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84例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院在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 88 例,将两组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 组,对照组 22 名女性患者,22 名男性患者, 他们的年龄在 40-5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4.78±1.56)岁;实验组 20 名女性患者, 24 名男性患者,他们的年龄在 42-51 岁之 间,平均年龄为(45.34±2.10),
【关键词】小针刀;肩周炎;疗效明显;痛苦小
肩周炎疾病的全名是肩关节周围炎, 在民间的俗称有“漏肩风“以及“五十肩”。 肩周炎的主要病症是肩关节的疼痛感,以 及相关关节的活动受限,患者大都处于 51 岁以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它被人们普遍 称为“五十肩”。疾病的另一种症状就是 疼痛强度会在夜间加强。当然痛级达到一 定的数值时,就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 肩周炎表现的是一些部位的慢性炎症,这 些部位主要包括间关节囊,肌腱等部位, 行动不便是患者最常见的病症,该疾病的 发病率与性别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即 女性的发病率会稍微高于男性的,而且以 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发病率会相对高一些。 对于这些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地接受有效的 治疗,肩关节的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害, 甚至留下后遗症,这对我们在治疗肩周炎 的技术方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 必须采取先进的手段进行治疗。研究者小 刀配合手法治疗进行了研究,具体情况如 下;
纳入病例标准:第一,年龄在 50 岁左 右;第二,没有糖尿病,结核等慢性病史;
排除病例标准经过多次治疗仍不见效 果的患者。经过医院有关工作人员对两组 数据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对比,确认两组的 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 借助小针配合手法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 下; 1.2.1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针刀疗法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86例

照 组各 4 3例 , 治 疗 组采 用针 刀疗 法结 合 手 法 松 解 治 疗 , 而对 照 组采 用普 通 电针 结 合 肩 部 T DP照 射 治 疗 。结 果 : 治疗 组 总 有 效 率
1 0 0 %,对 照组总有效率 8 1 . 4 %。结论 :针 刀疗 法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 炎方法简单 ,疗效确切,值 得推 广。 【 关键词 】 肩周炎 :针 刀疗法:手 法松解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t r e a t i n g 8 6 c a s e s o f s h o u l d e r p e r i a r t h r i t i s w i t h t h e n e e d l e . k n i f e t h e r a p y
n e e d l e — k n i f e t h e r a p y c o mb i n e d wi t h ma ni p u l a t i o n . Re s u l t s : Th e t o t a l e fe c t i v e r a t e i n t h e t r e a t e d ro g u p wa s 1 0 0 %, wh i l e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r t o l ro g u p wa s 8 1 . 4 %. Co n c l u s i o n: h e T n e e d l e — k n i f e t h e r a p y c o mb i n e d Wi m ma n i p u l a t i o n w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e f f e c t i v e nd a s i mp l e . wo r t h y o f a wi d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重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重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重型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本人收治的76例重型肩周炎患者,全部进行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为(29.32±2.12)分,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为(14.34±1.34)分。
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1.29,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针刀切开剥离肩关节手法松解重型肩周炎【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94-02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为一种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囊出现慢性退行性变化的疾病。
临床发病主要人群是50岁左右中老年人,也俗称“五十肩”,是一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
本文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本人收治的76例重型肩周炎患者,全部进行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本人收治的76例重型肩周炎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39例;年龄最小的43岁,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为(56.54±2.23)岁;病程最短的4个月,最长的3年;有挫拉伤史13例,骨折史5例。
