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

合集下载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感染水中的寄生虫幼虫而传播。

血吸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制定一份血吸虫预防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群体本教案主要针对贫困地区的居民以及一些高风险群体,如农民、渔民、水稻种植者等。

三、教案内容1. 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a. 血吸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b.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c.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2.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a. 饮用安全水源- 饮用自来水或经过安全处理的水- 避免饮用未经过滤或煮沸的水b. 避免接触感染水源- 不在湖泊、河流等可能存在血吸虫的水域游泳、洗澡或垂钓- 不在田地、河滩等潮湿地区赤脚行走c. 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水源后- 保持身体清洁,勤换洗衣物,特别是内衣和袜子- 避免将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排入水源d. 畜禽管理- 防止家畜和家禽进入水源- 定期清理畜禽粪便,避免粪便直接进入水源3. 血吸虫病的早期识别和就医a. 学习和了解血吸虫病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腹泻等b. 一旦出现疑似血吸虫病的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4. 血吸虫病的治疗和康复a. 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b.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如饮食调理、锻炼身体等四、教学方法1. 演讲和讲解:通过专业人员对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进行演讲和讲解,向群众普及相关知识。

2. 宣传资料: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向群众发放,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3. 互动交流:组织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解答疑问,加深他们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4. 示范操作:通过现场示范操作,教授正确的个人卫生和畜禽管理方法。

五、评估方法1. 知识问答:通过问答形式,测试群众对血吸虫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观察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按照教案要求进行预防措施的实施。

预防血吸虫教案

预防血吸虫教案

预防血吸虫教案引言概述: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水源而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预防血吸虫病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人们了解病症、认识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预防血吸虫病的教案。

正文内容:1. 了解血吸虫病1.1 血吸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2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1.3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和高发人群2. 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2.1 学习如何识别感染水源2.2 学习正确的饮水和食品卫生习惯2.3 学习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2.4 学习如何避免与感染水源的接触2.5 学习正确的旅行预防措施3. 宣传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3.1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3.2 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活动3.3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4. 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和网络4.1 建立血吸虫病防治的专门机构4.2 建立血吸虫病防治的网络平台4.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5. 监测和评估预防工作效果5.1 建立血吸虫病的监测体系5.2 定期对预防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5.3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总结:预防血吸虫病的教案应包括了解血吸虫病、掌握预防基本知识、宣传预防措施、建立防治机构和网络以及监测和评估预防工作效果等五个大点。

通过教育和宣传,人们能够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此外,建立防治机构和网络以及进行监测和评估工作,可以提高预防工作的效果,确保预防血吸虫病的持续有效性。

预防血吸虫病的教案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第一章:血吸虫病的基本概念1.1 血吸虫病的定义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源传播。

1.2 血吸虫的生命周期介绍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成虫、幼虫和卵的发育过程。

1.3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影响讲解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如腹泻、腹痛、肝脏和脾脏增大等,以及长期感染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第二章: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2.1 接触受污染的水源强调人们通过接触受血吸虫幼虫污染的水源,如河流、湖泊和井水等,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

2.2 中间宿主——钉螺介绍钉螺作为血吸虫幼虫的中间宿主,以及钉螺在传播血吸虫病中的作用。

第三章: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3.1 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教育学生避免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河流、湖泊和井水等地方游泳、洗澡或洗衣服。

3.2 饮用水的安全强调饮用水的安全,提倡使用干净的饮用水来源,避免直接饮用生水。

3.3 卫生习惯的培养第四章: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4.1 血吸虫病的诊断介绍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和粪便检测等。

4.2 血吸虫病的治疗讲解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4.3 并发症的处理介绍血吸虫病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胆管炎等,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五章:血吸虫病的健康教育5.1 血吸虫病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血吸虫病的认识,教育他们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5.3 社区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家人和社区居民宣传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

第六章:血吸虫病的全球和地区流行情况6.1 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情况介绍血吸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重点关注高发国家和地区。

6.2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分析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包括感染人数、流行区域和趋势等。

6.3 血吸虫病防控的重要性强调血吸虫病防控的重要性,预防感染和减少血吸虫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血吸虫病的科研进展和疫苗研究7.1 血吸虫病的研究进展介绍血吸虫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病原学、传播途径和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淡水中的寄生虫卵而传播。

该疾病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存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我们制定了血吸虫预防教案,旨在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

二、血吸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 病因: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这种寄生虫分为肠道血吸虫和尿道血吸虫两种。

人类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淡水中的寄生虫卵而引起的。

2. 传播途径:(1)接触感染:当人们裸露皮肤接触感染血吸虫卵的水体时,寄生虫卵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从而引起感染。

