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养殖技术规范

紫菜养殖技术规范
紫菜养殖技术规范

福建海兴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健身牌坛紫菜养殖操作规程

2007年-5-1发布2007年-5-10实施福建海兴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发布

健身牌坛紫菜养殖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健身牌坛紫菜全浮动筏式栽培的海区选择,栽培设施、苗网培育、成菜栽培、采收。

2 定义

2.1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2 半浮动筏式栽培

紫菜在潮间带的主要栽培形式。筏架涨潮时随潮水浮于水面,退潮后靠支腿支撑在滩面上,网帘有一定的干露时间。

3 海区选择

3.1 固定桩悬浮式

3.1.1 底质

选择滩面较平坦,适合打桩、下砣的沙质、泥沙质或软泥滩底。

3.1.2 潮区

潮间带低潮区,浅海(0到10m等深线内)海区。

3.1.3 营养盐

应选择含氮总量在200mg/m3的海区作业栽培海区。

3.1.4 海水流动

流速应在10-30cm/s。

3.1.5 比重

海水比重在1.015-1.023为宜。

3.2 半浮动筏式

3.2.1 底质

栽培海区的底质应为沙质、泥沙质,滩面平坦,比降小。

3.2.2 潮位

3.2.2.1 苗网培育的潮位,应选择大潮汛干露3-

4.5小时海区。

3.2.2.2 成菜栽培的潮位,应选择大潮汛干露2.5-

4.5小时的海区(潮间带)。

3.2.2.3 营养盐、流速、比重,条件同固定桩浮筏区栽培要求。

4 栽培设施

4.1 固定桩悬浮式

4.1.1 网帘

4.1.1.1 网线规格90股、84股、78股、72股等,以维尼纶与聚乙烯按3[2(维13+乙塑2)]、

3[2(维13+乙塑1)]、3[2(维12+乙塑1)]、3[2(维11+乙塑1)]等比例混捻而成。

4.1.1.2 规格网帘长3.6-3.8m,宽3.2m,帘线30-32条,间距9-14cm,一般网帘重12-13kg

(不含网纲重量)为一亩养殖面积,即25张帘。

4.1.1.3 网纲

a 条帘宽边两头与中间处共三条作网纲,网纲直径约0.4cm,长4m。

b 用乙稀与维尼纶按3:1混纺而成,计240单丝,或白塑纺成绳。

4.1.1.4 洗网帘

a 新网帘需充分浸泡,反复捶洗,洗至网帘不产生泡沫后晒干备用。

b 旧网帘应密封堆放或淹埋含沙质泥土中,使紫菜固着器及杂藻充分腐烂后,洗净晒干备用。

4.1.1.5 组网以6-10张网帘为一组平整地重叠在一起,网纲扭结,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每组网中网帘大小、松紧必须一致。

4.1.2 浮筏

4.1.2.1 绠用直径12-14mm的聚乙烯绳制作,宜用24丝的乙烯采用三股六花制作成

3[2(24×8)]。一般长170-200m。

4.1.2.2 浮筒竹用直径约8cm的毛竹制作,长4m,每台一般26根。

4.1.2.3 泡塑用方形或圆形泡塑四捆调节浮筏两头的水层。

4.1.2.4 绑绳用约600丝乙烯制作线,绳直径60mm。绑绳中央打结圈,结圈联结调节绳,一般长为5m。

4.1.2.5 调节绳用约200丝乙烯制作成。绳直径50mm,一般长4.3m。

4.1.2.6 固定桩(撑竹)毛竹长8-13m,1米高处围周长在9.5-12市寸,要求头尾均称笔直,每支约重25-35kg。

4.1.2.7 桩材料有木、竹制作,规格长1.6-2m,直径约15cm。

4.1.3 浮筏的设置

4.1.3.1 设置方法:浮筏应与冬季主导风平等或留一小于30°的角度。

4.1.3.2 挂网量每台浮筏一般25栅,每栅可挂1张网帘。

4.1.3.3 台距每台浮筏间距3-4m。

4.1.3.4 小区6-10台浮筏为一小区,小区间距20-30m。

4.1.3.5 大区三小区一大区,大区间距50m以上。

4.2 半浮动筏区

4.2.1 网帘和筏架的设置同固定桩浮筏式栽培要求。

4.2.2 筏架

4.2.2.1 绠用直径12-14mm的聚乙烯绳制作,长度120-150m。

4.2.2.2 绠脚浮筏两头绠脚分别留足25-35m(不少于当地潮差的3倍)。

4.2.2.3 筏架用约8cm的毛竹制作,长度为4m。

4.2.2.4 支腿用竹梢或杂木棍制作,高度约为70cm。

4.2.2.5 橛缆用旧钢丝绳或聚乙烯绳制作,长3-5m。

4.2.2.6 桩同固定桩悬浮栽培要求。

5 苗帘的培育

5.1 壳孢子采苗

5.1.1 采苗时间9月上旬—9月下旬。

5.1.2 采苗方法按海区壳孢子采苗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5.1.3 附苗密度

