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移数字全息术

合集下载

用数字相移干涉技术评价全息台的稳定性

用数字相移干涉技术评价全息台的稳定性
第3 3卷 第 9期
2 0 1 3年 9月
物 理 实 验
PHYSI CS EXPERl M ENTA TI ON
Vo I . 33 NO .9 Se p., 2 01 3
实 验 技 术 与

用 数 字 相 移 干 涉 技 术 评 价 全 息 台 的稳 定 性
光栅 图形 , 用C C D采集 相应 的干 涉条 纹 图像 .图
1是光 调制 器 上不 同相 位光 栅所 对 应 的干 涉条 纹
图像 , 从 中可 以 看 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1 ( b ) 的干 涉 条 纹 比 图 1
( a ) 的干 涉 条 纹 前 移 了 1 / 4个 周 期 , 图 1 ( d ) 的干 涉条 纹 比图 1 ( c ) 的干 涉 条 纹前 移 了 1 / 2个 周 期 , 刚好 参考 光 的 相 位 也 分 别 改 变 了 r c / z和 , 也 就 说 明 了我们 所采 用 的光路 移相 较 为准确 .
得 相 移 干 涉 条 纹 图像 , 通过 F o u r i e r 变 换 计 算 光 波 的 相 位 .在 一 定 时 间 间 隔 内 , 采 集 大 量 的 干 涉 条 纹 图像 , 从 而 获 得 光 波 相 位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规 律 .用 计 算 机 程 序 找 出 这 些 光 波 相 位 随 时 间 分 布 的半 高 全 宽 , 在 沙 箱 实 验 台 和 气 浮 隔 振 光 学 平 台 上 采 用 完 全 相 同 的仪 器 和 实 验 条 件 , 通 过 比较 半 高 全 宽 来 评 估 2个 全 息 台 的 稳 定 性 . 关键词 : 移相 干涉技术 ; 干涉条纹 ; 半 高全宽 ; 空 间光 调 制 器 ; 全 息 台稳 定 性

相移数字全息成像孔径合成数值模拟

相移数字全息成像孔径合成数值模拟

幅子 图, 大 了记录 范围, 高 了成像分辨率。 以4条5 m宽 的狭缝 为实验 物体 进行 了模拟 实验 。结 果表 明, 扩 提 孔径合 成技 术 能够 明显提高系统成像分 辨率, 经孔径合 成后分辨宽度达到5 m。
关键词
相移数字全息
孔径合成
相关方法
中图法分类号 T 87 B7;
6 Di i u h a,Wa gTi g in ,e 1 h n lssa d i l me ・ Ru n n ,L a g Yi ta .T e a a y i n mp e n tt n o a t in r p ia in— a e it b t c c e s se ai f p ri o e l t b s d d sr ue o t c o i d a h y t m. I EEE I t r a in o f rn e o Hih P ro ma c mp tn d Co n e n to a C n e e c n i e r n e Co ui g a m— l g f n mu ia in ,2 0:71 — _2 n c t s 01 o 9 74
在第二幅干涉子图中从第( , ) Y 个像 素开始 取出 m× 个像素作为匹配模板, n 计算 r 1 1 =i 1,,:) [ 戈 +1 :X + ( , ) 1 : 1几 ☆ 2 (1 ) ( 1 Y ( 孔 m) (。 ) ( ) ,Y +1 :Y +n ] () 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C 0 0A 1 X 30A 资助 0 X 4 2 ,0 0 7 ) 9 0 C 0
第一作者简介 : 徐先锋 (9 1 ) 17 一 ,男 ,山东定陶人 , 研究方 向: 相移
数字 全 息 研 究 。

数字全息3D图像再现的方法论述

数字全息3D图像再现的方法论述

数字全息3D图像再现的方法论述本文以数字全息技术原理及相关理论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并从相移数字全息原理和相移数字全息计算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相移数字全息技术的图像再现,以期为能够真实再现原物信息的全息显示技术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标签:数字全息;3D图象;相移数字全息数字全息技术相较于普通光学技术而言,具有成本低、灵活运用、速度快、储存空间大、实时处理等优势。

因此数字全息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医疗美容、特征辨别、外貌检测和全息防伪等各种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光学领域的普及与发展,许多学者就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真色彩显示问题展开了相关讨论,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最优方案策划,以达到实现图象质量的目的。

