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1.项目概况:规划设计师需要了解项目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貌特征等,以便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相应的条件和限制。
2.功能需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根据项目的定位和周边环境,合理确定公园的功能需求,包括娱乐休闲、体育运动、生态保护和文化活动等。
规划师需要对这些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安排。
4.植被配置与园林景观:公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植被配置,包括树木、花草、草坪等的种植和分布。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体、渗水绿地和湿地等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以提升公园的生态价值和美观度。
5.场地设施与硬装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各类公共设施和场地,包括游乐设施、休闲设施、健身设施、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硬装景观如道路、人行道、广场和座椅等的规划和布局。
6.水体规划与管理:公园绿地规划中的水体规划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规划师需要考虑水体的布置、水源和水质的管理、水体的景观设计以及水体与周围景观的关系。
7.公众参与:规划师在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参与,可以提高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8.可持续发展: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节能减排、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型材料的选择等。
规划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公园绿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能够达到可持续的状态。
9.文化与艺术元素: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和艺术元素,通过景观、雕塑、纪念物等来体现当地的特色和历史文化。
这样可以增强公园的视觉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10.健康与安全考虑: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规划师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园的交通组织、照明设施、防火设施以及紧急救护设施等,以确保公园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以上是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规划师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兼顾生态环境和实用功能的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程序简述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程序简述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类型广泛,有公园、花园,街头绿地、居住小区、工厂学校,机关单位,以及宾馆饭店、城市道路等。
而且繁简不一,但其中包含内容比较全面的还是公园绿地。
现将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程序叙述如下。
其它方面的规划设计可依此类推。
一、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1.图纸资料;需注意资料的准确性、来源及日期。
(1)地形图或总平面图 (1: 500, 1:1000,1: 2000)。
此图要包括:规划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座标数字)。
规划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建筑物、构筑物、山石、水体、道路、水井等)的位置(保留和用、改造的与拆除的分别表示)。
四周环境情况(主要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出入l:l的位置,主要道路的走向、位置以及交通量大小及该地区今后发展情况等)。
(2)局部放大图: (1:200)。
规划设计范围内需要精细设计的部分。
例如这部分保留有精巧的建筑物或山石泉池等,可依它为主。
建立一个园中园。
又如这部分本身虽无价值,但其附近环境或建筑重要(文物古迹),要求这临近的部分清幽秀丽,或是附近环境景物旖丽,可以成为这部分的借景,而需要把这个局部精心设计。
(3)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指要保留利用的建筑物。
平面位置上要注明室内外标高。
立面图要有建筑物尺寸、颜色等。
(4)现状树木位置图: (1:500, l:200)。
主要标明要保留的树木位置,并应注明树木品种、规格、生长状况及观赏价值等。
树木画法力求简单明了。
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术最好附有彩色照片。
(5)地下管线图: (1 :500, 1: 200)。
最好与施工图比例相同。
图内应包括要保留的上水、雨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位置及井位等,除乎面图外,要有趔面图,并需注明管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6)水文、地质、气象资料;需要掌握地下水位高度,有无含特拣元素。
土壤类型、表土厚度,老土深度。
年降雨量,集中的时间,最小雨量时间,年最高最低温度分布时间。
公园绿地建设方案打造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空间

公园绿地建设方案打造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空间公园绿地建设方案:打造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园绿地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一份公园绿地建设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具备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空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公园规划设计1. 空间布局: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例如花卉展示区、草地活动区、游乐设施区、运动健身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每个功能区都应有合理的大小和相应的设施。
2. 绿化景观:在各个功能区域增加丰富多样的植被和景观元素,如各类花草树木、水景、石景等,以打造美丽宜人的环境。
同时,注重生态性和可持续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减少水、土壤和资源的浪费。
