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操手册

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操手册水文测站是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水环境监测保护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面推进水文测站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水文测站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是依法推进水文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吐鲁番水文勘测局根据现有水文规范对水文测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台帐记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要求。
目录1.水文测量 (2)2.降水量监测 (7)3.水位监测 (9)4.流量监测 (11)5.水面蒸发监测 (14)6.水文资料整编 (16)7.测站考证 (18)8.水文调查 (20)9.雨量站检查维护 (22)10.仪器备件和更新报废管理 (27)11.信息化建设 (29)12.档案管理 (31)检查调焦 观测记存 仪器安置 准备 迁站测量计算校核评定新建项目设置基准站仪器架设准备设置移动站已知点采集参数求解测量与结果1.水文测量1.1工作流程水文三等水准测量工作流程图 GPS/RTK 测量工作流程图1.2一般规定此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如下:1、符合《水文测量规范》的要求;2、重点要求:①基本水准点应5-10年校测一次,在逢零逢五年份进行,校核水准点应每年校测一次。
水准点有变动异常现象应及时予以校测。
②水尺零高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接测和记录。
若水尺附近出现塌方、沉降等迹象时或大洪水过后,应立即加测水尺零高并作情况记录。
③大断面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测量。
如遇超保证水位洪水或测验断面有明显冲淤变化,应及时加测。
④水文测验河段地形施测应在逢五年份进行。
⑤缆道垂度、起点距和水深应在每年汛前校测一次。
⑥测站基本水准面调整应经省级水文机构批准。
1.2.1水文三等水准测量操作基本步骤:①准备:水准仪、三脚架、记载表(簿)及表头填写、一对水准尺、尺垫(小木桩)、测绳,钢针、2H铅笔、计算机(器)及防雨、遮阳工具。
3.水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二、流速仪测速
测定流速的方法很多, 测定流速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流速仪法 流速仪法和 常用的有流速仪法和浮 标法。 标法。 --- 流速仪 流速仪是一种专 门测定水流速度的仪器, 门测定水流速度的仪器, 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 旋杯式流速仪和 流速仪和旋桨式 旋杯式流速仪和旋桨式 流速仪。 流速仪。
ⅱ)六分仪船上交会法:当河道较 ⅱ)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宽时,岸上与船上联络困难, 宽时,岸上与船上联络困难,风浪较 大时用经纬仪瞄准河中活动的目标, 大时用经纬仪瞄准河中活动的目标, 施测有些困难, 施测有些困难,此时可使用六分仪交 会法。手握仪器即可测出角β ,能 会法。手握仪器即可测出角β 在船上使用, 在船上使用,因此水文勘测中经常使 用。 计算起点距的公式为 : =Lctg ctgβ D=Lctgβ
各式中V 为垂线平均流速, 各式中Vm 为垂线平均流速,V0.0 、V0.1、 V1.0 为各相对水深处的测点流速。 为各相对水深处的测点流速。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 的平均流速, 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间 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 中间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i = ( Vmi-1 + Vmi )/2 mi---- 岸边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1=αVm1 或 Vn = αVmn ---- 部分面积的计算 部分面积是以测速垂线为分界。 部分面积是以测速垂线为分界。岸边部分按三 角形计算,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角形计算,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LS68-2型旋杯式流速仪
LJXLJX-1 旋桨式流速仪
流速仪测速原理是利用水流冲动流速仪的旋杯或旋 流速仪测速原理是利用水流冲动流速仪的旋杯或旋 同时带动转轴转动, 桨,同时带动转轴转动,在装有信号的电路上发出讯 便可知道在一定时间内的旋转次数,流速愈大, 号,便可知道在一定时间内的旋转次数,流速愈大, 转轴转得愈快,流速与转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转轴转得愈快,流速与转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收集PPT。

流量测验工作包括: 断面测量、流速测定及流量计算
(一)断面测量
起点距D
布置测深垂线 测水深和起点距
A 线基
C
L
(a) 横断面
B
测
船
(b) 平面
测深杆
起点距的测量方法
1、断面索观读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 较小、水上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 索的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专用站 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某项特定工程 的需要而设立的。
实验站 是为了对某种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 或对某些水体做深入研究而设立的。
2、水文站密度:我国为3.56站/万km2,世 界100多个国家的平均值为4.0站/万km2。