1 数字全息术相关技术理论(1)全息图的分类。

全息图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同轴全息图和离轴全息图两种类型。

就同轴全息图而言,如题1所示,一方面,同轴全息图具有光源低、稳定性高、光路简单、色差趋向小、记录介质分辨率高等优势。

另一方面,同轴全息图具有衬比度低、质量整体性不高、孪生全息像分辨率低、透明度效果差等劣势。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化脚步的加快,同轴全息图的缺点利用科学技术平台得到大大改善。

通过科研人员线性记录可以得出同轴全息图振幅透过率为:假设AC表示全息图的再现光泼,在现光泼得出垂直照明全息图,如图2所示:衍射之后的光场表达公式为:由衍射之后的光场表达公式可以得出,公式的第一项表示为同轴全息图的零级衍射泼,公式的第二项也为同轴全息图的零级衍射泼,公式的第三项表示为同轴全息图的虚拟图象或者原始图形,公式的第四项表示为同轴全息图的实像,实像与虚拟图象构成孪生像。

(2)数字全息原理。

相较于传统全息技术而言,数字全息技术在介质上与传统全息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数字全息技术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化时代的进步。

另外,数字全息处理技术可以在光影平面内部实现数值模拟全息图像,并利用计算机作为有效载体实现全息图的再现。

全息技术——数字全息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全息技术——数字全息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① 直射光 ( 再现光 ) ~~~ A ep[ic ( x, y )]
② 原始像 ( 虚 像 )
~ ③ 第三项 (实、或虚)~~~ C exp[ io ( x, y)]
~~~ B exp[ io ( x, y )]
膺像:凸、凹 正好相反 !
五、全息图的实际应用:
1、全息图像显示:
* *
I A [ R( x, y ) O( x, y )][ R ( x, y ) O ( x, y )] I R I o 2 I R I o cos[ R ( x, y ) o ( x, y )]
I R I o 2 I R I o cos ( x, y)
光栅; 透镜; 波带片等。
5、光学信息处理技术:
图像识别; 图像的消模糊和边缘增强; 图像的假彩色编码。
六、全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全息元件:
一些特殊作用的全息元件研制等。
2、全息加密技术:
如何进一步提高全息图的技术含量。
3、全息计量技术:(非线性曝光;增加光程差)
如何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度 ; 干涉条纹
。。。。(1)
等式(1)又可化为:
I ( I 0 , ) I 0 [1 V cos ( x, y)]
这里,(2)式中的
。。。(2)
I 0 I R I o 表示物光和参考光的强度
2 I R Io 之和, V 表示干涉条纹的反衬度。 I R Io
另外,根据光路结构参数,通过求解 ( x, y ) , 可以得到干涉条纹的空间频率:
全息图片
全息图片
全息图片
四、全息过程的基本理论:
实验现象 1、基本理论
(1)记录过程:光波的干涉

数字全息术及其应用

数字全息术及其应用

数字全息术在安全监控、军事 侦察、通信加密等领域也有潜 在的应用价值。
未来发展方向
1
数字全息术需要进一步发展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的图像传感器和显示器,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稳定 性。
2
数字全息术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效的算法和计算技 术,以实现更快速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3
数字全息术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以拓展应用领域和提 高应用效果。
防伪鉴别
利用数字全息技术可以生成具有唯一 性的光学防伪标签,用于产品的真伪 鉴别。
生物医学成像
显微成像
数字全息术可以用于显微成像,提供高分辨率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细节。
生物样品成像
利用数字全息技术可以对生物样品进行无损、无标记的成像,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04
数字全息术面临的挑战与前 景
技术挑战
液晶显示生成全息术的优点在于其低成本和易于集成,适用于需要小型化和轻量 化的场合。此外,液晶显示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柔性显示技术等,实现 可弯曲的全息显示。
03
数字全息术的应用领域
光学信息处理
光学图像处理
数字全息术能够用于光学图像的 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去噪、复 原等,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
06
数字全息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数字全息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在光学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案例