(2)饮用感染:当人们饮用受感染水源中的寄生虫卵时,寄生虫卵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三、血吸虫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1. 症状:血吸虫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贫血、肝脾肿大等。

2. 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接触感染血吸虫卵的水体,尤其是在疫情高发地区,避免裸露皮肤接触水源。

(2)饮用安全水源:饮用水应该选择经过处理或煮沸的安全水源,以避免摄入感染源。

(3)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血吸虫病,减少病情的发展。

四、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1. 防治措施:(1)药物治疗:血吸虫病的治疗主要依靠特定的抗血吸虫药物,如吡喹酮、吡喹酮酸盐等。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

(2)环境治理:对于血吸虫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应加强对水体的环境治理,清除淡水中的血吸虫卵,减少感染源。

(3)卫生改善: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供安全的饮水和卫生设施,减少感染的机会。

2. 防治效果评估:(1)监测感染情况:定期对疫情高发地区的人群进行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引言概述: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吸虫感染水源传播。

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在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本文将介绍血吸虫预防教案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血吸虫病。

一、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1.1 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1.2 了解血吸虫病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
1.3 了解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
二、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
2.1 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源
2.2 定期进行体检和血吸虫病检测
2.3 使用安全的饮水设备和饮用纯净水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个人卫生习惯
3.1 定期清洁家庭和周围环境
3.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3.3 避免在感染血吸虫的地区露天野餐或露营
四、做好旅行前的预防准备
4.1 了解前往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情况
4.2 准备防护用具,如长袖衣物和防水鞋
4.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水和生食海产品
五、建立定期的预防教育和宣传机制
5.1 开展血吸虫病知识的宣传活动
5.2 组织血吸虫病防治的培训课程
5.3 建立血吸虫病防治的监测和报告系统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血吸虫病的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预防血吸虫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血吸虫病的预防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感谢您的阅读!。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五篇范文)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五篇范文)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课题: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教学时间: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血吸虫病的录象和资料。

学生:询问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二、学习新课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4、出示挂图,阅读课文,讨论:(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

三、反馈检测1、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生虫?血吸虫的形状、大小?2、简述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的症状。

3、怎样预防血吸虫病?板书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生活史:卵(粪便)—毛蚴(水、钉螺)—尾蚴(水)预防:管好水源,粪便消灭钉螺积极治疗不喝生水易被忽视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甲型H1N1型流感等传染病的有关知识;2.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应对各种传染病的能力。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预防血吸虫病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和发生。

适用于中学生,共5个章节,每章节45分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危害。

2. 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4. 增强学生对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1. 血吸虫病的定义2.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3. 血吸虫病的危害第二章: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1. 血吸虫病的症状2. 血吸虫病的并发症3. 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章: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1. 个人卫生习惯2. 水域卫生管理第四章:血吸虫病的防控策略1. 血吸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2. 血吸虫病防控的具体措施3. 血吸虫病防控的现状与挑战第五章:学生自我保护与健康素养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增强健康素养,预防血吸虫病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血吸虫病案例,让学生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和策略。

4. 实践活动法:模拟演示预防血吸虫病的具体操作,如正确洗手、不赤脚涉水等。

5. 视频播放:播放血吸虫病预防宣传片,增强学生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吸虫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预防血吸虫措施的理解和应用。

3. 实践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对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视程度。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血吸虫病的全球与国内流行情况1. 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状况2.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与区域3. 血吸虫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七、血吸虫病的监测与控制1. 血吸虫病的监测方法2. 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实施3. 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与挑战八、血吸虫病的科研与创新1. 血吸虫病科研进展2. 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3. 血吸虫病预防与控制的创新发展九、血吸虫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1.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2. 血吸虫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措施3. 血吸虫病患者的康复与重返社会十、青年学生与血吸虫病的防控1. 青年学生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2. 青年学生如何参与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3. 血吸虫病防控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十一、血吸虫病与生态环境1. 血吸虫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生态环境治理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重要性3. 生态保护和血吸虫病防控的协同推进十二、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1.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意义2.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3.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十三、血吸虫病的心理干预1.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点2. 血吸虫病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策略3. 血吸虫病心理干预的实践与成效十四、血吸虫病的营养支持1. 血吸虫病与营养状况的关系2. 血吸虫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3. 营养干预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应用十五、血吸虫病的宣传教育与政策支持1. 血吸虫病宣传教育的重要性2. 血吸虫病宣传教育的实践与创新3. 政策支持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与挑战十一、血吸虫病与跨文化交流1. 血吸虫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与防治2. 跨国血吸虫病防控合作的意义与挑战3. 文化交流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十二、血吸虫病的全球合作与治理1. 血吸虫病全球治理的现状与不足2. 国际合作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3. 我国在全球血吸虫病治理中的贡献与责任十三、血吸虫病的未来挑战与应对1. 血吸虫病防控面临的新的挑战2. 科技进步对血吸虫病防控的影响3. 应对未来挑战的政策建议与行动策略十四、血吸虫病防控的持续教育与培训1. 血吸虫病防控知识普及的重要性2. 持续教育与培训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实施策略3. 血吸虫病防控培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十五、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功案例分析1. 国内外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的成功案例2. 成功案例的共性与启示3. 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案例的推广与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全球与国内流行情况、监测与控制、科研与创新、患者的关爱与支持、青年学生的角色、生态环境、外科治疗、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宣传教育与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引言概述: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感染水源中的寄生虫卵而传播。

