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公园规划设计任务书-带状绿地

公园规划设计任务书-带状绿地

景观建筑专业
《公园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二
带状绿地设计
一、场地概况
某城市滨江(长江)公路绿地,面积约为13500平米。

路面标高7.5m,与设计场地现以斜坡相接。

场地现分布大小不一的鱼塘和农田,可以作为平地进行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场地东侧水塘将保留,岸线可以改造,对岸将建住宅小区,场地需要为小区
居民提供休息场所;
2.利用地形、水体、植被以及各类建筑小品(任选亭、廊、花架、坐凳、铺装、
树池及花坛等)塑造空间,形成具有一定观赏、游憩功能,带有田园气息的带状休闲绿地;
3.考虑场地的现状、交通及进入方式,尤其是与人行道的衔接;
4.设计应有确定的主题和明确的思路,通过2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阐述。

三、设计内容
1.位置图(1:1000)
2.总平面图(1:500)
要求绘制出场地周边道路环境,表现场地中建筑小品及植物的位置,并加绘阴影及高程。

平面布局合理,线条等级分明,图纸整洁。

3.场地立面图、剖面图(各1张 1:500)
选择任意两个场地方向绘制立(剖)面图,表现建筑小品的造型、色彩、场地地形以及植物的景观效果。

要求线条等级分明、层次清晰。

4.全园轴测图或全园鸟瞰图(1张,不小于A3幅面)
四、图面要求
1.以上图面内容自由组织,使用A2大小绘图纸(594×420mm),装订成册,设计封面。

2.图纸完整,有指北针、设计说明、植物图例,标题和名字写在封面上。

3.图纸使用钢笔线图,景点效果图及鸟瞰图上淡彩(彩铅、水彩、马克不限)。

道路带状绿地设计。

12-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编写教材内容)

12-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编写教材内容)
(2)自然式园林的地形设计。首先要根据公园用地的特点 都要创造出
(3)公园中地形设计还应与全园的植物种植规划密切结合。 (4)地形设计还应结合各分区规划的要求。
地形起伏之处布置树群、树丛使势提高, 地被植物丰富,步移景异
12.1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
12.1.3.8公园植物设计
(1)公园绿化树种选择
4)幼儿活动区最好靠近儿童公园出入口,以便幼儿入 园后,很快地进入幼儿游戏场开展活动。
12.2专类公园规划设计
5)儿童公园的建筑、雕塑、设施、园林小品、园路等 要形象生动、造型优美、色彩鲜明。
6)儿童公园的地形、水体创造十分重要。地形的设计, 要求造景和游戏内容相结合,使用功能和游园活动相 协调。
12.2专类公园规划设计
12.2.2体育公园规划设计
(1)体育公园的性质与任务。
12.2专类公园规划设计
(2)体育公园的功能分区。
①室内体育活动场馆区 ②室外体育活动区 ③儿童活动区 ④园林区
12.2专类公园规划设计
(3)体育公园的绿化设计。
①出入口附近的绿化因简洁、明快,可以结合具体场 地情况,设置一些花坛和平坦的草坪。
公园出入口
12.1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
(4)园路的布局 1)园路的分类。 一般分为: 主要园路 、 次要园路、
游步道三级。 ①主要园路 联系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
施的路。②次要园路 设在各个景区内的路,它联系各 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③游步道 又叫小路,是 深入到山间、水际、林中、花丛,供人们漫步游赏的 路。 2)园路的布局形式。 园路的布置在西方园林中多采 用规则式布局,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几何形。 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为自然式布局, 园路讲究含蓄;但在庭院、寺庙园林或在纪念性园林 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

公园绿地工程设计方案范文

公园绿地工程设计方案范文

公园绿地工程设计方案范文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方案旨在对某市的公园绿地进行设计建设,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项目背景某市位于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如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建设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目前市区绿地面积较小,绿地分布不均,且绿地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因此,市政府决定对市区的公园绿地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建设,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三、项目规划1.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2.项目范围本项目涵盖市区内的多个公园绿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0亩。

3.项目内容本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植被景观设计:对公园绿地内的植被进行改造,种植更多的绿化植物,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2)水系景观设计:考虑到某市气候湿润,可在公园内设计人工湖、溪流等水体景观,以增强公园的韵味和吸引力。

