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凤栖梧·赋生香亭翻译赏析
凤栖梧原文翻译及赏析

凤栖梧原文翻译及赏析凤栖梧是古代著名的秦代文学家苏轼的诗篇,它的作品清新脱俗,诗意盎然,极富魅力,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游子在苏州凤栖梧边,与梅花同欢,被其美妙的环境和深沉的情感震撼,心情激荡起伏。
原文如下:残花败柳别样催,芳草无情旧时回。
梅花颗颗雪雨中,凤栖梧上恣意开。
空桥风月夜栖宿,细雨斜风湿衣衫。
野径云俱尘,拟把疏狂图一醉。
无端压轩梦里去,掩卷未及此处语。
明灭把盏空携酒,尽窥凤栖梧花枝。
《凤栖梧》是苏轼宋代诗人的著名之作,其文字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内容深刻,感情凄美,能触及人心弦。
诗人用游子的视角,表达出对凤栖梧景色的深深热爱。
作者以充满情趣的笔触,细腻的语言,完美的把握时空的关系,入心的描绘了苏州凤栖梧的美妙景象。
诗中,残花败柳似乎注定落花似雨,可以看出诗人对离别的惋惜与无可奈何,而梅花的白雪般的繁花在雨中依然绽放,诉说着诗人的艳怀持久不灭。
他用节奏鲜明的叙述,醉人的画面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凤栖梧的景色,苏州空桥,野径,风月夜晚,栖宿,斜风湿衣衫,疏狂,野径,把盏空携酒,梅花衬托了凤栖梧花枝繁复多彩的景象。
《凤栖梧》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也是苏轼代表作之一,他用一种抒情的,感伤的态度,把温柔的情感和凄美的旋律浓缩成诗的形式,将记录的景象和伤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以迷人的文字,传说着一个有关梅花与凤栖梧的传说,娓娓道来,让人浮想联翩,被历史的沧桑所打动,并从中寻觅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美感。
凤栖梧这首诗篇,充满了美丽的诗意,给读者以新奇的视角去赏析古代诗人的思维,激发出无限深情,体会到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尝试去理解历史沧桑,收获一份美感,更好地感受到古代文学美的魅力。
【古诗文阅读】柳永《凤栖梧》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柳永《凤栖梧》阅读答案及赏析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图:考虑、打算。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阅读训练及答案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由此可见上阕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2.后来王国维谈及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时,又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什么?答案1.表现了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日渐消瘦憔悴的一片痴情。
由此可见,上阕“春愁”是指对伊人的思念。
2.做学问,成就事业应具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意对即可)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答: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答:伫倚危楼——极目远眺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8、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9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赏析:柳永这首《风栖梧》(亦作《蝶恋花》),是怀念远方恋人的作品,上片写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
柳永《凤栖梧》

柳永《凤栖梧》柳永《凤栖梧》《凤栖梧》是一首怀人词,诗文写了作者对一个人的极度怀念,下面是对文章相关介绍,供参考!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
柳永《凤栖梧》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柳永《凤栖梧》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凤栖梧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8]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9] 。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10]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11] ,为伊消得人憔悴 [12] 。
注释:[8]伫倚危楼:伫,久立。
危,高耸貌。
[9]“望极”二句: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心情沮丧。
[10]疏狂:散漫放诞。
图:谋取。
[11]衣带渐宽:《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
”此谓别后,人消瘦了,衣带渐宽了。
[12]“为伊”句:伊,指其所爱之人。
《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消得,禁得起。
憔悴,愁损貌。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评析:娴雅都丽,自成一格。
危楼伫倚,已见怀人之意。
“风细细”者,映衬心绪缭乱。
春愁黯黯,望极天际,徒见草色烟光,残阳下照,终不见伊人倩影。
而此心此境,谁人解得?“拟把”三句,是过来人语,情既深陷,则弱水三千,止取于一瓢。
纵使筵前强醉,终难成欢。
至“衣带”二句,遂水到渠成,不着痕迹。
结二句是情语,亦是痴语。
作者简介:柳永(987—1055左右),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以乐章擅名。
偶因下第,作《鹤冲天》词,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
宋仁宗在他考进士时看见他的名字,批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由此自称“奉旨填词”。
后改名永,字耆卿。
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官至屯田员外郎。
他一生潦倒,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由润州太守王平甫出钱安葬于真州(今江苏仪征)。
他不仅写小令,还写了不少长调,长调于是逐渐定型,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境界。
在词史上,他是个有贡献的作家。
曹冠的《凤栖梧》赏析

