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必做重点题及解析
中考地理重点题(带解析)

中考地理要点题(带分析)1.以下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海南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固然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少于 800 毫米,气温上看也不合适发展水稻种植。
海南岛天气条件合适,但是土地面积小不合适大面积种植。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里人口浓密,劳动力丰富,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益条件。
2.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A.青海牧区B.内蒙古牧区C.新疆牧区D.东北平原 ?分析:此题主若是观察我国四大牧区以及相应的牲口。
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3.我国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是()A.油菜B.花生C.芝麻D.大豆分析:农作物包含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种类。
油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地区上和分布面积上都存在着差异。
从分布面积上看,油菜南方和北方地区都有播种,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一类油料作物。
4.关于我国南北方种植业差其余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北方主要为水田,南方主要为旱地B.北方主要种植水稻,南方主要种植小麦C.北方的糖料作物为甘蔗,南方的糖料作物为甜菜D.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久较长,南方较短分析:北方主要为旱地,主要种植甜菜、小麦,南方主要为水田,种植水稻、甘蔗。
北方地区因遇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因此农作物的生长久比南方长。
5.以下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降水量多 ?B.降水量少于 400 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C.天然草场广阔 ?D.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分析: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6.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所有分布在()A.秦岭—淮河一线以南B.秦岭—淮河一线以北C.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界限以东D.季风天气区分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其余商品粮基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成都平原位于第二阶梯,其余商品粮基地位于第三阶梯。
卷4—2023年中考地理必刷好题(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

【高频考题·中考卷】2023年中考地理必刷好题(济南专用)地理(卷四)(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至10月22日在北京召开。
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在大会召开期间,地球公转运动到()A.a处B.b处C.c处D.d处2.此时,吉安的昼夜长短情况为()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平分D.极夜3.当地球处于①点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B.此时为冬至C.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D.吉安为夏季【答案】1.C 2.B 3.D【解析】1.10月16日至10月22日,此时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c处,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故选C。
2.10月16日至10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吉安市昼短夜长,该地无极昼极夜现象。
故选B。
3.当地球处于①点位置也就是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的吉安为夏季。
故选D。
2020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与东京奥组委发布联合声明表示,鉴于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在东京举办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延期至2021年。
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运动员住的奥运村位于东京台场附近,将被重点打造成“机器人村”。
日本在机器人制造上,与美、中、韩、德等国家的机器人产业竞争的同时也会进行合作。
这表明()A.日本技术落后,需要其他国家提供技术支持B.日本资金缺乏,需要扩大资金渠道C.日本与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融合D.日本已实现机器人全覆盖,不需要其他国家协助完成5.右上图是本州岛西海岸岐阜县农村典型民居“合掌屋”,该类建筑为木质结构,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一般。
该类建筑的用料、结构有利于防御()A.台风和泥石流B.寒潮和台风C.洪涝和泥石流D.地震和暴雪6.奥运会运动员村广场由来自日本不同地区的4万根木头搭建而成,可拆卸再利用;奖牌由淘汰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器中提炼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0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B卷)(含解析)

考点0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B卷)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过程。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学习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体的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B.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758千米C.地球仪的地轴穿过了南北两极D.地球仪的地轴是真实存在的2.《熊出没》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的故事。
以下是七年级学生受《熊出没》的启发,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自编的故事情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一天,光头强异想天开想去地球另一端伐木,于是他从赤道某地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行并穿越地心到达另一端。
请问光头强“遁地”前行的距离大约是()A.6371千米 B.四万千米 C.12756千米 D.5.1亿平方千米(2)熊二从赤道某地出发,沿赤道一直向东去追光头强,结果又回到了原出发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熊二行进的距离大约是4万千米B.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C.熊二沿着纬线追光头强D.熊二沿着经线追光头强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①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②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A.①B.②C.③D.④4.“微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社交软件,下图是我们所熟悉“微信”启动画面。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微信”启动画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状。
下面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2)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有了全新的认识,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D.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5.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带领学生用一些模拟实验来揭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中考地理必备重点试卷及解析