5.1.3.1 投放壳宽4cm左右1000个以上成熟壳丝状体兑200m2网帘采苗。

5.1.3.2 用帘线散头单丝检查为30-50个壳孢子/cm。

5.2 苗网张挂

5.2.1 苗帘以6-10层重叠挂在浮筏或筏架上。

5.2.2 苗帘应拉紧,保持平衡,贴近水面。

5.2.3 控制苗帘水层,以出好苗的需要,调节干露为3-5小时。

5.3 出苗期管理

5.3.1 每天需巡视管理,苗帘不得松动或过分下垂。组网中的网帘,若有松紧不一致时,应分别绑紧。

5.3.2 若网帘上游泥或硅藻附着较多,应及时清洗。

5.3.3 浒苔苗帘上发现浒苔时,可在晴天用晒网的办法处理,若量少的情况,亦可调

控延长干露时间的办法处理。

5.3.4 苗帘线上布满1-5cm的紫菜叶状体,成为全苗网帘,根据需要进行分帘栽培。

6 栽培管理

6.1 每天需进行巡视管理,特别是遇大风大潮汛后,发现损坏的设施、网帘等要及时修复。

6.2 网帘应拉平、绑紧,防止卷、垂。

6.3 做好水层调节

6.3.1 幼苗至增长期的潮位,调整以大潮汛期干露3-4.5小时。

6.3.2 成菜栽培的潮位,应调整以大潮汛期干露2.5-4.5小时。后期则调整为大潮汛期干露为5-7小时。

6.3.3 一汛期间,要注意保持晒网帘一、二天。

7 成菜采收

7.1 采收时间

7.1.1 当网帘上藻体长至20-25cm时,一般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收第一水菜。

7.1.2 根据藻体的生长速度和水温的影响,每隔15-20天可采收下一水菜。

7.1.3 成菜可采收至翌年1月结束。

7.2 采收方式

7.2.1 藻体通过人工摘采后留下的长度以5-7cm为宜。

7.2.2 采收方式以摘采、拔收为主,或对藻体密度较稀的网帘,1水菜宜用剪刀剪收。

7.2.3 低水温期,藻体生长较慢,采收时留得长一些,水温较高时,藻体生长较快,采收时留得短一些。

畜禽养殖管理制度

畜禽养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预防控制畜禽疫病, 防止环境污染,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环境保护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的规划布局、畜禽 养殖场的设置、畜禽污染防治及畜禽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经济 利用为目的的家养陆生动物,包括猪、牛、兔、犬、鸡、鸭、鹅、等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O 第三条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工作,依法主管本行政区域畜禽养殖的规划布局以及畜禽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 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行政区域的畜禽养 殖用地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地畜禽养殖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承担起对畜禽养殖场选址把关、审核、申报和日常监管的职责。 第四条控制非规模养殖场,规范发展规模养殖场 (或养殖小区),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生态养殖场。 本办法所称规模养殖场是指由单个主体投资建设、养殖规模达到本办法要求的畜禽养殖场。 本办法所称养殖小区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按照基础设施完备、集约化养殖的要求,由多个养殖业主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畜种、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治污,并符合《畜牧法》规定条件及本办法规定要求的养殖区域。 第二章规模标准和条件 第五条规模养殖场的标准:母猪存栏5 头以上; 生猪存栏100 头以上; 奶牛存栏5 头以上; 肉牛存栏10 头以上; 蛋禽存栏1000只以上; 肉(土)鸡存栏20xx 只以上; 肉羊存栏100 只以上; 兔存栏500 只以上。 达不到上述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则称为非规模养殖场(户)。 第六条养殖小区的标准:生猪存栏500 头以上; 奶牛存栏20头以上; 肉牛存栏50头以上; 肉羊存栏500只以上; 兔存栏1000 只以上; 鸡存栏10000只以上。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止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012/-3/435674*8*-2.-97500:2.5- 6540.8*125+;/-375:024<=4**3.-9 ())&>&(>&?发布())(>)@>)&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 前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0"%*&%1/-((2*&-% .-,(&0")*-#3’%+/-2(*,45,""+&%1 678!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 <==<>=@>=:实施 :主题内容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A 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A 畜禽粪便贮存A 污水处理A 固体粪 肥的处理利用A 饲料和饲养管理A 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A 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B <技术原则

