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光学期末复习重点
高二物理总结光学部分复习重点

高二物理总结光学部分复习重点如下是根据题目要求书写的高二物理总结光学部分复习重点的文章: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现象。
在高二物理课程中,学生们学习了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内容。
以下是关于光学部分的复习重点。
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角i等于反射角r。
2. 镜面反射:光线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上的投影是相等的。
3. 理想平面镜成像规律:平行光经过理想平面镜反射后,光线会汇聚到镜面上的一个点上,成为实像。
虚像则是通过反向延长光线找到的。
二、光的折射1.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在两种介质间传播的光线,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即n₁sin(i) = n₂sin(r),其中n₁和n₂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2. 反向追踪法:借助反向延长光线和延长入射光线在界面上的交点,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3. 折射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光的折射可解释为为什么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更浅、杯底破坏等。
三、光的色散1. 色散现象:将白光通过三棱镜等透明介质,可以看到光线被分解为不同颜色组成的光谱。
2. 折射率和色散关系: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和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通过透明介质时会偏折。
3. 彩虹形成原理:彩虹的形成是阳光经过水滴,发生多次反射、折射和内反射后形成的。
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美丽的彩虹。
四、透镜1.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呈现凸状,中间较厚;凹透镜呈现凹状,中间较薄。
2. 像的位置:凸透镜成像有两种情况: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为实像,位于凸透镜的前方;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为虚像,位于凸透镜的后方。
3. 公式关系:凸透镜的成像公式是1/f = 1/u + 1/v,其中f是透镜的焦距,u是物像距离,v是像物距离。
五、光学仪器1. 显微镜:利用两个透镜(目镜和物镜)的成像放大物体的原理,可以看到微小的物体。
大学物理光学总结(二)2024

大学物理光学总结(二)引言概述:光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光的传播、成像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重要的大点出发,对大学物理光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快速了解光学的途径。
正文:1. 光的干涉和衍射1.1 光的干涉现象1.1.1 杨氏实验1.1.2 干涉条纹的产生原理1.1.3 干涉的条件和分类1.2 光的衍射现象1.2.1 菲涅尔衍射和菲涅耳衍射公式1.2.2 高斯衍射公式1.2.3 衍射的条件和分类2. 光的偏振与散射2.1 光的偏振现象2.1.1 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2.1.2 光的偏振态和偏振光的超精细结构2.1.3 光的偏振与光的传播方向2.2 光的散射现象2.2.1 雷利散射和米氏散射2.2.2 瑞利散射公式和米氏散射公式2.2.3 光的散射与物质的介电性质3. 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3.1 光的色散现象3.1.1 光的折射定律3.1.2 不同介质中的光速和折射率3.1.3 瑞利公式和阿贝尔公式3.2 光的成像现象3.2.1 薄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3.2.2 薄透镜成像的光学公式3.2.3 光的几何光学成像和实际成像的区别4. 光的波动和相干性4.1 光的波动现象4.1.1 光的起源和光的波动理论4.1.2 光的波动性质和波动光的衍射4.1.3 光的波动与光的电磁理论4.2 光的相干性现象4.2.1 相干的条件与相干光的特点4.2.2 干涉仪器与相干的应用4.2.3 光的相干性与光的相长相消干涉5. 光的光学仪器与光的应用5.1 光谱仪及其应用5.1.1 分光器的原理和结构5.1.2 分光光度计和光谱仪的构成5.1.3 火焰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5.2 光的干涉仪器与应用5.2.1 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弗洛姆干涉仪5.2.2 干涉仪的干涉条纹和精密测量的应用5.2.3 波段干涉仪和干涉滤波器的原理与应用总结:本文从干涉和衍射、偏振与散射、色散与成像、波动与相干性以及光学仪器与应用等五个大点,对大学物理光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要总结。
