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欣赏《飞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飞天-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飞天-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飞天-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飞天》这首曲子的背景及创作缘由2.学习《飞天》的歌词和曲调,并能够流畅地演唱3.掌握《飞天》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并能够模仿演奏4.能通过听歌比较,了解不同版本的演绎风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习《飞天》的歌词和曲调,并能够流畅地演唱2.掌握《飞天》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并能够模仿演奏难点1.熟练掌握曲子节奏特点,能够自由演奏2.只通过听歌比较来了解不同演绎风格三、教学准备1.电子琴或钢琴2.音响设备3.教材、乐谱及其他曲谱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了解《飞天》1.1 引入老师简单介绍《飞天》这首曲子,让学生了解它的来源和背景。

1.2 教学目标通过对《飞天》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这首曲子的特点,并对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1.3 授课内容1.让同学先自行听一遍《飞天》2.介绍《飞天》的来源和背景3.阐述《飞天》这首曲子的特点第二课学习《飞天》的歌词和曲调2.1 引入老师通过唱一段歌曲来引入课程,并让学生跟着他念歌词。

2.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听懂《飞天》的歌词和曲调,并能够流畅的演唱。

2.3 授课内容1.教唱《飞天》的歌词和曲调2.消化并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第三课掌握《飞天》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3.1 引入老师用电子琴给大家演示《飞天》的旋律和节奏。

3.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飞天》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并能够模仿演奏。

3.3 授课内容1.给学生讲解曲子的旋律和节奏2.在电子琴或钢琴上演示该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进行模仿演奏。

第四课了解不同版本的演绎风格4.1 引入老师播放两种不同版本的《飞天》给大家听,让同学进行比较学习。

4.2 教学目标通过听歌比较来掌握更多的曲目演奏技巧,将自己所学应用到不同的版本中。

4.3 授课内容1.通过不同版本的演绎,培养学生听觉的敏感度和感性的音乐素养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飞天》这首曲子,包括了解它的背景、学习歌词和曲调、掌握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和了解不同演绎风格。

飞天-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飞天-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飞天-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飞天》这首歌曲的来源和意义;
2.学习唱出《飞天》这首歌曲,体验跳跃、欢快的旋律;
3.通过练习乐曲,掌握简单乐曲的节奏分析和节奏模式。

二、教学内容
1.听《飞天》乐曲,透彻了解其来源和意义;
2.学唱《飞天》;
3.分析乐曲节奏和节奏模式。

三、教学重点
1.学唱《飞天》这首歌曲;
2.掌握《飞天》这首乐曲的源由和意义;
3.了解乐曲的节奏和节奏模式。

四、教学难点
1.如何抓准乐曲的韵律和节奏;
2.如何分析乐曲节奏和节奏模式。

五、教学方法
1.集体教学法;
2.分组合作学习法;
3.个别辅导法。

六、教学过程
1. 初步认识《飞天》这首歌曲
1.听音乐,讲述《飞天》这首乐曲的来源和意义;
2.学习歌曲的歌词。

2. 学唱《飞天》这首歌曲
1.引导学生一起唱《飞天》;
2.逐句、逐字教唱歌曲。

3. 节奏分析
1.介绍节奏;
2.分析乐曲的节奏和节奏模式;
3.教导学生掌握简单乐曲的节奏模式和节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飞天》这首歌曲,通过集体教学、分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三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这首歌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音乐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解更加清晰,这些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极大的实际用途。

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飞天》教案.doc

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飞天》教案.doc

《飞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感悟歌曲情绪,体会飞船发射过程人们的心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理解“飞天”的含义。

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热爱,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飞天”的喜悦之情和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难点:
理解“飞天”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飞天”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她的名字吗?(出示飞天图片)
(飞天)她叫“飞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都有飞天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到敦煌飞天壁画,无不寄托着这一梦想。

中国人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明代有个叫万户的人萌发了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想法,他坐在捆绑着49支土火箭的椅子上,手持着两个大风筝,试图一飞升天,结果土火箭爆炸,万户被炸得尸骨无存。