所有本组患者的病情均比较严重,属于重型肩周炎。
已经排除存在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膜炎、颈椎病等疾病以及不适宜进行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的患者。
1.2 诊断标准。
患者手臂上举小于90度,外展小于45度,前屈小于50度,后伸小于20度,内旋小于20度,外旋小于20度,均不能摸到自己的头枕部以及腰部,患者的肩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自身日常生活。
小针刀联合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80例

小针刀联合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80例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等,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的病人,女多于男,约3:1,左肩多于右肩。
其特征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较长,对病人工作生活影响较大。
笔者自2006年9月采用小针刀并曲安奈德混合液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8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58例,双侧18例,单侧62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6岁。
2 治疗方法:2.1 部位选择:2.1.1 关节囊、韧带的附着点,肌肉肌腱的起止点;2.1.2 明显的压痛点;2.1.3 阳性反应区;2.1.4 条索状改变处;确定后用红色标记笔标记。
2.2 治疗:取端坐位,常规消毒,将配制好的混合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曲安缩松注射液2ml+0、9%氯化钠注射液2、5ml)注入选好的部位,待局麻起效后进行小针刀治疗。
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针刀医学》[1]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刀口沿皮肤纵轴垂直刺入后,用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滑囊、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做剥离或纵形疏通剥离,在肩峰下做通透剥离,进行上下切开松解2-3刀。
出针刀后压迫刀口5分钟后,刀口处贴创可贴。
2.3 治疗疗程:每次间隔5-7天,3次为一疗程。
2.4 治疗期间配合功能锻炼,前后左右甩手、爬墙练习、双手抱头双臂屈伸活动,并内旋、外旋、外展环转运动。
3 治疗结果评定标准:治愈—局部疼痛消失、活动无障碍。
好转—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无障碍。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结果:治愈71例,好转9例;治愈率88.75%,好转率11.25%;总有效率100%。
4 体会4.1 肩周炎早期为凝结期,此期病变主要位于肩关节囊。
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囊紧缩,关节下皱褶互相粘连而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腱膜间有薄的粘连。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冻结肩(附110例报告)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冻结肩(附110例报告)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关键词冻结肩小针刀治疗手法治疗粘连盂肱关节紊乱冻结肩亦称肩凝症,即现代医学的肩周炎,确切的说是指肩关节活动障碍性肩周炎。
临床上以肩关节粘连、僵直,从而丧失关节运动功能为主要特征。
冻结肩给患者精神、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如针灸、推拿、理疗、封闭、中药内服外敷等,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笔者运用小针刀配手法治疗110例,疗效尚可,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10例,全部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48例,女性6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8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3个月;单肩103例,双肩7例。
2治疗方法2.1小针刀疗法患者坐位或侧卧位。
将肩峰下、喙突、肱骨大小结节、大小圆肌的起止点及肩周明显的痛点或活动肩关节引起的痛点,用龙胆紫药水,在定点处做好标记。
对皮肤常规消毒、带手套、铺无菌洞巾。
用2%的利多卡因10ml加O.9%生理盐水10ml,每治疗点注射3~4ml作局部浸润性麻醉。
选用4号针刀,刀口线与肢体纵轴平行,针刀与肩周切线垂直刺入,其中肩峰下滑囊作切开通透拨离,其它各点分别作切开拨离或纵行疏通拨离,术后无菌敷料覆盖。
注意:缘突点针刀术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肺脏。
2.2手法治疗在小针刀术后施术。
第一步:助手托住患肢外展,医者一手将三角肌向背侧推压,另一手拇指沿胸大肌从肱骨头上的附着点开始拨离,将胸大肌、胸小肌的粘连分开,再将三角肌向胸侧推压,另一手拇指分拨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在肱骨大结节处的止端,使其分离。
第二步:医者一手以手心紧贴患侧的肩胛骨,食、中、无名和小指置于肩胛骨腋缘下段和下角缘,另一手按于屑峰前方,用力向肩后推压,此时,患肩脚腋缘下段及下角缘离开胸壁,张开呈一缝,置于此处的手指乘势插入该缝中,并用力往外翻撬数次。
第三步:将患侧肩胛骨向下按压,反复4~5次,至肩胛骨位置达到正常或基本正常。
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

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肩周炎患者共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32~73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平均3.5年。