2024年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光学是物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产生、感知以及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光学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____年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1. 光的传播a. 光的传播方向: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光线的传播方向是从光源向外发出的方向。
b.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常数,约为3.00 × 10^8 m/s。
c. 光的传播路径: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当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偏折。
2. 光的反射与折射a. 光的反射定律:将一束入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镜面法线共面,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个均匀介质传播到另一个均匀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以及两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较普遍成立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物界面、法线和折射面在同一平面上,且从介质1到介质2折射定律为sinθ₁ / sinθ₂ = v₁ / v₂ = n₂ / n₁。
c. 全反射现象:当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并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发生完全反射,不再发生折射。
d. 布儒斯特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折射到光疏介质时,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折射角为90°,这对应着最大的折射角和最小的透射角。
3. 光的干涉与衍射a. 干涉现象: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交时,由于波动性质的影响,会发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干涉分为相干光的干涉和非相干光的干涉两种形式。
b. 条纹间距:干涉条纹的间距受入射光的波长以及光的入射角度的影响。
c. 干涉现象的应用:光的干涉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干涉仪、薄膜干涉、激光干涉、干涉显示器等领域。
d. 衍射现象:当光线通过一个有限大小的孔或者绕过一个物体的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曲。
e. 衍射的特点:衍射现象具有振幅周期性变化、偏离光的直线传播以及物理屏障遮挡等特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1. 光的基本概念-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光子)。
- 可见光谱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的范围,大约在380纳米至750纳米之间。
2. 光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速在不同介质中不同,真空中的光速约为299,792,458米/秒。
- 光的传播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3. 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θi = θr。
4. 折射定律(Snell定律)- 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5. 光的干涉-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 干涉条件是两束光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
-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6. 光的衍射- 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展开的现象。
-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和光栅衍射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7. 光的偏振- 偏振光是电磁波振动方向受到限制的光。
- 线性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是偏振光的三种类型。
- 偏振片可以用来控制光的偏振状态。
8. 光的散射- 散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粒子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 散射的强度与粒子大小、光波长和入射光强度有关。
- 常见的散射现象有大气散射,导致天空呈现蓝色。
9. 光的颜色和色散- 颜色是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光的波长有关。
- 色散是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的现象。