xx地理必备要点试卷及分析1、当黑龙江仍是雪窖冰天时,海南岛倒是农忙季节,造成这类差别的原由是()A、我国所处纬度高B、我国跨纬度大C、离海远近不一样D、地形起伏大2、我国国土最北端位于 ()A、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B、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C、xxxxD、xxxx3、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最东边的是()A.台湾省B.广东省 C、福建省 D.浙江省4、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广东省 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色是 ()A.人口散布不均,东部人口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欠缺C.城镇人口比重要,乡村人口比重小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 6、以下相关我国黑河腾冲一线双侧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以西多高原、山地,以东多平原 B.以西经济文化相对落伍,以东经济发展速度快C.以西人口密集,以东人口稀罕D.以西交通不便,以东交通便利读以下列图,回答 (7)~(8)题。
7,该图反应出我国地势特色是()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中部高周围低D.中部低周围高8、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限的是()A.四川盆地B.横断山脉C.巫山D.长江中下游平原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10、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天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影响要素是 A.地形地势 B. 纬度地点 C.海陆地点 D.人类活动11、在地形区图中,相对地点摆列不正确的选项是()12、我国每年春末夏初出现梅雨的地域是()A.珠江流域B.江淮流域C.黄河流域D.海河流域13、xx 一 xx 以南大多半属于 ()A 润湿区、亚热带B 润湿区、热带C 半润湿区、亚热带D 半润湿区、暖温带14、我国降水的空间散布规律是()A.从东北地域向西南地域递减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递减C.从中部地域向东、西部递减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 15、不论是西寒风仍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此中西寒风和东南风反应了我国哪一种天气特色()A.季民风候明显B.天气复杂多样C.大海性特色明显D.温差大 16、以下天气种类中我国没有的是 ()A.温带季民风候B.温带大海性天气C.温带大陆性天气D.热带季民风候17、我国动植物质源特别丰富,世界上大多半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生长的地域,这受益于 ()A.天气复杂多样B.雨热同期C.季民风候明显D.多特别天气 18、我外国流地区和内流地区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天,其主要原由是 ()A 受气温的影响,夏天全国广泛高温B 受季风影响,全国大多半地域雨热同期C 全国大多地域降水集中于夏天D 东部季风区受夏天风影响,西部受夏天高温的影响19、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咸水湖分别是()A.洞庭湖、青海湖B.洪泽湖、鄱阳湖C.洞庭湖、鄱阳湖D.鄱阳湖、青海湖20、xx 的最大支流是 ()21、长江干流上的省级行政中心,上游至下游摆列正确的选项是 ()A.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B.重庆、南京、武汉、上海C.南京、重庆、武汉、上海D.上海、南京、武汉、重庆22、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由是()A.年径流量大B.水能资源丰富C.航运价值高D.流域内矿产丰富2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地理必做重点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图中四条人口增长曲线中,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A。
在旧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战争、灾荒、瘟疫等多种原因,人口增长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呈直线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2.(2018山东临沂)2019年中国内地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的2019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
推迟的原因是( )
A.人口死亡率高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负增长
D.大量人口迁移到国外
[解析]选B。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降低,使我国内地从2019年12亿人口到10年后的2019年1月6日的13亿人口,整整比预计的推迟了4年。
读图,回答3~5题。
3.A、B阶段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的原因是( )
①国家贫穷落后,社会动荡②社会医疗保障条件差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④隐瞒人口的现象普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C阶段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B.多子多福的观念仍然支配着人们的生育观
C.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多
D.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死亡率降低
5.D阶段人口增长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生育观念变了,都不愿多生孩子
B.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
D.人口死亡率增高
[解析]3选A,4选D,5选B。
从图上可看出,A、B阶段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国家贫穷落后,生活条件很差。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使我国人口增长幅度较大。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6.以下关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人均教育经费少,学校设施落后
B.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C.医疗经费少,看病难
D.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选D。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少,学校设施落后,医疗经费少,看病难等社会问题。
相反,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会导致人均国民收入减少,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7.以下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黑河腾冲线以西的是( )
[解析]选A。
依据图中的轮廓和行政中心可判断出,A~D分别是西藏自治区、湖南省、山东省和海南省,从教材图1.11中可看出西藏自治区位于黑河腾冲线以西。
8.某县区面积约1 400平方千米,人口约55万人,其人口密度约为( )
A.500人/平方千米
B.400人/平方千米
C.300人/平方千米
D.393人/平方千米
[解析]选D。
依据公式:该县区人口密度= 那么,该县区的人口密度= 393人/平方千米。
9.图1-27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①的人口密度最小
B.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②的人口数量最多
C.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③的面积最大
D.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解析]选D。
从图中可看出,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人口由多到少分别是:③②①④,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④③②①。
④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少,因此,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二】综合题
10.读以下图,完成问题。
(1)阴影部分表示我国人口超过5 000万的省级单位,可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2)图中①为_____省_____市,②为_____省_____县;此线以东人口密度_____(大或小)。
(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最少的是_____,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是_ _____。
(4)A地区比B地区人口多的原因是什么?
(5)C地区在我国人口密度最___(大或小),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年来,D省人口增长幅度最大,达37.5%,一跃成为我国人口第三大省,但是D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
请你解释原因。
[解析]从图上可看出我国人口超过5 000万的省级单位集中于我国东部,能说明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密度东大西小。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是重庆市。
A属于东部地区,B属于西北地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悠久。
C是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人口密度
最小。
D为广东省,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加上广东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导致人口增长幅度较大。
(2)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大
(3)澳门特别行政区重庆市
(4)①自然条件:A地区主要是平原,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B地区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
②社会经济条件:A地区工商业、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B地区工商业、交通运输落后,城镇少。
③开发历史:A地区的开发历史比B地区早。
(5)小地处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
(6)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加上广东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大量进入。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国、该地区的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关于中国人口的最大容量,经各方专家测算,结论均为16亿人,如超过16亿人,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破坏性影响。
材料二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且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20年来,全国少生了4亿人(而美国人口只有2.7亿),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作出了极大贡献。
材料三2019年,一位记者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穷山沟里与放羊娃有一段对话,今年几岁?16。
怎么不上学?我放羊。
你放羊为了什么?挣钱。
挣钱干什么?娶媳妇。
娶了媳妇干什么?生娃娃。
生了娃娃将来干啥?放羊。
(1)读了材料【一】二,你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人口政策可以放松了,你认为能放松吗?
(2)读了材料二想一下,全国少生了4亿人,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3)读了材料三以后,你有何感想?我们应在哪些方面多下工夫?
[解析]此题通过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的形式,启迪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加深了对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深入理解,扩展了知识和思维空间。
(2)经济效益:少生了4 亿人,会大大减少国家、社会、家庭的支出,节省下来的财力可以投入社会经济生产,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社会效益:有利于整体人口的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稳定繁荣。
(3)提高人口素质,势在必行。
普及义务教育,加强人口知识的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尽快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分析漫画,回答以下问题。
(1)该漫画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2)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你对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点拨]第(1)题,此题以漫画为载体,图中提供的信息揭示了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社会和资源环境问题。
第(2)题,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有: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第(3)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建议合理即可)。
为大家推荐的中考地理必做模拟题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