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建设研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工作原理、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围绕着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首先系统地介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然后重点介绍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试运行与运行管理等各项开发阶段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最后结合现实开发需求介绍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五)教学目的:通过课程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未来应对不同类型信息系统开发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方法。
重点讲述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管理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是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具有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能力的骨干课程。
(七)学时数、学分数与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72 学时分数: 4 学分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期末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2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教学要点:信息的概念,信息与数据的联系与区别;信息系统的结构;理解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的基本概念一、信息化概览二、数据与信息三、信息的特征四、信息的生命阶段第二节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系统的概念二、信息系统三、信息系统的结构四、信息系统的发展第三节信息系统和管理工作一、当代管理环境的变化二、信息系统对管理的支持三、管理的科学化对信息系统的影响第四节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一、决策和决策过程二、决策问题的类型三、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关系考核要求: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第二章信息系统的规划教学要点: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战略规划的作用、内容、组织和常用方法;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任务;信息系统应用的四个层次;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训教程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训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学生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能力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力,促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任务;3.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4.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方案设计;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三、课程设计内容1.系统分析与设计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系统开发概述、系统开发过程、软件开发模型、需求分析、数据建模等基本概念和方法;2.常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的介绍,包括UML、ER建模工具、项目管理工具等;3.综合分析与方案设计,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并进行报告展示。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课堂讲解方式:理论知识讲解;2.上机实践方式:课堂操作实验;3.书面报告方式:综合分析和方案设计的书面报告;4.课程评价方式:成绩评定,包括上机实践成绩、书面报告成绩、综合考核成绩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内容课时数备注系统分析与设计基础知识10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10综合分析与方案设计10 项目实战六、参考资料1.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二版),作者:王晓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实用软件设计,作者:谭浩强,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3.软件工程,作者:Roger S.Pressman,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以上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训教程课程设计,希望能为广大学员带来参考和帮助。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门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内容,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源。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与方法;3.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课讲授、实践课实验和项目设计。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1.理论课讲授:首先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际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当前信息系统开发的热点与趋势。
2.实践课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所需的工具与技术,如UML建模、数据库设计等。
3.项目设计:学生将分为小组,以一个真实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等环节。
四、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重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分类与特点等。
2.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工具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常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工具,如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建模等。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应用这些方法与工具的能力。
3.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与管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流程,从项目立项到测试与维护。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
4. 实际项目设计与实现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分为小组,以一个真实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全过程。
教师将提供指导与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与要求完成。
五、参考资源以下是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或参考:•《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UML和模式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概念》以上资源可在图书馆或在线图书商店中获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分析、设计、维护和管理,突出业务分析、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测试和运行维护等信息系统开发工作。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后续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也是日后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的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该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是:(1)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2)具备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技术与工具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维护管理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理论学时/0实践学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基本思想,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评价标准;3.熟悉信息系统建设的要素及相应的软件工具。
(二)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及区别,信息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难点:理解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关键。
(三)教学内容1.信息系统和管理(1)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信息系统(2)信息系统工程的由来和基本思想(3)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评价标准(4)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成功要素(5)信息系统建设的软件工具——CASE第二章信息系统的规划(2理论学时/0实践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原则、方法、任务内容;2.熟悉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及关键选择。
(二)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方法、任务和内容;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与关键选择;难点: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及关键选择。
(三)教学内容1.信息系统的规划(1)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2)规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3)信息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4)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5)信息系统规划的关键选择(6)信息系统规划的回顾和修订第三章生命周期法概述(4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周期法的意义和特点;2.掌握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的任务、工作流程;3.熟练掌握生命周期法的实施管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现

*********************高教专区109JAN. 2021 NO.0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现陈战胜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和生命周期等知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技术应用,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实施及维护等初步实战能力。
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存在定位模糊,知识面庞大且分散,教学知识点之间衔接不够紧凑、连贯,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教学与实际脱离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使得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中缺乏整体感,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工作经验,针对二年制专升本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课程的精准定位与内容梳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应用领域范围广、课程内容更新快,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多年教学,笔者在深入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得出了下页图1所示的课程定位和内容梳理。
如图1所示,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配置与管理、软件设计开发等先修课程的基础。
如果先修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和开发技能不强,就会使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此,本课程开设的最优学期为专升本第三学期,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第六学期。
就课程定位而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将会为后续的工程项目实战、更高级专业课程提供关键支撑,其课程内容会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大量应用,并可以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及所参与的企业项目在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和开发方法方面提供重要借鉴和指导。
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课程导论、开发概论、系统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和系列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贺玉珍 hyzhen@