为了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血吸虫预防教案的具体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认识血吸虫病1.1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1.2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1.3 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二、宣传教育2.1 血吸虫病的宣传形式和途径2.2 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普及2.3 血吸虫病的预防意识培养三、环境治理3.1 水源管理和改善3.2 卫生设施建设和改善3.3 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估四、个人防护4.1 避免接触感染水源4.2 使用防护工具和设备4.3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五、医疗保障5.1 早期发现和诊断5.2 及时治疗和康复5.3 医疗资源和援助政策正文内容:一、认识血吸虫病1.1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感染水源中的寄生虫卵而传播。

寄生虫卵会在水中孵化成毛蚴,然后通过淡水螺类中间宿主的体内发育,再次进入水中,等待人类的感染。

人类在接触感染水源时,毛蚴会通过人体皮肤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1.2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血吸虫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腹泻、腹痛、贫血等。

严重的血吸虫病还可能导致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特别是儿童和长期暴露于感染水源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危害。

1.3 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以及一些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

在这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且卫生条件较差,血吸虫病易发生。

同时,那些长期接触感染水源的人群,如农民、渔民等,更易感染血吸虫病。

二、宣传教育2.1 血吸虫病的宣传形式和途径针对不同群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血吸虫病的宣传。

如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组织专家讲座和培训,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凉山罗纲琦课时:两节课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一些血吸虫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哪些地方能够感染上血吸虫病。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觉的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过程:(一)血吸虫的一生。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6个阶段。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从粪便中排出虫卵,若粪便污染了水,虫卵被带进水中,在水里孵出毛蚴。

毛蚴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主动钻入水中的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

子胞蚴再经一次繁殖,产生大量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在水中自由游动。

人们因生产劳动、生活用水、游泳戏水等各种方式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尾蚴便很快钻进人体皮肤,进入皮肤后即转变成童虫,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发育,最终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寄生,并发育成熟,成为成虫。

雌、雄成虫结伴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二三千个。

这样一个周期即是血吸虫的一生,即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二)血吸虫病的传播“路线图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

寄生于人体的有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

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

雄虫体较短粗,体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称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

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

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肪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

虫卵的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在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

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

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这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

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一条毛蚴可发育成数万条尾蚴)后逸出;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

血吸虫对宿主带来的危害以虫卵所致的损害为最重。

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最后导致肝脾肿大、肠壁纤维化、肝硬化和腹水;在儿童则可因反复感染而引起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生殖机能不好,形成血吸虫性“侏儒症”,丧失劳动力。

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县(市)均有发现,最南处为广西横县,最北处为江苏宝应县。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

其防治原则是年年查治病人、病牛,杀灭钉螺,管好人、畜粪便,粪便要储存一段时间再使用,防止能孵出毛蚴的虫卵落入有螺水体,管好水源。

到1958年,中国已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近些年有钉螺的面积和病人有回升趋势。

因此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地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三)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不分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

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也越大。

男女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各地男女两种性别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

在湖沼和一些水网流行区,男性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如经常在疫水中捕鱼、捞虾、打草、砍樵、耕耘、收获和打粽叶等,接触疫水机会多。

妇女较少参加生产,主要是料理家务,相比之下女性血吸虫感染率往往低于男性。

但在山区和某些水乡小镇,男性多从事副业,女性则经常在疫水中洗衣,这类地区女性血吸虫感染率高于男性。

在一般的流行区,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

5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

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

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

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就职业而言,渔民、船民、半农半渔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因生产劳动,接触疫水的机会多,血吸虫感染率颇高。

由以上可以看出,人们是否感染血吸虫完全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中有无血吸虫尾蚴、尾蚴数量的多少和范围,以及接触疫水的频度慢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下痢。

轻者可无症状,或每日腹泻2~3次,粪内偶带少量血丝和粘液;重者可有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样粪便等。

这样症状时轻时重,时愈时发。

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和劳动里减弱,多数病人有肝脾肿大。

询问慢性血吸虫病病人,多有疫水接触史。

检查粪便,大多能查到血吸虫卵,化验血液可呈阳性反应。

有些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相似,要注意鉴别。

(五)晚期血吸虫病症状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形成血吸虫性肝硬化而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以下几种类型:(1)腹水型:赋税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体征之一。