3、水文站的主要任务:按统一标准,对指 定地点(或断面)的水文要素进行系统观 测与资料整编。
2、测角交会法:在没有架设断面索的测站 上,可用经纬仪、平板仪或六分仪平面 测角交会法测定起点距。
断面索
130
140
测角交会法 (1)经纬仪岸上交会法:D Ltg
(2)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D Lctg
D
A
B
L
C
(二)流速测定 测速仪器:流速仪和浮标 流速仪分为:旋杯式和旋桨式两种。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三)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1)一日内水位及其它水力因素变化缓慢时 由日平均水位直接查出日平均流量 (2)当一日内水位变幅较大时 可用瞬时水位求得瞬时流量 按算术平均法或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流量
本节小结
一、名词解释:水位 二、水位、流速观测设备和方法 三、日平均水位和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四、断面流量计算步骤 五、使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有哪
第三章 水文测验ppt课件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 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 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 中间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i = ( Vmi-1 + Vmi ) ---- 岸边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1=αVm1 或 Vn = αVmn (3)部分面积的计算
取样垂线数目不少于规范规定测速垂线数的1/2; 水面宽大于50m时,不少于5条;否则,不少于3条。
绝对基面: 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 0.000m,作为水准基面。我国曾沿用过大连、大沽、黄 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现在统一规定的基 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假定基面: 在水文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情况下暂 时假定的一个水准基面。
测站基面:某些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基面,一般 选择在河床最低点或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1.0m处 的水平面作为零点来计算水位高度。
部分面积是以测速垂线为分界。岸边部分按 三角形计算,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的计算 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积得到部
分流量。
qi Vi Ai
(5)断面流量的计算
n
Q qi i1
精品课件
3.3.3 浮标法测流
浮标测流法是一种简便的测流方法。 在洪水较大或水面漂浮物较多,特别是在使用流
部分流量
全断面流量。
精品课件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一点法: Vm = V0.6
二点法: Vm = (V0.2 + V0.8 ) / 2
三点法:
Vm =(V0.2+V0.6+ V0.8 ) / 3
五点法:
Vm = ( V0.0 + 3 V0.2 +3 V0.6 + 2 V0.8 + V1.0 ) / 10
河川水文测验资料整理

河川水文测验资料整理河川水文测验资料整理一、概述河川水文测验是指通过对河川水文要素进行观测和分析,以了解河川水文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河川水文测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位观测、流量观测和水质观测等。
本文将对河川水文测验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二、水位观测1. 水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河川的水位变化规律。
水位观测的主要工具是水位计,常见的水位计有浮子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和超声波水位计等。
2. 水位观测的方法包括直观法、测绘法和电测法等。
直观法是指通过肉眼或专用仪器对水位进行直接观测。
测绘法是指在地图上标出水位的高度。
电测法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对水位进行测量。
3. 水位观测的注意事项包括选择观测点的合适位置、确保观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防止观测点受到污染和破坏等。
三、流量观测1. 流量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河川的水流量大小和变化规律。
流量观测的主要工具是流速计和流量计。
2. 流量观测的方法包括速度-流量法和水尺法等。
速度-流量法是通过测定流速和横截面积来计算流量。
水尺法是通过测量在不同水位下的水尺读数来计算流量。
3. 流量观测的注意事项包括选择观测截面的适当位置、测量流速时注意测点的选取和测量精度的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四、水质观测1. 水质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河川的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
水质观测的主要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浊度、PH值、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等。
2. 水质观测的方法包括现场测试法和实验室分析法。
现场测试法是指在河川中进行现场直接观测和测试。
实验室分析法是指将河川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