(3)休闲设施设计:在公园内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设施,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4)景观照明设计:为了延长公园的使用时间,提升夜间的亮化效果,需对公园照明系统进行设计和改造。

(5)绿地管护设施:在公园内设置绿地管理、保洁等设施,保障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4.项目要求本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促进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公园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打造具有延续性的城市绿地。

(3)公共性原则:以市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

四、设计方案1.植被景观设计本设计将公园内的绿化植物进行重新布局和种植,采用当地适宜的植物品种,以增强植被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电子教案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电子教案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二、(一)概念三、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

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五、(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六、1、政治文化方面七、2、游乐休憩方面八、3、科普教育方面九、十、(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十一、1、市级公园十二、2、区级公园十三、十四、(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十五、1、面积十六、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十七、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容纳10%的游人。

十八、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因素来考虑。

十九、二十、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二十一、方便居民使用二十二、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形二十三、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二十四、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二十五、有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的地方二十六、公园规划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留有发展用地)二十七、二十八、(五)公园的游人容量二十九、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三十、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通过游人数量的控制,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三十一、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三十二、C=A/Am三十三、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三十四、A——公园总面积(㎡);三十五、Am——公园游人均占地面积(㎡/人)。

三十六、三十七、(六)项目与活动内容三十八、1、活动内容三十九、观赏游览、安静休息、文化娱乐、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四十、四十一、2、设置因素四十二、当地人们的习惯爱好四十三、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四十四、公园附近的城市文化娱乐设置情况四十五、公园面积的大小四十六、四十七、(七)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四十八、贯彻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四十九、继承和革新我国传统造园艺术,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五十、表现地方特色和风格五十一、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设置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

绿地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绿地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八章城市公园规划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公园规划布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与艺术布局规划。

讲授要点:公园的发展、规划设计规范、规划设计程序、综合性公园与各专类、专项公园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8.1 城市公园的概述8.1.1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境域。

即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又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8.1.2城市公园的起源与发展(一)世界公园的起源与发展囿(世界最早的公园雏形)-周文王之囿广场,供市民共同生活或祭典之用(一定的公园功能)-古希腊都市之广场(Agora)。

田园地带(guid)供市民野外休养使用的公园形式--中世纪城外开放的田园地带庄苑(villa)(具公园的精髓)-文艺复兴时期的庄苑和凡尔赛娱御苑(villa)1843年,英国利物浦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 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9世纪前期英、法始创近代公园:伯肯海德公园(第一个城市公园),摄政公园,肯辛顿公园等发展:造园新风格的酝酿、城市公园体系的确立、城市公园运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22-1903):沃姆斯特德设计,首例按近代公园构想建设的公园,随后提出城市公园体系的构思.英国城市公园建立:是城市的肺,供市民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草地允许人人通过(1925)。

公园具备赏景和娱乐两方面的设施。

德国一战后公园建设质和量都前茅:具有了完整行的公园日本公园的发展:1875-1903开放公园均是以旧寺苗为中心的花园,1903年后出现参照西方公园规划建设的公园如日比谷公园。

(二)我国公园发展历程殖民公园:1868年上海公共租界建造的“共花园”(现黄埔花园)近代公园:我国近代公园建设开始较晚,于1914年北京紫禁城西南的社稷坛开放为公园,后改名为中山公园。

陆续开放北海公园,颐和园。

随后上海的“公花园”(黄浦公园)、虹口公园、法国公园(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中山公园)现代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园建设较快,全国大约公园1009个,人均公园绿地约为4.6平方米。

城市绿地规划 第六章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规划 第六章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概述一、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二)保证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三)满足美化环境的景观要求二、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形式1.规则式。

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具有庄严、雄伟、肃静、整齐、人工美的特点。

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

2.自然式。

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作手法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

其缺点是不易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

3.混合式。

三、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园游人容量为服务区范围居民人数的15%一20%,一般为全市居民人数的10%。

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m2);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四、其它:公园用地规模、内部用地比例、常规设施等见规范。

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公园规划设计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编制任务书阶段;总体规划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

