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集明太祖朱元璋

合集下载

76集明太祖朱元璋观后感

76集明太祖朱元璋观后感

76集明太祖朱元璋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明太祖朱元璋》这部电视剧,哎呀呀,真是好看得不得了!朱元璋他好厉害啊!一开始他是个穷小子,没想到竟然能当上皇帝!他可是从贫民百姓变成了大大的皇帝呢!我看得津津有味,心里好激动,忍不住“哇哦”了一声。

朱元璋虽然出身不好,可是他聪明能干,打败了好多敌人,建立了明朝。

哇,他打仗的时候,骑马飞快,刀枪一挥,就能把坏人打得嗷嗷叫!咳咳,我也想像他一样,变得勇敢勇敢的!而且朱元璋还很关心百姓,每次看到他帮助老百姓,我心里暖暖的,好像自己也能感受到那种温暖。

不过啊,他也有点严厉,有时候做事特别果断,让人有点害怕。

可我还是觉得他很棒,虽然他不怕别人骂,但他一直都在为了国家和人民努力。

看完后,我想着,我也要像朱元璋一样,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个有用的人!唉呀呀,真是看得我心里又暖又激动呀!
—— 1 —1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区一等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区一等奖)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管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等,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三、课时设置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朱元璋的经历讲起,朱元璋最终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结果如何呢教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想一想:像朱元璋一样参加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2.元朝灭亡:以明军攻占元大都为标志。

3.结合《明朝疆域图(1433年)》,了解元朝的疆域。

过渡:为巩固统治,强化皇权,朱元璋做了些什么(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背景: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导致。

2.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王;(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通过历史小故事的表演,设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3)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3.结合明朝君主专制图,探讨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展示《朝臣上朝仪式的变化》图,看君权的不断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1.变化的表现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变化的表现。

(1)考试内容的变化(2)答题格式的变化。

3.多媒体展示顾炎武的言论,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

《玄奘之路》解说词(12集完整版).

《玄奘之路》解说词(12集完整版).

记录片《玄奘之路》解说词目录第一集乱世孤旅第二集绝域求生第三集生死兄弟第四集亡命凌山第五集穿越草原第六集踏上圣土第七集随风而逝第八集西天取经第九集享誉佛国第十集归心似箭第十一集呕心沥血第十二集圆满第一集:乱世孤旅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

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了心中的圣地。

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

在异国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

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

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

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变成了传奇,传奇慢慢的变成了神话,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

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加工,这个叫孙悟空的徒弟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父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

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

《三藏法师传》由玄奘的弟子惠立和彦棕撰写,真实地讲述了玄奘的一生,在一千三百年之后,让我们根据这两本著作,穿越时间的迷雾,从神话回到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

公元六百二十七年的秋天,大唐的都城长安,一场罕见的霜灾突然降临,严寒冻死了关中地区所有的庄稼,大面积的饥荒就在眼前。

刚刚立国九年的大唐措手不及,只能打开城门,放任灾民逃难,在扶老携幼的百姓中间,行走着一个僧人,这个僧人就是玄奘。

那一年,他二十八岁。

与寻找食物的难民的不同,玄奘离开长安不是逃荒,而是为了实现根植于心中多年的一个梦想,他的目的地在遥远的西方,兵荒马乱,盗匪横行,西去之路危险重重。

玄奘明白,他很可能再也无法返回大唐。

公元六百年,隋帝国创建二十年,在都城长安于东的洛阳附近,一个婴儿悄然诞生了。

豆瓣历史剧明朝

豆瓣历史剧明朝

豆瓣历史剧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中共福建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古装电视剧。

关于豆瓣历史剧明朝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豆瓣历史剧明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豆瓣历史剧明朝之简介《郑和下西洋》是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中共福建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古装电视剧。

由马骁执导,罗嘉良、唐国强、杜雨露、于小慧及杜剑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了建文帝为巩固皇权削蕃,历经“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定都北京,国家迅速复兴强盛。

为“示天国德威”,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与邦国的商贸与文化的交流。

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曾多次遭到部分官员的反对,虽在海上遭遇海盗的攻击,历经诸多磨难。