3. 交通布局:合理划定步行、自行车和无障碍通道,确保方便的交通方式和流线,提高公园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
此外,添加交通指示牌和标志,为游客提供准确的导向信息,防止迷路。
二、功能区建设1. 花卉展示区:设置各式各样的花坛和花境,供游客欣赏和拍照。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花卉品种,确保花卉的多样性和季节性。
同时,提供专业的养护人员,保证花卉的生长和维护。
2. 草地活动区:种植草坪,并配备适应各种户外活动的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和排球场。
提供休息座椅和遮阳设施,供游客休息和观看比赛。
3. 游乐设施区:安装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乐设施,如儿童乐园、迷宫、攀岩墙和蹦床。
此外,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在使用游乐设施时的安全。
4. 运动健身区:建设户外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如跑步道、自行车道和健身器械区。
提供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游客正确使用器材和锻炼方法,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三、服务设施建设1. 休息区:设置舒适的长椅和休息亭,供游客休息和聚会。
为了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可以增加户外扇风机和冷热饮水设备。
2. 卫生设施:建设洗手间、更衣室和母婴室,为游客提供干净、卫生的环境。
定期清洁和消毒这些设施,确保游客的健康和安全。
公园绿地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绿地绿化规划设计规范1.1 总体规定公园绿地按类型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头游园五类。
(1)综合公园面积宜大于10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结合花坛、花镜等形式,丰富公园整体绿化效果。
(2)社区公园的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面积大于0.5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
(3)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历史名园等多种特定主题的公园,其中儿童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依据不同的公园主题灵活的配置,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4)带状公园的绿地率不低于65%,绿化宜采用自然式手法。
(5)街头游园应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提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其面积宜大于0.1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65%。
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手法。
1.2植物配置(1) 公园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数量比)或7:3(面积比),常绿树与阔叶树的比例控制在1:3(数量比)比较符合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的特征,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例约为10:1。
乔木是园林树木的骨干,它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调节环境的功能。
公园绿地乔木覆盖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60%,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约为3:4:3(数量比)。
长春南湖公园鸟瞰(2) 乔木应大量种植胸径8-12cm的壮龄树,胸径在15-20cm的苗木可少量搭配,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根据景观需要个别搭配,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活。
古树不得移栽,种植小乔木其胸径要求在6-10cm以上。
凡采用的乔木应有饱满的树冠,严禁种植无树冠光杆乔木,选用植物材料均应健康,无病虫害。
(3)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注重季相变化,常绿和落叶树种配比得当,色叶和香花植物点缀其中,植物种植要疏密有致,以达到步移景异、四季有景的效果。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ppt课件

2
凡 尔 赛 宫 苑 平 面 图
3
故宫御花园平面图
4
近代公园的构思和建设
始于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奥姆斯特德(1822-1903)
全园面积340公顷 田园风景、自然布局
5
❖ 公园绿地规划要点:
a. 公园的规划必须满足人的需要,满足环境的要求 b. 公园有足够大的面积满足不同人的活动要求 c. 保护自然景观、强调自然式布局
“大众的、公 “参与性、动
a. 提供多种公园类型
b. 注重私密空间与公共开放空间的平衡
c. 提供多种参与性活动
27
28
29
2、风格的多样与差异性
30
31
3、文化的表达与挖掘
1) 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继承
上 海 世 纪 公 园
中 心 区 人 工 湖
32
上海世纪公园主大门世纪大道入口的日晷
33
公园是公共团体,或政府为
保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提高国民教育,并自由享受
园内的设施,兼有防火、避
难及防灾的绿化用地。
17
2、公园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城市公园的功能多样化。
1、直接功能
2、间接功能
如图:
休息娱乐
静态:观赏、休息 动态:运动、游戏、体育
公园功能
直接功能
卫生防护 美化城市
静态:净化空气、水土保持 动态:防火、防灾、避难
2) 注重场所精神,突出文脉的表达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入口围墙 34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北大“红楼”旁五·四广 35 场
北京明皇城东安门遗址 36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时空对话”铜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1.规划目标和原则: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
规划目标包括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提高城市形象等。
2.景观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布局和设计。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水域的分布,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包括花坛、喷泉、草坪、湖泊和树木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选择适合生态环境的植物和材料。