而今朝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

2、齐读歌词。

二、学习歌曲
1、现在你们知道谁圆了我们的飞天梦吗?(出示杨利伟图片)
2、飞天是什么意思呢?(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4、看了飞天的图片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画面,比杨利伟还激动。

)(从太空看地球十分美丽,和图片上不一样。


三、小结
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远航!
1。

《飞天(一)》教学设计

《飞天(一)》教学设计
二、探究新知
1、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概括介绍飞天形象在中国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及时代特点。
2、形象探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早期和成熟时期飞天形象的异同,了解飞天形象的发展和变化,感受飞天形象带给人的美感。
⑴感受飞天的外貌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飞天在容貌、体态、服饰等方面的特点。
板书:外貌美——秀丽优雅
3、知识拓展,展示更多飞天题材的艺术作品,师生一起感受飞天这种古老艺术形象散发的生命力。
三、艺术实践
欣赏课中的飞天作品,选一件你最喜欢的 ,从表现飞天的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试着运用艺术语言将画面的美感描述出来。
四、总结拓展
飞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象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仍然散发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2、能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3、感悟飞天造型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形式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教学难点
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飞天图片、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飞天形象,引出飞天的概念,出示课题。
2、教师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
⑴飞天来源于哪里?
⑵飞天有什么本领?
⑶飞天代表什么?
3、对比激趣,比较壁画中飞天的形象和雕塑《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说一说它们给你哪些不同的视觉感受。
⑵感受飞天的动态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飞天的各种动作,请学生模仿并比较早期与成熟时期飞天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飞天音乐教案

飞天音乐教案

飞天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飞天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学习音乐的基本技巧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a. 音符和音程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b. 音乐节拍和节奏的基本认识。

c. 音乐的调性和音阶的概念。

d. 声音的高低和音域的概念。

2. 音乐基本技巧:a. 歌唱技巧:正确发声、掌握节奏和音准。

b. 乐器演奏技巧:学习基本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等。

c. 音乐创作技巧: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

3. 音乐欣赏:a. 听音乐:学习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b. 分析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c. 表演音乐:学习如何在舞台上表演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基本概念1. 引入音乐概念:通过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音符和音程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3. 学习音乐节拍和节奏的基本认识。

4. 学习音乐的调性和音阶的概念。

5. 学习声音的高低和音域的概念。

第二课:歌唱技巧1.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2. 练习掌握节奏和音准。

3. 学习唱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传达。

第三课:乐器演奏技巧1. 介绍不同的乐器种类和演奏方法。

2. 学习基本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等。

3. 练习简单乐曲的演奏。

第四课:音乐创作技巧1. 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如编曲、和声等。

2. 练习创作简单的音乐片段或歌曲。

第五课:音乐欣赏1. 听音乐:播放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表达感受。

2. 分析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表演音乐:学生在舞台上表演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习成果:检查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表演评估:评估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源。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木星—欢乐使者》《飞天》《天地之间的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木星—欢乐使者》《飞天》《天地之间的歌》人教新课标

《木星—欢乐使者》《飞天》《天地之间的歌》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聆听《木星—欢乐使者》,对《行星组曲》有初步的了解,能够熟悉主题,进一步感受作品所塑造出的音乐形象特点。

2.在聆听《天地之间的歌》《飞天》两首音乐作品时,能够体会歌曲所传达的对宇宙的无限探索之情;了解作品的演唱形式、情绪等音乐特点,感受音乐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三首作品所传达的对宇宙的无限探索之情。

2.乐曲主题的听辨与记忆。

三、教材分析《行星组曲》是一部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完成于1914年到1916年之间,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八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除外)命名。

第一乐章《火星—战争之神》、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之神》、第三乐章《水星—飞行使者》、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第五乐章《土星—老年使者》、第六乐章《天王星—魔术师》、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浩大,欢乐的情绪此起彼伏。

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

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题转为3/4拍,好似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

第二部分由原来的快板转为行板,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失庄严。

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反复,体现了宇宙的辽阔与未知的神秘。

《行星组曲》自1920年在伦敦首演至今已90多年,如今早已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一首世界名曲。