《虹鳟鱼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虹鳟鱼)

虹鳟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7~1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18℃。在适宜水温条件范围内,虹鳟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生活环境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虹鳟鱼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在天然水域中,如水量充沛,溶氧量充足,尚可忍受24℃以上的水温,而在养殖场条件下,水温22℃左右即有致死的危险。 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应不断供给清新而富含氧的水流,以满足其对氧的需求。虹鳟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厘米/秒。虹鳟鱼对水中的溶氧量一般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要使虹鳟鱼生长良好,水中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食欲旺盛,生长快速。当水中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即感困难;低于4.3毫克/升时,鱼密集于注水部,持续很长时间,鱼头顶部呈现黄色,鳃盖外张,此即虹鳟鱼“浮头”,与此同时出现死亡;低于3毫克/升,出现窒息而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虹鳟鱼的致死点。 虹鳟鱼喜清净而透明的水,水中悬浮物落于鳃上能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以致窒息,在混水中摄食停止,生长受阻,以致死亡。幼鱼对混浊尤为敏感,暴雨和洪水期的浊水能引起稚鱼和幼鱼死亡增多。 除温度和氧气外,虹鳟对水质指标有一定要求。虹鳟鱼虽然生存于酸碱

度值5.5~9.2的水中,最适酸碱度值范围为6.5~6.9。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随个体的增长而增强,稚鱼能在0.5%~0.8%盐度的水中生长,当年鱼能在1.2%~1.4%盐度的水中生长,通常在35克以上个体经半咸水过渡,即可适应海水生活。 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虹鳟鱼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虹鳟鱼养殖技术》虹鳟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科,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成体沿侧线具有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虹鳟是世界性重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珍贵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更具特色的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极为显著。本片介绍了虹鳟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场地的选择,还介绍了虹鳟鱼和繁殖、不同时期的饲养及疾病的相关防治方法。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鳟鱼养殖技术》本片详细讲了虹鳟鱼和金鳟鱼的饲养、繁殖技术,还讲了虹鳟鱼工厂育苗方法。《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虹鳟鱼的养殖》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冷水资源,十分适合鲑鳟一类的珍稀名贵冷水鱼的生长。本片向您介绍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技术:鲑鳟鱼类的生活习性、鲑鳟鱼类的采卵和孵化、孵出仔鱼的管理、渔场的选点和鱼池的分类、鱼

无公害畜产品常用标准-2007版

无公害畜产品标准 一、畜禽产品环境标准 GB/T 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2001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生猪、猪肉标准 NY 5029-2001 无公害食品猪肉 NY/T 5033-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三、肉羊、羊肉标准 NY 5147-2002 无公害食品羊肉 NY/T 5151-2002 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149-2002 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四、肉鸡、鸡肉标准 NY 5034-2005 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6-2001 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8-2006 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五、蛋鸡、鸡蛋标准 NY 5039-2005 无公害食品鲜禽蛋 NY/T 5038-2006 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1-2001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六、牛奶标准 NY 5140-2005 无公害食品液态乳 NY 5142-2002 无公害食品酸牛奶 NY/T 5049-2001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7-2001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50-2001无公害食品牛奶加工技术规范

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 2

附件1: 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以下简称示范场)管理,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根据《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场指以规模养殖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在场址布局、畜禽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经市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并由省畜牧兽医局正式公布的养殖场。 第三条示范场创建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环保、工商和质检等部门的支 —1—

持,切实抓好示范场建设工作。 第五条各级相关扶持政策向示范场倾斜。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示范场创建,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 第二章示范场条件及建设要求 第六条示范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二)达到陕西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所规定的饲养规模; (三)按照畜牧法规定进行备案;养殖档案符合《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农牧发[2007]1号)要求; (四)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物,以及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五)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六)从事奶牛养殖的,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和销售符合《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奶牛场卫生规范》 (GB16568-2006)。设有生鲜乳收购站的,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运输车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2—

畜禽生产技术规范

畜禽生产技术规范 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禽场的设置与布局、禽舍建筑与设备、生产工艺、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牛、羊、驴、鸡、鸭、鹅场的生产管理、疫病控制及种禽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 18407.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 10 种禽档案记录 HJ/T 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3 定义和术语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密闭式禽舍 指禽舍四壁无窗,杜绝自然光照,采用人工光照、机械通风的禽舍。 3.2 开放式禽舍 也称有窗禽舍。以自然通风为主,采用自然光照和辅助人工光照。 3.3 禽场废弃物