一、调查研究阶段1.调查内容:建设单位情况、社会环境、历史人文资料、用地现状、自然环境条件和规划作业。

2.调查资料分析与利用。

3.规划设计图纸的准备二、编写计划任务书(设计大纲)阶段三、总体规划阶段1.公园绿地的位置图2.现状分析图3.功能分区图4.道路系统规划图5.园林建筑规划图6.竖向规划图7.电气规划图8.管线规划图9.绿化规划图10.总体规划平面圈另外,一般还要做出全园和各主要景点效果图,写出说明书。

四、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也称为详细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每个局部的技术设计。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
③ 要满足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土壤结构等条件 的要求
④ 园址最好具有丰富的天然植被
(4)植物园的分区: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主要分为3个部分,科普展览区、 科研区、生活区。
2. 动物园
(1)动物园功能
·科学普及教育 .异地保护
·科学研究
·观光游览
(2)动物园的类型
·城市动物园
.专类动物园
. 人工自然动物园
确定全园总体布局,计算工程量,做 出造价概算,分期建设的安排
报批 扩初和施工图
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各项内容和各个地段的详细设计。园 林工程技术设计,建筑单体设计,种 植设计等。
收集资料:
文字:
① 公园所在城市历史沿革,人文资料,现状使用 ② 公园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与其他用地的关系 ③ 当地城市的自然、气象资料 ④ 规划用的水文、地质 ⑤ 基地内的人工设施 ⑥ 原有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 ⑦ 建园材料来源,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
·自然动物园
(3)园址的选择
① 选择在郊区,城市的下风口,远离居住区,交通方便
② 远离工业区
③ 能够为动物、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④ 有配套较完善的市政条件
三. 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
1.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 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
2.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 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第四讲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
1.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阶段(以综合公园为例)
(教材228-229页 参考《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著 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
现场调查,分析 编制总体设计任务书 公园总体规划
主要包括现场踏查,收集文字、图纸 等资料,现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 现状图等内容

小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配置课程作业)

小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配置课程作业)

小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配置课程作业)
小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配置)
根据某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市政府拟将大学南侧一块用地改建为一个城市休闲滨河绿地(详见地形图),要求针对地块现状,作出既符合城市需求,又具有现实开发可能性的规划方案,要求该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功能合理、环境优美,能够优美时代气息。

规划设计要求:
用地功能:文化教育、休息、锻炼、休息交流;
绿化率不小于60%;
基地内设一定的铺装场地,供市民文化、公益之用;
绿地内布置绿化小品和适当的环境设施。

要求能体现城市空间的舒适、休闲、美观的环境氛围。

方案要求能利用周围的环境条件,创造出相对活泼、富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成为城市景观特色地段。

其他规划设计条件(如城市区位),由学生自定。

图纸内容与设计要求:
1.公园总平面图:(须标明竖向标高);
2.公园横剖面图1 个:(须标明竖向标高);
3.规划分析图:内容和比例不限
4.植物配置总平面图:选择合适比例,力求能清晰反映植物造景设计构思,尤其注意植物配置的区位性特色,需规范详细的苗木名录表及简洁有针对性的设计说明。