诊断标准:①年龄50岁左右,无明显外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夜间尤为疼痛;②肩关节功能检查:触耳试验(手指上举不能触同侧耳为重度,过耳不能触头顶为中度,过顶不能触对耳为轻度)、胸前搭肩试验(手经胸前搭对侧肩,肘贴胸壁,肘尖距前正中线10cm以上者为重度,5~10cm为中度,5cm以内为轻度)、后背触肩试验(手从背后触对侧肩,只能触骶尾及髋部为重度,触腰部位为中度,腰带以上为轻度);③压痛点:常见肩周围压痛点为喙突、三角肌中点及前后缘、冈下肌、大小圆肌等,有时颈部及前臂也可出现压痛点。
小针刀治疗: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将针刀按压软组织达一定的深度,刀口线应与软组织的肌纤维线平行,运用腕部的力量,带动夹持刀口上端的手指,使刀体作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摆动。
开始摆动时其弧度应小,按压的力度亦小,此后逐渐增大,摆动刀体时,刀口不离开肌肤。
一般一个点摆动30~60次,摆动幅度以每分钟120~160次为佳。
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分别作切开剥离法或纵行疏通剥离法,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法。
如肩关节周围尚有其他明显痛点,可在该痛点上作适当针刀松解术。
根据病灶范围大小,每次施术3~10个点,每5~7天治疗1次。
手法治疗:在针刀松解的基础上,运用手法松解肩关节,使肩关节周围的粘连得到较为彻底的松解。
具体操作是: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患侧,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弹拨手法5~6次,再弹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等处各5~6次。
力量均由轻至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接着在肩前、肩后及肩外侧作按、揉、点等手法各10~20次;然后,术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病人的患手,帮助其作牵引前屈、高举过头、外展外旋、内收摸肩、后伸内旋等活动5~6次。
按摩配合针刀、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96例临床分析

按摩配合针刀、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96例临床分析关键词肩关节按摩治疗针刀治疗药物注射治疗我门诊自2007年1月~2008年1月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针刀及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96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96例,其中男32例,女64例;年龄30~70岁;30~40岁4例,41~50岁16例,51~60岁42例,61~70岁34例。
非体力劳动者56例,体力劳动者40例;病程最短半年以内54例,最长1年以上42例。
按摩治疗:治则为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恢复功能。
①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站或坐于患侧,用揉法或滚法施术于患者肩周围,往返数次,并配合作患肢外展,外旋,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
②医者用拇指在患肩病变处进行弹拨,揉按,以理顺筋肉。
③患者坐位,医者用拇指点按肩井、肩贞、天宗、曲池、合谷等穴。
每次点按半分钟左右。
④医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
然后,医者一手托起前臂,使患者曲肘,患臂内收,患侧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在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返复环绕数次,在次同时,拿捏患肩。
⑤医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用一手扶健肩,使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后背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⑥医者站患肩外侧,用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
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曲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牵拉患肢。
活动幅度逐渐增加手法力量由小到大。
需注意用力时不能过猛,以防发生意外。
⑦医者一手前臂置于患肢腋下上托,使患者身体倾斜,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先曲肘再用力下拽数次。
⑧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右侧(患侧)开始由前向后扳。
双手握住此右手腕部,徐徐高举前臂高于肩部,医者左手腕握住患者手腕,继续由胸前上方前旋,高举,而医者之右手扶住患者的肩部,當上肢到一定高度时,双手用力扳动一下,继而右手滑下,扶住肩部后外侧,左手将患者上肢继续旋后,双手合力,边扳边旋,右手沿患者上肢外侧滑至腕部,即回到原位,反复操作数次。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给予单纯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感染情况,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转,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疾病康复时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刀;推拿;功能锻炼;肩周炎;临床疗效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轻体力劳动者,肩周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1-2]。
我院通过采用小针刀手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肩周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为(52.2±6.3)岁;病程0.3-1.5年,平均病程(0.5±0.3)年。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在30~72岁,平均年龄为(52.3±5.7)岁;病程0.3-1.2年,平均病程(0.4±0.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 刀松解与手法配合 , 相得益彰 , 促进 了本病 的快 速愈合 。
参 考文献 :
[] 1郑邦荣 .温针加拨 罐治疗肩周炎 l5例 临床 观察L] 川北 医学院 O J.