指禽粪、污水、病死禽类尸体等。 3.4 水禽旱养 指水禽的舍内饲养,可在舍内外设置独立的运动场和封闭式水池。 3.5 全进全出 指同一禽舍或同一禽场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禽,同时进场(舍)、同时出场(舍)的管理制度。 3.6 净道 指运送饲料、雏禽和人员进出的道路。 3.7 污道 指粪便、淘汰禽和病死禽出场的道路。 3.8 开放式饮水系统 指水槽式长流水系统和盆、桶等开放式饮水器具。 4 基本要求 4.1 畜禽场的设置须符合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和畜禽业整体布局的要求,符合GB/T 18407.3-2001和HJ/T 81-2001的规定。 4.2 畜禽场的设置应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4.3 持有《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 4.4 生产经营须持有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 4.5 畜禽场最小规模 4.5.1 鸡存栏量≥5000套。 4.5.2 鸭存栏量≥3000套。 4.5.3 鹅存栏量≥1000套。 4.5.4 引进国外品种可适当放宽。 5 设置要求 5.1 周围1000m内无其它养禽场、屠宰加工场。 5.2 远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居民聚集区1000m以上,距离河流500m以上。 5.3 有利于动物卫生防疫和禽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5.4 环境符合NY/T388-1999的规定。

畜禽养殖技术》试题附答案

《畜禽养殖技术》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1.商品蛋鸡的利用年限一般掌握在出壳后______________日龄,多至_________日龄。 2.种鸡配种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蛋的适宜保存温度是_________℃,保存一周的种蛋宜在_________℃。 4.种蛋保存的时间一般以_________天内最好,_____________为合适。 5、种蛋的消毒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采用立体孵化器并分批交叉入卵时,可用_______孵化,最适宜的孵化温度是 _____℃。 7、孵化的相对湿度以________为宜。出雏期间提高至__________℃。 8、机器孵化时,每昼夜翻蛋________次为宜,翻蛋角度要求达到_______°。 9、鸡的孵化方法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鸡整个孵化期要进行的三次照检时间是入孵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白壳蛋系的种源是______ A、白来航 B、洛岛红 C、白洛克 D、北京白鸡 2、褐壳蛋系的种源是______ A、蛋用型鸡 B、兼用型鸡 C、肉用型鸡 D、观赏型鸡

3、下列可做为肉用鸡父系的是______ A、白洛克 B、白考尼什鸡 C、洛岛红 D、白来航 4、下列可做为白羽肉用鸡母系的是______ A、白洛克 B、白考尼什鸡 C、洛岛红 D、白来航 5、白来航的原产地是______.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中国 6、肉用种鸡转入育成期限制饲养的周龄是______。 A、2 B、3 C、4 D、5 7、肉用种鸡产蛋期的投料方法是______ A、分3-4次投喂 B、早晨一次投喂 C、分2-3次投喂 8、下列不能反映家禽新陈代谢旺盛的是______ A、体温比家畜高 B、心率快 C、血液循环快 D、无汗腺 9、下列是蛋包蛋成因的是______ A、两个卵几乎同时成熟 B、饲料中缺钙 C、输卵管发生异常蠕动 10、下列属于蛋用型品种的是______ A、白洛克 B、白考尼什鸡 C、洛岛红 D、白来航 11、一般兼用型鸡的公母比例为______ A、1:10-12 B、1:8-10 C、1:12-15 D、1:15-18 12、保存种蛋一周以内的适宜温度是______ A、8-18℃ B、12-13℃ C、15-16℃ D、5-12℃ 13、保存种蛋的适宜温度是______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虹鳟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1、养鳟用水的条件 虹鳟鱼是冷水鱼类,自然条件下,栖息于水质清新、无污染沙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湖沼型虹鳟多生活在比较深的冷水或沿岸地带的水域中;降海形虹鳟通常分为冬季入海和夏季入海两个群体,虹鳟对水温、溶解氧、水流、ph值、硬度、盐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水温:虹鳟鱼生存的水温可以在1—25℃范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水温在7—22℃之间,孵化适宜水温在8—11℃、苗种培育适宜水温9—15℃、成鱼饲养适宜水温14—18℃。在适宜水温下,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水温低于或高于适宜水温时,食欲减少,生长受阻。当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达到25℃时,活动异常,甚至死亡,一般将此时称为临界值。 在饲养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当水温在12—14℃时,当年鱼可长到100—250克,满两年可长到500—1000克,三年鱼可长到1000—2000克,当水温在8—10℃时,当年鱼长到30—50克,两年鱼长到300—600克,三年鱼长到800—1000克。当水温14—18℃时,放养50—100克鱼种,经6个月的饲养鱼既能达到600—900克。 (2)溶解氧:虹鳟鱼喜欢逆流而上,群栖在溶氧充足的地方,虹鳟的耗氧量较高,所以充足的溶氧对虹鳟来讲较其他淡水鱼类更为重要.养鳟水中的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溶氧在9毫克/升以上是

