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精修订

合集下载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1.项目概况:规划设计师需要了解项目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貌特征等,以便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相应的条件和限制。

2.功能需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根据项目的定位和周边环境,合理确定公园的功能需求,包括娱乐休闲、体育运动、生态保护和文化活动等。

规划师需要对这些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安排。

4.植被配置与园林景观:公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植被配置,包括树木、花草、草坪等的种植和分布。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体、渗水绿地和湿地等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以提升公园的生态价值和美观度。

5.场地设施与硬装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各类公共设施和场地,包括游乐设施、休闲设施、健身设施、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硬装景观如道路、人行道、广场和座椅等的规划和布局。

6.水体规划与管理:公园绿地规划中的水体规划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规划师需要考虑水体的布置、水源和水质的管理、水体的景观设计以及水体与周围景观的关系。

7.公众参与:规划师在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参与,可以提高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8.可持续发展: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节能减排、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型材料的选择等。

规划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公园绿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能够达到可持续的状态。

9.文化与艺术元素: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和艺术元素,通过景观、雕塑、纪念物等来体现当地的特色和历史文化。

这样可以增强公园的视觉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10.健康与安全考虑: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规划师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园的交通组织、照明设施、防火设施以及紧急救护设施等,以确保公园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以上是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规划师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兼顾生态环境和实用功能的公园绿地。

绿地设计知识点汇总图

绿地设计知识点汇总图

绿地设计知识点汇总图绿地设计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将城市空间中的绿化元素合理布局,创造出具有生态、景观和社会功能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汇总绿地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绿地设计原则。

一、绿地设计的目标绿地设计的目标是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公众休闲体验和促进社会互动。

在绿地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功能:绿地设计需要保留和增加植物群落,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湿度,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 景观质量:绿地设计要创造出美观、和谐、多样化的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3. 公共服务功能:绿地设计要满足公众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社交互动等需求,提供适宜的空间和设施。

二、绿地设计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绿地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2. 适应性原则:绿地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地理、气候和文化条件下的特点,设计出适应性强的绿地空间。

3. 连通性原则:绿地设计要与城市其他部分相互连接,构建起完整的绿地网络,提高绿地的连续性和覆盖面。

4. 多功能性原则:绿地设计要将不同功能融合在一起,使绿地具备生态、景观、休闲和社交等多重功能。

5. 参与性原则:绿地设计要强调公众参与,与居民进行密切合作,满足其需求并提升社区的认同感。

三、绿地设计的要素1. 植物配置:在绿地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至关重要。

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景观效果和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树种、草本植物和花卉进行植物配置。

2. 水体设计:水体是绿地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可以通过建立湖泊、喷泉、小溪等水体来提升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

3. 地形塑造:地形塑造是绿地设计中的基础工作。

可以通过设置山丘、坡地、台地等地形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 硬质设施:硬质设施包括道路、步道、广场和建筑等。

在绿地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这些设施,使其与绿化元素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空间组织。

四、绿地设计的实践案例1. 城市中心广场:通过在城市中心设置大面积的绿地广场,可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社交互动和文化活动的空间,同时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公园设计知识点总结

公园设计知识点总结

公园设计知识点总结公园设计是围绕着社会需求与自然环境展开的一项多学科综合性工作。

它往往包含了城市规划、园林规划、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设施布置等众多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从公园设计的原则、规划布局、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公园设计的原则1. 人本原则公园是为市民服务的场所,其设计应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为核心。

因此,公园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视觉、情感和行为响应,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环境。

2. 生态原则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其设计应当遵循生态原则,保护及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

在设计公园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使得公园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更加和谐。

3. 可持续性原则在公园设计中,应当考虑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从材料选择、建筑结构到运营模式,都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4. 经济原则公园设计需要考虑成本效益,避免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公园的经济效益,如公园内商业设施的合理设置等。

二、公园设计的规划布局1. 空间组织公园设计需要考虑到空间组织问题,如如何将各种功能区域合理布局,如何设计路径网络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通风、采光、照明、排水等问题。