学 报 ,9 7 1 ( )7 . 19 ,2 2 :4
囊作通透剥离 , 周其 它部位 压痛 点作疏 通剥 离 。术毕 用 创 肩
2 1 年第 3 卷第 4 00 1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4 1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 8 4例
郑邦 荣 ,李 香
( 四川省攀 枝花 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四 川 攀枝 花 67 0 ) 10 0
关键词 : 周 炎; 丛麻醉 ; 肩 臂 小针 刀 ; 法 手
中 图分 类号 : 2 5 3 R 4.1 文献标识码 : B
2 治 疗 方 法 21 小针 刀松解 . ①定点 : 喙突处 、 峰下 、 在 肩 冈上 肌 、 下 冈
刀对肩周病 变组 织直接松解剥离 , 解除粘连 , 善血循环 和淋 改 巴循环 , 纠正局部 缺血 、 氧状态 , 缺 一方 面有 利于炎性 产物 的
吸 收 和 炎 症 的消 除 , 轻 疼 痛 ; 一 方 面 改 源自 了组 织 的 新 陈 代 减 另
腿上或治疗床上 , 肤常规消毒 ; 针刀操作 [ : 喙突处 、 皮 ④ = 在 } ] 肩
峰下 、 冈上 肌 、 冈下 肌 、 圆肌 抵 止 端 作 切 开 剥 离 , 肩 峰 下 滑 小 在
谢, 加快病 变组织的修复 。手法可放 松肌 肉痉 挛 , 一步松解 进
粘连 , 滑利 关 节 , 正 关 节 错 位 , 患 肩 建 立 新 的 动 态 平 衡 。 纠 使
动明显受 限 , 以前 屈 、 尤 外展 、 内旋 、 旋障 碍 明显 , 外 日常 生活
如 洗脸 、 头 、 衣 、 腰 带 等 困 难 ; 诊 断 明确 , 龄 4 ~ 7 梳 穿 系 ④ 年 O 0 岁 , 程 在 3 月 以 上 且 1 月 内未 接 受 过 其 它 方 法 治 疗 的 病 个 个 患者纳入本组观察样本 。 13 排 除标 准 . ① 肩 关 节 骨 折 脱 位 、 核 、 瘤 ; 严 重 骨 质 结 肿 ②
可 贴 封 闭 针 眼 3d 。
2 2 手法 治疗 .
针 刀手 术结 束后 , 患者 去 枕仰 卧治疗 床 让
 ̄ ] Y/ 0 .  ̄0 1 9 4 2 Z T0 11 0 . —9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E ] s. [] 3 朱汉章 .小针刀疗 法[ .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 2 14 1 9 :4.
大量肩周炎患者 _ 。经过临 床观察 , 者认 为臂丛 麻醉 下 小 1 ] 笔 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是 肩周炎 更为 理想 的一种 治疗 方法 , 现将
近 2年 运用 本 法 治疗 的 8 患 者 介 绍 如 下 。 4例 1 临 床 资 料
3 2 治疗结果 .
8 例 患者 均经 1次 治疗后 1 4 5d判 断疗效 ,
寒 湿邪所致 , 又称 “ 肩痹” 。从I 床观察来 看 , 论是何种 原 因 } 缶 无 所致, 其病理变 化基本 是一 致 的。都是 由于致 病 因素的 长期 作用 , 导致肩部肌 肉、 肌腱 、 关节 囊 、 囊 、 滑 韧带 充 血水 肿 , 炎性
细 胞 浸 润 , 织 液 渗 出 而形 成 疤 痕 , 成 肩 周 组 织 挛 缩 及 广 泛 组 造
内分 泌 失 调 、 性 劳 损 等 因 素 有 关 。祖 国 医 学 认 为 是 感 受 风 慢
1 1 一般资料 .