生长最快,低于5毫克/升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当溶氧在4毫克/升时,鱼便在注水口处集聚,长时间持续,鱼的头顶部呈现黄色,腮盖外张。这些既可认定浮头现象,与此同时,鱼会出现死亡。当溶解氧为3毫克/升时,鱼会大批死亡。所以该点作为虹鳟鱼生长期的致死点。虹鳟鱼卵的胚胎发育也和水中溶氧密切相关,溶氧量高,其胚胎发育和卵黄素吸收速度加快,而在低氧环境下发育速度减缓,且孵出的仔鱼畸形率增高。 (3)水流:虹鳟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淡水养殖鱼类,除大水面和网箱养殖外,均采用流水的养殖方式。养鳟池水的适宜流速为12—18米/分,放养鱼的大小有区别。由于水流的刺激,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从而加速鱼体内的物质代谢,增进食欲。水流还可延长饵料在水中的漂浮时间,有利于鳟鱼捕食。同时水流还可将水中的废物冲走。而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水的流动,交换,不断输送清新的富含氧的水,以满足鱼对氧的需求。水流对于亲鱼有刺激性腺发育的作用。 (4)ph值:虹鳟可以在ph5.5—9.2的水域中生存。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比较适宜的范围是6.5—6.8期间的中性或略偏酸性的水域。 (5)盐度: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即能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生活,我们目前饲养的虹鳟为陆封型,终生生存在淡水中,如要进行海水养殖需要有个从淡水到海水的过渡(驯化)期。由低浓度逐渐向高浓度过渡,如25克以上的鱼种,经过20天左右的

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办法及职责

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办法及职责

畜禽养殖场(小区)综合环境管理制度范例 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管理办法及职责 一、工作目标 建立公司环保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全过程、全天候、全员的环保管理,在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时必须有环保工作内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生产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 二、工作范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防治及生态恢复。 三、责任体系 养殖场负责人总体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环保部、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按照各自的职责检查督促各养殖车间做好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环保部责任:负责公司环境监督,确保环保设备正常运行。 生产部责任:负责维修环保设备,使其能正常运行,确保“三废”得到达标排放。 生产车间责任:确保本车间环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工作内容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环境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1.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响。

2.生产部具体负责日常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达标的排放源应树立合格排放标志。 3.设立“三废”处理人员岗位负责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 4.环保部负责维护环保治理设施,在环保治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时,有“三废”外排的生产工序必须停产,以杜绝污染物排放的出现。 5.定期进行环保技术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 6.搞好工厂绿化,改进生产区及周围环境,接受环保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7.开展节水减污活动,采取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产生的粪尿污水经厌氧发酵处理后,一部分用于厂区内冲洗圈舍,一部分用于农田灌溉,达到零污染、零排放。 8.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气水分离、脱硫后,一部分用于厂区内发电,一部分供给锅炉。 9.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用于制造有机肥,供用户使用。 10.罗茨风机、增压风机等动力设备采用隔音、吸音及减振等治理措施。 11.公司内原料必须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贮存、保管等,不得对生产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2.在生产中,由于突发性事件造成排污异常,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并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做好协调处理工作。 五、措施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予以警告、批评、罚款或除名: 1.放松管理,玩忽职守造成环保事故的;