- 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10. 光的量子性- 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
- 波恩提出的波函数描述了光子的概率分布。
- 量子光学是研究光的量子性质的学科。
11. 光的相干性和光源- 相干光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的光源。
- 光源可以是自然的,如太阳,也可以是人造的,如激光器和灯泡。
12. 光学仪器- 望远镜、显微镜、光纤和光学传感器都是利用光学原理工作的仪器。
光学期末重点总结

光学期末重点总结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产生、传播、探测与应用的科学。
光学是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学科的重要基础。
光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中,如激光、光纤通信、光学仪器等领域。
本文将对光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复习光学课程。
一、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光既可以被看作是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是波动。
这种波粒二象性是光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光速的恒定性和和普朗克常数与速度的乘积为常数的平行存在被称为光的量子理论和特殊相对论的基础。
光的传播可以通过几何光线法和波动理论来描述。
几何光线法主要使用光线和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可以解决大部分与光路、光线夹角、光斑位置和大小有关的问题。
波动理论是一种更广泛适用的方法,可以描述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
二、光的相干性和干涉相干性是指光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光的相干性与干涉现象密切相关。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作用产生的干涉图样。
干涉可以分为同向干涉和反向干涉。
同向干涉中,两束光波以同一方向传播,可产生等厚干涉、等倾干涉、等交干涉等现象。
其中最典型的是杨氏双缝实验,它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和波粒二象性。
反向干涉中,两束光波以相反的方向传播,产生的典型现象是牛顿环和利萨茹图案。
牛顿环的原理是通过透镜和平板之间的干涉现象来实现精确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三、光的衍射和衍射光栅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孔径或者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波动理论可以有效描述光的衍射现象。
衍射会导致光斑的扩散、衍射图样的产生以及物体的像的模糊。
光的衍射也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中,如显微镜、望远镜、光栅等。
光栅是一种具有规则周期性结构的光学元件,通过光栅的衍射原理,可以实现光的分光分析和频谱仪的构建。
光栅也是光学仪器中重要的元件之一。
四、光的散射和激光光的散射是指光通过物质时,发生方向的改变和强度的变化的现象。
散射可以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完整)物理光学期末复习总结,推荐文档.doc

物理光学期末复习总结名词解释:1全反射:光从光密射向光疏,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全部返回光密介质中的现象。
2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
②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与入射角大小无关,仅由两种介质的性质决定。
sin I 'nsin I n'3 瑞利判据:①两个波长的亮纹只有当他们的合强度曲线中央极小值低于两边极大值的81% 时才能分辨。
②把一个点物衍射图样的中央极大与近旁另一点物衍射图样的第一极小重合,作为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并认为此时系统恰好可以分辨开两物点。
4干涉:在两个(或多个)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点的振动始终减弱,形成在该区域内稳定的光强强弱分布的现象。
5衍射:当入射光波波面受到限制之后,将会背离原来的几何传播路径,并呈现光强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6倏逝波:当发生全发射现象时,在第二介质表面流动的光波。
7光拍现象:一种光强随时间时大时小变化的现象。
8相干光束会聚角:到达干涉场上某点的两条相干光线间的夹角。
9干涉孔径角:到达干涉场某点的两条相干光线从实际光源发出时的夹角。
10 缺级现象:当干涉因子的某级主极大值刚好与衍射因子的某级极小值重合,这些极大值就被调制为零,对应级次的主极大值就消失了,这一现象叫缺级现象。
11 坡印亭矢量(辐射强度矢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内电磁能量的大小。
12 相干长度:对光谱宽度的光源而言,能够发生干涉的最大光程差。
13发光强度(Ⅰ):辐射强度矢量的时间平均值14全偏振现象:当入射光为自然光且入射角满足12,P0 ,即反射光中只有S 波,没有P2波,发生全偏振现象。