3.功能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健身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活动区、休闲区和运动区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交通和便利设施的布局,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4.环境保护: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包括保护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提升生物多样性和减少噪音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节能减排,选择环保材料和设备,提高绿地的可持续性。
5.社交交流: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创造一个社交交流的场所,为市民提供聚会、交流和社交的机会。
可以设置休憩区、休闲设施和公共设施,如长椅、餐饮店、图书馆和博物馆等,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6.智能化设计:现代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可以设置智能化系统,如智能照明、智能灌溉和智能景观等,提升公园绿地的功能和效益。
7.可持续性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包括节能减排、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控等。
可以通过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8.文化遗产保护: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可以设置纪念碑、雕塑和文化活动中心等,以提升公园绿地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9.可用性和易达性: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可用性和易达性,使市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和使用公园绿地。
可以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增加公共交通和步行、骑行的便利性,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城市绿地规划 第六章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概述一、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二)保证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三)满足美化环境的景观要求二、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形式1.规则式。
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具有庄严、雄伟、肃静、整齐、人工美的特点。
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
2.自然式。
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作手法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
其缺点是不易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
3.混合式。
三、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园游人容量为服务区范围居民人数的15%一20%,一般为全市居民人数的10%。
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m2);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四、其它:公园用地规模、内部用地比例、常规设施等见规范。
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公园规划设计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编制任务书阶段;总体规划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
一、调查研究阶段1.调查内容:建设单位情况、社会环境、历史人文资料、用地现状、自然环境条件和规划作业。
2.调查资料分析与利用。
3.规划设计图纸的准备二、编写计划任务书(设计大纲)阶段三、总体规划阶段1.公园绿地的位置图2.现状分析图3.功能分区图4.道路系统规划图5.园林建筑规划图6.竖向规划图7.电气规划图8.管线规划图9.绿化规划图10.总体规划平面圈另外,一般还要做出全园和各主要景点效果图,写出说明书。
四、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也称为详细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每个局部的技术设计。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

④ 园址最好具有丰富的天然植被
(4)植物园的分区: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主要分为3个部分,科普展览区、 科研区、生活区。
2. 动物园
(1)动物园功能
·科学普及教育 .异地保护
·科学研究
·观光游览
(2)动物园的类型
·城市动物园
.专类动物园
. 人工自然动物园
确定全园总体布局,计算工程量,做 出造价概算,分期建设的安排
报批 扩初和施工图
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各项内容和各个地段的详细设计。园 林工程技术设计,建筑单体设计,种 植设计等。
收集资料:
文字:
① 公园所在城市历史沿革,人文资料,现状使用 ② 公园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与其他用地的关系 ③ 当地城市的自然、气象资料 ④ 规划用的水文、地质 ⑤ 基地内的人工设施 ⑥ 原有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 ⑦ 建园材料来源,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
·自然动物园
(3)园址的选择
① 选择在郊区,城市的下风口,远离居住区,交通方便
② 远离工业区
③ 能够为动物、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④ 有配套较完善的市政条件
三. 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
1.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 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
2.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 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第四讲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