2. 布局结构公园的布局结构需考虑到整体布局的协调性与一致性,如景点与游道的布置、设施与植物的搭配、交通与景观的协调等。

3. 地形地貌在公园设计中,地形地貌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者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设计植物配置、景观构造等,使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4. 绿地系统公园设计需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绿地系统,避免与周边环境形成冲突。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良好衔接,营造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

三、公园设计的景观设计1. 景观构造景观构造是公园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包括绿地、水体、建筑、艺术装饰等。

设计者需要根据公园的整体风貌设计出适合的景观构造,使得公园的整体形象更具吸引力。

绿地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绿地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绿地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概述绿地设计是指对城市或乡村空地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增加自然环境和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福祉的一项重要工作。

绿地设计以人为本,注重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使空地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运动和社交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地设计的原则1.人本原则:绿地设计应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健身、社交和文化活动需求为基本目标,为人们创造宜居环境。

2.生态原则:绿地设计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3.功能原则:绿地设计应根据空地的位置、周边环境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确定绿地的功能定位,满足社会需求。

4.景观原则:绿地设计应强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提升绿地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形象。

5.公益原则:绿地设计应促进社会公共福祉,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居民提供宜居环境和舒适空间。

三、绿地设计的内容1.绿地规划:绿地规划是指对城市或乡村空地进行适当布局和规划,确定绿地的位置、面积、形态等要素,合理配置绿地资源,满足人们的休闲和活动需求。

2.绿地设计:绿地设计是指对绿地内部景观、植被、地貌、设施和活动空间进行设计,营造宜人的环境,提升绿地的质量和美观性。

3.绿地建设:绿地建设是指对绿地进行土地整理、绿化、照明、绿色道路、休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

4.绿地管理:绿地管理是指对绿地进行日常维护、保洁、绿化养护、安全管理等工作,保持绿地的整洁和安全,提高绿地的品质和功能。

四、绿地设计的要点1.位置选择:绿地应尽可能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减少人们的出行成本和时间。

2.绿地面积:绿地面积应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确定,以保障城市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3.景观设计:绿地内部景观设计要注重体现地域文化和区域特色,塑造标志性景观,丰富公共环境。

4.植物选择:绿地植物应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的树木、花草,注重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提升植被质量和生态效益。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修订稿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修订稿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先写总结——————————————入口设计、功能分区、景色分区、园路设计、地形处理、种植设计。

—————————正文开始———————————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一)概念?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

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1、政治文化方面?2、游乐休憩方面?3、科普教育方面?(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1、市级公园?2、区级公园?(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1、面积?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容纳10%的游人。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因素来考虑。

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方便居民使用?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形?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有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的地方?公园规划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留有发展用地)(五)公园的游人容量?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通过游人数量的控制,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Am——公园游人均占地面积(㎡/人)。

绿地规划知识点

绿地规划知识点

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初,美国为了避免重蹈工业化所产生的污染和城乡对立等问题的覆辙,在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的背景下。

1858年,奥姆斯特德主持的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通过,在全美掀起了一场保护自然建设公园的城市公园运动。

田园城市的构思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德华发表了著作《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了田园城市模式,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

雅典宪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签署了《雅典宪章》,指出现代建筑要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要解决居住工作,邮寄和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要在城市中建造户外空间,并要求把城市的自然景观地段开辟为大众使用的公共绿地。

马丘比丘宪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不再满足物质生活的提高,要求要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筑庭园化,城市庭园化,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一些建筑师和规划师发表了《马丘比丘宪章》。

世界环境宣言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100多个国家首脑参加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文件,并签署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充分体现了各国在认识与发展自然上的共识与合作,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及展开。

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的历史轨迹1.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囿2.皇家园林的形成—秦汉宫苑3.自然山水园的兴起—魏晋南北朝的园林4.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唐宋园林5.中国园林的辉煌时期—明清园林中国园林的分类1.皇家宫苑—壮丽精巧皇家宫苑寄皇家园林为一国之主,居住和游玩的场所是皇权的象征,秦汉宫苑奠定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基本模式,到北宋受到文化的影响,崇尚金巧雅致,这种崇高与优美,壮丽与精巧的统一,在清圆明园中得到最大体现。