光学信息处理
数字全息术在光学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包括全息干涉计量、全息光学元件、全息存储器 等。通过数字全息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光学信息处理和存储,提高光学
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D显示
数字全息术在3D显示领域的应用包括全息投影和全息电视等。通过数字全息技术,可 以实现高清晰度、高逼真的3D显示,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四步相移数字全息干涉术相移提取和物光重建

四步相移数字全息干涉术相移提取和物光重建
t e c n e t n l la ts u r eh d i b v r c s t u p c al e i e v e o sr c i n f r l e f r h o v n i a e s—q a e m t o n a o e p o e s wi o r s e i l d r d wa e r c n t t o mu a o o h y v u o
A muhs l e loi m g etdt x ateeec hs n e cnt c ojc waef n yrpaig c -i i dag rh i s g s et c rfrn e aeadt nr o s t bet v - o t l n -mp f i t su e o r p h e u r - r b e c
作者 简介 :张 倩(9 5) 18 ,女 ( 族) 山东 诸城 人 。硕士 研 究生 ,主 要研 究方 向是 相移 数字 全息 干涉 术 。Ema:ea 84 13cm。 汉 , - i zho2 @ 6 . l o 通信 作者 :焦 志 勇。E ma : az y p . u n — i j o h @u c d . 。 li e c
都对于相移的精确性有严格要求。然而 ,由于实际中的诸多因素 ,相移器产生的实际相移值通常或多或少 地偏离标准值 ,且这些误差是很难预测和控制的。为消除由相移误差 引起的不便和对物波重建的影响,一
收稿 日期 :2 1 0— 7 收 到修改 稿 日期 :2 1 5 1 01 41; 0卜O —7 基 金项 目: 山东 省 自然 科学 基金 资助 项 目(R 0 9 M06 ;中央高 校基 本科 研业 务 费专项 资金 资 助项 目(9 X 4 0A) Z 2 0 G 1) 0C 0 02

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数字全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它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将三维物体
的信息转换为可视的全息图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三维模型,并通过算法将其转化为光学信息,最终以全息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首先,数字全息技术需要获取被拍摄物体的三维信息。

这可以通过使用3D扫
描仪或者立体摄像机来实现。

这些设备能够捕捉到被拍摄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纹理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数字表示形式。

接下来,这些数字化的数据将经过计算机处理。

计算机将使用一系列算法来处
理这些数据,以生成物体的三维模型。

这个模型包含物体的表面形状、纹理信息和其他细节。

在生成三维模型后,数字全息技术需要将其转化为适合全息图像展示的格式。

这一过程涉及将三维模型分解为数百万个微小的光学记录点,每个点都包含有关物体表面的信息。

这些记录点的位置和属性将被编码到光学介质中。

最后,当光源照射到编码后的光学介质时,光线将与介质中的记录点相互作用,形成干涉,并在观察者的眼睛中形成全息图像。

这种全息图像能够产生逼真的三维效果,并具有较高的视角和深度感。

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可总结为将三维物体的信息数字化,并通过算法将其
转化为可编码的光学介质,最终产生逼真的全息图像。

这项技术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医学、工程、艺术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我们可以期待数字全息技术在未来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

相移数字全息子图拼接研究

相移数字全息子图拼接研究

TAO — a XU a —e g LIW e Z AO i- i Yeh n, Xin fn , n, H Ja y
( l g fP y isS in ea dTeh oo y,Chn iest fPer lu ,Qig a 6 5 5 hn ) Col eo h sc ce c n c n lg e iaUnv riyo toe m n d o2 6 5 ,C ia
t a h a e q a iy c u d b mp o e b i u l y t i s i h n e h o o y I d i o h tt e i g u l o l e i r v d o v o sy b h s t c i g t c n l g . n a d t n, m t t i
原 理进 行全 息 图拼 接 , 再通过 标 准 四步 算 法 对拼 接 后 的 全 息 图进 行 运 算 , 复 原 始 物光 。作 为 恢 对 比, 对没 有拼接 的全 息 图进 行 了同样 的操作 。计 算机 模 拟 实验 证 明该 全 息 图拼接 技 术 可 明 显