3. 水质观测的注意事项包括水质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水样采集和保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效果控制等。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水位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河川的平均水位、水位变化范围和水位变化趋势等。
2. 流量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河川的平均流速、流量变化范围和流量变化趋势等。
关于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关于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进行简要分析摘要: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作为水文科学和桥涵水文的重要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文资料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水文站的观测资料,故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两者紧密相关。
下面对水文测验的一些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对水文资料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字:水文测验水文资料分析问题正文: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水利规划、水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文测验的核心内容是为监测与分析评价水资源的质量状况及其变化律,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资料是各种水文要素的观测、调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是从实地调查、观测及计算研究所得与水文有关的各项资料。
水文测验是水文资料整编的基础, 水文资料整编是对水文测验成果的检验和总结。
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一、水文测验概述(一)水文测验基本定义河流水清的变化可由河流水文要素的观测资料来反映,对各项水文要素的观测,称为水文测验。
我国水文测验主要包含水温、泥沙、流量、降水、水质、水位等项目,水文站测主要包含委托观测、汛期驻测与常年驻测三种方式,降水量观测包含自动测报、固态存储与普通日记三种方式。
流量测量包含涉水测流和缆道测流量两种方式,通常选择流速仪测量水流,若遭遇大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常规测量仪器无法测流,则选择水力学推算、浮标法测流、水工建筑物测流方法。
(二)水文测验特点针对水文测验工作而言,水文测报有及时性、标准性、随机性与传统性特点,传统性作为水文测报的基础,是监测与积累水循环规律的工作过程。
随机性是由于旱涝不均,空间与时间的梯度变化较大,水质呈较强突发性变化,无法确定性的开展水量与水质调查。
标准性为遵循相关规律进行水文测报,采取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水文测验工作。
及时性则表现为抢测洪水信息,使信息能够准确、快速传递,进而满足突发事件调度与决策。
7--水文调查及资料处理--本5解析

【思考题 】
1.水文调查包括( ABCD ) A.洪水调查 B.枯水调查 C.暴雨调查 D.专项调查 2.当洪水痕迹高程确定以后,可推算出 相应于此洪水位的洪峰流量,常用的 方法有( AD ) A.水位流量关系法 B.临时曲线法 C.连时序法 D.比降法
【思考题 】
B 3.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是由(____) 得到的。 A.在调查断面进行测量 B.由调查的历史洪水的洪峰水位查水位流量关 系曲线 C.查当地洪峰流量的频率曲线 D.向群众调查 B )。 4.进行水文调查的目的(____ A.使水文系列延长一年 B.提高水文资料系列的代表性 C.提高水文资料系列的一致性 D.提高水文资料系列的可靠性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一、水文调查
二、水文数据处理
一、水文调查
内容提要 1.洪水调查的方法和洪峰流量的推算; 2.暴雨调查的方法; 3.枯水调查的方法; 学习要求 掌握洪水调查、暴雨调查和枯水调查的方法。
1、洪水调查
洪水调查工作包括:调查洪水痕迹洪水发生的时
间、灾情测量、洪水痕迹的高程、了解调查河段
Z(m)
Z~Q Z~F
︱Q-FV ︱≦0.01
Z~V
Q/F/V
稳定的水位(Z)流量(Q)关系
1.2 不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确定
天然河道的流量可用下式表示:
1 Q R J F n
式中, Q ~ 流量;F ~ 过水断面; R ~ 水力半径; n ~ 糙率; J ~ 水面比降
2 3
1 2
结论:由上式可以判断,水位一定,流量仍受到 许多因素的影响,故水位和流量不是单一的函数 关系,即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谢昌瑜等状申:古记云:江水退,石鱼出见。 下去水四尺 谢昌瑜等状申:今又复见者 韩震题记:广德年鱼去水四尺,今又过之 水齐至此 郑颛等题记:江水至此鱼下五尺 庞恭孙等题记:水去鱼下七尺 陈似题记:时鱼去水六尺 贾思诚等题记:鱼出水面数尺 贾思诚等题记 贾思诚题记 孙仁宅等题记(横刻) 张彦中等题记 李景等题记:鱼在水尚一尺 杨谔等题记:石鱼出水四尺 邓子华题记 何宪等倡和诗:鱼出水数尺(以五尺计)
第三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的收集 工程水文学

90
H~ t
5 5 5 6
Q
6 3 7 9 2 7 9 2
~
8
H
80 70 60 3 50
3 9
H ~
A
68
8
3 7
2 1
1
5
7
9 时间(月) 0
1
面积
100 200 300 流量
图3-8 连时序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位延长法 高水位是洪水流量过程的主要部分,对洪峰流量的确定 至关重要。对于高水位的延长不能超过当年实测水位变 幅的30%。其延长方法较多,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由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延长
