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怎样写出真实的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制胜的法宝,真实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真实作文的内涵就是素材真实、情感真实、艺术真实、过程真实。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行使神圣的使命,指导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扩展生活空间,丰富习作内容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之水,就没有习作的内容。

教师要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体现真实生活是真实作文的源泉。

1、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这就告诉我们想写好作文就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

可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或对写作对象进行调查访问。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开动脑筋,深入挖掘人物的品质,选择有深度的典型事例,人物才能写深。

2、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只有鼓励学生勇于说真话与外界交流,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写出好作文。

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行为多么幼稚,只要他们愿意把真实的心里话说出来与人交流,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因为这些出自真实的生活、发自内心的感受都是写作的最佳材料。

指导课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最大胆的想象,把内心所想的都大胆说出来与人交流。

3、让学生显露个性自我表现作文指导中,要告诉学生写作时要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渗透自己的个性思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写人所未写;充分将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语言文字,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平时“鼓励学生讲个性化的生活历程,畅谈个性化的生活感悟,抒发个性化的思想感情,使用个性化的表达手法等,从而展现个性化的内心世界。

”二、提倡多读多写,增加训练量次真实阅读是真实作文的基础。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单靠作文教学。

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在于阅读,要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对所读的文章思想内容达到真正的理解,并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学到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分析题意,提炼素材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

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

所以,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

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

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

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

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

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

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

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

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

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

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12。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写好想象作文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写好想象作文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写好想象作文 写想象作文,注意以下几点:
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生活是想象作文的基础,想象在奇特也不能脱离生活。

我们写奇遇,也不能完全脱离生活追求新奇,最终还是要源于生活,做到“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大胆想象,富于创新。

秦牧说过:“想象是一幅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要写好想象作文,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不拘一格,才能做到富于创新。

你可以由现在联想到过去,按现代生活的模式构思故事情节,也可以乘着时光机器来到未来世界。

条理清楚,紧扣主题。

想象要能够创造出一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

没有情节的作文如一盘散沙,一篇想象作文一定要有情节的虚构、场景或形象塑造。

写奇遇记,关键在于要写出一个“奇”字,情节曲折离奇,新颖奇妙,才能紧扣题目收到较好的效果。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高分技巧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高分技巧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高分技巧铺垫法铺垫,是"水涨船高""烘云托月"之法,即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件,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

铺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铺垫,先写某人或某事物好,再写另一人或事物更好;一种是消极铺垫,先写某人或某事物坏,再写另一人或事物更坏。

这种手法能达到"山外有山山更高"的表达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济南的冬天》开头就以北平、伦敦、热带三处的冬天作铺垫,通过比较,烘托出济南冬天的可爱。

欲扬先抑法欲扬先抑,就是为了肯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方法和嘲讽的态度尽力加以贬低和否定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

"抑"的目的在于"扬","抑"下去是为了"扬"得更高。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变,形成波澜起伏之势。

如《白杨礼赞》中写道:"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就是欲扬先抑法的典范。

悬念法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或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其特点是先将疑问摆在那里,然后,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或者作出种种猜想,令人对其念念不忘。

总之,作者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解决矛盾,而是在酝酿比较长的时间后再解开"悬念",写出结局。

比如程海的《三颗枸杞豆》开篇点明"我"现在是一个植物学家,既交代了"我"现在的身份,又自然地过渡到"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然后用"其实"一转,说明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就设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一个"淘气鬼"能够成为植物学家呢?这样写,使得文章波澜起伏,不仅使读者印象深刻,而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如何让作文更有创造性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如何让作文更有创造性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如何让作文更有创造性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代八股文,我们曾忍受着批改作文的乏味与沉闷,学生也忍受着应付作文的苦恼与迷惘。

偶然有几篇佳作,在全班一读,大家一听就知道抄于哪本作文选;有时遇到满篇锦言佳句,再细读,原来没有灵魂;有的文章倒过来读,结尾处豪气冲天,再看前面,空话连篇……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应试作文,让我们的莘莘学子学会了做假大空废的文章,他们的作文越来越远离生命本体,脱离生活实际。

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远离做人的宗旨,如缘木求鱼。

再也不能这样教,再也不能这样写。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实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给他们鲜活的生活,鲜活的思维,做创造型的人,作创造性的文。

一、引进生活之活水,提供创造之源泉高中生写作文首先遇到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因而忽略了生活这部无字书。

生活才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要把学生从“无米之炊”的困境中引出,就要引进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的活水,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有所思、有所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

