和实施保护规划、监测生态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
6.法规与政策: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同时,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7.意义: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自然保护区还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保障水资源、减少自然灾害等。
8.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大量自然保护区,涵盖多种生态系统和物种。
这些保护区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国际合作: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国际上有许多成功经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
10.公民参与:公民应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关注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习题及方法:1.习题: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题思路:通过回忆课本中对自然保护区目的的描述,选择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自然保护区建设
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意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和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意义:一、生态系统是天然"本底"
首先,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各种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现在世界上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地带的自然景观,正在迅速地遭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
森林无限制地采伐,草原的开垦,荒漠的过度放牧,热带森林的农业开发以及城市不断扩大和大工程的建设等,使得许多地区生态平衡失调,有些地区的自然面貌己难以辨认。
为了研究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特点,以便提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不得不借助于古代的文献记载、考古材料、自然界残留的某些特征(诸如孑遗生物种类、
土壤剖面、地貌类型等)和古生物学的研究资料,来推测已不复存、在的自然界的原始面貌。
由此可见,在各种自然地带保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统或原始景观地段,都是极为珍贵的自然界的原始"本底",它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准则,同时也对探讨某些自然地域生态系统的今后合理发展的方向,指出了一条途径,以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而定向地控制其演化方向。
二、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
自然保护区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现今世界上物种的确切数量究竟是多少,还不十分清楚,尽管生物分类学家们在研究物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迄今对生物种类还缺乏系统可靠的资料。
目前认为世界物种在s山万到l以D万之间,其中只有150万种是在科学文献中有记载的。
人们从这些物种中获取生活的原料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农业育种工作就一直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已被驯化或栽培的动植物种。
现在育种家们发现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和提高,难度愈来愈大,因此除了对现有少数的物种进行育种改良外,必须挖掘新的物种来源,从而又开始转向到大自然丰富的宝库中,寻找野生的物种资源。
自然保护区正是为人类保存了这些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现在许多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完整的生态系统相继被发现,就是在自然保护区中发现的。
目前世界上许多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或人为的干扰,过去曾经一度广泛分布,现在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它们只残留于自然保护区中。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将有助于这些生物的保
护及繁衍。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保护区无疑是物种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天然贮存库。
三、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里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就为进行各种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可用来研究自然生产潜力、自然生态平衡、最优生态结构、生物环境间的制约规律、环境因子改变的后果、自然演替、引种、人类活动的干扰与生物群落的自然恢复能力、环境本底监测等问题。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长期性和天然性的特点,对于进行一些连续的系统的观测和研究,准确地掌握天然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变化、分布及其活动规律,对自然环境长期演变的监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及驯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
四、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博物馆
自然保护区是向公众进行自然与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的天然博物馆。
除少数为进行科研而设置的绝对保护区外,一般保护区都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到保护区进行参观游览。
通过在保护区内精心设计的导游路线和视听工具,利用自然保护区这天然的大课堂,增加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自然保护区内通常都设有小型的展览馆,通过模型、图片、录音、录像等施设,宣传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的知识。
因此自然保护区又称为活的自然博物馆。
五。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胜地
某些自然保护区可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所。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珍贵而稀有的动植物或地质剖面,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有些以保护天然风景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者向往之地。
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划出一定区域,有限制地开展旅游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自然景观欣赏的需要。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的潜在价值,将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
六、自然保护区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河流上游、公路两侧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当然,要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仅靠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但它却是自然保护综合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只局限在保护区的所在地,而是全国性的,地区性的,有的甚至是全球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