在最后一次的航行中,郑和想要越过“风暴角”,从海上去寻找大西洋和欧洲陆地。

他不顾朝廷阻止,率船队主力试图穿越大西洋。

2009年3月在央视八套播出。

豆瓣历史剧明朝之剧情简介大明洪武年间,少年马和(回族)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分到燕王府当随从。

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

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马和逐步成长起来,其良好的素质,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首当其冲。

为了生存,朱棣被迫装疯,饱受屈辱。

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也被奸臣所谋。

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展开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

战争中,马和与姚广孝、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尤其在郑村坝一役,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

朱棣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

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

明朝的电视剧大全

明朝的电视剧大全

2012-10-11 22:44关于明朝的电视剧大全按皇帝年位整理明朝:(有一部《忠勇小状元》明朝中期,但是不值得那个皇帝)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乞丐皇帝传奇》《朱元璋胡军版》《大脚马皇后》《穿越时空的爱恋》《郑和下西洋》《三少爷的剑》《永乐英雄儿女》《朱元璋传奇陈宝国》《铁血男儿又名永乐大帝》《凤阳小子朱元璋》《洪武三十二》《游侠张三丰》《朱元璋除恶下陈州》《皇后驾到》《奢香夫人》《新萍踪侠影》《大明英烈传》(又名《大明群英》)《名扬花鼓》《覆雨翻云》《帝王之旅》《洪武大案》《大明天子》《大槐树》《聚宝盆》《帝师刘伯温》《香粉传奇》《大明奇才》《皇朝太医》《大醉侠》《武当2》《永乐恩仇》(又名:武僧)《大明玉玺》(又名:传国玉玺)等等关于这祖孙三代一般都是电视剧里同时出现所以归类放一起。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关于他们的电视剧我知道的就《大明玉玺》(又名:传国玉玺)《大明天子》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刀光血影》《天生无才》《大明奇才》《龙庭争霸》《郑和下西洋》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这兄弟俩放一起吧,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拉所擒,景帝登位,后面英宗被于谦救回来了《大明王朝惊变录》1449 《正义令天下》《大王世宗》《小侠龙旋风》《萍踪侠影》《英雄志》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凡人杨大头》《小李飞刀》《皆大欢喜》(古装版)《后宫》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全集】明太祖朱元璋据说奇丑无比,是真的吗?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全集】明太祖朱元璋据说奇丑无比,是真的吗?

【商传明太祖朱元璋全集】明太祖朱元璋据说奇丑无比,是真的吗?据传说,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曾大吃一惊,深深为朱元璋那怪异的相貌所震撼。

差不多就是高额细眼,凹鼻阔唇,耳虽小廓却厚,颊虽突而颏硕;身长而背弓,腿长而膝弓,腰粗而肩窄,手阔而指细;行动如虾在水,声音则鹰鸣而猿啼。

刘伯温一见之下,便据相术得出结论:此人之相,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

当然这只是后人杜撰的传说。

那么朱元璋到底长得怎么样呢? 网络配图朱元璋生前有两张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

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

明孝陵的朱元璋像,他坐在便椅上,头戴软方巾,脸长,额骨隆起,脸上布满土斑,留有稀疏的胡须,两眼炯炯发光,眉毛浓且粗,眉眼都向上吊竖着,鼻子很大,鼻孔向上翘起,耳朵很长,几乎垂到肩膀上,嘴又大又宽,下巴比上额突出许多。

其相貌,使人感到威严、凶狠。

这画像的顶端写有“太祖遗像”四个篆体字。

一般认为这就是朱元璋真相。

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

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

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凸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

