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呼吸机的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常规无创通气首要的关键问题还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向其做好解释工作.绝大一局部患者是不能配合,也一时是无法承受的,在必要时我们还是的上好约束带,做好相应护理.上机时要从小的压力开场,尽量让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瞩其闭口呼吸,教会病人如何与呼吸机同步呼吸,很多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常导致的结果就是腹胀,可以予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而上无创最重要的是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严防痰窒息,要加强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工作,做好相应的管路护理,加强翻身拍背,及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一定要保持气道的通畅.复查ABG调节呼吸机参数及必要是做对症处理.无创通气患者的护理1.做好安康宣教。
清醒患者每次进展无创通气时要进展解释,解除病人的恐惧感,同时指导患者与机器同步呼吸,在使用过程中呼吸道分泌物可拿开口鼻罩吐出,使用鼻罩时闭嘴防漏气,进食饮水时小心呛咳。
随时检查呼吸机是否处于正常、面罩是否漏气,随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腹胀、胀气,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2.擦痰或者需要卸下面罩操作时的具体操作如下:关闭开关,解开一侧固定带,翻开开关,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观察SpO2变化。
3.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
4.使用时注意观察T.R.BP.SPO2及神志变化,缺氧病症有否改善等。
同时注意不良反响。
1〕胃肠道胀气,吸气压力大于25厘米水柱易出现;2〕有无出现呕吐,误吸;3〕罩压迫鼻樑适当调整固定带松紧;4〕观察潮气量。
口鼻罩.鼻罩有无漏气;5〕口咽枯燥适当加温及湿化;6〕上呼吸道阻塞.肥胖.颈短病人可置病人于侧卧位。
5.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达不到治疗效果或无效时,注意病情是否加重,对病人宣教措施有无落实,机器使用参数调节是否合理。
无创呼吸机在ICU应用通过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及时根据病人病情进展参数调节,治疗到达满意效果。
气管切开护理〔一〕术后护理1、将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⒑有心血管功能不良、血容量不足、高龄、 原有低血压、,易导第4页/致共8页低血压,应采取相 应措施,维持循环稳定。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⒒胸部物理治疗每4小时一次。 ⒓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在护理记录上准确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感线无 松脱,确认呼吸机工作状态。预设潮气量 (VT)6~8ml/kg,频率(RR)16~20次/ 分,吸/呼比(I:E)1:1.5~2,吸入氧浓 度(FiO2):40%~60%。
⒉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 取得合作,消除恐惧心理。
第7页/共8页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SpO2变化; ⒉评估患者的面色,肢体活动,自主呼吸的
力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 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 ⒊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了解呼吸机报 警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⒋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pH、PaO2、 PaCO2的变化,根第据1页/共变8页 化调整呼吸机参数。 发现酸、碱中毒时,及时对症处理。
⒊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前后要予 以3min纯氧吸入,第以2页/共防8页 止吸痰造成的低氧 血症;并妥善固定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套管;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⒋呼吸机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未经医 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参数。
⒌保持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于正 常刻度范围内。保持吸入气体温度在32~ 34℃。
记录用法用量及患者用药后状况。 ⒔呼吸机旁备简易人工呼吸器,如遇呼吸机
功能丧失或停电,先将氧气管与简易人工 呼吸器相连,按操作程序先用气囊通气, 直至问题解决。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1.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
2.如患者意识清楚,应向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安全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和合作。
3.护士及时准确的记录呼吸机工作条件。
观察气道压力、呼出潮气量、SpO2等指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综合评估通气、氧合和酸碱状态。
4.通过听诊肺部呼吸音及观察插管深度(经口:气管插管距门齿20-24cm;经鼻:气管插管距鼻外缘2cm),判断
气道通畅情况,适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并观察分泌物的量、色、形状和味。
进行合理胸部物理治疗,促进排痰和呼吸功能恢复。