为此我开展了两样活动:“谈天说地”和“即兴演讲”。

每周二早读课上,利用二十分钟让同学们“谈天说地”。

前十分钟是组内交流,后十分钟按顺序上台讲读自己的文章,进行全班交流。

文章在课前准备好,内容包罗万象,从茫茫苍穹到鸡毛蒜皮,从国内外热点新闻到自己内心的点滴感受,只要有真情实感,有创见都可以进入“谈天说地”。

如孙强同学的《WTO与中国农业生产》、《女权运动之我见》,孙超同学的《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2050年星际战争》都是“谈天说地”的精品。

从题目就可知他们不再一味地沉溺于封闭的“读书─应试”环节之中,而是处于写作主体的地位,思考社会,感悟人生。

每周一、三、五语文课前3到5分钟是“即兴演讲”,栏目有“时事追踪”,要求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时事并对热点事件进行点评。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写作能力的方法技巧指导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写作能力的方法技巧指导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写作能力的方法技巧指导一、训练“说”的能力写作文,就是把本身->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诵读佳作,培养语感。

我经常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并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形成新的信息链,内化为本身->自己的语言。

但是,熟读成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提高诵读的效果。

2、复述课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将所感知的内容用本身->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

经常进行对话训练,不但->不光能提高学生写人物语言的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两人对话,讲什么内容,另一方必需->必须仔细思量如何回答,做到对答如流,词能达意。

训练形式可采用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

4、即兴演讲。

平时,我特别注意结合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提出命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讲述本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抒发本身->自己的情感,颁发->发表本身->自己的见解。

对同一个题材,可以让多名同学轮流上台演讲,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然后再给予点拨、评议、总结。

这样不光->不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并且->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积极发掘写作题材1、从丰富的农村生活中寻找题材。

农村的孩子在课余常常开展一些具有乡村特点的游戏活动。

如捉迷藏、捉知了、捉鱼等。

也常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务劳动,好比->比如放牛、种菜、砍柴等,这些就是作文的好题材。

2、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题材。

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大自然密切相关。

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家畜、日出日落、山川河流等,会因时因地发生变革->厘革,1如果小学生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能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积累,这些也是作文的好题材。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如何写事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如何写事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如何写事怎样写事?写事要求清楚、具体。

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

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

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

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小学生的记叙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

写的时候多问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

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怎样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

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

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

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

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写作技巧指导--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写作技巧指导--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写作技巧指导--如何使作文具体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

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

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

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

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

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1(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那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期末语文考试怎样写出真实的作文指导
一、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

作文,同样如此。

试想,如果学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接触生活,不了解生活,不深入生活,不懂生活,又怎能写出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活生生的作文呢?如今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活圈子很小。

每天就是家里--学校--家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深入、体会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分辨生活中的假、丑、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生活中的温暖。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多组织一些如社会调查、小记者采访、助老助残、郊游等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供学生使用。

二、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虽然“行万里路”由于小学生的年
龄特点等原因,暂时无法做到。

但以当今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说,做到家里“百卷书”或“千卷书”甚至“万卷书”,并非难事。

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有“读万卷书”的主观意识和“破万卷书”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读万卷书”甚至“破万卷书”,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时对于阅读的范围,教师也应加以指导,防止学生误入歧途。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不仅开阔学生视野,而且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点拔,指导写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有“米”下锅,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出“好饭”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其中还有个方法的问题。

具体到写作也同样如此:即使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真实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好作文来。

要想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精心指导,适当地传授一些写作方法如: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事
物;抓住外形和生活习惯描写动、植物;根据具体事件反映人物性格品质;充分开展联想和想象等等。

四、客观评价,正确引导。

学生写出作文了,应如何评价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以是否真实为依据来评价,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

讲评作文时,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即没有了“真”,写得再新颖、再独到,也是徒有虚表,也不值得赞扬,更不值得推广。

相反,只要学生说真话、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就值得表扬,更值得推广。

不仅如此,在具体的讲评中,教师还应该时时、处处以“真”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纠正以往那种热衷于抄范文、说假话的“不正之风”,切切实实在“真实”二字上下功夫。

另外,教师还应该彻底抛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习作。

切不可“求胜心切”,盲目提高写作要求,或过低地评价学生的习作,从而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更有甚者,还会将孩子好不容易树立起
来的对说真话、写真事的向往彻底打消,使其重投编造、虚构甚至抄袭作文的怀抱,这将使我们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深入生活,广泛阅读,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掌握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重新赋于作文以鲜活的生命力。

让我们一齐为重塑作文的生命而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