网络配图大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

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

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

第二位画师被召进了宫里,画得更加用心,将朱元璋的像画得惟妙惟肖,但同样被拖出去斩首了。

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悟出了前两位画师被杀的奥秘。

在描摹时只是脸型的轮廓有些像朱元璋,但却画得满脸和气,在慈祥仁爱中,又显得威严沉稳。

明朝历代皇帝

明朝历代皇帝
1487

1452 1457
41
1447 1487
1464
道葬 帝宫 一天生为还百皇么宗代贤年所生明 英于 。〄 个只只母是姓帝强疏历使朱生于孝 肃北 庙年由拥与娶亲中的〃有于史能佑第西宗 睿京)号 于有皇了的国徭因力武上〄樘一宫弘 哲十〄孝岁先无后一悲历役为的备少抑被子。治 昭三在宗。天上同个惨史赋他措〄有制立及明皇 德陵位〄尊体权起张遭唯税不施在的官为贤宪帝 显之 葬谥弱力同皇遇一〄但。军经宦皇妃宗名 功康年北建〄的居后让一把是明事济〄太柏成朱 弘陵(京天孝皇〄〄他个本明孝上繁勤子氏化佑 文。公昌明宗帝过从深用已朝宗无荣于。所皇樘 思庙元平道于〄着不感实经的皇所、务孝生帝成 孝号 泰诚弘这平纳皇际衰中帝建人政宗悼第化 毅“ 陵纯治真常宫帝行败兴是树民〄在恭三六 皇武 。中十的百女拥动的明历〄安倡位太子年 帝宗 明正八是姓〄有实明君史对居导 子母 ”” 武圣年非一也三践朝〄上于乐节年夭淑庚 〄)宗文五同样不宫男再采中北业约间折妃寅 谥。朱神月一的封六女度取国部的〄〄成纪 号 厚武初般夫贵院平复种一边和与吏化氏 “ 照至七。妻妃的等兴种个患平民治十。年 武 (仁日 生、危的起措比没时休清一因七 宗 公大卒 活美害皇来施较有期息明年 月 承 元德于 〄人〄帝〄减伟采。〄〄 万三 贵 天 敬乾 作〄他〄而轻大取但是任 妃日 达 皇清 为每一因且老的什孝明
明权 国 民 王 暴 乡兴 朱 孝。 号 起 。 政 人宗 元 陵朱 大 义 元 〄 〄。 璋 。元 明 军 至 龙 汉 〄 璋 〄 和 正 凤 岁族 明 统 年 扫 二 七 时〄 王 治 号 平 十 年 参濠 朝 时 洪 元 八 加州 的 期 武 的 年 郭( 开 被〄残 子今 国 称 建 余 受 兴安 皇 为 立 势 封 领徽 帝 “ 了 力 〄 吴 导凤 。 洪 全 后 在 国 的阳 原 武 国 〄 基 公 红县 名 之 统 于 本 〄 巾东 重 治 一 南 击 十 军) 八 ” 的 京 破 年 反钟 〄 。 封 称 各 自 抗离 后 葬 建 帝 路 称 蒙太 取 于 政 〄 农 吴 元平 名

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简介

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简介

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简介朱允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其父是懿文太子朱标。

公元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朱标的原配死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得以扶正,而朱标的长子又早故,于是朱元璋就视其为嫡长子。

公元1392年,身为皇太子的朱标还未及帝位便病逝了,朱元璋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自幼熟读儒家的经书,为人又温文儒雅,倒也颇得人心,也深得朱元璋的宠爱。

朱元璋死前,令驸马梅殷辅佐朱允炆继位。

公元1398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朱允炆在南京继位,尊其母吕氏为皇太后。

因自小受儒教的影响,朱允炆衷心向往仁政,于是特别信任他的三位儒家师父,三人为黄子澄、齐泰与方孝孺。

朱允炆一即位就岁各地藩王的行政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听信黄子澄等人的话,削夺了他几位皇叔的藩王爵位,并相继逼死了好几个皇叔。

但在废除藩封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敌,他的四皇叔朱棣。

朱棣在军事上有着很高的才能,朱元璋不立皇子立皇孙本就使他感觉不满,而朱允炆上台后竟连王位也不愿留给他,使他非常气愤。

在几个兄弟被逼死后,朱棣策划征讨朱允炆。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朝廷虽然兵力充足,但不敌朱棣军队的高素质,三年的仗打下来,朝廷已无力再战,朱棣率军顺利到达南京城下。