5.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6.呼吸机的监测观察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各种设置
有无异常变动;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感线无松脱;保持湿化器内湿化液在正常刻度范围内,并观察管道内积水避免其阻塞通路或返流入患者气道;观察呼吸机报警原因并作相应处理,观察有无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观察撤机过程中患者有无不耐受指证。
7.呼吸机旁边必须备有简易呼吸器,以备急用,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将患者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8.病房内应随时备有一台呼吸机以备急用。
9.除吸痰是护士需调节吸氧浓度外,未经医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工作参数。
10.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标,以方便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医院病人使用呼吸机安全作业指引

医院病人使用呼吸机安全作业指引1、目的:保证呼吸机规范操作,使用过程顺利、安全、通气有效。
2、适用范围: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
3、安全指引:(1)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和带机期间的注意事项,教会清醒患者用手语、图示进行沟通的方法。
(2)正确连接好呼吸机的各管道,检查呼吸机性能,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医生调整呼吸机参数,连接患者。
(3)患者床旁应备有复苏器或者简易人工气囊及气囊和气管导管之间的接头,防止呼吸机故障时保障患者的通气。
(4)使用呼吸机患者应专人看护,加强病情的观察及准确记录生命体征、SPO 2、双肺呼吸音、呼吸机的常用参数等。
使用过程中根据SPO2及血气分析情况,及时调整参数。
(5)观察时要注意:1呼吸机螺纹管是否有积水;2外换管是否有漏气等。
3患者是否有积痰;4各管道是否有阻塞、折叠、扭曲。
5呼吸机内贮水槽是否与水位线齐平,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理。
(6)熟悉呼吸机报警的各种原因,正确处理。
(7)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道护理,如为气管插管病人,每班测量记管插管外露长度并记录。
(8)根据病情调整体位,如病人烦燥必须保护性约束四肢,防止病人拔管。
(9)为患者吸痰前后,均要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吸痰最多连续抽吸每次不超过10秒,并要密切监测患者SPO2的情况,低于90%应处理回升后吸痰。
(10)呼吸机如接氧气瓶,氧气压用到5Kpa时,就应更换氧气,更换氧气瓶需2人进行,以保证患者通气通畅。
(11)消毒:一次性呼吸机管道用完后即弃,反复性管道送供应室高水平消毒,流量传感器、吸出阀清洁后用75%酒精浸泡消毒,呼吸机外壳与主机按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有创呼吸机使用护理常规

有创呼吸机使用护理常规
1、使用前模拟测试机器运转良好,遵医嘱给予相应呼吸
机使用模拟,调节各项参数,连接病人气道。
2、密切观察各项参数变化,病人意识、瞳孔、呼吸濒率、
呼吸幅度、呼吸类型及胸廓活动度,发现异常及时报
告医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需要及时吸痰,吸痰前后可提
高氧气浓度。
4、保持气道湿化,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或气道滴药。
5、注意观察各管道放置是否妥当,防止打折受压、防止
气管插管或套管脱出。
6、每48小时更换呼吸机各连接管道,随时排空冷凝水隔
日清洗呼吸机过滤网1次。
7、试行脱机需在医生指导下日间进行,根据病情调整试
行脱机时间。
8、脱机成功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氧饱和
度、呼吸机备用。
9、加强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需求,做好解释工作。
10、指导神志清醒病人配合呼吸机使用及脱机。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1、保持抢救单位清洁,防止交叉感染,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各项呼吸治疗及护理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注意患儿体位,将患儿头部稍后仰,肩、颈部用软布垫高1~2cm,每2小时翻身1次有利于体位引流,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同时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产生压疮,但应注意避免牵拉呼吸机管道,防止气管插管发生移位或脱落。
3、严密观察患儿面色、皮肤颜色、自主呼吸、胸廓运动情况,注意呼吸是否对称等,每2小时记录1次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置远红外辐射床的患儿,同时监测体温。
4、呼吸机工作状态的监测:每2小时记录1次呼吸机参数,包括: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气道平均压、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吸气/呼气时间比值及气管插管深度等。
根据血气分析监测值调整参数随时记录,保持呼吸机回路管道通畅,正确设定报警限并及时处理报警信号。
5、观察使用呼吸机的并发症:吸入压力过高会导致肺泡破裂或气胸;过度通气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抽搐、痉挛以及氧中毒、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应密切观察,经常进行肺部听诊,检查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痰液堵塞、插管过深、脱落、拆管、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有无对抗等,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6、气道护理(1)吸痰前先叩背,由下而上,由肺边缘向肺门方向轻轻叩击,一人准备好吸痰用物,戴无菌手套,另一人用球囊给予高浓度加压氧气吸入,使氧分压增高。
(2)使患儿侧卧,分离呼吸机接头,向气管内注人生理盐水冲洗液0.5~1m1。