1.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阶段(以综合公园为例)
(教材228-229页 参考《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著 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
现场调查,分析 编制总体设计任务书 公园总体规划
主要包括现场踏查,收集文字、图纸 等资料,现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 现状图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城市公园规划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公园规划布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与艺术布局规划。
讲授要点:公园的发展、规划设计规范、规划设计程序、综合性公园与各专类、专项公园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8.1 城市公园的概述8.1.1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境域。
即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又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8.1.2城市公园的起源与发展(一)世界公园的起源与发展囿(世界最早的公园雏形)-周文王之囿广场,供市民共同生活或祭典之用(一定的公园功能)-古希腊都市之广场(Agora)。
田园地带(guid)供市民野外休养使用的公园形式--中世纪城外开放的田园地带庄苑(villa)(具公园的精髓)-文艺复兴时期的庄苑和凡尔赛娱御苑(villa)1843年,英国利物浦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 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9世纪前期英、法始创近代公园:伯肯海德公园(第一个城市公园),摄政公园,肯辛顿公园等发展:造园新风格的酝酿、城市公园体系的确立、城市公园运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22-1903):沃姆斯特德设计,首例按近代公园构想建设的公园,随后提出城市公园体系的构思.英国城市公园建立:是城市的肺,供市民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草地允许人人通过(1925)。
公园具备赏景和娱乐两方面的设施。
德国一战后公园建设质和量都前茅:具有了完整行的公园日本公园的发展:1875-1903开放公园均是以旧寺苗为中心的花园,1903年后出现参照西方公园规划建设的公园如日比谷公园。
(二)我国公园发展历程殖民公园:1868年上海公共租界建造的“共花园”(现黄埔花园)近代公园:我国近代公园建设开始较晚,于1914年北京紫禁城西南的社稷坛开放为公园,后改名为中山公园。
陆续开放北海公园,颐和园。
随后上海的“公花园”(黄浦公园)、虹口公园、法国公园(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中山公园)现代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园建设较快,全国大约公园1009个,人均公园绿地约为4.6平方米。
6.2 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社会文化功能:休闲游憩功能•经济功能:防灾、减灾功能•环境功能: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8.3 公园的类型与职能划分8.3.1城市公园类型见表格8.4 公园的系统配置8.4.1城市公园的服务半径根据公园的规模、职能以及城市的地理交通状况,每个公园应该具有服务辐射区域的直径,称为服务半径。
依靠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
8.4.2公园级配模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公园由于在内容、功能和服务半径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公园系统应该分级配置才能发挥城市公园的最佳整体效益。
8.4.3城市公园的系统配置8.5 城市公园的规划8.5.1城市公园规划的作用8.5.2城市公园规划的内容(1)城市公园的规划原则(2)城市公园的性质确定和服务半径(3)城市公园的规模容量的确定公园设计必须确定公园的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m2)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15m2。
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
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其他的两种计算方法:空间规模和设施容量的确定。
(4)城市公园的设施配置及用地平衡(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公用的条凳、坐椅、美人靠(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5)城市公园的构思、布局a.立意构思立意构思-确定公园的主题或表现重点;功能构思-确定公园要解决的功能;功能分区、交通、环保等项目构思-设置什么游览项目满足游人的需要;b.布局与结构景观体系-体系的构成;景观结构-景观点线面的组成形式;景观分布-功能分区的布局;特色景观的设置在综合基址的地理环境、游人分布及生态条件等各要素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心三轴多点”的相对集中的景观格局。
6)城市公园规划的形式1.规则式:2.自然式:3.混合式(7)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8)城市公园设计导则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方面与人交往的需求方面8.5.3公园规划设计程序公园规划设计程序在这里主要是指公园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及相应各阶段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一)任务书阶段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对公园设计的所有愿望、对设计所要求的造价和时间期限等内容。
(二)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a.了解城市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与公园的关系,明确公园的性质。
b.了解公园周边城市用地性质,分析公园应有的内容、分区和未来发展情况。
c.了解公园用地和周围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分析公园应具有的人文特色。
d.了解公园周围城市形态、肌理,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分析因此对公园形态、风格产生的影响。
e.了解公园周边的城市车行、步行交通状况,分析人流集散方向和车行组织特点。
f.了解公园用地内外的视线特点,分析公园景观视线的组织和序列。
g.了解该地段的电源、水源以及排污、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等情况,分析公园基础设施和城市相应设施和环境的衔接。
h.了解规划用地的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分析地形改造利用的条件和限制。