2.私家园林—简朴淡雅私家园林以充满人文气息的自然山水做模本,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私家园林疏朗,简朴,淡雅。

3.寺庙园林—天然幽致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佛道盛行,许多寺庙建造在环境优美的地区,特别是山岳之中。

生态公园设计知识点

生态公园设计知识点

生态公园设计知识点生态公园是当今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不仅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为了有效地设计一个生态公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分析与规划:在设计生态公园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分析。

这包括评估土壤质量、水体状况、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等。

另外,根据人口密度和社区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

2. 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生态公园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这需要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和水体,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恢复和保护。

例如,对于受损的湿地,可以建立人工湿地来提供滋养和栖息地。

3. 景观设计与植被选择: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应符合自然环境的特点,并充分考虑植被选择。

植被的种类和布局应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

种植本土植物有助于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吸引本地野生动物。

4. 水资源管理:生态公园中的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设计可提高自然水文循环的生态系统,如湿地和雨水收集系统,以满足公园内不同区域的水需求。

这样可以减少对外部供水的依赖,降低水资源消耗。

5. 可持续能源利用: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生态公园设计应考虑并整合可再生能源。

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公园提供能源,同时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和设备。

6. 教育与参与:生态公园还应具备教育功能,以增加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提供丰富的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吸引人们了解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如植树、垃圾回收等。

7. 渗透性道路与雨水管理:生态公园的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渗透性,通过利用透水材料和排水系统,降低雨水径流污染和洪水风险。

这有助于提高土壤水分含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 生态公园管理与维护:生态公园的管理与维护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策略,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植被、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定期监测和评估生态公园的健康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

绿地设计知识点总结

绿地设计知识点总结

绿地设计知识点总结植物选型植物是绿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选择合适的植物可以提升绿地的观赏性和生态性。

在植物选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适应性: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其对当地气候、土壤和水分的适应能力,以确保植物能够在当地生长茂盛。

2. 观赏性:植物的观赏性直接影响到绿地的美观程度,因此在选型时需要考虑植物的花色、叶色、枝叶形态等因素。

3. 生态性:在城市绿地中,植物不仅可以提供观赏价值,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因此在选型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

景观布局景观布局是绿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绿地的利用效率和观赏性。

在景观布局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空间利用:根据绿地的规模和功能要求,合理利用空间进行布局,确保各种功能区域的合理分布。

2. 视觉效果: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搭配,打造出美观的景观效果,增强人们对绿地的欣赏享受。

3. 功能布局:根据绿地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各种功能区域,如休闲区、运动区、游憩区等,提升绿地的利用效率和吸引力。

生态环境保护绿地设计应当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植被保护:在设计绿地时应当尊重当地的自然植被,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扰动。

2. 生态水系:在设计绿地时应当考虑引入生态水系,如湖泊、溪流等,提升绿地的生态功能和观赏性。

3. 绿化率:在城市规划中应当严格控制绿地的绿化率,确保城市拥有足够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维护管理绿地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设计阶段,还需要考虑到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在维护管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植物养护:定期对绿地的植物进行养护和修剪,保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2. 设施维护:对绿地的各种设施如座椅、路灯等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3. 环境清洁:定期对绿地进行清洁工作,清除杂草、保持景观的整洁美观。

总结绿地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先写总结——————————————入口设计、功能分区、景色分区、园路设计、地形处理、种植设计。

—————————正文开始———————————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一)概念?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

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1、政治文化方面?2、游乐休憩方面?3、科普教育方面?(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1、市级公园?2、区级公园?(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1、面积?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容纳10%的游人。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因素来考虑。

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方便居民使用?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形?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有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的地方?公园规划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留有发展用地)(五)公园的游人容量?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通过游人数量的控制,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Am——公园游人均占地面积(㎡/人)。

(六)项目与活动内容?1、活动内容?观赏游览、安静休息、文化娱乐、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2、设置因素?当地人们的习惯爱好?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公园附近的城市文化娱乐设置情况?公园面积的大小?(七)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贯彻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继承和革新我国传统造园艺术,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表现地方特色和风格?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设置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