200 400 0 200 400 600
面积(m2 ) 流速(m/s)
图3-5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洪水涨落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水 位 (m) 落水 涨水 落水 涨水
( m3/s ) 流量
面积 ( m2 )
流速(m/s)
图3-6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曲线
3、河床冲淤变化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Vmax Vmid
h0.2 H
h0.6 H
流速仪实测流速的方法
方法种类
流速仪
旋杯式 旋浆式
浮标法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 (3) 流量观察
6/6
1、测量流速的仪器
(a)旋杯式流速仪
旋浆式流速仪
v=kn+c 式中: v——测点流速,m/s; k——仪器率定常数; c——仪器的摩阻系数,m/s, 一般较小; n——回转率,n=N/T;N为旋杯或旋浆的总转数, T为测速历时,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我国统一采用青岛附近黄海海平面为标准基面
意义与作用——是最基本的水文特征,是反映水流变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斗争的重要依据
2.水位观测设备
分为水尺和水位计两类
水尺
是传统的有效的直接观测设备,分为 、 、 和 式等数种。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上水尺零点的高程即得水位值。
上式表明,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同一水位下, 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对流量的影响能互相补
由此可见,在测站控制良好、河床稳定的情况下,该测站的水位流量可以保持稳定的单一关系,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点据比较密集,没有系统的偏离
推求流量时,在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由已知的水位过程便可求得相应的流量过程
2)水力学法,是利用各种量水建筑物,测量水力因素,代入相应的水力学测流公式算出流量的方法
3)化学法,是从物质不灭原理出发,将一定浓度的指示剂注入河水中,由于扩散,稀释后的浓度与水流的流量成反比,因此,测出水中指示剂的浓度,就可以算出流量
4)物理法,是利用某种物理量在水中的变化来测定流速,例如超声波法测速、电磁法测速等
水位变化较大或出现缓慢的峰谷是,每日
洪水期或水位变化急剧时期,每 小时观测一次
暴涨暴落时期,应视需要再增加测试
水位观测结果,应换算成日平均值,并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
内水位变化缓慢,或水位变化虽然较大,但系等时距观测时,日平均的水位的计算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若 内水位变化较大,且不等时距观测时,采用面积包围法(亦称“加权法”),将本日 时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求得。
第四节流量资料整编
水文资料整编工作,就是将水文测站测得的原始资料,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提炼成系统、完整、具有一定精度的整编成果,供国民经济各部门使用。
流量资料整编工作,主要是根据实测水位、流量资料,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通过它把水位变化过程转换成流量变化过程,并算出月、年平均流量及各种流量特征值
浮标测流断面,是用浮标法施测流量所用的横断面,分浮标中断面与上下辅助断面
中断面也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
上下辅助断面设在中断面上下游的等距离处,断面间距既要保证浮标流速的代表性,又要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一般应为最大断面平均流速的 倍
比降断面上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上下比降断面的间距应满足比降观测的精度要求,使测得比降的误差一般能在 以内
洪水涨落影响
涨水时,水面比降较稳定时的水面比降大,同一水位的流量也就增大
退水时,流量则减小
致使一次洪水过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依时序形成一逆时针方向的绳套曲线;此时可按涨落过程定线,然后由水位推求流量
3)水文测站的布设要求
水文测站要设 基本水准点,它是测站的永久性高程控制点,是具体反映 的标志。如只设一个基本水准点,则需有两个以上的考证点,以保证基面的固定不变
为了测验的需要,岸上应布设基线,作为基本测量线段;基线最好垂直于测流断面,且起点应在断面起点桩上;为保证测算起点距的精度要求,基线长度应不小于河宽的
精测时的最少测速垂线数目
水面深度(m)
<5
5
50
100
300
1000
>1000
最少流速
垂线数目
窄深河槽
5
6
10
12
15
20
>20
宽浅河槽
10
15
20
25
>25
测速垂线的位置以能控制断面形状和流速横向分布为原则进行布设
每根垂线上的流速随水深的不同而异,为求得垂线平均流速,必须在各测速垂线不同水深点上测速
2)测验断面及其分类
测验断面——水文站上要布设必要的断面,称为测验断面;各种水文要素的观测,都在各个断面上进行
测验断面依其用途分为——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以及比降断面。
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为观测全部水位变化而设,这个断面最好设在河段中间水流稳定,
流速仪测流断面,为施测流速所用的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
水文测站的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水位、流量、泥沙、蒸发、水温、冰凌、地下水位及水质等。每一个测站的具体工作内容,应根据设站的目的、要求及测站的性质来确定。
1)水文测站按测验项目分为——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水质站