15 布儒斯特角:发生全偏振现象时的入射角,记为B, tan B n2 。
n116 马吕斯定律:从起偏器出射的光通过一检偏器,则透过两偏振器后的光强I 随两器件透光轴的夹角而变化,即 I I 0 cos217双折射:一束光射入各项异性介质中分成两束的现象。
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

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高中物理中的光学部分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光。
复习光学时,一定要有一个系统的复习计划。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光学复习要点。
1. 光的传播与光源光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波动形式,其传播速度是光速。
光的起源可以是自然或人造的光源,如太阳、灯泡等。
人类发现最早的光源是太阳。
良好的光源需要具有稳定性、亮度、色温等特性。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束遇到边缘时可能会经历反射或折射。
镜子或其他光滑而有光反射能力的表面可以反射光。
折射是当光从一个媒介到另一个媒介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在空气中,光是直线传播的,但在其他媒介中,如水和玻璃,光传播时会发生弯曲。
这种现象由光速不同引起的。
3. 光的成像成像是描述物体被物体前的透镜(如眼镜或相机中的透视镜头)所呈现在感光体(如眼睛或相机中的感光后器)上的过程。
物体和透视镜头之间的距离影响透镜的倍率。
透镜和眼睛的焦点距离影响眼睛的后物距和视力。
如果相片或图像的焦点不是正确的距离,那么图像会失去清晰度。
4. 光的波动性当光遇到障碍物时,有一种现象,称为光衍射。
光线的光束,经过缝隙或其他不在光路上的障碍物时,会向侧方弯曲。
衍射出的光往往是一个清晰的周围,被称为衍射图。
这是由于光的波动性所引起的。
5. 光的颜色我们可以从彩虹和色彩电视机来了解颜色。
太阳在被云彩挡住的时候,可以发现一个个美丽的五颜六色的环带,这就是彩虹。
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在雨水珠中的折射、反射、折射而形成的,造成了光的不同波长分离的现象。
以上是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的复习要点,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光学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它涵盖了众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
下面咱们就来好好梳理一下高中物理光学的关键知识点。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小孔成像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一个典型例子。
当光线通过小孔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形成倒立的实像。
二、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会返回原介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是理解光反射的关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也是基于光的反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三、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指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四、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光线就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五、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
这表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六、光的干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光相遇时,会在某些区域出现振动加强,在某些区域出现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证明光的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
七、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八、光的偏振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成只在某一方向上振动的光,这就是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