养殖技术规范-1

1 养殖技术规范-1

前言 DB33/ 562-2005 无公害花鱼骨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562-20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引言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我国要紧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花鱼骨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开发成功新的养殖品种;它由于具有生长较快、食性广、易养殖,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该鱼的养殖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要紧名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规范无公害花鱼骨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花鱼骨的养殖生产技术,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夏花鱼种培养、冬片鱼种培养、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饲料要求、肥料要求及鱼病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花鱼骨的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4 底质 池塘平坦,池底污泥厚度小于15cm。 3.5 其他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鱼池要求按0.5千瓦/ 667 m2配备增氧机。 4 夏花鱼种培养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广西水产信息网 开春以来,全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水产畜牧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产业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海水养殖生产总体上继续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 1、海水养殖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市场经济调节和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今年我区海水养殖开发再掀热潮,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6月份,海水养殖放养面积达93万亩,同比增长%。开发荒滩、荒田(咸酸田)养虾依然是今年海水养殖热突出的主角。各地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把比较效益低的低产咸酸田、荒滩调整发展对虾养殖,各行各业纷纷投入开发,呈现集体、个体、股份一齐上的发展态势。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开发有增无减,掀起前所未有的群众开发热潮。去冬今春,全区新开发养虾池塘万亩(养殖水面积)。全年对虾养殖面积将达到28万亩。到6月止,放养对虾池塘万亩,同比增长%。其他品种的养殖也呈平稳发展趋势。文蛤养殖万亩、大蚝养殖万亩,分别与去年同期持平,网箱养鱼3580箱,主要养殖品种有鲷科鱼类、鲈鱼、美国红鱼及新引进的军曹鱼和星洲鱼等。预计全年海水养殖面积超过98万亩,比去年增加6万多亩。 2、种苗生产发展迅猛 开春以来,沿海各市把抓好水产苗种生产放在首位,主要是对虾、珍珠贝苗、文蛤、中华乌塘鳢的生产,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半年全区从事海水鱼虾贝种苗生产的场点417个,投入育苗水体82650m3,同比增加9000m3。其中对虾育苗场点48个,育苗水体41170m3,增加6000m3;对虾育苗总量亿尾,比去年同期亿尾增长%。 位于钦州湾西海域最北部的茅尾海,是广西沿海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也是我国南海唯一的近江牡蛎天然菜苗场。上半年投放近江牡蛎采苗蚝柱亿支,同比增加7800万支。 文蛤人工育苗取得阶段性成功。广西海洋研究所开展育苗攻关,第一批共育出4-6mm的幼贝2100万粒,已投放自然海区,长势良好。预计今年有望突破文蛤育苗关。 3、渔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分析

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禽畜产品的需求也日渐增长。在国家一系列加速禽畜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禽畜业养殖由原来的分散经营饲养、头目少的小户型养殖不断的转型为大型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城镇养殖。但在提高管理与肉品水平以及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造成粪尿过度集中,冲洗水大量增加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该文主要综述畜禽养殖废水的来源、水质特点以及危害,同时重点介绍几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关键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1 畜禽养殖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 畜禽养殖废水指由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尿液、全部粪便或残余粪便及饲料残渣、冲洗水及工人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总称,其中冲洗水占大部分[1]。畜禽废水处理难度大,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COD、SS、NH3-N含量高; (2)可生化性好,沉淀性能好; (3)水质水量变化大; (4)含有致病菌并有恶臭。 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禽畜粪便约45亿吨,其化学需氧量(COD)超过我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之和。因此禽畜养殖污染已经是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而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则是其中的重点[2]。 2畜禽养殖废水的危害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以及危害也日益凸显。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的的废水往往给环境和人体带来相应的危害。 2.1 大气污染 畜禽粪尿中含有大量未被消化的有机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组成。碳水化合物可分解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硝酸盐类;无氧条件下,可分解成氨、乙烯醇、二甲基硫醚、硫化氢、甲胺、三甲胺等恶臭气体。而对于刚排泄出的畜禽粪便含有氨、硫化氢、胺等有害气体,如未能及时清除处理,其臭味将成倍增加,产生甲基硫醇、二甲二硫醚、甲硫醚、二甲胺及多种低级脂肪酸等有恶臭的气体[3]。这些大气污染物不仅给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以及周边的居民带来健康上的危害,也会造成小范围的纠纷和矛盾,从而影响地区的长治久安。同时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氨气也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4]。 2.2 水污染