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切合实际,分期建设?与周围环境(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相协调?——————————————————————————————————————————————————————二、综合公园总体规划设计?(一)条件分析?任务书(建园的审批文件、投资额)历史沿革、社会人文条件分析?区位分析、与周边环境的分析?该地段的交通情况、市政情况?规划用地的自然条件资料(公园所在地区的植被分析)(二)方案构思及定位?产生于条件分析这一过程?基地的现状情况、当地的历史文化、项目本身的特点、项目特殊的现实要求密切相关?多与公园使用者、甲方及设计团队之间进行交流?(三)出入口的确定?1、公园出入口的类型?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入口(1个)、次要出入口(1个或多个)、专用出入口(1——2个)。

(1)主要出入口?应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游人主要来源方位以及公园用地的自然条件等诸因素协调后确定。

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城市主要道路和有公共交通的地方,同时要使出人口有足够的集散人流的用地;与园内道路联系方便,并使城市居民可方便快捷地到达公园内。

(2)次要出入口?主要为附近居民或城市次要干道的人流服务,以免公园周围居民需要绕个大圈子才能入园,同时也为主要出人口分担人流量。

次要出入口一般设在公园内有大量集中人流集散的设施附近。

如公园内的表演厅、露天剧场、展览馆等场所附近。

(3)专用出入口?专用出入口是根据公园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为方便管理和生产及不妨碍园景的需要,多选择在公园管理区附近或较偏僻不易为人所发现处,专用出入口不供游人使用。

2、公园出入口设置的原则?(1)满足城市规划和公园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2)方便游人出入公园?(3)利于城市交通的组织与街景的形成?(4)便于公园的管理?3、公园出入口设计?出入口作为游人进入公园的第一个视线焦点,是给游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故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对城市的街景的美化作用以及对公园景观的影响,其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整体风格应根据公园的性质和内容来具体确定,一般公园大门造型应与周围的城市建筑有较明显的区别,以突出其特色。

4、公园出入口的主要设施?公园出入口的主要设施包括以下三类内容。

(1)集散广场?(2)园门建筑物?(3)服务设施?————————————————————————————————————————————————————三、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为了合理地组织游人开展各项活动,避免相互干扰,并便于管理,在公园划分出一定的区域把各种性质相似的活动内容组织到一起,形成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特色的区域,我们称之为功能分区。

根据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和功能需要,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公园管理区等。

(一)文化娱乐区?文化娱乐区是公园中人流最集中的活动区域,在该区内开展较多的是比较热闹、有喧哗声响、活动形式较多、参与人数较多的文化、娱乐等活动。

区内的主要设施包括:游戏广场、技艺表演场、露天剧场、舞池、溜冰场、演讲场地、科技活动场、戏水池、影剧院、音乐厅、展览室(廊、馆)、画廊、俱乐部等。

当然,以上各设施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大小、内容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地进行布局设置。

文化娱乐区用地在人均30m2较为适宜。

(二)游览休息区?具有占地面积大(50%),游人密度小的特点(100m2/人)。

可让游人通过饱览公园景色获得心理的满足,调节身心、恢复精神。

观赏游览区:选择公园中地形、植被、水系等比较优越,植被丰富、景色优美的地带。

安静休息区:多选址在地形起伏较大山地,树木茂盛或有溪流的地段;也可选择湖、池边或疏林草地。

是公园中占地面积大但并非游人多的区域。

(三)儿童活动区?为儿童专门设立的活动区,具有占地面积小(5%)、各种活动设施复杂的特点。

以城市人口的3%计,按每人活动面积为50m2来规划该区。

该区多布置在公园主入口附近或景色开朗处,便于儿童进园后能尽快地到达区内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

避免儿童入园后穿越其他各功能区,影响其他各区游人的活动。

在出入口常设有塑像,规划布局和分区道路以易于识别为宜。

可设儿童游戏场(秋千、滑梯、滚筒、跷跷板和电动设施等)、儿童体育场(涉水、汀步、攀梯、吊绳、障碍跑、爬山等)、少年之家(阅览室、游戏室、展览厅等)、科学园地(农田、蔬菜园、果园、花卉等)。