例 , 4 例 ; 龄最 小 4 岁 , 大 6 岁 ; 程 最 短 3个 月 , 女 9 年 2 最 7 病 最 长 2 半 ; 例 曾有 肩 部 损 伤 史 , 2 患 者 治 疗 前 1 月 曾 接 年 5 1例 个
文 章编 号 :O 7 2 4 (O O 0 一O 4 -0 1 0 — 3 9 2 1) 4 O 1 1
肩周炎祖 国医学 称“ 肩 风”“ 结 肩”“ 十肩” , 漏 、冻 、五 等 是
一
常 ( 关 节前 屈 、 展 上 举 均 > 1 0 摸 背 中指 可 达 对 侧 肩 胛 下 肩 外 5,
肌 、 圆肌 抵 止 端 及 肩 周 其 它 部 位 压 痛 点 用 紫 药 水 标 记 ; 麻 小 ②
醉: 由麻醉科医师操作 。在患侧锁骨上方臂丛处注入 2 利多 卡因注射 1 观察 3 i, 0mI, 0r n 测试肩部及上臂 外侧痛觉 反应 a 是否 消失 ; ③消毒 : 患者取端坐位 , 充分暴露患侧 肩部 , 手平放
应尽量达 到最 大功 能位 , 当操作时 听到“ 卡嚓” 声或撕 裂声 , 提
示 粘 连 已被 松 解 。术 后 2 患 者 每 E进 行 功 能 锻 炼 。 4h嘱 t 3 疗 效 标 准 与 治 疗 结 果 3 1 疗 效 标 准 治 愈 : 痛 完 全 消 失 , 节 功 能 基 本 恢 复 正 . 疼 关
种临床常见多发病 , 以肩周疼 痛 、 肩关 节功能 广泛受 限为主
角以上) 。显效 : 疼痛基本消失 , 关节功 能明显改善 ( 肩关 节前
屈 、 展 上 举 均 > 9 , 背 中指 可 达 L 棘 突 以 上 ) 外 0摸 z 。无 效 : 疼 痛及肩关 节功能无明显改善 。
要 临床 表 现 。笔 者 近 2 年 来 运 用 针 灸 、 针 刀 等 方 法 治 愈 了 O 小
疏 松 ; 严 重 心 肺 功 能 不 全 ; 糖 尿 病 空 腹 血 糖 > 1 ③ ④ 0mmo/ 。 lL
臂丛麻醉使疼痛 传导 通路被 阻 断, 为针刀施 术 和手 法松 解 提供 了一个无痛环 境 , 服了传 统局麻 下施 术时 患者 因害 克
怕 疼 痛 的 紧 张 心 理 , 而 患 者 治 疗 的依 从 性 就 比较 好 。小 针 因
( 稿 日期 :0 9 1 - 0 ) 收 2 0 — 1 4
上, 医者 站于患侧 , 患者充 分放松 , 嘱 医者 一手握 住患者 肘关
节, 另一手握住腕关节 , 双手协 同用力使患肢前屈 、 内收 、 外展 上举 , 然后 让患者 坐立 , 医者牵 拉患手 做后伸 摸背 , 每个 动作
结果治 愈 5 3例 , 6 . 9 ; 效 2 占 3 O 显 8例 , 3 . 3 ; 效 3 占 3 3 无
例 , 3 5 。总有效率为 9. 2 。 占 .8 6 4 本组患者 8 例 均来 自本 院门诊 , 中男 3 4 其 5 3 体会 关于肩周炎 的发病原 因 , 现代 医学认为病 因不 明, 可能与
性粘 连 , 上肢 的动态平 衡失 调 , 关节 内应力 失衡 , 使 肩 从而导 致肩关节活 动严重 受限 。另 一方 面 , 由于局 部组织 的炎 性病
理 变 化 , 激 周 围 神 经 , 起 肌 肉血 管 痉 挛 , 变 组 织 缺 血 缺 刺 引 病 氧 , 痛 物 质 增加 , 致 病 变 区域 疼 痛 。 致 导
受过其它方法治疗 。
12 诊 断 标 准 . 参 照 国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1 9 颁 布 《 医 9 4年 中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2: 多 发 于 5 左 右 中 老 年 人 , 性 偏 [ ① ] O岁 女 多 ; 肩部疼痛 , 渐 进性 , 周 有广泛压 痛 , 以喙突处 、 ② 呈 肩 尤 肩 峰下 、 冈上 肌 、 下 肌 、 圆 肌 抵 止 端 压 痛 明 显 ; 患 肩 关 节 活 冈 小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