(3)再接上呼吸机通气5~6次,拍背后吸痰,戴无菌手套,快速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入深度比'管插管深0.5Cm,或遇阻力后退出吸痰管0.5~1cm后开始负压吸引(压力40~100mmHg),边吸引旋转退出吸痰管,动作要轻快,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5秒,不能做上下来回吸引。
(4)吸痰后继续加压给氧5-6次,便氧分压恢复到正常,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5)注意吸痰顺序:先吸气管内的痰液,后吸口腔、鼻腔及咽部的痰液。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呼吸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护理常规】1.呼吸机的连接:连接呼吸机管路,检查管路是否漏气,通气模式是否合适,参数调节是否准确,报警系统是否完好。
如一切正常,向湿化罐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使液面至上下标记线之间,并调节湿化器的温度。
2.人工气道的管理:①妥善固定: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并班班交接,防止脱管。
固定气切套管的寸带松紧适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
烦躁患者,适当使用约束带予以约束。
一旦出现脱管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保持氧供。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评估呼吸道内是否有分泌物,如患者有痰鸣音、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等表现。
定期翻身、叩背,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
对痰液粘稠者,气道内注入3-5ml灭菌注射用水,每30-60分钟1次,以稀释和化解痰液。
吸痰前后给予吸100%氧气2分钟,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注意无菌操作。
③呼吸道湿化:使用温加湿器,调节温度温度在32-37℃,相对湿度达到100%,以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④气囊充、放气:如气管插管未使用低压气囊,需定时放气,防止气囊压气管粘膜过久,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粘膜损伤,甚至坏死。
一般每6-8小时放气1次,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再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套囊压力,每次放气5-10min后再充气。
在进行充放气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插管脱出,充气完成后需测量末端到牙齿的距离,并与原来的数据比较,确保固定良好。
3.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①气压伤: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呼吸次数、SPO2、呼吸机参数。
发现气胸、皮下气肿时及时处理。
②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重视呼吸机报警信号,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每日更换气管插管位置,给予口腔护理,每日4次。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概念】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方式,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并提供不同氧浓度,以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碱失衡,防止多脏器功能损害。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目前病情、生命体征、意识与精神状态,缺氧的表现程度与原因;评估局部情况,包括口唇、鼻尖、耳廓、甲床等皮肤粘膜颜色、发绀程度;评估呼吸时有无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三凹征”;评估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变化。
2、评估呼吸机性能,使用前用模拟肺检测呼吸机的性能是否良好,评估供氧、负压装置、抢救车、抢救药物是否齐全。
3、评估环境是否清洁,有无烟火、易燃品等。
【护理诊断/问题】1、有呛咳、窒息的危险:与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不能自行排痰和长期卧床致痰液淤积有关;3、体温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消化功能有关;5、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血液循环不良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做好记录,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2、床旁备好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抬高床头15-30°,进行肠内营养液时,抬高床头30-45°,防止逆流;3、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及时给予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口腔护理每日三次;4、遵医嘱予物理降温,应用降温药并观察疗效选用合适的抗生素;5、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液经鼻空肠管鼻饲泵入,严格控制速度,密切观察患者腹胀、腹泻、胃肠道症状,及时发现通知医生并做相应处理,严格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证输液管路及鼻空肠管的通畅;6、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皮肤情况,定时予翻身拍背,及时更换渗湿的衣服,为病人擦浴及翻身时避免拖拉、用力擦、搓;7、呼吸机的管理(1)呼吸机管道使用一次性,每周更换1次,污染随时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5时3分 20.12.1 305:03 December 13,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3日 星期日 5时3分 51秒05 :03:511 3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5时3分 51秒上 午5时3 分05:0 3:5120. 12.13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⒋呼吸机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未经医 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参数。