九、激光激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等特点,在通信、医疗、工业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高中物理光学知识时,要注重理解各个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物理光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光的电磁理论一、电磁理论物理光学期末复习重点2.物理光学是从光的波动性出发来研究光在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的学科,所以也称为波动光学.3. Maxwell 方程组:积分形式、微分形式4.物质方程:5.波动方程6.介质的折射率:cn υ==≈7. 边值关系:21212121()0()0()0()0n E E n H H n D D n B B ⎧⨯-=⎪⨯-=⎪⎨⋅-=⎪⎪⋅-=⎩8. 波(阵)面:将某一时刻振动相位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组成的曲面叫波阵面 9. 波长:简谐波具有空间周期性,波形变化一个周期时波在空间传播的距离称为波的空间周期,一维简谐波的空间周期为波的波长;即为λ,具有长度的量纲L .10. 空间频率:空间周期即波长的倒数称为空间频率;f=1/λ 11.空间角频率:k =±2πf ,在数值上等于空间频率的2π倍,所以也称为传播数,k 的符号表示一维波的传播方向,当k >0时,表示波沿着+z 的方向传播;当k <0时B H μ1=ED ε=E J σ=222t B B ∂∂=∇ με222t E E ∂∂=∇ μεμευ1=22221E E tυ∂∇=∂22221H H t υ∂∇=∂,表示波沿着-z 的方向传播.12. 时间参量与空间参量的关系为:k ωυ= 13. 坡印廷矢量S 称为能流密度矢量或者称为坡印廷矢量,它的大小表示电磁波所传递的能流密度,它的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或电磁波传播的方向.14. 电磁波强度(光强)的定义是:能流密度S 在接收器可分辨的时间间隔(即响应时间)τ内的时间平均值.01I S Sdtττ=<>=⎰二、菲涅尔公式15. 折射和反射定律的内容是:时间频率ω是不变的;反射波和折射波均在入射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6. 折射定律:折射介质折射率与折射角正弦之积等于入射介质折射率与入射角正弦之积.(1122sin sin n n θθ=)17.菲涅耳公式18. 布儒斯特定律:2121190tan n n θθθ+==,19. 能流比:通过界面上某一面积的入射光、反射光和折射光通量之比 20. 将菲涅尔公式代入反射比和透射比的公式,得21. 全反射临界角sin θc= n 2/n 122. 隐矢波:全反射时全部光能都反回第一介质,光波将透入第二介质很短的一层表面(深度约为光波波长,并沿界面流动约半个波长再返回第一介质.第二介质表面的这个波称为隐矢被. 三、光的色散和吸收23. 光的吸收:光通过介质时,介质吸收了部分入射光能量(不同于金属表面的吸收),其光强度随进入介质的深度而减弱的现象,若入射的是单色简谐光波,表现为该波函数的振幅减小.24. 色散:介质的折射率随光的频率或波长而变化的现象25. 散射:光通过介质时,介质中出现了向其它方向发散的光线第二章 光波的叠加分析掌握同频率同振动方向的光波的叠加1. 光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当从光源A 和光源B 发出的两列光波在同一空间区域传播时,它们之间互不干扰,每一列光波如何传播,都按各自的规律独立进行,完全不受另一列光波的影响.2. 光波的叠加原理:光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必然引起空间各点的扰动.当两个或多个光波同时在该区域内传播时,空间各点都将同时受到各个光波的作用,如果光波的独立传播原理成立,则它们叠加的空间区域内,相遇点产生的和振动是各个光波单独存在时该点振动的矢量之和.3. 将波在其中传播时服从叠加原理和独立传播原理的媒质称为‘线性媒质’; 不服从叠加原理和独立传播原理的媒质称为‘非线性媒质’.4.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单色光波产生叠加后形成驻波.5. 调制波光强为确定数值的点的传播速度就是调制波的“位相速度”-群速度.群速度是指某个光强值在空间的传播速度,因此它表示拍频波能量的传播速度.6. 载波零位相点(或位相值为其它数值的点)的传播速度就是载波的位相速度;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1.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单色光波在空间产生叠加时,叠加区域内将出现周期性的强度分布图象,这就是光的干涉.2. 光的干涉问题包括光源、干涉装置和干涉图形等三个要素3. 干涉的三个必要条件:两叠加光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位相差恒定.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光波称为相干光波,相应的光源为相干光源 4. 在非相干叠加时,光强是均匀分布的.5. 单个原子发光是间歇的,持续时间约10-9秒.前后光波是完全独立的,初相位没有固定关系.不同原子发出的波列也如此.6. 如果在观察时间 内,相位差保持恒定,则合成光强在空间形成强弱相间的稳定分布.这是相干叠加的重要特征.7. 光波分离基本方法: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分波阵面法:把光波的波面(波前)分为两部分.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分振幅法:利用反射和折射把原光波振幅分为两部分.如薄膜干涉、等厚干涉 无论是分波前法还是分振幅法,只有光程差小于光波的波列长度,才能满足位相差恒定的条件. 杨氏干涉实验 8.光强分布21204cos 2I I I I δδ=++= 212()r r k πδλ=-=D2210()4cos []r r I I πλ-==== 204cos []xdI I D πλ=(0,1,2,)m Dx m dλ==±±亮纹1()(0,1,2,)2Dx m m d λ=+=±±暗纹任何两条相邻的明(或暗)条纹所对应的光程差之差一定等于一个波长值. 9. 干涉条纹的表征: 干涉级m 条纹间距e :D e d λ=;由条纹间距e 与两孔间距d 的反比关系可知,要使干涉条纹易于观察,两孔间距应尽可能小.会聚角d D ϖ=;条纹间距与光束的会聚角成反比.