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打开城门迎降,朱允炆自知皇帝当到了头,遂在皇宫自焚。

但火被扑灭后只留几具烧焦的尸体,谁也不能肯定里面就有朱允炆,所以朱允炆的真正命运至今仍是个谜。

朱允炆怎么读曾经难住了很多人,也成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朱字的读音zhu,想必所有人都知道。

难点就是后面这两个字允炆,这两个字的拼音是yunwen。

允的读音是三声,炆的读音是二声,还是很容易拼读的。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孙子,从小便聪颖好学,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也是当时的太子。

后来朱允炆的父亲英年早逝,没能继承皇位,于是朱元璋便把皇位传给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加以官吏贪污,天灾瘟疫,上百万人沦为流民,,到处哀鸿遍野,尸骸枕藉,元朝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走投无路的流民,头包红布,扛起锄头、竹竿、长枪、板斧,杀向腐朽残暴的元朝政府。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

红旗漫卷,吼声动地,千万条红巾变成愤怒的烈火,在中原大地熊熊燃烧,成燎原之势。

在这些呐喊的人群中谁将脱颖而出,谁将成为旧时代的终结者和一个新王朝的创建者呢。

这就是安徽省凤阳县太平乡,今天,一户村民家里为孩子过满月,四邻乡亲们都要过来喝喜酒。

喜宴上的凤阳花鼓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人统计过,千百年来这里有多少个孩子降生。

但显然有一个人的出生会被经常提起,特别是在为孩子过满月的喜宴上。

距今六百多年前的公元1328年九月,在太平乡一个叫孤庄村的村子里,传说一个农妇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一位道人让自己吃了一粒闪闪发亮的药丸,此日早晨,农妇嘴里依然源源不断的飘出缕缕奇香。

当天农妇产下一个男婴,这个婴儿就是朱元璋。

跟中国历代许多帝王的奇幻出身一样,朱元璋的降生充满吉祥的意味,他的到来,似乎要给这片苦难的土地以无限希望。

然而,多年以后,这里却唱出这样一段传遍全国的花鼓戏: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

似乎真的印证了花鼓戏中所唱的十年九荒,朱元璋从出生开始就不断饱尝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朱元璋一家原本是为官府服役的淘金户,后来成为给地主种地的佃农,生活贫困,遇到荒年,常以野菜为食,然而这样的日子也难以为继。

就在朱元璋17岁的那一年,一场巨大的灾难突然降临。

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遭遇百年未遇的旱灾,大地裂缝,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祸不单行,蝗灾和瘟疫接踵而来。

朱元璋祖祖辈辈生活的太平乡,一天死掉几十个人。

家家死人,天天死人。

厄运同样落到朱元璋一家头上。

半个月内,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侄子和母亲先后死掉。

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只好用草席裹了亲人的尸体,亲人死无葬身之地,兄弟俩央求地主,被断然回绝,幸而有好心人可怜兄弟俩,最终给了块地方,死去的亲人这得以安眠。

陈梧桐:经过了八十几年的统治,元朝的社会已经是不行了,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水利年久失修,灾荒不断地发生,广大老百姓就是饿死一大片,那么他这个家庭就是当时最底层农民的一个缩影,走投无路了。

朱元璋无路可走,进皇觉寺做了和尚,说是和尚,其实就是混口饭吃,朱元璋每天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煮饭,洗衣,然而,但打杂的日子也不长久。

皇觉寺本来靠租米过日子,可这一年灾情太大收不到租,寺院也闹起了饥荒,僧人也被迫要出去化缘。

这时,朱元璋进入寺院才五十余天。

这样,一个木鱼,一个瓦钵,朱元璋离开了皇觉寺。

朱元璋捡年岁收成相对比较好的地方去,他先往南到了合肥,转向西,来到固始、光州、息州、罗山、信阳,再北转到汝州、陈州,东返,由鹿邑、亳州到颖州。

朱元璋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对着大户人家敲木鱼,吃人家施舍的残羹剩饭,受尽人生苦难。

毛佩琦:这样一个草野之民,这样一种社会经历,对于朱元璋的性格的形成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他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他知道老百姓要吃饭,要有社会秩序。