儿童区的建筑、设施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尺度,并且造型新颖、色彩鲜艳;建筑小品的形式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富有教育意义,最好有童话、寓言的内容或色彩;游戏场内园路应平整,简洁明确,容易辨认;路缘不得采用锐利的边石;地表高差应采用缓坡过渡,不宜采用山石和挡土墙;考虑童车通行的需求。

游戏器械下的场地地面宜采用耐磨、有柔性、不扬尘的材料铺装。

儿童区不宜用铁丝网或其他?具有伤害性的物品做护栏,以保证活动区内儿童的安全。

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50%;活动范围内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种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

儿童区活动场地周围应考虑遮阳林木、草坪、密林,并能提供场地、小溪流、宽阔的草坪,以便开展集体活动。

植物种植应选择无毒、无刺,无异味、无飞毛飞絮、不易引起儿童皮肤过敏的树木、花草;按不同年龄划分活动区(幼儿和学龄儿童使用的器械,应分别设置)。

可用绿篱、栏杆、水溪等进行隔离。

应为看护的大人设置坐凳及避雨、庇荫等休憩设施?(四)老年人活动区?老人活动区在公园规划中应考虑设在观赏游览区或安静休息区附近,要求环境优雅、风景宜人。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注意动静分区?2、注意闹、静分区?3、设置必需的服务建筑和必备的活动设施?4、一些有寓意的景观可以激发老人的生命活力?5、注意安全防护要求?选址:安静休息区内或附近。

活动内容:老人活动中心,书画班、盆景班、花鸟鱼虫班;组织老人交际舞、老人门球队、舞蹈队。

道路保持平整,路面、坡度都要加以考虑,不宜设步石和汀步,有相对较集中的建筑休息设施。

景观设计要含蓄,有寓意,如用匾额、对联、碑刻等。

少选开花短暂、死亡快的植物,多选能振奋精神的芳香树种。

(五)体育活动区?体育活动区是公园内以集中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的区域,其规模、内容、设施应根据公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状况而定:如果公园周围已有大型的体育场、体育馆,则公园内就不必开辟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其为游人提供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其作为公园的一部分,需与整个公园的绿地景观相协调。

特点:游人多、游人集中。

设计:面积大、平坦;体育活动区常常位于公园的一侧。

并设置有专用出入口,以利于大量观众的迅速疏散;以地形、树丛、丛林和其他区域隔离。

区内可设场地相应较小的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武术表演场等。

资金允许则可设缓坡草地、台阶作为观众看台。

布置健身道路。

“少”有所爱,“老”有所乐,玩中健身。

设健身俱乐部,布置广场,满足扭秧歌、练健美操等活动的需求?体育活动区?宜选择高大挺拔、冠大荫浓的常绿树种,不宜用落花、落果、种毛散落的树种。

周围树种色调要求单纯,形成绿色的背景,不要选用树叶反光发亮的树种。

(六)公园管理区?公园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管理办公、生活服务、生产组织等内容。

设有办公室、工具房、职工宿舍、食堂、温室、花园、苗圃、服务中心等。

与游人隔离,具隐蔽性。

专用出入口,内外交通联系方便。

(七)安静休息区?选址:起伏地形、有水、植物丰富。

活动内容:垂钓、散步、气功、太极拳(剑)、棋弈、品茶、阅读、划船、聊天。

建筑:宜散落不宜聚集,宜素雅不宜华丽,大建筑要少。

位置:远离出入口,与闹区隔离。

距主入口较远,与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有一定隔离,可与老人活动区靠近,必要时可考虑将老人活动区布置在安静休息去内。

————————————————————————————————————————————————————四、综合性公园的景色分区?公园按规划设计意图,根据游览需要,组成一定范围的各种景观地段,形成各种风景环境和艺术境界,以此划分成不同的景区,称为景色分区。

(一)按游人对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不同划分景区?1、开阔的景区?宽广的水面、大面积的草坪、宽阔的铺装广场,往往都能形成开朗的景观,给人以心胸开阔、畅快怡情的感觉,是游人较为集中的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