⒌保持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于正 常刻度范围内。保持吸入气体温度在32~ 34℃。
⒍保持呼吸机管路中的集水杯方向向下,且 处于最低点,以免集水阻塞管路或流入患 者气道内或返流入湿化罐。勤倒集水杯内 集水。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320.12. 1305:0 3:5105: 03:51D ecembe r 13,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3 日星期 日上午 5时3分 51秒05 :03:512 0.12.13
㈢指导要点 ⒈患者发生缺氧和呼吸困难时,如不能马上
找到原因,应立即脱开呼吸机,用简易人 工呼吸器辅助通气。 ⒉注意保持湿化器中蒸馏水量,并及时清理 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 ⒊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 者的焦虑和紧张。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320. 12.13Sunday, December 13, 2020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感线无
松脱,确认呼吸机工作状态。预设潮气量 (VT)6~8ml/kg,频率(RR)16~20次/ 分,吸/呼比(I:E)1:1.5~2,吸入氧浓 度(FiO2):40%~60%。 ⒉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 取得合作,消除恐惧心理。 ⒊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前后要予 以3min纯氧吸入,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⒒胸部物理治疗每4小时一次。 ⒓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在护理记录上准确
记录用法用量及患者用药后状况。 ⒔呼吸机旁备简易人工呼吸器,如遇呼吸机
功能丧失或停电,先将氧气管与简易人工 呼吸器相连,按操作程序先用气囊通气, 直至问题解决。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⒕心理护理 ⑴呼吸机通气支持的患者,由于本身病情危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3/
2020 5:03:51 AM05:03:512020/12/13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3/
谢 谢 大 家 2020 5:03 AM12/13/2020 5:03 AM20.12.1320.12.13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3-Dec-2013 December 202020.12.13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⒎呼吸机管道一人一换,长期带机患者应每 周更换。每周冲洗呼吸机上的过滤网。
⒏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加接螺纹管,以免 牵拉刺激引起气道损伤和人工气道脱出。
⒐注意患者体位的舒适度,避免人工气道与 患者气管成角,避免人工气道扭曲、折迭、 滑出或接头松脱。
⒑有心血管功能不良、血容量不足、高龄、 原有低血压、,易导致低血压,应采取相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unday, December 13, 20201
3-Dec-2020.12.13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305:03:5113 December 202005:03
•Leabharlann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5:0 3:5105: 03:5105 :0312/ 13/2020 5:03:51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305:03: 5105:0 3Dec-20 13-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5:03:5 105:03: 5105:0 3Sunda y, December 13, 2020
重,加上环境的陌生及呼吸机带来的异常 声响、交流障碍、舒适改变等,易出现焦 虑、恐惧及不合作等心理问题;部分患者 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呼吸机心理依 赖问题。 ⑵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理解与疏导,让患 者熟悉病房环境,了解呼吸机治疗的目的 及配合方法,建立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交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SpO2变化; ⒉评估患者的面色,肢体活动,自主呼吸的
力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 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 ⒊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了解呼吸机报 警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⒋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pH、PaO2、 PaCO2的变化,根据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 发现酸、碱中毒时,及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