i.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状况,分析地域性植被特色。
(三)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制定出公园设计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制出进行公园设计的要求和说明。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公园设计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b.公园和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确定公园性质和主要内容。
c.公园总体设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要求。
d.公园的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确定公园的山水骨架。
e.确定公园的游人容量。
f.公园的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
g.公园建设的投资框算(四)总体方案设计阶段根据总体设计任务文件,进行全面的公园设计任务。
A.主要设计图纸内容(1)区位图:表示该公园在城市区域内的位置,显示公园和周边的关系。
(2)综合现状图:通过照片、现状实测图等写实媒介,对现状作综合评述。
(3)现状分析图:对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的成果进行分项图示解说。
对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地形、地质、土壤、用地类型植被/水文人文(建筑、史迹等)景观空间、视线分析景观特色综合评价&:一般规划设计的分析只包含其中的一项或几相分析,可分图表达,也可综合在一张图纸表达。
(4)结构分区图:(5)总体设计方案平面图:明确表达——①公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面积、布局和形式。
②公园的地型、水体。
③道路系统和铺装场地。
④全园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
⑤全园植物、专类园等景观。
明确标明——①各出入口内、外地面高程。
②主要景物的高程,主要建筑的底层和室外地坪高程。
③山顶高程;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水底标高;驳岸顶部高程。
④园路主要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及高程。
⑤园内外佳景的相互因借观赏点的地面高程。
⑥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
(7)道路总体设计图:①公园的出入口及主要广场。
②主路、支路和小路等的位置以及各种路面的宽度、排水纵坡。
③初步确定主要道路的路面材料,铺装形式等。
(8)种植总体设计图:主要包括不同种植类型的安排,如密林、草坪、疏林、树群、树丛、孤立树、花坛、花境、园路树、湖岸树、园林种植小品等内容。
同时,确定全园的基调树种、骨干造景树种,包括常绿、落叶的乔木、灌木、草花等。
(9)园林建筑方案图:各类展览性、娱乐性、服务性、游览性园林建筑的方案图。
(10)管线总体设计图:供水管网的分布以及雨水、污水的水量、排放方式、管网分布等。
总用电量、分区供电设施、配电方式、电缆的敷设以及各区各点的照明方式及广播、通讯等的位置。
(11)全园的鸟瞰图、局部效果图等。
B.主要文字文件内容(1)总体设计说明书:①位置、面积、现状。
②现状分析。
③设计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④功能分区、设计主要内容及游人容量。
⑤管线、电讯规划说明。
⑥分期实施计划。
⑦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工程概算:可按面积根据设计内容,工程复杂程度,结合常规经验框算,或按工程项目、工程量,分项估算再汇总。
一、面积和位置二、内容设置(一)七项内容1、观赏游览:水体、建筑、山石、小品等2、安静休息:垂钓、棋艺、品茶、锻炼、划船、散步3、儿童活动:儿童设施、小型动物园、植物园4、文娱活动:露天影剧院、表演台5、政治文化及科普教育:展览馆、陈列室6、服务设施:饮食、休息、电话、询问、摄影、寄存、租借和购买物品7、园务管理:管理办公、仓库、花圃苗木、生活服务部分(二)考虑因素三、综合性公园出入口的设置四、功能分区(五个区)综合性文化休闲公园的功能分区一般有: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公园管理区等。
(一)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的功能规划(二)体育活动区(三)儿童活动区功能规划(四)游览休息区功能规划(五)公园管理区功能规划六、综合性公园的艺术布局1、观赏方式的考虑2、导游线的设计:3、公园布局中应有构图中心:①平面构图中心:②立面构图中心:4、公园的布局形式(1)规则式(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2)自然式(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3)混合式七、植物配置1、公园绿化树种的选择2、公园绿化种植布局3、公园设施环境及分区绿化4、植物种类的选择5、苗木控制6.树木的景观控制7.人集中场所的植物选用8.儿童游戏场所的植物选用9.停车场的种植10.成人活动常的种植11.园路两侧的植物种植12.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边缘种植13.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和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第五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一、公园规划设计程序首先要考虑该绿地的功能,即目的。
公园规划设计可具体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调查研究阶段;2、编制任务书阶段;3、总体规划阶段;4、详细规划阶段;5、施工设计阶段。
(一)调研分析、调查定位1、调研(外业):建设单位的调查社会环境的调查历史人文资料的调查用地现状调查然环境调查地方志调查2、分析(内业):区位图现状风貌图现状分析图景观视线分析图景观空间分析图二、编制规划大纲(计划任务)1、明确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指导思想2、确定该园林绿地在全市绿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周边环境、面积大小、游人容量3、设计功能分区和活动项目4、确定建筑物的项目、面积及容量5、确定建筑风格要求以及规划总体风格6、确定近期、远期的投资以及单位面积的造价7、制定地形、地貌、水系等工程措施、技术措施8、确定整个园林绿地分期实施的程序三、总体规划阶段(一)公园绿地的位置图1:5000或1:10000(二)现状分析图(三)功能分区图(四)道路系统规划图:主要出入口、道路广场的位置、面积、宽度、长度、铺装材料(五)园林建筑规划图:主要建筑的布局关系、出入口、相关位置、立面效果(六)竖向规划图:整个公园的制高点、制低点、排水方向、主要道路以及园林主要建筑所在地的高程和主要景点主要广场的高程(七)电气规划图:供电、供气管网埋设方式、走向、埋设深度;各景点的照明方式,整个公园整体用气量、用电量(八)管线规划图:给排水、取暖管道(九)绿化规划图:整个园林绿地的基调树种、确定不同景区、景点的密林、疏林以及林间空间的面积、位置、种植方式(十)总体规划平面图:(1:1000规划),边界、大门出入口、道路广场、停车场、植物、建筑布局、其他景观、构造物的分布附录:1、效果图:总体鸟瞰图;主要景点效果图;手工表现图2、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