曹冠的《凤栖梧》赏析曹冠的《凤栖梧》赏析凤栖梧*兰溪曹冠桂棹悠悠分浪稳,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
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
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
全词通篇写泛舟湖上的所见和感受。
开头一句说,船儿分开波浪,平平稳稳地前进,用“桂”修饰“棹”,说明这是一只装修精美、小巧玲珑的游艇;“悠悠”,说明船儿走得不紧不慢,反衬出船上人悠闲自在的情景。
“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
”这是词人在船上看到的景物,烟雾缭绕中群山起伏连绵,湖上荡漾的绿水一望无际,一直伸向远远的“天边”。
风光美好,景色宜人,词人心旷神怡,不免诗兴大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
”美好景致的感染,使他灵感顿至,得到了不少优美的诗句。
“赢得”,获得、得到;“满”,极言其多。
创作的收获,使他得意之极,于是挥动“金碗”,开怀畅饮。
“挥”字生动地写出饮酒时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神态。
诗句盛满“锦囊”,不免有些夸张,但这种夸张手法用得恰当,“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
”(《文心雕龙·夸饰》),所以读起来自然贴切,绝不会感到“言过其实”。
过片之后,继续写景,同时表达词人的感受,曲折回环,极其细密。
“飞絮撩人花照眼”,“撩”字和“照”字,把漫天飞舞的柳絮和五彩缤纷的花朵写活了。
本来,“撩人”也罢,“照眼”也罢,是人的主观感觉,此句中的“人”,反而变成了被动者,“飞絮”和“花”反而成了“使动者”,似这样构思奇特、新颖的句子,可谓神来之笔。
“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两句,进一步写出天晴朗、风和日丽的时令特征,辽阔的天空,细微的`云丝,本是静境描写,但有微风吹拂,燕子飞舞,又使静中有动,“外”字分明地勾勒出景物的层次,放眼望去,燕子是在“卷”着“晴丝”的碧蓝的天下飞翔的,因此才说是“燕外”这两句用字恰到好处,颇见功力。
另一方面,也说明词人观察细致,因此能用了了数字,绘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画面。
“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
《凤栖梧》翻译及赏析

《凤栖梧》翻译及赏析《凤栖梧》翻译及赏析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凤栖梧》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凤栖梧》翻译及赏析1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前言】《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翻译】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鉴赏】《凤栖梧》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阕寓情于景。
用“风细细”点化,独立高楼,境界超越。
“春愁”而可“望极”,并觉“黯黯生天际”,画出伊人思念成痴的心迹。
“无言”之悲愤,最凄绝而沉痛。
“拟把疏狂图一醉”,无可奈何以至疯狂的压抑忿懑之态可掬;“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写尽人生忧患体验;“衣带渐宽”两句将全部不幸承担,终无悔意。
最后两句,王国维指想成就大事业、大问者必经的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遂成千古绝唱。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凤栖梧》鉴赏与分析

柳永《凤栖梧》鉴赏与分析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作鉴赏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
《凤栖梧》阅读题及答案

《凤栖梧》阅读题及答案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凤栖梧》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凤栖梧》阅读题及答案《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杷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①危楼:高楼。
②图:考虑、打算。
《凤栖梧》阅读答案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伫倚危楼——极目远眺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8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9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凤栖梧·赋生香亭翻译赏析
《凤栖梧·赋生香亭》作者为宋朝诗人周密。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窈花深连别墅,曲曲回廊,小小闲庭宇。
忽地香来无觅处,杖藜闲趁游蜂去。
老桂悬秋森玉树,涧底孤芳,苒苒吹诗句。
一匊幽情知几许?钩帘半亩藤花雨。
【赏析】下片抒情。
“老桂悬秋”三句表现了身世之感。
他的情是由“老桂悬秋”引起的,“涧底”句,出自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是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苒苒”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苒苒孤生竹,结根泰山阿”,是写新婚女子对丈夫的眷恋如免丝之依附女萝。
周密在这里,寓情于景,也有对自己身世的感叹。
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只能是涧底的孤芳,一生不过只是吟咏自娱而已。
“一匊幽情知几许?”“匊”同“掬”,本意是用两手恭敬地拿东西。
《礼记》:“受珠玉者以掬。
”另一种解释是情见于外,好象可以用双手掬取。
这里作后者讲,是说我用双手捧出我无穷尽的幽情呵!词人的“一匊幽情”是谓何指,他在词中没有明言,为读者留下了空白任凭别人去想象。
但从“涧底孤芳”、“苒苒”等句子,还是可以捉摸到他的“幽情”的。
结句“钩帘半亩藤花雨。
”用一副幽凉凄冷的画面来结束全令,意境幽深,感人至深。
藤缠老树,已经是很凄凉了,再加上雨打藤花,更令人凄切不能自己。
这样的结句,真是“精妙绝伦”(周济语),不可多得。
这首小令,艺术手法很高,从思想上来说,仅寄托了一个失意文人的伤感而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