经过三年的颠沛流离,朱元璋不仅饱尝而来人生的辛苦,也开阔了眼界,这位二十岁的青年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此时的社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几年后,红巾起义爆发,熊熊烈火迅速烧遍了大江南北,包括朱元璋的家乡。

朱元璋回到皇觉寺,他呆在寺里,天天听着外面的风声,却不知自己何去何从。

一天,有人从濠州给他捎来一封信,劝他参加红巾军。

几天后有人偷偷告诉他,那封信已被人察觉,而且已报告官府,劝他赶紧离开皇觉寺,投奔濠州红巾军。

朱元璋心里犹豫不定,便向菩萨讨了一个卦,结果是劝他造反,朱元璋这才下定了决心。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农历闰三月的一天,在濠州城门外,郭子兴部下捉住一个相貌丑陋的和尚,他们怀疑此人是元军奸细,正要杀他,郭子兴闻报赶来,经仔细盘问,方知此人慕名前来投奔。

立即下令松绑,并收为步兵,由于作战勇敢并足智多谋,朱元璋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一个月后提拔为十夫长亲兵,收入帅府使用。

同年,郭子兴将养女嫁给朱元璋,25岁的朱元璋从此进入了郭子兴队伍的权力核心。

商传:他召集他们开会的时候,从来不按规矩,说谁是主将坐哪,摆一个长条凳,大家都坐一块儿,坐那儿商量,那些人都把好地儿给占了,他就坐边上,但是慢慢慢慢他就坐中间去了。

因为他主意多呀,大家不知道该办什么,他知道该办什么,越讲大家越拥护他。

在元朝军队的围困下,濠州城里粮草缺乏,兵力衰竭,而且这里的红巾军队伍人员结构复杂,纪律涣散。

朱元璋便向郭子兴提出自己回家乡发展,小时候一块放牛的伙伴徐达、汤和等几十人,纷纷前来投靠,不过几天,朱元璋招到七百多人。

郭子兴大喜,封朱元璋为镇抚,一年后又升为总兵官。

朱元璋指挥的农民军队伍,听指挥,守纪律,不抢劫和骚扰百姓,战斗力日渐强大。

商传:那个时候也有很多拉杆子起来的那些武装力量,那就是抢老百姓的粮食,杀老百姓,吃人啊,吃小孩,小孩叫和骨烂,女人,女人也好吃啊,叫不羡羊,不羡慕羊肉,男人叫添把柴,男人不好吃嘛,煮不烂它就叫添把柴,这种军队能够得到老百姓拥护吗。

朱元璋他约束部队,秋毫无犯啊,打下一个城来,朱元璋的军队是睡城墙的,历史上你见过吗,所以朱元璋他后来就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攻下集庆路,改名应天,就是今天的南京,从此以应天府为根据地,朱元璋建立了江南行中书省等政权组织,并吸纳了宋濂、刘基等知识分子。

到这个程度,要是换了其他割据首领,一定会迫不急待地要登基当皇帝,但朱元璋听取了徽州老儒朱升的指点: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商传:当他有了一定的势力的时候,他的心胸和眼界就已经开始变化了,我们知道朱元璋提出的口号就是要拯救生民于水火,就是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你看他俨然已经是天下百姓的代言人了,他俨然已经是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了。

占据“龙蟠虎踞、帝王都会”的六朝古都南京,对朱元璋而还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它使朱元璋在与西边的陈友谅和东面的张士诚等人的角逐中有自己的根据地。

朱元璋整套反元统一计划基本方针是:先西后东,先南后北。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双方的决战,陈友谅倾其所有兵力,号称60万水路大军,意图彻底将朱元璋的力量消灭,朱元璋以20万兵力迎战,鄱阳湖水战前后历时37天。

陈友谅依靠众多的兵力,高大的战船和充足的活力占据着优势,而朱元璋精心布置,沉着指挥,率领将士顽强的战斗。

战役进行的异常惨烈,最终陈友谅战死,朱元璋一举击溃陈友谅,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的经典战例。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大张士诚被俘,自缢而死。