提 高再 现像 的质 量 。同时 , 过对 光 学 实验 获 得 的 全 息 图进 行 零 填 充和 拼 接 对 比研 究证 明 , 通 前 者 只 能提 高 系统成 像 的细 节显 示能力 , 者 能够提 高再 现像 的分 辨 率和视 场 大小 。 后
Ab ta t Ho o r m t c i g t c n l g s u e n p a e s i i g i t r e o t y t mp o e sr c : l g a s i h n e h o o y wa s d i h s — h f n n e f r me r o i r v t t t e q a i f r c n t u t d i g . B sn h rn i l f c r e a i n, t e s b i t r e o h u l y o e o s r c e ma e t y u i g t e p i c p e o o r lto h u -n e f r — g a a trdb r ms c p u e y CCD r t c e t n i t g a e o o r m. An h tt h d h l g a we e si h d i o a n e r t d h l g a t n d t e s i e o o r m c wa e o s r c e y s a d r o rs e h s h f i g i t r e o t y a g rt m o r s o e t e s r c n t u t d b t n a d f u t p p a e s i n n e f r me r l o ih t e t r h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3.4,优缺点
优点:(1)将零级像及共轭像去除 (2)提高了数字全息图的信噪比 (3)提高了再现像质量
缺点:(1)需要在实验装置中加入相移器,相移器的精 度、重复性以及稳定性都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及重现像的
质量。(2)并且相移法对数字全息实验的记录条件要求
很高,要求在记录四幅全息图的过程中实验光路及周围
3,相移数字全息术
相移法包括时间相移法、空间相移法和空间载波相移法。 在这三种相移方法中,时间相移法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 最可靠的方法。 在全息的记录过程中加入相移技术,记录多幅全息图, 再利用不同的相移算法,对所拍摄的多幅全息图进行
处理,消除共轭像和零级亮斑,达到只重现原始像的
目的。
电子元件如CCD来代替普通照相干版记录全息图,并将所
记录全息图存处于计算机内部,使得被一记录光强数字化; 2,数字全息术的再现过程以标量衍射理论为理论基础,运 用数字计算方式代替光学衍射的物理过程,通过运用计算机 技术和相关算法对CCD所记录的数字全息图进行处理。
图1-1,数字全息术
4
1.2,CCD分辨率的影响
很小。 只有在数字全息术的记录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参考光和物光 之间的夹角,才能保证携带物体三维信息的物光中的振幅 和相位信息被全息图完整记录下来。所以为了得到完整的
再现像,在数字全息术中同轴记录方式是其首选记录方式。
7
1.3,同轴数字全息术的缺陷
当对采用同轴记录方式记录所得的数字全息图进行再现时,
环境均要保持不变。(3)相减过程两图像位置不好匹配.
30
4,相移数字全息实验结果与分析
(a)物体
(b)再现像
图4-1,离轴数字全息图再现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再现的原始像受到共轭像和零级像的影 响,原始像像质差,分辨率低,仅能模糊看到。由于记录
物体较大,原始像和零级像有部分重叠, 无法完全分离,
2 2
I ( x, y, ) Ao Ar 2 AoAr sin 2 2 Iref = Ar
2 2

(3-8)
Iobj = Ao
2
利用二步相移算法可得全息面处物波的复振幅分布为:
O( x, y) Ao( x, y) exp[i ( x, y )]
(3-9)
1 = I ( x, y,0)-Iref -Iobj +i I ( x, y, )-Iref -Iobj 2 Ar 2
要想由记录的数字全息图完好的再现物光,必须保证全息
图表面上的光波的空间频率和CCD的空间频率之间关系 满足奈奎斯抽样定理,也就是说CCD的空间频率必须是 全息图表面光波的空间频率的两倍以上,这样由CCD记 录的全息图才能包含物光的所有信息,所以数字全息术对 CCD的分辨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但是由于CCD的分辨率(约100线/mm)通常比传统的
然后保持光路不变,分别挡住参考光和物光,用同样 的CCD记录它们的光强分布I0和Ir,并分别输入计算 机存储。
10
2.1,数字相减法
最后利用计算机对采集到的三组数据进行数字相减得到再 对其进行重现就可以有效地消除成像平面上的零级亮斑, 获得较好质量的重现像。
优点:对参考光没有什么限制要求,不论是在球 面参考光还是平面参考光的记录条件下都可以达 到很好的效果。 缺点:需要分别采集和存储全息图、物光图和参 考光图三幅强度图像,而且在采集此三幅图像的 过程中,物光、参考光以及记录光路都不能发生 变化,这在快速变化物场的测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相当困难的。
相移数字全息术
Company
LOGO
王旭辉
目录
1 2 3 4
数字全息术
数字全息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相移数字全息术
相移数字全息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数字全息术