因此,会聚角应尽可能小. 10. 杨氏双缝干涉属于非定域干涉.11. 干涉条纹的清晰程度用条纹的对比度表示.定义是M m M m I I K I I -=+条纹的对比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光源大小、光源的非单色性、两相干光波的振幅比. 平行平板产生的干涉12. 条纹定域:能够得到清晰干涉条纹的区域.非定域条纹:在空间任何区域都能得到的干涉条纹. 定域条纹:只在空间某些确定的区域产生的干涉条纹. 点光源照明产生非定域条纹当利用扩展光源进行干涉实验时,将得到定域干涉,也可以说,定域干涉是扩展光源的特征.在扩展光源情况下:能够得到清晰条纹的特定平面域称为定域面. 所观察到的条纹为定域条纹.在平行平板的干涉中,光程差只取决于折射角,相同折射角的入射光构成同一条纹,称等倾条纹 13. 光程差计算()(1)2cos hn AB BC n AN AB BC θ'∆=+-==其中:考虑半波损失:22cos +222nh λλθ∆=∆=或:无半波损失22cos 2nh θ∆=∆=或:14.12 I I I k =++∆双光束干涉:120,1,2,m m m λλ∆=⎛⎫∆=+ ⎪⎝⎭=为亮条纹;为暗条纹。
称为条纹的级数。
对于不同的干涉装置,明暗纹条件一致.16. 圆形等倾条纹: 等倾条纹的形状与观察方位有关.当望远镜光轴与平板法线平行时,即望远镜焦平面与平板表面平行时,等倾条纹是一组同心圆条纹,圆心位于透镜的焦点.条纹特点: 形状:一系列同心圆环; 条纹间隔分布:内疏外密. 楔形平板产生的干涉:分振幅等厚干涉17. 平行光入射非均匀薄膜,入射角θ 相同.厚度不均匀的薄膜形成的干涉条纹的级次仅随薄膜的厚度变化.这种干涉叫等厚干涉 . 18. 垂直入射到劈尖上:22nh λ∆=+明条纹:22nh m λλ∆+==暗条纹:()1222nh m λλ∆+=+=劈棱处h=0,只是由于有半波损失,两相干光相差为,因此形成暗条纹.条纹间距2e n λ≈α19. 干涉条纹分布的特点:当有半波损失时,在h=0劈棱处为暗纹,否则为一亮纹; 干涉条纹是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 楔角愈小,干涉条纹分布就愈稀疏;当用白光照射时,将看到由劈棱开始逐渐分开的彩色直条纹.20. 牛顿环:将一块半径很大的平凸镜与一块平板玻璃叠放在一起,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由平凸镜下表面和平板玻璃上表面两束反射光干涉.产生的等厚干涉条纹称牛顿环牛顿环干涉图样是以接触点为圆心的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有半波损失时,中间为一暗斑.21. 牛顿环明暗纹条件由下式决定:(1,2,3,)2221)(0,1,2,)2m m nh m m λλλ=⎧⎪∆=+=⎨+=⎪⎩明纹(暗纹22. 透镜曲率半径2r R N λ=23.第N 个暗环满足的光程差条件:1222h N λλ⎛⎫+=+ ⎪⎝⎭24. 干涉级高的环间的间距小,即随着r 的增加条纹变密,即:条纹不是等距分布.25. 迈克尔孙干涉仪 光程差212()Δd d =-2d Nλ=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多光束干涉26. 干涉场的强度随R 和δ而变,在特定R 的情况下,则仅随δ而变;4cos nh πδθλ=光强度只与光束倾角θ有关.倾角θ相同的光束形成同一个条纹,是等倾条纹.当透镜的光轴垂直于平板时,等倾条纹是一组同心圆环. 27. 在反射光方向形成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 亮条纹:()21m δπ=+;暗条纹:2m δπ=透射光方向相反28. 条纹的锐度用它们的位相半宽度来表示,亮条纹中强度等于峰值强度一半的两点间的距离,记为Δδ.21R δ-∆==29. 用相邻条纹间距离(2π)和条纹半宽度(Δδ)之比表示条纹的锐度,称为条纹的精细度:221S R πδ===∆-30. ()()221222S R S R m h hλλλλλλ⋅⋅∆==∆=为标准具常数或自由光谱范围。
第五章 光的衍射1. 光的衍射是指光波相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所发生的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光可统过障碍物;在障碍物后呈现出光强的不均匀分布.光的衍射现象与光的干涉现象就其实质来讲,都是相干光波叠加引起的光强的更新分布,所不同之处在于:(1)干涉现象是有限个相干光波的叠加;(2)衍射现象则是无限多个相干光波的叠加结果.2. 衍射问题的三个基本要素:1.光源发出的光波.2.衍射物.3.衍射图形. 3. 在基尔霍夫标量衍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两种最基本的衍射现象和应用:菲涅耳衍射(近场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远场衍射)4. 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exp exp cos ,cos ,2ikl ikr n r n l A E P d i l r σλ∑-⎡⎤⋅⎢⎥⎣⎦⎰⎰~=菲涅耳近似:()()()()()22111111111exp ,,exp 2ikz ik E x y E x y x x y y dx dy i z z λ∑⎧⎫⎡⎤=-+-⎨⎬⎣⎦⎩⎭⎰⎰22221111111122x y xx yy x y r z z z z +++=+-+夫琅禾费近似:()()()()()122111111111exp ,exp ,exp 2ikz ik ik E x y x y E x y xx yy dx dy i z z z λ∑⎡⎤⎡⎤=+-+⎢⎥⎢⎥⎣⎦⎣⎦⎰⎰22111112x y xx yy r z z z ++=+-典型孔径的夫琅合费衍射5. 矩孔衍射()sin sin 22,22kla k b E x y Cabkla k b ωω⎛⎫⎛⎫ ⎪ ⎪⎝⎭⎝⎭=⎛⎫⎛⎫⋅ ⎪ ⎪⎝⎭⎝⎭,, ,22kla x k b ya b f f πωπαβλλ==''==0E a b C=和()0s i n s i n,E x y E αβαβ=⋅强度分布特点()2222000sin sin , I I I E Cab αβαβ⎛⎫⎛⎫== ⎪ ⎪⎝⎭⎝⎭=中央亮斑面积为2204f S ab λ=.