一、设计目的
•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 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管理信息 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 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 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 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系统简介 每个学期的期中,学校教务处向各个学院发出下各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课时、班级类别(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研究生)、班号等;学 院教学主管人员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给出各个课程的相关限制(如:任课教师 的职称、上课的班数、最高和最低周学时数等);任课教师自报本人授课计划, 经所在教研室协调任可,将教学计划上交学院主管教学计划的人员,批准后上 报学校教务处,最终由教务处给出下个学期全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 假设上述排课过程全部由人工操作,现要求为上述过程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过程。 限定条件 (1)每位教师的主讲课程门数不超过2门/学期: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不能承担学 院定主课的主讲任务。 (2)学院中层干部的故的教师不能承担下各学期的主讲任务。 (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教务处布置的教学计划,学院教师自报的授课计 划和学院定的有关授课限制条件。 (5)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教务处最终下达全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和学院各 个班级下各学期的课程表(可以不含上课地点)。
一、设计目的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 书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姓名:胡静学号: 2009082294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 2009级(2)班指导教师:刘艳完成时间: 2012年01月5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3)1.1.1选题背景 (3)1.1.2选题的研究意义 (3)第二章关于本系统 (4)2.1 (Management System)的特点 (5)2.2 本系统基本框架 (5)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4 环境配置 (6)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7)3.1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7)3.1.1机构管理的功能需求 (8)3.1.2人事管理的功能需求 (8)3.1.3职位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4薪资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5培训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6绩效管理考核的功能需求 (10)3.1.7系统管理的功能需求 (10)3.1.8报表业务管理功能需求 (11)3.1. 9数据库服务器选择 (11)3.2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概述 (11)第四章系统的概要设计 (13)4.1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 (13)4.2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14)4.2.1 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14)4.2.2系统的业务模块 (14)4.3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4)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4)4.3.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6)4.4投资企业人力资源业务模块设计 (18)4.4.1系统配置设计 (18)4.4.2机构管理设计 (19)4.4.3人事管理设计 (19)4.4.4绩效考核设计 (20)4.5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界面设计 (21)4.6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安全设计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5)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到来、成功加入WTO及信息化浪潮的来临,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人事管理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093221学号:09322129姓名:张楚玉指导老师:黄国辉2011年11月24日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中信息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
人事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各个企业或者机构管理人员的调动、人员档案的管理以及人员工薪的管理等,可以使企业或者机构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达成目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字:信息技术、数据、企业、人员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ociety, in all fiel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People more and more depen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the enterprises or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staff mobility,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salary management,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or institution to better use of human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goal, for the enterprise decision-making provide help.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 business, personnel摘要 (2)需求分析 (4)系统目标 (4)背景 (4)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 (5)系统用例图: (6)系统分析 (7)人事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要求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在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专业课程。
首先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分析课程内容构成,最后探讨课程教学安排。
关键词:信息系统;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
一、概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因此,信息技术类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与选修课管理信息系统衔接,另一方面为web数据库、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等课程奠定基础。
因此,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重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领域的学者对于本课程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因而导致了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很多课程没有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有效区分。
本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包括课程内容的扩展与深化两个方面。
内容扩展方面主要体现在本课程将详细介绍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深化方面则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学部分技术文档的详细程度,并涉及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课程内容构成
经文献调研与分析论证,本课程的内容构成如下:
1.理论基础
(1)基本概念
在理论基础部分,需要首先明确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2)课程内涵与系统开发思路
在本课程中,信息系统可以看作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
按照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阶段划分,开发过程主要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五个阶段。
在系统开发中,前期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后期的工作量,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作为系统开发的核心步骤,占据了约60%~70%的工作量,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
因此,系统分析与设计就成了系统开发的代名词,解决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环节,就完成了系统开发的主体工程。
本课程采取广义定义,认为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包括了系统开发的完整流程。
信息系统的开发,主体思路是采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管理问题。
换句话说,是管理思想、方法与流程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出来,因此存在一个从管理层面到技术层面的转化过程。
开发的主体思路包括管理流程描述、管理流程转化为信息流程、信息流程深化展开三个步骤。
管理学的使命,在于提出管理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学科的使命,在于提供实现工具和有效算法,信息管理学科的使命,则是将管理学与信息技术学科连接起来,成为管理理论方法应用的桥梁和信息技术实现的纽带。
(3)组织架构与系统架构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常见的各类型组织的功能结构进行分析,之后探讨如何将组织的架构映射为系统的架构。
因此,从企业功能映射为系统功能,可能会做出一定的改变,常见的变动有:①增加不存在对应部门的子系统;②职能部门重组,之后映射为相应子系统;
③业务流程重组,之后重新划分子系统。
信息系统的开发并不是简单地将组织的功能映射为系统的功能,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可能会增加某些子系统,也有可能会合并或修改某些子系统。
2.面向过程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在这一部分,首先对面向过程的系统开发方法进行概述和比较,之后介绍常见的开发方法如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case方法和敏捷开发方法等。
其中,对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详细展开,分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五个部分进行分别讨论。
3.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部分,首先介绍uml,因为面向对象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uml图例。
面向对象开发过程主要包括系统调查与系统需求、事件与实体、需求描述、系统设计、用例实现、实施与支持等阶段,主要的图表有用例图、活动图、顺序图、协作图、类图、状态图、组件图、部署图等。
此外,在面向对象开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讲解与面向过程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两类开发方法。
4.教学案例
通过教学案例,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两种开发方法的主要技术文档和相关图表。
在本课程中,两种开发方法各提供了两个教学案例。
三、教学安排
1.授课内容
在授课内容部分,需要建设的主要项目包括教案、教材、教学大纲、ppt、作业与习题等。
教案详细描述了课程的内容体系,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入的论证与说明。
教材则是对教案的升华,使课程内容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
教学大纲则对授课进度和课堂内容进行规定。
ppt作为课堂讲授工具,形式生动活泼,强调动态与交互。
另外,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与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与练习,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同时作业批改也是师生之间的重要交流渠道。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部分通过案例教学实现,包括系统设计方案和系统实现。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模仿并掌握主要技术文档的编写和主要图表的绘制。
通过示例系统地运行,学生可以得到直观的理解,此外他们可以进一步阅读程序代码,为独立进行系统开发奠定
基础。
3.辅助教学
单纯的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而需要进一步拓宽学习途径。
本项目建立了课程网站,提供扩展阅读材料,补充相关知识,并在网站建立讨论社区,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就本课程的问题展开讨论。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明确了它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出本课程的内容构成,并对教学安排进行了分析。
初步教学实践证明,本课程建设成果应用效果良好,本课程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将在教学实践检验之后做出修改与补充。
注:本项目为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09。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