病人腹大如鼓,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消瘦苍老。

(2)巨脾型:脾肿大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脾脏明显肿大。

年个日亿年常有左侧腹部肿块及下坠感。

巨脾的病人的脾脏可超过脐平线,甚至进入下腹部的骨盆腔内。

同时伴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等脾功能亢进现象。

(3)侏儒型:儿童或青少年得了晚期血吸虫病后,可有生长发育障碍。

青春期身体矮小、性器官不发育、没有生育能力,成为先衰的“小老人”,被称为侏儒。

有的侏儒同时伴有腹水、巨脾等症象。

(4)结肠增殖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可有血便和粘液便,大便之后仍有排便的感觉,严重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

在病人下腹部可摸到条索状的肿块,有压痛感。

有的病人结肠内有肉芽肿,可诱发肠癌。

晚期血吸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

(六)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钉螺外壳呈圆锥形,就像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得名钉螺。

钉螺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

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

螺壳有6-8个螺旋。

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有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在山丘地区多见。

钉螺壳口呈卵圆形,周围完整,略向外翻,有角质厣片。

钉螺为水陆两栖动物,有雌、雄之分,常在气温15-20 时活动,主要靠吃藻类而生存。

钉螺本身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但钉螺可随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附着在杂草或其它漂浮物上而扩散到远处。

人们穿的草鞋、牛蹄间隙、打水草或移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运送鱼苗等也能使钉螺扩散。

钉螺扩散后,遇到适宜的环境便“安家落户”、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

钉螺的寿命一般为1年,有的钉螺可村活2-3年,甚至超过5年。

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叫感染螺,感染螺的寿命一般不到1年,最长也可存活2年多。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钉螺喜好生活於气候温润潮湿的环境中,其幼虫一遇到钉螺就会钻入螺体发育,趁钉螺遇水后钻出浮在水面或岸边,伺机钻入人体或哺乳动物体内,人类食用未煮熟的钉螺,也有机会感染。

当血吸虫的幼虫钻入人体皮肤后,伤口周围会红肿发痒,症状持续两三天后消失,但血吸虫逐渐侵人体肝脏及大肠,当移行到肝脏时,会出现急性肝炎,到达肠繫膜静脉丛后,会开始产卵,在幼虫入侵人体一到三个月,病程进入急性期,虫卵穿透病人肠壁时,就会有全身不适、发烧、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出现。

武进区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怎样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有哪些,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什么,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血吸虫病的症状是什么,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教育学生不要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其次通过学生劝告家长不要到有螺的洲滩放牛、放羊,并告知这是违法行为。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什么是血吸虫病?俗称是什么?2、国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有哪些地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区是哪里?3、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什么?4、什么时间易感血吸虫?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有哪些?5、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怎样发展?6、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学生外出到血吸虫流行区旅游及外来学生假期回流行区的老家该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怀疑得了血吸虫病该如何检查和治疗?五、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与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相关的作文;出一期血防知识板报;安排学生课外活动,如参加一次查螺,或向家长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通过学生劝告家长不要到有螺的洲滩放牛、放羊,并告知这是违法行为。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让我们知道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流行区范围广,感染血吸虫病有二种主要途径,唯一的中间宿主是钉螺,急性期的典型症状为发热,传染源是得了血吸虫病的病人和病畜,预防血吸虫病要查治传染源、查螺灭螺、粪管水管、不接触疫水等。

血防知识健教教案教学目的:通过上血防课使学生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及国家有哪些相关的政策法规;熟悉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感染原因和有哪些危害;掌握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不接触疫水就不会感染血吸虫”。

相关名词:血吸虫、血吸虫病、终宿主、中间宿主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血吸虫的生活史,逐层展开,边讲解边板书,重点讲解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名词解释】:1、血吸虫: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

2、血吸虫病:因血吸虫进入人或哺乳动物体内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血吸虫病。

3、终宿主:吸虫的生活史有两个世代,即有性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有性生殖世代是在脊椎动物体内进行,这类宿主称为终宿主。

4、中间宿主:无性生殖世代是在软体动物体内进行,这类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引言】:我们听说“血吸虫”、“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晚期了”等等或许已经很久了,但究竟什么是血吸虫、什么是血吸虫病,以及如何感染的,又如何防治,等等,这些相对专业的知识,我想许多同学都不是很清楚。

今天,我想从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病的危害、血吸虫病的预防和血吸虫病的控制这四个方面给大家讲讲,使我们来认识血吸虫和血吸虫病,最主要的是要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哪些行为会感染血吸虫病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