中央亮斑面积与矩形孔面积成反比,在相同波长和装置下,衍射孔愈小,中央亮斑愈大.6. 单缝衍射20sin , sin 2kla I I a απαθαλ⎛⎫=== ⎪⎝⎭各级亮条纹光强不相等,中央最大值的光强最大,次极大值都远小于中央最大值,并随着级数的增大而很快地减小,即使第一级次极大值也不到中央最大值的5%相邻暗点的距离e fa λ= a x f f a λθλθ⎧∆=⎪⎪⎨⎪∆==⎪⎩7.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特点:1).中央亮条纹的宽度等于其它亮条纹角宽度的二倍.缝越窄,半角宽度和半线宽度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2).波长越长,衍射现象也越明显;用白光为光源,中央亮纹为白色,其他各级条纹呈现彩色.3).当0a λ→,衍射现象不明显,波动光学过渡到几何光学.8. 圆孔衍射()[]211111exp cos()aE C ik r r dr d πθψθψψψ--⋅⎰⎰,=()()122,J ka E a Cka θθψπθ=9.10.11. 其中中央亮斑称为爱里斑,它的半径满足:z 0=1.22π,即00 1.22r z ka kaf θπ==='.爱里斑的半径:00.61r f a λ'=第七章 光的偏振与晶体光学1. 自然光:具有一切可能的振动方向的许多光波之和.特点:振动方向的无规则性.表示:可用两个振动方向垂直的、强度相等的、位相关系不确定的光矢量表示.2. 线偏振光:光矢量方向不变,其大小随位相变化.振动平面:光矢量与传播方向组成的平面称为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3. 圆偏振光:光矢量大小不变,其方向绕传播方向均匀转动,且矢量末端轨迹为圆.4. 椭圆偏振光:光矢量大小和方向都在有规律地变化,且矢量末端轨迹为椭圆.5. 迎着光线看(对着光的传播方向),光矢量——顺时针转的称右旋圆(椭圆)偏振光;逆时针转的称左旋圆(椭圆)偏振光.6. 彼此无固定相位关系、振动方向任意、不同方向上振幅不同的大量光振动的组合,称部分偏振光,它介于自然光与线偏振光之间.7. 部分偏振光可分解为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不等幅的、不相干的线偏振光.也可分解为线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叠加. 8. 偏振度9. 偏振光的产生.主要方法:反射和折射、二向色性、散射、双折射10. 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即21B n tg n θ=;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透射光为部分线偏振光.11. 某些物质能有选择的吸收某一个方向的光振动,而只允许某个特定方向的光振动通过,物质的这种性质称为二向色性.12. 偏振片有一个特定的方向,只让平行于该方向的振动通过.我们把允许特定光振动通过的方向称为偏振化方向.13. 偏振光:偏振片P2旋转一周时,光强度经历两次最明、两次最暗的变化. 14. 自然光:偏振片P1旋转一周时,光强度并不发生变化. 15. 马吕斯定律20cos I I θ=.消光比:最小透射光强和最大透射光强之比.16. 束在某些晶体中传播时,由于晶体对两个相互垂直振动矢量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两束折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17. 一条遵守通常的折射定律(n1sini =n2sinr),折射光线在入射面内,这条光线称为寻常光线(ordinary rays),简称o光.18.另一条光线不遵守通常的折射定律,它不一定在入射面内,这条光线称为非常光线(extraordinary rays),简称e光.19.只有在晶体内部光线才有必要分为o光和e光,它们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一旦从晶体透出进入各向同性介质后就成为普通的线偏振,无所谓o光和e光了.20.在双折射晶体中存在一个特殊的方向,当光束在这个方向传播时不发生双折射,此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光轴”是一个“方向”,并不限于某一特殊的直线.21.波片使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光产生位相(phase)延迟.2o eo en n dn n dπδλ∆=-=-22.制作:用单轴透明晶体做成的平行平板,光轴与表面平行.23λ/4波片:1)线偏振光入射时,出射光为椭圆偏振光;2)与快慢轴都成45度线偏振光入射,出射光为圆偏振光.24.λ/2波片:1)椭圆偏振光入射时,出射光仍为椭圆偏振光,只是旋向相反;2)线偏振光入射时,出射光仍为线偏振光.若入射的线偏振光与快(慢)轴夹角为α,出射光的振动方向向着快(慢)轴转动了2α.25.全波片:1)不改变入射光的偏振状态;2)只能增大光程差.26.波片是对特定的波长而言;自然光入射波片时,出射光仍然是自然光为改变偏振光的偏振态,入射光与波片快轴或慢轴成一定的夹角27.补偿器:能对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二线偏振光产生可控制相位差的光学器件28.磁致旋光效应(法拉第效应Faraday effect):在强磁场的作用下,本来不具有旋光效应的物质产生了旋光性质.VBlθ=29.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由于应变缘故,使介质折射率随空间和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光通过这种媒质时会发生衍射现象,称为声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