水文站——观测水位、流量,或兼测量其他项目
水位站——只观测水位,
雨量站——只观测降水量
水质站——只观测水质
河槽控制——靠近一段河槽的底坡、断面形状、糙率等因素形成控制条件的,叫做河槽控制;适用于河槽控制的河段,如平原河流,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长度的河槽顺直、断面规整、河床稳定且具有良好控制作用的河段
测验河段的选择,还要尽量避开变动回水、急剧冲淤、分流、斜流等不利影响;对于北方河流,还要尽量避开易发生冰坝、冰塞的河段
5)浮标法测流
浮标测流,是通过观察水流夹带浮标的移动速度来求得水面虚流速,利用水面虚流速推求断面虚流量,然后乘以浮标系数得到测流断面流量。水面虚流速按如式计算——
式中, ——浮标虚流速, ——上下浮标断面间距, 各浮标流经上下浮标断面的时间,
根据每个浮标的虚流速及浮标通过中断面的起点距,在中断面图上绘制虚流速分布图,由于每个浮标经过中断面时的起点距不是固定的,不能直接求出断面各垂线上的虚流速,要在虚流速分布图上内插求得。然后根据断面垂线的起点距、水深和内插求得的虚流速,用上述流速仪测速的流量计算方法,算出测流断面虚流量 ,再乘以浮标系数 ,即得测流断面流量 。浮标系数 应该通过与流速仪测流成果对比分析来确定,一般在 之间。
3.水位观测
按观测设备分为水尺水位观测和水位计水位观测
1)用基本水尺观测水位时,应测算出一年中各日的日平均水位,最高、最低水位及洪水变化过程
2)水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观测任务和水位变化情况而定
水位 时,每日 观测一次;稳定封冻期且水位平稳时,可每2~5日观测一次,月初月末两天应予观测。
水位变化缓慢时,每日
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第一节水文测验
1.水文测站的任务
基本水文资料,是进行各种水文分析工作的基础,包括水文、气象、水文地质等多方面的资料和数据。
水文测验工作,是以水文测验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本依据,从事基本水文资料的收集和试验研究工作。
水文测站,是进行水文测验工作的基地,也是收集水文资料的基本场所。水文测站的任务,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水文测验规范》对指定地点(或河流断面)的水文要素进行系统观测与资料整编工作。
测验河段的选择应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和测验精度的条件下,有利于测验工作和资料整编工作。
测站控制良好——测验河段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稳定关系时,称为测站控制良好
测站控制作用,可分为——断面控制、河槽控制
断面控制——由河段的一个特定断面所形成的控制作用,如河道上的石梁、急滩、弯道、卡口或人工堰等,叫做断面控制;适用于断面控制的河段,如山区河流,应尽可能选在急滩、石梁、卡口等控制断面的上游
2)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造成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原因有——河槽冲淤影响、洪水涨落影响、变动回水影响
河槽冲淤影响
当河床受冲时(水位低),断面面积增加,同一水位的流量变大
当河床受淤时(水位高),断面面积减少,同一水位的流量变小
若冲淤时段有规律,水位流量关系能保持稳定状态,则可分别确定不同时段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从各自相应时段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由水位推求流量
1)垂线平均流速——视测速垂线上测点数目情况,分别按以下各式计算:
一点法:
二点法:
三点法:
五点法:
六点法:
式中, ——垂线平均流速, ,……,——垂线上测点流速,其脚标为测点的相对水深,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
岸边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按计算公式—— ;
式中, ——距岸边最近的垂线平均流速; ——岸边系数,斜坡岸边为 、陡岸为 、死水边为
第三节流量测验
流量,是江河的重要水文特征,是反映水资源的基本资料
由水力学可知,河流某断面的流量 应等于过水断面面积 乘以断面平均流速 ;所以,流量测验包括断面测量、流速测量及流量计算3个部分
流量测验方法很多,按工作原理可分为 类—— 、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
1) ,是在测流断面的若干垂线上,用流速仪施测流速,然后计算流量,此法应用广泛,是目前测流的主要方法
其中, 分别为仪器的检定常数与摩阻系数 已知情况下,只要测得转速 ,就可利用上式求出水流速度
转子流速仪,按照构造方式可分为 和旋桨式
流速仪的转轴垂直于水面,旋桨式流速仪的转轴是水平的
2)测流速的注意点
测速时,要在测流断面上选择若干条垂线作为测速垂线,并在每条测速垂线上选定若干个测点
测速垂线的数目,视水面宽度、水深和测量精度要求而定,在精测法的要求下,最少测速垂线数目如下表
2)水文测站按测站性质分为——基本站、专用站和实验站
基本站——为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必须统一规划,执行测验规范,收集的资料刊入水文年鉴,站点比较稳定
专用站——为某一特殊需要而设立的,观测项目可由设站部分自行规定,对基本站网起补充作用;但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实验站——为了深入研究某种水文现象,探讨一些特殊问题而设置的,如径流实验站、河床实验站等
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经济、使用方便;但观测条件差,工作量大
水位计
是利用机械、压力、电流等的感应作用,间接地测记水位的设备
结构比较复杂,造价、管理费用也比较高,但节省人力,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下来,有的并能将水位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至室内,使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远传化
目前使用的水位计分为就地自记与远传 两种形式
中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按梯形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