虹鳟鱼养殖资料

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由于虹鳟鱼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公斤/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鱼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一、虹鳟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惯 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底质的冷水溪流中。适宜生活水温为12-2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低于8℃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水温超过22℃,停止摄食。长时间持续高温(≥22 ℃),机体衰弱而死亡。水温27℃以上,短时间内死亡。虹鳟为喜逆流和喜高氧鱼类。养殖虹鳟的适应流速为2-30cm/秒,水流的刺激能够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增进食欲和加速生长。养殖虹鳟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5mg/L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4.3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虹鳟的致死点。水中溶氧量7mg/L,虹鳟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9mg/L时,虹鳟生长最快。虹鳟可生存于pH值为5.5-9.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虹鳟鱼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增强,稚鱼能适应的盐度为5‰-8‰;当年鱼为12‰-14‰;1龄鱼为20‰-25‰;成鱼为35‰;成鱼经半咸水过渡,甚至可适应海水中生活。 (二)繁殖习性 虹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因其生活的地理水域而有较大差异。在适宜虹鳟生长和繁殖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成熟越早,产卵季节也早。在我国的北京、山西等地,虹鳟性成熟年龄为2-3龄,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1 月份。在黑龙江,虹鳟的性成熟年龄为3-4龄。产卵季节为每年的1-3月份。产卵时亲鱼选择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浅水处作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当雌雄鱼互相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射精于坑内,之后雌鱼用尾鳍扇动砂砾覆盖受精卵。自然繁殖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低。虹鳟鱼卵为端黄卵、沉性,多呈白橙红或黄赤色。怀卵量与亲鱼个体大小有关,亲鱼的怀卵量一般为1000-10000粒。 二、虹鳟鱼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虹鳟鱼人工繁殖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亲鱼培育,其培育好坏直接关系到雌鱼的怀卵量、成熟率以及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因此,在亲鱼培育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好亲鱼培育池为了培育好亲鱼,产鱼池要求宽大,水流畅通,含氧量充足。在实际生产中亲鱼池通常建成长方形,面积400-500m2,水深1-1.5m,注水流量50-100 L/秒,砂石池底;常年水温16-18℃,水中溶氧达6mg/L以上。水量充足。亲鱼池的进、出水口可与池宽度相等,以保持水流畅通,加大流量;水量较小的地方,亲鱼池的进水口可为池宽的1/5,出水口宽度可为池宽的1/2。为了防止逃鱼和其它野杂鱼混入,在进、出水口处要设置拦鱼栅,并经常检查,清洗维修。 2、选好亲鱼选作产卵繁殖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3龄以上,体重达1000 克以上。雌、雄鱼配比在4∶1。雄鱼头部大,口裂宽,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背部略隆起,繁殖季节色素显著增加,体色变黑,腹部硬,无弹性,轻压腹部即可见白色精液流出,泄殖孔不突出。雌鱼头较小,口裂也小,背部不隆起,产卵季节体色稍暗,腹部大而柔软,有弹性,轻压腹部即有卵粒流出,泄殖孔明显突出,呈红色。 3、强化亲鱼培育 (1)亲鱼放养: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5-10公斤/m2,为了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可采用雌、雄鱼混养,仅在产卵前一个月进行分养。 (2)饲料投喂:虹鳟鱼受精卵是在体外发育,并且孵化时间长达30多天,这就要求亲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给日后胚胎发育的需要。为此,投喂亲鱼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低于12%,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应保持平衡。同时还应注意:饲料配方中必须添加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投喂的饲料也可选用新鲜小杂鱼、鱼粉、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麦皮、米糠、菜类等植物性饲料。添加酵母粉和虾蟹粉等有促于提高卵子的质量。亲鱼的投饲量不同于商品鱼,很有讲究。投喂量少,不能满足亲鱼摄食的需要,影响营养物质的储存;投喂过量,不仅浪费饲料,影响水质,而且饱食有碍于亲鱼的成熟和卵质的提高。故对亲鱼的给食应根据不同时期予以适当控制。在

饲料工业标准

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情况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徐百志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二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国工业饲料产品总产量达到7429万吨,其中配合饲料为5912万吨,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分别为1249万吨和25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6%、14%和13%。与此同时,饲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1998年全国饲料产品统检,配合饲料产品总合格率为89.3%,比1997年高18个百分点。饲料工业发达地区饲料质量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其中山东省、广东省配合饲料合格率高达100%和95.2%。据饲料监测体系对商品饲料和养殖企业自配饲料及饮水质量的药物检测,今年上半年我国"饲料/水"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率为3%,其中违禁药品检出率为1%,分别比去年降低4.8和5.5个百分点。这说明饲料企业的质量意识日益增强,在原料、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注重质量把关,确保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 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对提高饲料产品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饲料工业标准的颁布、实施和监督管理,使饲料企业产品生产从无标生产到按标准组织生产,为国家对饲料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提供了依据,对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净化饲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委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开展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十余年间,经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由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18项,其中国家标准80项,行业标准138项。国家标准中有9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余为推荐性标准。为方便大家查阅,及时了解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情况,现将有关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情况汇总如下。欢迎有识之士针对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国家标准(80项) 1.强制性国家标准(共9项,其中基础标准2项、产品标准7项) GB7294-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GB7298-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6 GB7299-1987 饲料添加剂 D-泛酸钙 GB7300-1987 饲料添加剂烟酸 GB7301-1987 饲料添加剂烟酰胺 GB7303-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 GB9841-1988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12(氰钴胺)粉剂。 GB10648-1999饲料标签 GB13078-1991饲料卫生标准 2.推荐性国家标准(共71项,其中基础标准3项、测定方法54项、产品标准14项)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doc8)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第67号)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业经2006年6月16日农业部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2002年5月24日农业部发布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3号)同时废止。 部长:杜青林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及畜禽产品生产、经营、运输等活动,应当