5.公园主要景点详细设计4-5:以平面、立(剖)面及透视图的形式表达,要求能反映景观节点的植物配置特色。

以4-5两部分内容为主体,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提交设计成果为两张A1的图纸,成果提交时间17周星期五,收齐图纸后集体提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规律为指导,建造的环境优美的空间境域。 公园定义 以动物、植物等自然要素及建筑为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 建造的供群众修养、观赏、游戏、运动和进行宣传教育,环境优美的共享 空间境域。
二、国内外公园发展概况(国外)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只有一二百年。18世 纪60年代,英国工业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 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使人 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 环境进行了某些改善,把若干私人或专用的园林绿地划作公共使 用,或新辟一些公共绿地,称之为公共花园和公园。1843年,英 国伦敦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 园正式诞生。
1.保护自然景观,有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形式;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 4.选用当地乔木和灌木,特别是用于公园的边缘和稠密的栽植地带;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道路成循环系统; 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的区域。
解放后我国各大城市先后建成许多综合性的公园,如上海的长风公 园、广州的越秀公园等。
二、国内外公园发展概况(国内)
五个阶段 1949-1952 解放初期 1953-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8-1965 大跃进 1966-1976 十年动乱 1977-1984 文革之后 1985以后 改革开放后
5.我国(13类):市、区级综合形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纪念性园林,名胜古迹园 林,儿童公园,体育公园,专类花园,寺观园林,小游园,园林路,风景游览区, 游乐公园
五、城市公园的面积与位置
(一)面积 (二)位置选择 1.交通条件 2.卫生条件 3.与复杂地形的结合 4.与城市水系的结合 5.充分利用原有大树或古树名木 6.利用原有园林地 7.公园用地一定的弹性
二、国内外公园发展概况(国外)
●真正按近代公园构想建设的首例城市公园则是由奥姆斯特德(18221903)主持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公园面积340hm2,以田园 风景、自然布置为特色,成为纽约市民游憩、娱乐的场所。公园 设有儿童游戏场、骑马道,在世界公园史上另立新篇章。由于公 园的建立,使周边的地价上升,使纽约市税收剧增,同时推动了 公园的发展。
1.社会文化功能 休闲游憩;精神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基地
2.经济功能 防灾、减灾;预留城市用地;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旅游 业的发展;园林艺术出口
3.环境功能 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美化城市景观
四、城市公园的类型
1.美国(8类):儿童游戏场,街坊运动公园,教育娱乐公园,街坊公园,风景眺望 园,水滨公园,大型风景娱乐园,广场公园
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1.贯彻相关政策、方针、法规 2.继承传统造园艺术和吸收国外现代景观理念相结合 3.表现地方特色,突出公园个性 4.满足各类游览活动需要 5.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和自然地形 6.切合实际,便于分期建设与日常管理 7.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2.前苏联(8类):全市和区域性文化休息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城市花园, 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郊区公园
3.日本(11类):儿童公园,近郊公园,地区公园,综合公园,运动公园,风致园, 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公园,广域公园,游憩都市
4.德国(6类):郊区森林公园,国民公园,运动场及游戏场,各种广场,分区园, 花园路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第三章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公园出入口 第三节 公园分区规划 第四节 公园地形公园道路与广场规划 第五节 公园种的定义 (Urban Public Park)
公园含义 1.公园的土地及设施是公共享用的( Public ); 2.公园游息、是供群众修养、观赏、游戏、运动和进行宣传教育的场所; 3.公园是以动物、植物等自然要素为主,建筑为辅,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
二、国内外公园发展概况
公园发展主要表现: 1.公园数量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 2.公园类型日趋多样化 3.公园规划布局上,普遍以植物造景为主 4.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三、城市公园的作用与任务
公园是指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 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中央公园提供众多的体育活动场所,供市民随意地或有组织的进行 练习和比赛,如长跑、竞走、骑车、骑马、划船、溜早冰、滑板、 散步等。几处大草坪是日光浴、遛狗、扔飞盘、户外野餐和自由 嬉戏的理想场所。
二、国内外公园发展概况(国外)
“绿草地”方案考虑到各自独立的交通路线:车辆交通路、骑马跑道、步行 道、穿越公园的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公园的分区考虑到满足儿童和成人 的各种活动的需要,尤其是要满足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奥姆斯特德和其 助手沃克斯的规划构思后来被美国园林界归纳总结为“奥姆斯特德原 则”:
二、国内外公园发展概况(国内)
我国近代公园的建设开始较晚。1840年以前,中国的园林是以皇家 园林、寺庙园林、私家花园的形式出现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 帝国主义入侵,在国内开设租界,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游憩活 动,把欧洲的“公园”引入国内。1868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建造 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就是最早的一个。但直到1928年才对 华人开放。
这些公园的格局主要是英国风景式或法国规则式,有大片草坪、树 林和花坛,极少有建筑,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都反映了外来的 特征,对以后我国公园的形态发展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国内外公园发展概况(国内)
我国最早自己兴建公园的雏形是1906年无锡地方乡绅筹资兴建“锡 金公花园”。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下令将广州越秀山辟为公 园(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主义人土也极力倡导筹建筑公园, 于是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一批公园,这些公园大多是在原有风景 名胜的基础上整理改建的,有的本来就是古典园林,也的是参照 欧洲公园的风格扩建、新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