数字全息技术实现了全息图记录、存储、处理、重现和显 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
图1-1,数字全息术
3
1.1,与传统全息术的区别
1,数字全息术是在全息图的记录过程中数字全息术用光敏
23
3.3,相移算法
利用四步相移算法可得全息面处物波的复振幅分布为:
1 O( x, y)= I ( x, y,0)-I ( x, y, ) +i I ( x, y, )-I ( x, y, ) 4 Ar 2 2
(3-5)
24
3.3,相移算法
13
2.2,全息图减平均值法
可以通过用数字全息图各点强度值减去强度平均值Idc来
实现,即:
I ' k, l I k, l IDC
(2-1)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参考光强度分布均匀的情况。
14
2.2,全息图减平均值法
图2-3,原离轴数字全息图
15
图2-4,采用减平均值法后的 数字全息图
设参考光波为平面波,在CCD平面的复振分布为
R( x, y, ) Ar ( x, y) exp(i )
(3-2)
此处,θ便是引入的阶梯相移角,可以通过相移器来改 变其大小。参考光波与物光波将在CCD靶面处进行相干
叠加,CCD所记录下的干涉场强度分布为:
I ( x, y, ) Ar ( x, y ) exp(i ) Ao( x, y ) exp(i )
18
3.1,基本原理——记录过程
位于物面的被记录物体所射出的物光与被相移装置控制 的参考光在距离物面d处的全息面发生干涉,全息图被 位于全息面的CCD记录,设在输入平面,物波的复振幅
分布为:
O( x, y) Ao( x, y)exp[i ( x, y)]
(3-1)
图3-2,坐标图
19
3.1,基本原理——记录过程
16
3.1,基本原理——记录过程
图3-1,相移法数字全息原理图
17
3.1,基本原理——记录过程
相移数字全息术与普通的数字全息术相比较 相同之处:记录的基本理论完全相同,都是基于菲涅尔一 基尔霍夫衍射原理,让物光与参考光在记录面上相干叠加
形成包含物光振幅和相位信息的干涉图,并被CCD离散
抽样记录。 不同之处:在相移数字全息中,参考光的相位由相移装置 控制,根据所采用的相移算法引入相应的相移量,并用 CCD记录相应的全息图。
22
3.3,相移算法
I ( x, y, 0) Ao Ar 2 AoAr cos
2 2
I ( x, y ,

2 2 2 I ( x, y, ) Ao Ar 2 AoAr cos 3 2 2 I ( x, y , ) Ao Ar 2 AoAr sin 2
的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会相应扩大。
8
2,数字全息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相减法
全息图减平均值法
相移法
9
2.1,数字相减法
数字相减法是指用全息图的强度分别减去参考光的强 度和物光强度的操作。 其基本过程是:首先用CCD摄像机记录下数字全息图
的强度分布I,同时把其离散化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
记录介质的分辨率低一个数量级,所以CCD的分辨率是
数字全息术的制约因素之一。
5
1.2,CCD分辨率的影响
用来记录数字全息图的CCD光敏器件阵列能分辨的最大
空间频率由CCD面元的大小△N(CCD的分辨率)来决定, 而全息图表面上的光波的最大空间频率fmax则取决于波 长和物光与参考光之间的最大夹角αmax。 2 sin / 2 (1-1) f 1 (1-2) 2 f 由采样定理 N 则 所以
28
3.3,相移算法
(4)算法比较
二步、三步相移算法较为简单,它们需要拍摄的全息图
较少,从而简化了实验过程,但他们对噪声的抑制能力
较差。相对的,四步相移算法抑制噪声的能力较强,但 需要拍摄的全息图比二步、三步相移算法多。 除此之外,还有五步、六步及多步等多种不同的相移算 法,它们各有各的优缺点,实验时需要各种不同的应用 目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2)三步相移
在三步相移法中,相移角改变两次,其值也可以是任意 的,一般常用的相移角为0,π /2,π 和0, 2π /3 ,
4π /3,两组,对应的算法分别为:
相移角为0,π /2,π 的算法为:
1 O( x, y)= I ( x, y,0)-I ( x, y, ) +i 2I ( x, y, )-I ( x, y,0)-I ( x, y, ) 4 Ar 2
导致效果更差。
31
4,相移数字全息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改为同轴记录方式,利用四步相移
数字全息,实验结果如图4-2所示。
图4-2,同轴四步相移再现结果图
32
4,相移数字全息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实验的比较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 下,同轴相移数字全息术比离轴数字全息技术优越。
(3-7)
26
3.3,相移算法
(3)两步相移
两步相移算法是在记录过程中引入的相移角只改变一次, 其值可以是任意的,一般引入的相移角为0,π /2,在
二步相移算法中,除需记录两幅干涉图外,还需记录物
波与参考光波的强度分布图各一幅,所记录下的四幅图 的强度分布为:
27
3.3,相移算法
I ( x, y, 0) Ao Ar 2 AoAr cos
I ( x, y, ) Ar ( x, y) exp(i ) Ao( x, y) exp(i )
2 2
) Ao Ar 2 AoAr sin
2 2
(3-4)
2
(3-5)
Ar Ao ArAo exp(i ) exp(i ) ArAo exp(i ) exp(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