《天地之间的歌》是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学科技的电视系列片《天地之间》的主题歌,通过对天地万物的神奇壮观的描述,激发少年们用脑用手探索这些奥秘的志向。

歌曲结构简单但并不规整。

主体为四句,中间插入了一句领唱与合唱,最后由扩充了两句“啦啦啦”的衬词,并将声部转为三部,使音响更浑厚,进一步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表达了儿童们探索科学,揭开天地之间,万物神奇奥秘的迫切心情及其乐观的精神。

《飞天》教案范文

《飞天》教案范文

《飞天》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要讲解的是《飞天》,它是一首关于自由、勇气和梦想的歌曲,充满激情,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创新性和勇敢的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飞天》的内容;
2.培养学生学习用心去体会歌曲的精神内涵;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由思想;
4.帮助学生更加宏观地看待世界和生活;
5.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学生的情感视野。

三、教学步骤
1.介绍:歌曲《飞天》是一首由王靖怡和黄勇和凤凰传奇合作的歌曲,它充满激情,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创新性和勇敢的想象力;
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歌曲,配合歌词仔细聆听;
3.播放教学视频:必要时可以使用《飞天》的MV,以此来解析歌曲
的语义;
5.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写诗、画画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四、教学原则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感受歌曲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自我反思,以体会歌曲背后深深含义,从而激发他们的灵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歌曲《飞天》
六、课程反思
本课时,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

教学设计《飞天》

教学设计《飞天》

教学设计《飞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掌握本课时涉及的句型,如:The wooden bird is (I)helps them fly faster……2.能力目标(1)能学会使用谚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目标(1)能树立奋斗的目标,勇于创新,勇于竞争。

(2)培养心学习的习惯,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并熟练掌握相关生词及句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句型的正确使用,理解故事的内容,正确运用谚语。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本课时所用的教材PPT、录音介质;(2)学具准备:头饰、口哨、一根竹竿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 Up1.出示一张飞机的图片,同学们一起来描述飞机的特点。

2. 教师请学生大声读出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a way.”让学生了解这句谚语的含义。

Step 2 Presentation1.板书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并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2. 教师请学生大声朗读句子:The wooden bird is light and can fly faster than the ones made of bamboo and straw.3.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ppt的图片,并给出问题:Do you understand what the wooden bird is used fo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飞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浩瀚的宇宙太空,并能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

2.指导学生用歌声创作自己心中的“梦想”。

3.培养学生注意聆听、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执着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并能听辨几种乐器音色,能用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坐上开往太空的小火车,快乐律动。

(2)火车到站,走进太空。

教师:这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神奇太空。

千百来年,人们一直有着“飞天”的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律动时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了解太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1)音量——有强有弱(利用双响筒做示范)
教师:你听空间站里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课件播放录音:)
①试着模仿声音,并能够用手拍打出节奏。

②学生用手拍打出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③试奏乐器——双响筒。

(2)音高——有高有低
①双响筒示范声音的高低。

②画旋律线
第一条:;
第二条:。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双响筒初步感受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建议】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寻找音的特点。

3.重点解决、细腻完成教学
(1)聆听歌曲谈感受。

(2)在歌曲的伴奏下,朗诵歌词。

①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歌词。

②“你做小老师”朗读第二部分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你做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分析乐曲速度、情绪的同时,激发其进行探究的欲望。

(3)学唱重点乐句
①教师范唱。

②教师弹奏,学生用“wu”音哼唱。

③填词演唱。

④师生接龙唱、小组对抗赛。

【设计意图】在学生每一遍歌唱时设立不同的要求和思考,几遍歌唱又都相互联系,给学生搭建一个知识的阶梯。

【教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开口就是歌唱”的状态!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观看2013年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部分视频。

5.评价总结,德育教育主题大升华。

教师:人类是一个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浩瀚的宇宙太空充满渴望,飞天的梦想已得到实现,我们要学习“航天人”勇于进取、不断探索的精神,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怀有一颗追求梦想、坚定执着的心,迎着太阳、朝着目标努力奋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