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全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畜禽标识制度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第六条畜禽标识所需费用列入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章畜禽标识管理 第七条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应当具有唯一性。 第八条畜禽标识编码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 猪、牛、羊的畜禽种类代码分别为1、2、3。 编码形式为:×(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 第九条农业部制定并公布畜禽标识技术规范,生产企业生产的畜禽标识应当符合该规范规定。

浅谈山东乳山牡蛎产业转型经验

50 2019年第4期 探讨分析 文/谭林涛 王津果 徐雯雯 郑延璇 王航宁 于成松 宋建威 山东乳山所产牡蛎个体大、肥度高、肉质好、味鲜美。近年来,“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我国牡蛎产业聚集新高地、山东省渔业发展新亮点。笔者在本文中分享了山东牡蛎产业从“散户养”向“牧场养”,从“重产量”向“重品质”,从“按车卖”向“按个卖”的具体成长蜕变历程,借此与从业人员交流分享。 山东乳山,全域海岸线长199.27km ,15m 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适养面积达100多万亩,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基础生物繁殖旺盛,是我国著名的“水产之乡”,有“中国牡蛎之乡”美誉。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水产养殖业是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临海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水产养殖业发展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乳山市持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牡蛎产业为主攻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动牡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技术先进、品牌优势明显的现代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成为我国牡蛎产业聚集新高地、山东省渔业发展新亮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乳山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多措并举稳步推进乳山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乳山牡蛎”荣获“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同年乳山市被评为“中国牡蛎之乡”,2018年,“乳山牡蛎”荣获“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并 浅谈山东乳山牡蛎产业转型经验 入选“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18年,乳山牡蛎养殖规模8万亩,年产量30万吨,一产产值2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均居首位。乳山现有牡蛎加工企业10家,主要产品有单冻牡蛎肉、半壳牡蛎等初级加工产品和保健品、药品等深加工产品,年加工牡蛎产品2万吨,产值达6亿元,牡蛎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1.2万余人,渔民年增收近6亿元,牡蛎产业已成为乳山市渔业经济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牡蛎鲜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60余个大中城市,加工品除国内市场外主要出口日本、韩

养殖技术培训资料

养殖技术培训资料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畜牧生产的发展己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养殖畜禽赚钱也成为共识,但沅江畜禽养殖与农业大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品种改良工作落后,良种覆盖率低。全市牛的目前良种覆盖率不足2%。生猪良种率不到50%. 二是饲养粗放,管理水平低。特别是养牛都是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很少用精饲料,出栏的牛大都是退役的老残牛,肉质粗糙,品质低下,加工价值不大,从而造成饲养效益低。三是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我市属亚热带地区,光照充足,宜于牧草生长,饲草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秸杆达40 万吨,可养牛20 万头以上,而去年我市存栏牛仅3.2 万头, 资源有效利用率仅为6.9%. 四是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组织形式和大的龙头企业还是空白。市级生猪基地尚未建成,还没有落实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乡镇一级对畜牧发展的投入寥寥无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五是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重。受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发、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等影响,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重,防控工作任务繁重,现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我市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养殖条件处于“低、散、小”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但是我市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很高, 怎么养,养什么,养殖中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还感到无所适从, 这就需要广大养殖户掌握一定的养殖常识。由于畜禽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品种,饲料,繁 殖,饲养管理,卫生环境,市场营销,栏舍设计,疫病防治,用药等。今天重

点讲三个问题,即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安全用药等, 一、关于饲养管理的问题 一, 栏舍(基础)建设,要根据气温变化和生产、用途等因素来确定。建栏舍要因陋就简, 就地取材, 经济实用, 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 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建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栏舍。栏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好。栏舍要有一定数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牛舍一般采用半开放式为宜,猪舍一般采用开放式,三面有半墙,向阳一面敞开,牛每栋不超过100 头,猪每栋不超过800头,一般占,总面积的20%-30%建大型养殖场要请专家设计指导。 畜禽养殖相对于种植业而言,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但许多养殖场效益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就仓促上马。那么,在建场之前都要充分考虑那几方面的问题,这里提供六条建议。 1、考虑饲料资源,确定饲养规模 养牛的建场之前,一定要充分考察当地的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应就近解决饲料问题。靠长途运输、高价收购粗饲料来饲养肉牛将得不偿失。牛场的饲养规模要以饲草资源为基础,一般是10 亩自然草山饲养一头牛、1 亩人工草地饲养一头牛。饲草问题解决之后,还应考虑季节因素。一般应选在夏、秋季饲草生长旺盛的季长开始饲养,不宜在冬、春枯草季节进 牛。 2、考虑自身资金情况 特别是养猪投资主要包括建场、饲料和购仔猪三部分。所需资金较多,,养殖者应根据自身资金情况来确定饲养规模的大小。资金雄厚者,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