十月,大将军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挥师北伐。

宣传比刀枪更有力量,要让北方人民理解北伐的意义,解除北方官僚地主对北伐军的恐惧心理,瓦解元军的士气。

在宋濂起草的北伐檄文中,朱元璋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二月,朱元璋北伐大军已平定山东,南征的军队先后平定浙东、福建,水陆两路势如破竹,统一中国指日可待。

1368年正月初四,在南征北战捷报频传的大好形势下,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从太平乡孤庄村的凄风苦雨,到皇觉寺的孤灯茕影,再到淮西路上的托钵僧,从滁州城的刀光剑影,到鄱阳湖上的滔天巨浪和冲天火光,朱元璋,这个曾经的放牛娃、农民、和尚、叫花子,一路走来,走到应天府,登上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商传:那个时候参加农民军的数以百万计,都是些穷孩子,怎么就出来了一个朱元璋,他有过人之处,他心胸很宽阔,他既有这个人个魅力的凝聚力,他又有这种权威感,大家愿意跟着他做事。

登基之后,洪武元年(1368)八月初二,北伐大军顺利攻入元大都,元顺帝连夜遁逃塞外,燕云地区光复,举国欢腾。

毛佩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实际上是对中国历代皇朝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的一个继承,也是统治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所以他提出普天之下皆朕赤子,不管是什么民族,我都要使用,都是我的臣民,我们都不要区别。

然而,战争过后,百废待兴,由于之前历经了连年的灾荒和战争,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所面临的境况,是人口锐减,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大量土地成为荒地。

洪武三年,一个在朱元璋心中酝酿已久的大移民活动正式开始了。

这里是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公园,每年都会有几十万民众,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祭拜他们的祖先。

传说,洪武三年的一天,来自山西各地的数万移民,从这里出发,被官军押解着,离开了他们世代生活的家乡,前往全国各地。

明初的移民,前后历时四十余年,仅在洪武一朝,就先后有两千余个姓氏,至少160余万人从山西、江西、江苏南部等地向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安徽、湖南、湖北等18个省市五百多个州县迁徙。

朱元璋的移民不仅是把人口从稠密的地方迁徙到人口稀少的地方,还把很多富裕的地主迁徙到贫穷的地方,长江流域和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大量闲置土地和荒地得以开垦,大量无地耕种的农民和流民得以安居。

这里是南京的玄武湖,在这里曾经存放着标志着明初社会秩序重构的重要档案—黄册。

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命令核查全国户口,编制户籍册,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称为黄册。

与黄册密不可分的是鱼鳞图册,也是按里为单位,记录每块田地的名称、类别、面积、田主姓名等,田土册图形相接,状如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潘力:这个是明代的一个丈量工具,叫绳车,绳车就是用麻绳缠绕在木轮上面,上面用红丝线作为刻度,这个是作为丈量大片土地使用的绳车。

小范围就用弓,弓是由弓手来操作,五尺为一步,它一个跨度为一步,这些叫弓。

这些丈量土地的工具,可以精确到寸,从而保证了鱼鳞图册所记录的土地数据,精确而又详细。

陈梧桐:他这个目的从他官方来说,他是为了征税,对于农民来说呢,实际上等于承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从根本上确定了农民和土地的从属关系,就稳定了国家根基,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亲履田亩,徒步走了很长一段路,大发感慨:“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彼辛勤若是,为之司牧亦尝悯之乎?且均为人耳,身处富贵而不知贫贱之艰难,古人常以为诫。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一切需要都来自农业,农民们那么辛苦,而管理这些农民的官员,有谁怜悯过他们呢,古人常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生活优越,而忘记了还有人正生活在贫穷艰难的境地中。

在朱元璋的重视下,洪武年间全国的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到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开垦土地总量已达到850余万顷,税粮收入达到3000多万石,中国封建时代,自宋朝历经元朝以来,一直下滑的经济趋势终于被彻底扭转,并开始迅速回升。

商传:朱元璋讲的两句话最经典,说如今的老百姓,天下刚刚安定,他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如初植子木不可摇其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